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1384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41
本公开实施例公开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及设置在所述衬底上的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所述像素包括发光区和透明区,所述发光区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衬底上的驱动电路层、平坦层、第一电极、发光层和第二电极,所述平坦层的靠近所述透明区的边缘部分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存在第一交叠区域,所述发光区还包括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平坦层的厚度,所述凸起部相比所述平坦层靠近所述衬底且所述凸起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交叠区域。该实施方式可降低第一电极出现断裂不良的风险,从而降低显示面板出现暗点不良的风险,提升产品良率。良率。良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0001]本公开涉及显示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透明显示面板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例如,在汽车、地铁、火车等交通工具的车窗,商场、超市的展示橱窗,广告牌等场景均以有所应用。专利技术人发现,相关技术中的透明显示面板,常出现像素无法正常显示导致的暗点不良,影响产品良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公开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0005]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及设置在所述衬底上的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所述像素包括发光区和透明区,所述发光区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衬底上的驱动电路层、平坦层、第一电极、发光层和第二电极,所述平坦层的靠近所述透明区的边缘部分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存在第一交叠区域,所述发光区还包括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平坦层的厚度,所述凸起部相比所述平坦层靠近所述衬底且所述凸起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交叠区域。
[0006]可选地,所述发光区还包括与所述像素电连接的多条信号线,所述信号线形成所述凸起部。
[0007]可选地,所述发光区还包括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的辅助电极,所述信号线包括与所述辅助电极电连接的辅助电极走线,所述辅助电极走线设置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形成所述凸起部。
[0008]可选地,所述凸起部包括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交叠区域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重合,在所述发光区指向所述透明区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部分的长度为5μm

20μm。
[0009]可选地,所述凸起部还包括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交叠区域的靠近所述透明区一侧。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包括第一台阶部和第二台阶部,所述第一台阶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的交界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二台阶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二部分的靠近所述透明区的边缘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
[0011]可选地,在所述发光区指向所述透明区的方向上,所述第二部分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一部分的长度。
[0012]可选地,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平坦层的厚度比为1:3

1:5。
[0013]可选地,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有源层、栅极绝缘层、薄膜晶体管的
栅极、介电层和源漏金属层,所述源漏金属层形成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所述发光区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驱动电路层与所述平坦层之间的钝化层,所述阳极通过所述钝化层的过孔连接所述源极或漏极。
[0014]可选地,所述辅助电极走线与所述源漏金属层同层设置。
[0015]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的显示面板。
[0016]本公开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7]本公开所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平坦层边缘的靠近衬底侧形成的凸起部,可减小平坦层边缘位置的倾斜角度,使得平坦层边缘位置的坡度较为平缓,从而降低了第一电极的爬坡难度,可有效降低第一电极出现断裂不良的风险,从而降低显示面板出现暗点不良的风险,提升产品良率。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9]图1示出相关技术中的显示面板中的像素的示意图。
[0020]图2示出相关技术中的显示面板中的像素的截面示意图。
[0021]图3示出图1所示中平坦层边缘区域的显微镜观察示意图。
[0022]图4示出图1所示中平坦层边缘区域的SEM(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截面示意图。
[0023]图5示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的像素的示意图。
[0024]图6示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的像素的截面示意图。
[0025]图7中示出相关技术中平坦层边缘区域的简化示意图
[0026]图8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平坦层边缘区域的简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本公开中所述的“在
……
上”、“在
……
上形成”和“设置在
……
上”可以表示一层直接形成或设置在另一层上,也可以表示一层间接形成或设置在另一层上,即两层之间还存在其它的层。
[0028]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术语“第一”、“第二”等可以在此用于描述各种部件、构件、元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但是这些部件、构件、元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应受到这些术语限制。而是,这些术语用于将一个部件、构件、元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与另一个相区分。因而,例如,下面讨论的第一部件、第一构件、第一元件、第一区域、第一层和/或第一部分可以被称为第二部件、第二构件、第二元件、第二区域、第二层和/或第二部分,而不背离本公开的教导。
[0029]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说明,所采用的术语“同层设置”指的是两个层、部件、构件、元件或部分可以通过相同制备工艺(例如构图工艺等)形成,并且,这两个层、部件、构件、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相同的材料形成。例如两个或更多个功能层同层设置指的是这些同层设置的功能层可以采用相同的材料层并利用相同制备工艺形成,从而可以简化显示基板的制备工艺。
[0030]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说明,表述“构图工艺”一般包括光刻胶的涂布、曝光、显影、刻蚀、光刻胶的剥离等步骤。表述“一次构图工艺”意指使用一块掩模板形成图案化的层、部
件、构件等的工艺。
[0031]专利技术人发现,相关技术中的透明显示面板,常出现像素无法正常显示导致的暗点不良,影响产品良率。为确定透明显示面板的暗点不良的原因,专利技术人对透明显示面板的结构进行了研究。以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透明显示面板为例,例如图1和图2所示,OLED透明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包括衬底及设置在衬底上的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每个像素包括发光区和透明区,例如图1所示中,用于阳极(Anode)连接薄膜晶体管(TFT)的源极(Source)的钝化层(PVX)过孔101的左侧为发光区,钝化层过孔101的右侧为透明区。例如图1和图2所示,发光区包括依次设置在衬底102上的驱动电路层、钝化层(PVX)104、平坦层(PLN)105、阳极、发光层107和阴极108。驱动电路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有源层(Active)1031、栅极绝缘层(GI)1032、薄膜晶体管的栅极(Gate)1033、介电层(ILD)1034和源漏金属层(SD),源漏金属层形成薄膜晶体管的源极(Source)10351和漏极(Drain)10352。阳极例如为复合结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例如材料为氧化铟锡(ITO)的第一薄膜电极1061、例如作为反射电极的金属电极1062和例如材料为氧化铟锡(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及设置在所述衬底上的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所述像素包括发光区和透明区,所述发光区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衬底上的驱动电路层、平坦层、第一电极、发光层和第二电极,所述平坦层的靠近所述透明区的边缘部分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存在第一交叠区域,所述发光区还包括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平坦层的厚度,所述凸起部相比所述平坦层靠近所述衬底且所述凸起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交叠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区还包括与所述像素电连接的多条信号线,所述信号线形成所述凸起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区还包括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的辅助电极,所述信号线包括与所述辅助电极电连接的辅助电极走线,所述辅助电极走线设置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形成所述凸起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包括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交叠区域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重合,在所述发光区指向所述透明区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部分的长度为5μm

20μ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还包括第二部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宁周斌程磊磊徐晓青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