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地下排水装置及其施工工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1305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房建地下排水装置及其施工工艺,旨在解决当前地下室的抽水装置过滤效果差的技术问题,包括载具、排水泵及内循环分离机构;内循环分离机构布置于排水泵进水口,其中,内循环分离机构包括分离罩、进水管、排水管、循环管及分离叶轮;其中,进水管流通方向与循环管流通向斜向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排水泵进水一侧布置内循环分离机构,利用内循环分离机构对积水做一次内循环,从而实现二次过滤,相对现有技术中的过滤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巧妙,过滤效果好;并且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进水管流通方向与循环管流通向斜向连接可有效降低水流冲击,分离叶轮上的碎块、砂石也会在水流冲击下贴附在分离叶轮,降低杂质在水的浮力作用下,冲出排水管。冲出排水管。冲出排水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房建地下排水装置及其施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房建地下排水
,尤其涉及房建地下排水装置及其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物底层下建造地下室,既可增加使用面积,又可省去房心回填土,还可以提高建筑用地效率,一些高层建筑基地埋深很大,充分利用这一深度来建造地下室,其经济效果和使用效果俱佳;但在地下室构建过程中,由于地下室位置较低,地下室内部常会渗入大量雨水,为了保障地下室正常施工,需要使用抽水装置将雨水及时排出。
[0003]现有适用于地下室的抽水装置,其结构较为简单,主要为可移动的排水泵,在应对施工过程中的泥沙及砖块时,也只能在排水泵的进水口布置过滤网进行拦截,随着排水泵工作时间的推移,过滤网外侧的堆积的杂质将严重影响排水泵的工作效率,需要人工定时清理,较为费时费力。鉴于此,我们提出房建地下排水装置及其施工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房建地下排水装置及其施工工艺,以解决当前地下室的抽水装置过滤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设计房建地下排水装置,包括载具、排水泵及内循环分离机构;所述排水泵装配于所述载具上,所述内循环分离机构布置于所述排水泵进水口;其中,所述内循环分离机构包括分离罩、进水管、排水管、循环管及分离叶轮;所述分离叶轮布置于所述分离罩内部,致使所述分离罩内部分割成位于上部的碎块分离区及位于下部的沙石分离区,所述循环管进口与所述分离罩底壳连通,所述循环管出口穿设于所述分离罩顶壳上,所述排水管进口穿设于所述分离罩顶壳上,所述排水管出口与所述排水泵进水口连接,所述进水管相对所述碎块分离区的位置布置于所述分离罩侧壁;其中,所述进水管流通方向与所述循环管流通向斜向连接。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排水泵进水一侧布置内循环分离机构,利用内循环分离机构对积水做一次内循环,从而实现二次过滤,相对现有技术中的过滤方式,本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巧妙,过滤效果好;并且本专利技术中进水管流通方向与循环管流通向斜向连接可有效降低水流冲击,分离叶轮上的碎块、砂石也会在水流冲击下贴附在分离叶轮,降低杂质在水的浮力作用下,冲出排水管。
[0006]优选地,所述分离罩底壳内嵌设有滤网A,致使所述沙石分离区分割成位于上部的支撑区及位于下部的流通区。滤网A为分离叶轮的安装提供支撑力。
[0007]优选地,所述分离罩上相对碎块分离区的底部碎块收容腔,所述碎块收容腔一侧设有碎块清洁孔;所述分离罩上相对支撑区的底部砂石收容腔,所述砂石收容腔一侧设有砂石清洁孔。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分离罩的侧壁上布置碎块清洁孔及砂石清洁孔,有利于设备的维护清理。
[0008]优选地,所述进水管射水方向与所述分离叶轮工作面的夹角不大于90度,即进水管射水方向以平行于分离叶轮的工作面或者向下射击在分离叶轮的工作面上,是在水体能
够在碎块分离区内形成涡旋,也避免水体未经过滤从排水管流出。
[0009]优选地,所述循环管出口高度布置于所述进水管出口与所述排水管进口之间;所述循环管射水方向与进水管射水方向的夹角小于90度。在参考连通器原理作用下,循环管出口高度低于排水管进口高度,且循环管出口不低于进水管出口,使得经循环管射出的水体能够与进水管射出的水体并流,在分离罩内水体溢满时,过滤后的水体能够从排水管排出,降低杂质对排水泵的影响。
[0010]优选地,所述分离叶轮包括叶轮轴和叶轮体;所述叶轮轴一端与所述滤网A转动连接,所述叶轮轴另一端通过转动架与所述分离罩转动连接,所述叶轮体套接于所述叶轮轴上。
[0011]优选地,所述叶轮体顶底两面均均呈中心离散结构布置有多个叶片,所述叶片相对所述进水管射水方向具有一受冲击的斜面,位于同一平面内相邻两个所述斜面构成离心腔,位置对称的两个所述离心腔通过漏孔连通,所述漏孔内嵌设有滤网B。本专利技术利用循环管与进水管并流射出的水体冲击具有斜面的叶轮体,使得叶轮体能够在分离罩内转动,此时,经滤网B过滤的碎块及砂石能够收集在叶轮体的离心腔内,配合叶轮体的旋转运动,在离心力作用下,碎块及砂石将被甩出分别积留在碎块收容腔和砂石收容腔内。
[0012]房建地下排水装置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00、安装处理;将装载有排水泵和内循环分离机构的载具移动至待施工的地下室,在内循环分离机构的进水管上接入引水软管,引水管终端延伸至积水处;在排水泵出水口接入排水软管,排水软管终端延伸至下水道;S200、排水处理;通过外部控制机构驱动排水泵工作,排水泵工作产生负压,积水沿引水软管进入内循环分离机构内,进行碎石块及泥沙过滤,滤后积水通过排水泵及排水软管向下水道排出;S300、清洁处理;积水排出后,关闭排水泵工作工作,收卷引水软管及排水软管,打开碎块清洁孔及砂石清洁孔,扫除内部的碎块及砂石。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排水泵进水一侧布置内循环分离机构,利用内循环分离机构对积水做一次内循环,从而实现二次过滤,相对现有技术中的过滤方式,本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巧妙,过滤效果好;并且本专利技术中进水管流通方向与循环管流通向斜向连接可有效降低水流冲击,分离叶轮上的碎块、砂石也会在水流冲击下贴附在分离叶轮,降低杂质在水的浮力作用下,冲出排水管。
[0014]2.本专利技术利用循环管与进水管并流射出的水体冲击具有斜面的叶轮体,使得叶轮体能够在分离罩内转动,此时,经滤网B过滤的碎块及砂石能够收集在叶轮体的离心腔内,配合叶轮体的旋转运动,在离心力作用下,碎块及砂石将被甩出分别积留在碎块收容腔和砂石收容腔内。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内循环分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内循环分离机构的结构剖面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内循环分离机构的结构剖面平面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叶轮体及其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载具;2、排水泵;3、内循环分离机构;4、分离罩;5、进水管;6、排水管;7、循环管;8、分离叶轮;401、滤网A;402、碎块收容腔;403、碎块清洁孔;404、砂石收容腔;405、砂石清洁孔;801、叶轮轴;802、叶轮体;803、叶片;804、斜面;805、离心腔;806、漏孔;807、滤网B。
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房建地下排水装置,参见图1至图6,包括载具1、排水泵2及内循环分离机构3;排水泵2装配于载具1上,内循环分离机构3布置于排水泵2进水口。
[0017]其中,内循环分离机构3包括分离罩4、进水管5、排水管6、循环管7及分离叶轮8;分离叶轮8布置于分离罩4内部,致使分离罩4内部分割成位于上部的碎块分离区及位于下部的沙石分离区,循环管7进口与分离罩4底壳连通,循环管7出口穿设于分离罩4顶壳上,排水管6进口穿设于分离罩4顶壳上,排水管6出口与排水泵2进水口连接,进水管5相对碎块分离区的位置布置于分离罩4侧壁;其中,进水管5流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房建地下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载具(1);排水泵(2),装配于所述载具(1)上;内循环分离机构(3),布置于所述排水泵(2)进水口;其中,所述内循环分离机构(3)包括分离罩(4)、进水管(5)、排水管(6)、循环管(7)及分离叶轮(8);所述分离叶轮(8)布置于所述分离罩(4)内部,致使所述分离罩(4)内部分割成位于上部的碎块分离区及位于下部的沙石分离区,所述循环管(7)进口与所述分离罩(4)底壳连通,所述循环管(7)出口穿设于所述分离罩(4)顶壳上,所述排水管(6)进口穿设于所述分离罩(4)顶壳上,所述排水管(6)出口与所述排水泵(2)进水口连接,所述进水管(5)相对所述碎块分离区的位置布置于所述分离罩(4)侧壁;其中,所述进水管(5)流通方向与所述循环管(7)流通向斜向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房建地下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罩(4)底壳内嵌设有滤网A(401),致使所述沙石分离区分割成位于上部的支撑区及位于下部的流通区。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房建地下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罩(4)上相对碎块分离区的底部碎块收容腔(402),所述碎块收容腔(402)一侧设有碎块清洁孔(403);所述分离罩(4)上相对支撑区的底部砂石收容腔(404),所述砂石收容腔(404)一侧设有砂石清洁孔(405)。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房建地下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5)射水方向与所述分离叶轮(8)工作面的夹角不大于90度。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房建地下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7)出口高度布置于所述进水管(5)出口与所述排水管(6)进口之间;所述循环管(7)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学茹张理富周雄杰王静林依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裕锦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