一种用于纯电动装载机的电驱动系统和变速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61926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纯电动装载机的电驱动系统和变速器,属于新能源电驱动系统技术领域,具体包括驱动电机和用于与下游系统驱动连接的系统输出轴,驱动电机的转子轴和系统输出轴同轴布置,系统输出轴可相对自由转动地贯穿转子和转子轴设置,转子轴和系统输出轴之间设置有换挡变速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纯电动装载机的电驱动系统和变速器通过将驱动电机的转子轴和输出轴同轴布置,使得换挡变速结构的传动级数中用于衔接转子轴和输出轴之间距离的传动级进一步减少使用,进而减少该电驱动系统的总传动级数,提高电驱动系统的传动效率,实现减体减重降本的目的。实现减体减重降本的目的。实现减体减重降本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纯电动装载机的电驱动系统和变速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纯电动装载机的电驱动系统和变速器,属于新能源电驱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纯电动装载机、纯电动车辆)中变速器采用平行轴传动。
[0003]公告号为CN216045255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电动装载机用变速器,其主要包括:输入轴、输入轴前轴承、输入轴后轴承、一挡主动齿轮和二挡主动齿轮,一挡主动齿轮和二挡主动齿轮分别固定安装于输入轴上,输入轴前轴承和输入轴后轴承分别间隔安装于输入轴上;还包括:中间轴、一挡从动齿轮、二挡从动齿轮,中间轴前轴承、中间轴后轴承、换挡齿毂、啮合齿套、输出主动齿轮,一挡从动齿轮和二挡从动齿轮分别安装于中间轴上,且一挡从动齿轮和二挡从动齿轮分别与中间轴转动相连,中间轴前轴承和中间轴后轴承分别间隔安装于中间轴上,换挡齿毂固定安装于中间轴上,啮合齿套套设于换挡齿毂外且与换挡齿毂啮合,且啮合齿套与换挡齿毂在沿换挡齿毂的轴线方向滑动相连,一挡从动齿轮靠近换挡齿毂的一侧设有用于与啮合齿套啮合的第一啮合齿,二挡从动齿轮靠近换挡齿毂的一侧设有用于与啮合齿套啮合的第二啮合齿,输出主动齿轮固定安装于中间轴上,一挡主动齿轮和一挡从动齿轮啮合,二挡主动齿轮和二挡从动齿轮啮合;电动装载机用变速箱还包括:输出轴、输出从动齿轮、驻车制动器、输出轴前轴承和输出轴后轴承,输出从动齿轮固定安装于输出轴上,输出轴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扭矩输出接口和第二扭矩输出接口,驻车制动器安装于第二扭矩输出接口处,输出从动齿轮与输出主动齿轮啮合,输出轴前轴承和输出轴后轴承分别间隔安装于输出轴上;输入轴、中间轴和输出轴三者平行。其中电动装载机动力系统的输入轴(驱动电机输出轴)和变速器的输出轴平行布置,使得动力系统的传动级数较多,进而导致动力系统的传动效率低、体积大、重量高以及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纯电动装载机的电驱动系统和变速器,用以解决由于驱动电机输出轴和变速器的输出轴平行布置造成的动力系统传动级数多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方案包括: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纯电动装载机的电驱动系统,包括驱动电机和用于与下游系统驱动连接的系统输出轴,驱动电机的转子轴和系统输出轴同轴布置,系统输出轴可相对自由转动地贯穿转子和转子轴设置,转子轴和系统输出轴之间设置有换挡变速结构。
[0007]中空的驱动电机驱动驱动电机的转子轴,转子轴通过换挡变速结构带动系统输出轴,换挡变速结构用于将转子轴的动力传输调节后输出给系统输出轴所需对应挡位的动力。本专利技术通过将驱动电机的转子轴和系统输出轴同轴布置,使得换挡变速结构的传动级数中用于衔接转子轴和系统输出轴之间距离的传动级进一步减少使用,进而减少该电驱动
系统的总传动级数,提高电驱动系统的传动效率,实现减体减重降本的目的。
[0008]进一步地,换挡变速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同轴固定在系统输出轴上的换挡轮;转子轴通过至少一级传动的变速齿轮组连接与系统输出轴同轴自由转动设置的对应挡位的第一从动齿轮,转子轴还通过第一挡位的第一连接装置连接第一挡位的换挡轮,或者对应挡位的第一从动齿轮还通过对应的第一连接装置连接对应挡位的换挡轮。
[0009]换挡变速结构包括一个和系统输出轴同轴固定在系统输出轴上的换挡轮,该换挡轮为第一挡位的换挡轮,转子轴通过一级传动的变速齿轮组连接与系统输出轴同轴自由转动设置的第一挡位的第一从动齿轮,转子轴还通过第一挡位的第一连接装置连接第一挡位的换挡轮实现转子轴和系统输出轴之间一比一的第一动力传递(传输),或者第一挡位的第一从动齿轮还通过第一挡位的第一连接装置连接第一挡位的换挡轮实现转子轴和系统输出轴之间不是一比一的第二动力传输,此时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对系统输出轴进行两个挡位的动力输出调节。其中一级传动指通过该变速齿轮组将转子轴的动力调节后没有一比一动力传输给第一挡位的换挡轮所体现的动力传递比,两个一级传动(二级传动)指不同于一级传动且通过该变速齿轮组将转子轴的动力调节后没有一比一动力传输给第一挡位的换挡轮所体现的动力传递比。
[0010]本专利技术的换挡变速结构通过一级传动的变速齿轮组实现两个挡位的动力输出调节,使该电驱动系统的总传动级数减少,提高电驱动系统的传动效率,实现减体减重降本的目的。
[0011]换挡变速结构包括两个换挡轮,和转子轴通过第一连接装置连接的换挡轮为第一挡位的换挡轮,该第一连接装置为第一挡位的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一挡位的换挡轮相邻的为第二挡位的换挡轮;转子轴通过一个一级传动的变速齿轮组连接与系统输出轴同轴自由转动设置的第一挡位的第一从动齿轮,转子轴还通过两个一级传动(二级传动,包括之前提及的一级传动)的变速齿轮组连接与系统输出轴同轴自由转动设置的第二挡位的第一从动齿轮;转子轴还通过第一挡位的第一连接装置连接第一挡位的换挡轮实现转子轴和系统输出轴之间一比一的第一动力传递(传输),或者第一挡位的第一从动齿轮还通过第一挡位的第一连接装置连接第一挡位的换挡轮实现转子轴和系统输出轴之间不是一比一的第二动力传输,或者第二挡位的第一从动齿轮还通过第二挡位的第一连接装置连接第二挡位的换挡轮实现转子轴和系统输出轴之间不同于第一动力传输和第二动力传输的第三动力传输,此时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对系统输出轴进行三个挡位的动力输出调节。
[0012]换挡变速结构包括两个换挡轮,和转子轴通过第一连接装置连接的换挡轮为第一挡位的换挡轮,该第一连接装置为第一挡位的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一挡位的换挡轮相邻的为第二挡位的换挡轮;转子轴通过一个一级传动的变速齿轮组连接与系统输出轴同轴自由转动设置的第一挡位的第一从动齿轮,转子轴还通过两个一级传动(二级传动,包括之前提及的一级传动)的变速齿轮组连接与系统输出轴同轴自由转动设置的第二挡位的第一从动齿轮,转子轴还通过三个一级传动(三级传动,包括之前提及的二级传动)的变速齿轮组连接与系统输出轴同轴自由转动设置的第三挡位的第一从动齿轮;转子轴还通过第一挡位的第一连接装置连接第一挡位的换挡轮实现转子轴和系统输出轴之间一比一的第一动力传递(传输),或者第一挡位的第一从动齿轮还通过第一挡位的第一连接装置连接第一挡位的换挡轮实现转子轴和系统输出轴之间不是一比一的第二动力传输,或者第二挡位的从动齿
轮还通过第二挡位的第一连接装置连接第二挡位的换挡轮实现转子轴和系统输出轴之间不同于第一动力传输和第二动力传输的第三动力传输,或者第三挡位的第一从动齿轮还通过第二档位的第一连接装置连接第二挡位的换挡轮实现转子轴和系统输出轴之间不同于第一动力传输、第二动力传输和第三动力传输的第四动力传输,此时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对系统输出轴进行四个挡位的动力输出调节。
[0013]本专利技术的换挡变速结构通过将对应挡位的第一从动齿轮与对应挡位的换挡轮分别和系统输出轴同轴布置,使得换挡变速结构的传动级数中用于衔接转子轴和系统输出轴之间距离的传动级进一步减少使用,进而减少该电驱动系统的总传动级数,提高电驱动系统的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纯电动装载机的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电机(2)和用于与下游系统驱动连接的系统输出轴(10),所述驱动电机(2)的转子轴和系统输出轴(10)同轴布置,所述系统输出轴(10)可相对自由转动地贯穿转子(2A)和转子轴设置,所述转子轴和系统输出轴(10)之间设置有换挡变速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纯电动装载机的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变速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同轴固定在系统输出轴(10)上的换挡轮;所述转子轴通过至少一级传动的变速齿轮组连接与系统输出轴(10)同轴自由转动设置的对应挡位的第一从动齿轮(91),所述转子轴还通过第一挡位的第一连接装置连接第一挡位的换挡轮,或者对应挡位的所述第一从动齿轮(91)还通过对应的第一连接装置连接对应挡位的换挡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纯电动装载机的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轮为换挡齿毂(71),所述第一挡位的第一连接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转子轴上的第一结合齿(61)和固定设置在相邻挡位的第一从动齿轮(91)上的第二结合齿(92),以及用于将第一结合齿(61)与第一挡位的换挡齿毂(71)的一侧啮合、或者将相邻挡位的第二结合齿(92)与第一挡位的换挡齿毂(71)的另一侧啮合的啮合齿套(8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纯电动装载机的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轮为换挡齿毂(71),所述对应的第一连接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转子轴上的第一结合齿(61)、固定设置在对应相邻挡位的第一从动齿轮(91)上的第二结合齿(92)以及用于将第一结合齿(61)与第一挡位的换挡齿毂(71)的一侧啮合、或者将相邻挡位的第二结合齿(92)与第一挡位的换挡齿毂(71)的另一侧啮合、或者将对应挡位的第二结合齿(92)与相邻挡位的换挡齿毂(71)的一侧啮合、或者将相邻挡位的第二结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小伟刘东方王永建田佳欣李兵兵黄琨吴胜涛
申请(专利权)人: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