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篷的外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1780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帐篷的外盖,属于帐篷技术领域。它解决了户外自驾游时安全性不足的问题。它包括顶盖与底盖,顶盖包括由两根相平行的第一型材以及两根相平行的第二型材组成的矩形框架,其中一根第一型材与底盖相铰接,其中一根第二型材外侧固连有辅助灯,该第二型材于辅助灯处设有供辅助灯的连接导线穿入第二型材内腔中的让位豁口,第二型材的内腔底壁设有贯穿的出线孔,出线孔位于该根第二型材靠近与底盖相铰接的第一型材位置处,当顶盖与底盖相闭合后底盖位于矩形框架的内侧。它具有户外自驾游时安全性高等优点。游时安全性高等优点。游时安全性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帐篷的外盖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帐篷
,涉及帐篷的外盖。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户外自驾游已经成为新兴的一种游玩方式,为了满足人们自驾出行的便利性,人们将传统的户外帐篷改进为能安装在车顶的车顶帐篷,在户外时可将车顶帐篷打开为人们提供休息的场所。车顶帐篷安装固定在车顶上,在不需要使用时进行折叠收纳并形成一个类似于盒子的形状。现有的车顶帐篷一般包括能开合的外盖以及设置在外盖内并在外盖打开时能展开的篷布,其中,外盖包括底盖以及与底盖相铰接的顶盖。
[0003]在实际中,户外自驾游经常会由比较多的人数驾驶若干车辆一同出发,对于出游地较为偏僻或是路况易出现较多事故等情况来说,组团的车辆通常会按序行驶并由第一辆车进行领航。目前,在户外自驾游中前车对后车的提示依靠的仍然是车辆尾部原有的灯,如刹车提示、转向提示等。然而,不同类型的车辆尾部灯的高低位置不同且后车驾驶员的视野也不同,在一些路况较为特殊的环境中经常会因为前车的车尾部的灯高度位置较低的问题以及后车驾驶员视野的问题,导致在前车紧急转向或是紧急刹车时后车无法及时掌握到该信息而造成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帐篷的外盖,解决了户外自驾游时安全性不足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帐篷的外盖,包括顶盖与底盖,所述的顶盖包括由两根相平行的第一型材以及两根相平行的第二型材组成的矩形框架,其中一根第一型材与底盖相铰接,其特征在于,其中一根第二型材外侧固连有辅助灯,该第二型材于辅助灯处设有供辅助灯的连接导线穿入第二型材内腔中的让位豁口,第二型材的内腔底壁设有贯穿的出线孔,出线孔位于该根第二型材靠近与底盖相铰接的第一型材位置处,当顶盖与底盖相闭合后底盖位于矩形框架的内侧。
[0007]在第二型材的外侧固连辅助灯,将帐篷以辅助灯所在的第二型材位于车的尾部的方式安装固定在车顶,这样辅助灯正好是朝向车的后方,然后将辅助灯的连接导线串联到位于车尾部的灯的控制电路上。通过辅助灯的设置,在户外自驾游时能够利用辅助灯与位于车尾部的灯一起为后车提供更加明显的提示或是在车尾灯出现故障后由辅助灯来为后车保证正常的提醒,使后车能够更清楚地掌握前车的行车状况,特别是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够确保后车更加及时地做出反应(如紧急刹车、紧急转向等),提高了户外自驾游时的安全性。
[0008]常规中,不会选择将为后车提供驾驶警示的辅助灯设置在帐篷上,这是因为这种
辅助灯必须安装在帐篷的外盖外部才能被后车给观察到,而帐篷的外盖在闭合状态下是呈简单的盒状结构,辅助灯的连接导线是直接裸露在外的而无法进行合理的布置。在本申请中,将底盖设置为当顶盖与底盖相闭合后位于矩形框架的内侧而将第二型材的底侧给空出来,然后在该第二型材于辅助灯处设置供辅助灯的连接导线穿入第二型材内腔中的让位豁口,并在第二型材的内腔底壁设置贯穿的且位于该根第二型材靠近与底盖相铰接的第一型材位置处的出线孔,使得辅助灯的连接导线能够以经让位豁口穿入到第二型材的内腔中并从出线孔穿出的方式在顶盖上进行布置,解决了将辅助灯固连在第二型材外侧时连接导线无法合理布置的问题。
[0009]在上述的帐篷的外盖中,两根第二型材与底盖之间分别连接有气动撑杆,底盖上分别固连有两铰链,两铰链的上侧均具有耳座,气动撑杆的两端分别铰接在对应的第二型材与耳座上,两耳座与底盖的外侧壁之间具有在顶盖与底盖闭合后能使底盖嵌入到矩形框架内的让位间隙。
[0010]耳座与底盖外侧壁之间具有让位间隙,意味着耳座是不与底盖外侧壁相抵靠的,这样既没有影响到与气动撑杆的正常连接,同时又确保了在底盖与顶盖闭合时底盖能嵌入到矩形框架内以使两根第二型材的底侧能被空出,从而使本帐篷的外盖能借助让位豁口、第二型材的内腔及出线孔的设置来解决辅助灯的连接导线不易合理布置的问题。
[0011]在上述的帐篷的外盖中,两根第二型材的底部均具有容纳槽,容纳槽呈长条型并沿第二型材的长度方向布置,出线孔与所在第二型材的容纳槽相连通,气动撑杆与对应第二型材的铰接位置位于容纳槽内,两耳座在顶盖与底盖相闭合后均部分嵌入对应的容纳槽内。
[0012]在第二型材的底部设置容纳槽,气动撑杆与第二型材的铰接位置位于容纳槽内,这样在顶盖与底盖闭合后气动撑杆会位于容纳槽内,也就是说在该状态下气动撑杆是几乎不会被后车给观察到的。这样,既使得气动撑杆的连接与辅助灯的连接不会产生相互干涉,同时气动撑杆也不会给后车造成视觉上的影响,并且这样的设置也使得整个帐篷的外盖更加地简洁。
[0013]在上述的帐篷的外盖中,所述的辅助灯的连接导线自辅助灯的背部伸出,辅助灯将让位豁口遮蔽。
[0014]通过上述设置,使得让位豁口被辅助灯给遮蔽,这样连接导线在外部是完全无裸露的,从外部只能看到辅助灯,使得整体性更好,并且也不容易使雨水从让位豁口进入到第二型材的内腔中与连接导线相接触。
[0015]在上述的帐篷的外盖中,辅助灯所在的第二型材固连有连接件,连接件具有带内螺纹的连接孔,辅助灯通过杆部螺纹连接在连接孔内的安装螺丝与该根第二型材固定连接。
[0016]通常地,型材本身并不具备能够直接设置带内螺纹的连接孔的条件。本帐篷的外盖通过在第二型材上固连具有带内螺纹的连接孔的连接件,将辅助灯通过杆部螺纹连接在连接孔内的安装螺丝来实现在第二型材上的安装固定,而且这种连接方式使得辅助灯是可以进行拆卸的,在辅助灯出现故障时只需将连接导线与车尾部的灯的控制电路断开并将安装螺丝拆掉就可以将辅助灯拆下然后进行更换。
[0017]在上述的帐篷的外盖中,所述的辅助灯所在的第二型材外侧具有与其内腔相连通
的通孔,连接件为设于第二型材内腔中且头部卡在通孔两端孔口所在位置处的拉铆螺母。
[0018]装配时,在第二型材的外侧打一个与其内腔连通的通孔,然后将拉铆螺母配合拉铆螺母枪安装固定在第二型材上,拉铆螺母的头部卡在通孔两端口所在位置处。这样一来,拉铆螺母就成为了固连在第二型材上的连接件,拉铆螺母的内孔则称为了具有内螺纹的连接孔,组装人员能够将辅助灯利用安装螺丝固定连接到帐篷的外盖上,从而保证帐篷的外盖上能集成辅助灯来提高户外自驾时的安全性。
[0019]在上述的帐篷的外盖中,作为另一种技术方案,所述的连接件为设于第二型材内腔中的塞块,辅助灯所在的第二型材外侧具有与其内腔相连通的让位孔,连接孔设于塞块上并与让位孔同中心线设置。
[0020]装配时,将第二型材内腔中放入塞块,然后利用钻头从第二型材外向内钻,由钻头分别在第二型材上钻出让位孔以及在塞块上钻出上述连接孔。这样一来,塞块就成为了固连在第二型材上的连接件,从而确保帐篷的外盖上能集成辅助灯来提高户外自驾时的安全性。
[0021]在上述的帐篷的外盖中,所述的辅助灯包括本体以及设于本体内的发光模块,辅助灯的连接导线从本体的背面伸出,本体上设有供安装螺丝穿过的安装孔。
[0022]在上述的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帐篷的外盖,包括顶盖(1)与底盖(2),所述的顶盖(1)包括由两根相平行的第一型材(1a1)以及两根相平行的第二型材(1a2)组成的矩形框架(1a),其中一根第一型材(1a1)与底盖(2)相铰接,其特征在于,其中一根第二型材(1a2)外侧固连有辅助灯(6),该第二型材(1a2)于辅助灯(6)处设有供辅助灯(6)的连接导线(6b)穿入第二型材(1a2)内腔中的让位豁口(1a22),第二型材(1a2)的内腔底壁设有贯穿的出线孔(1a23),出线孔(1a23)位于该根第二型材(1a2)靠近与底盖(2)相铰接的第一型材(1a1)位置处,当顶盖(1)与底盖(2)相闭合后底盖(2)位于矩形框架(1a)的内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帐篷的外盖,其特征在于,两根第二型材(1a2)与底盖(2)之间分别连接有气动撑杆(8),底盖(2)上分别固连有两铰链(9),两铰链(9)的上侧均具有耳座(9a),气动撑杆(8)的两端分别铰接在对应的第二型材(1a2)与耳座(9a)上,两耳座(9a)与底盖(2)的外侧壁之间具有在顶盖(1)与底盖(2)闭合后能使底盖(2)嵌入到矩形框架(1a)内的让位间隙(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帐篷的外盖,其特征在于,两根第二型材(1a2)的底部均具有容纳槽(1a24),容纳槽(1a24)呈长条型并沿第二型材(1a2)的长度方向布置,出线孔(1a23)与所在第二型材(1a2)的容纳槽(1a23)相连通,气动撑杆(8)与对应第二型材(1a2)的铰接位置位于容纳槽(1a23)内,两耳座(9a)在顶盖(1)与底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震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墨拓户外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