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青岛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伤口敷料用微纳米纤维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1282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用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伤口敷料用微纳米纤维膜。本发明专利技术是由微纳米纤维无规堆砌形成的多孔膜结构,膜厚度可调,微纳米纤维由壳聚糖和聚氧化乙烯组成,壳聚糖和聚氧化乙烯在纤维内外的分布不同,外层壳聚糖含量大于内层,且外层壳聚糖含量≥70%,微纳米纤维膜中纤维的平均直径为10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伤口敷料用微纳米纤维膜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用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伤口敷料用微纳米纤维膜。

技术介绍

[0002]壳聚糖作为一种天然高分子材料,抗菌活性可以超过99%,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亲水性、抗菌性、抗氧化性,并且无毒性、可生物降解,是制备伤口敷料的理想材料。由于壳聚糖水溶性较差并且具有刚性的化学结构、多阳离子性质以及特定的分子间和分子内氢键相互作用,壳聚糖的可纺性较差,通常通过添加助纺剂,改善壳聚糖溶液粘度和表面张力进行混纺。混纺的微纳米纤维中壳聚糖的含量较低,被助纺剂包裹,抗菌活性不理想,往往要添加其他抗菌剂来增强其抗菌活性,壳聚糖的优异性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需要通过改进壳聚糖纤维的结构,使其优异的性能得到充分发挥。
[0003]此外,壳聚糖基微纳米纤维在水中会吸水溶胀,从而降低纤维膜的孔隙率、透气性,并且会造成结构破坏,通常壳聚糖基微纳米纤维膜通过化学交联改性处理,以获得更好的结构稳定性和耐水性,而常规的交联剂,如戊二醛、二异氰酸酯等,具有细胞毒性,降低微纳米纤维膜的生物相容性,因此需要改进壳聚糖纤维的耐水处理工艺,提高其生物相容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伤口敷料用微纳米纤维膜。
[0005]本专利技术所述微纳米纤维膜是由微纳米纤维无规堆砌形成的多孔膜结构,膜厚度可调,微纳米纤维由壳聚糖和聚氧化乙烯组成,壳聚糖和聚氧化乙烯在纤维内外的分布不同,外层壳聚糖含量大于内层,且外层壳聚糖含量≥70%。/>[0006]优选地,微纳米纤维的平均直径为100

1500nm,其中壳聚糖的脱乙酰度为70

98%,重均分子量为150

200kDa,聚氧化乙烯的粘均分子量为400

800kDa。
[0007]优选地,微纳米纤维膜中聚氧化乙烯含量≥40%。
[0008]优选地,微纳米纤维膜热分解温度为250

450℃。
[0009]优选地,微纳米纤维膜断裂伸长率≥10%,拉伸强度为4

6MPa,杨氏模量为98

120MPa。水蒸气透过率≥4500g/m2/24h,透气率为300

700mm/s。
[0010]优选地,微纳米纤维膜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95%,2,2

二苯基
‑1‑
吡啶并肼基(DPPH)清除率为85

95%。
[0011]优选地,微纳米纤维膜耐水泡稳定性≥10天。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如下:
[0013](1)本专利技术外层主要为壳聚糖,在不添加其他抗菌剂的条件下,微纳米纤维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在≥95%。
[0014](2)本专利技术不使用化学交联剂交联,具有较好的结构稳定性,并且无生物毒性,不会降低纤维膜的生物相容性。
[0015](3)本专利技术在水中浸泡10天依旧可以保持完整的纤维结构,不会在伤口处粘连,使
得纤维膜敷料更容易从伤口揭除,不会对伤口造成二次伤害。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2、3和比较例1、2的红外光谱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2、3和比较例1、2的热重曲线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a)、实施例2(b)、实施例3(c)、比较例1(d)、比较例2(e)表面放大5000倍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a)、实施例2(b)、实施例3(c)、比较例1(d)、比较例2(e)在37℃环境下浸水20min后表面放大5000倍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a)、实施例2(b)、实施例3(c)、比较例1(d)、比较例2(e)在37℃环境下浸水10天后表面放大5000倍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仅限于此。
[0022]实施例中用到的所有原料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市购。
[0023]实施例1
[0024]一种伤口敷料用微纳米纤维膜,所述微纳米纤维膜是由微纳米纤维无规堆砌形成的多孔膜结构,膜厚度可调,微纳米纤维由壳聚糖和聚氧化乙烯组成,壳聚糖和聚氧化乙烯在纤维内外的分布不同,外层壳聚糖含量大于内层,且外层壳聚糖含量为95%;所述壳聚糖的脱乙酰度为80

95%,重均分子量为180kDa;聚氧化乙烯的粘均分子量为600kDa;微纳米纤维膜聚氧化乙烯含量为40%,微纳米纤维的直径为392.4
±
95.7nm。
[0025]实施例2
[0026]一种伤口敷料用微纳米纤维膜,所述微纳米纤维膜是由微纳米纤维无规堆砌形成的多孔膜结构,膜厚度可调,微纳米纤维由壳聚糖和聚氧化乙烯组成,壳聚糖和聚氧化乙烯在纤维内外的分布不同,外层壳聚糖含量大于内层,且外层壳聚糖含量为85%;所述壳聚糖的脱乙酰度为80

95%,重均分子量为180kDa;聚氧化乙烯的粘均分子量为600kDa;微纳米纤维膜聚氧化乙烯含量为44%,微纳米纤维的直径为368.1
±
60.2nm。
[0027]实施例3
[0028]一种伤口敷料用微纳米纤维膜,所述微纳米纤维膜是由微纳米纤维无规堆砌形成的多孔膜结构,膜厚度可调,微纳米纤维由壳聚糖和聚氧化乙烯组成,壳聚糖和聚氧化乙烯在纤维内外的分布不同,外层壳聚糖含量大于内层,且外层壳聚糖含量为75%;所述壳聚糖的脱乙酰度为80

95%,重均分子量为180kDa;聚氧化乙烯的粘均分子量为600kDa;微纳米纤维膜聚氧化乙烯含量为50%,微纳米纤维的直径为294.2
±
92.9nm。
[0029]比较例1
[0030]一种伤口敷料用微纳米纤维膜,所述微纳米纤维膜是由微纳米纤维无规堆砌形成的多孔膜结构,膜厚度可调,微纳米纤维由壳聚糖和聚氧化乙烯组成,壳聚糖和聚氧化乙烯在纤维内外的分布相同,所述壳聚糖的脱乙酰度为80

95%,重均分子量为180kDa;聚氧化乙烯的粘均分子量为600kDa;微纳米纤维膜中壳聚糖含量为56%,聚氧化乙烯含量为44%;微纳米纤维的直径为356.73
±
72.3nm。
[0031]比较例2
[0032]一种伤口敷料用微纳米纤维膜,所述微纳米纤维膜是由微纳米纤维无规堆砌形成的多孔膜结构,膜厚度可调,微纳米纤维由壳聚糖和聚氧化乙烯组成,壳聚糖和聚氧化乙烯在纤维内外的分布相同,所述壳聚糖的脱乙酰度为80

95%,重均分子量为180kDa;聚氧化乙烯的粘均分子量为600kDa;微纳米纤维膜中壳聚糖含量为60%,聚氧化乙烯含量为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伤口敷料用微纳米纤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纳米纤维膜是由微纳米纤维无规堆砌形成的多孔膜结构,膜厚度可调,微纳米纤维由壳聚糖和聚氧化乙烯组成,壳聚糖和聚氧化乙烯在纤维内外的分布不同,外层壳聚糖含量大于内层,且外层壳聚糖含量≥7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口敷料用微纳米纤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纳米纤维膜中纤维的平均直径为100

1500n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口敷料用微纳米纤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壳聚糖的脱乙酰度为70

98%,重均分子量为150

200kDa。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口敷料用微纳米纤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氧化乙烯的粘均分子量为400

800kDa。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口敷料用微纳米纤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纳米纤维膜中聚氧化乙烯含量≥40%。6.根据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伤口敷料用微纳米纤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纳米纤维膜断裂伸长率≥10%,拉伸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房宽峻贾娇娇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