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雅君专利>正文

汽车顶篷用聚氨酯多层复合板及其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61185 阅读:2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汽车顶篷用聚氨酯多层复合板,自下而上依次有无纺布层、第一增强胶膜层、第一增强纤维层、第一粘接膜层、聚氨酯泡沫板、第二粘接膜层、第二增强纤维层、第二增强胶膜层和表面修饰层。其生产方法的特点是用增强胶膜代替热熔胶粉的使用,不仅简化了生产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而且,从根本上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粉尘污染,改善了工人的工作环境。本发明专利技术生产的聚氨酯多层复合板可用于无玻璃纤维车顶、生物降解车顶、轻量化车顶等高档汽车顶篷;不同形式的增强纤维毡的引入,可以生产透气车顶、高吸音车顶、高强度车顶等功能性汽车顶篷,填补国内汽车顶篷行业的空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聚氨酯多层复合板系列产品是汽车工业用的车顶内饰复合板,是目前国内车顶市场的主流产品。传统汽车内饰顶篷,其骨架材料主要使用纸板及EPS发 泡板,其制造工艺复杂,生产的产品易变形,已逐渐被聚氨酯多层复合板所取 代。与传统材料相比,聚氨酯多层复合板车顶具有吸音、隔热、重量轻、易安 装、无刺激性气味等特点,不仅成为轿车车顶的标准配置,还应用于皮卡、微 面、重卡等领域。当前公布的关于聚氨酯多层复合板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1) 中国专利CN101088742和中国专利CN101259773A中所提到的乘用车内 饰顶棚及其生产工艺,该方法生产聚氨酯多层复合板是将无纺布放巻铺放到复 合生产线的工作台上,在无纺布上依次播撒短切玻璃纤维和固体热熔胶粘剂, 然后在上面放置聚氨酯硬泡板(简称PU板),再在PU板上依次播撒短切玻璃 纤维和固体热熔胶粘剂,经复合机的加热板加热到150~260°C,在0.4~0.6MPa 的压力下进行辊压复合,冷却后的复合板即为聚氨酯多层复合板。该方法的缺 点是热熔胶粉播撒不均匀,无纺布面的固体热熔胶粘剂与PU板粘接力差,成型 车顶时易产生脱层、表面不平整等质量问题。(2) 目前普便采用的制备聚氨酯多层复合板的方法是:首先将PU板放在传送 带上,然后在PU板的一面播撒玻璃纤维、固体热熔胶粘剂,经热压复合、冷却, 得到半成品;其次,将无纺布放巻铺放到复合生产线的工作台上,在无纺布上 放置上述半成品,然后在PU板的另一面播撒固体热熔胶粘剂和玻璃纤维,经热 压复合、冷却、截边即得聚氨酯多层复合板。该方法的缺点是生产过程复杂, 需要对PU板进行两次复合;热熔胶粉直接播撒在PU板上,由于PU板是泡孔 结构,热压复合时热熔胶粉在PU板上的流动性差,易造成热熔胶粉在PU板上 的分布不均匀,从而引起产品质量问题;在聚氨酯多层复合板的制造过程中, 对PU板的两次复合时都需要加热PU板,由于PU板的传热速度慢,必须降低 复合机的生产速度或提高复合机加热板的温度以满足生产要示,从而使得产品 生产线耗能高,生产效率低。(3) 中国专利CN101367287中所提到的聚氨酯多层复合板的生产方法,该方法是①将短切的玻璃纤维和热熔胶粉按质量比0.5~2.5: 1依次播撒在复合机 的传送履带上,在150-260°C, 0.2 1MPa的压力下进行融熔复合成膜,冷却、 收巻,得胶玻膜;②将无纺布、胶玻膜、粘接膜依次放巻、叠放、平铺在复合 生产线的工作台上,在上面放置聚氨酯硬泡板,然后将粘接膜、胶玻膜、热熔 胶膜依次放巻、叠放、平铺于聚氨酯硬泡板的另一面,经复合机的加热板加热 到150 260"C,在0.2 lMPa的压力下进行热压复合,冷却,得聚氨酯多层复合板。该方法虽然解决了上述两种方法的很多缺点,可以说是聚氨酯多层复合板 生产中的变革,但是该方法与上述两种方法均有如下的缺点是采用热熔胶粉作为粘合剂,生产过程中存在粉尘污染;选用玻璃纤维作为增强材料的汽车顶蓬, 汽车在使用过程中会有玻纤外露的情况发生,外露的玻纤落到人体上会引起皮 肤瘙痒等不良反应,严重时可能会引发交通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生产方法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耗能低,有利于提高 产品质量和产品档次的汽车顶蓬用聚氨酯多层复合板及其加工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汽车顶蓬用聚氨酯多层复合板,自下而上依次有无纺布层、第一 增强胶膜层、第一增强纤维层、第一粘接膜层、聚氨酯泡沫板、第二粘接膜层、 第二增强纤维层、第二增强胶膜层和表面修饰层。汽车顶蓬用聚氨酯多层复合板的加工方法,步骤如下在复合生产线的工作台上自下而上依次放巻,平铺无纺布、第一增强胶膜, 在第一增强胶膜上播撒短切的增强纤维或平铺增强纤维毡形成第一增强纤维 层,然后在第一增强纤维层上放巻、平铺第一粘接膜,放置聚氨酯泡沫板,再 在聚氨酯泡沫板上放巻、平铺第二粘接膜,在第二粘接膜上播撒短切的增强纤 维或平铺增强纤维毡形成第二增强纤维层,然后在第二增强纤维层上依次放巻、 平铺第二增强胶膜和表面修饰层,经复合机的加热板加热到180~250°C,在 0.2~0.6MPa的压力下进行热压复合,冷却,截边,得聚氨酯多层复合板。本专利技术中,所说的第一增强胶膜和第二增强胶膜可以是高密度聚乙烯胶膜、 低密度聚乙烯胶膜、改性聚乙烯胶膜、聚丙烯胶膜、改性聚丙烯胶膜、乙烯-醋 酸乙烯共聚物胶膜、改性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胶膜、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胶膜或 改性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胶膜。第一增强胶膜和第二增强胶膜的厚度为 50fxm 300(jm;所说的第一粘接膜和第二粘接膜可以是改性聚乙烯、改性聚丙烯、改性乙烯 -醋酸乙烯共聚物、改性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改性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改性聚氨酯弹性体、尼龙或改性尼龙胶膜。第一粘接膜和第二粘接膜的厚度为20 90(xm;所说的表面修饰层可以是由聚乙烯、改性聚乙烯、聚丙烯、改性聚丙烯、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改性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改性 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改性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 尼龙和改性尼龙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制备的厚度为30 120nm单层热熔胶 膜、双层热熔胶膜或三层热熔胶膜,或者是无纺布。本专利技术中,所说的无纺布是克重为20 120g/n^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水 刺无纺布或热扎无纺布。所说的第一增强纤维和第二增强纤维可以是玻璃纤维、玄武岩纤维、苎麻 纤维、亚麻纤维、大麻纤维、黄麻纤维、剑麻纤维、蕉麻纤维、聚对苯二甲酸 乙二醇酯纤维、聚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纤维、芳香族聚酰胺共聚纤维、碳化硅 纤维、聚醚醚酮纤维、聚丙烯纤维、碳纤维、金属纤维、金属包覆纤维及上述 各种纤维的物理或化学改性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本专利技术中,播撒的短切增强纤维的长度为10 100mm,播撒量为30~300g/m2。 所说的增强纤维毡是克重为3(K300g/i^无纺毡。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 本专利技术独创了一种增强胶膜,代替了聚氨酯多层复合板生产过程中的 热熔胶粉,解决了热熔胶粉播撒过程中所造成的粉尘污染问题;同时胶膜代替 胶粉的应用,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热熔胶粉播撒不均匀所造成的产品质量问题。(2) 本专利技术突破了汽车顶蓬用聚氨酯生产过程中只能使用玻璃纤维做为增 强纤维的瓶颈,成功引入了可生物降解的天然纤维、高模量的玄武岩纤维、碳 纤维、聚合物纤维;增强纤维的使用形式亦由播撒短切的玻璃纤维扩展为播撒 短切的增强纤维或平铺各种形式的增强纤维毡。不同种增强纤维的引入,该工 艺生产的聚氨酯多层复合板可用于无玻璃纤维车顶、生物降解车顶、轻量化车 顶等高档汽车顶蓬;不同形式的增强纤维毡的引入,可以生产透气车顶、高吸 音车顶、高强度车顶等功能性汽车顶蓬,填补国内汽车顶蓬行业的空白;(3) 本专利技术在聚氨酯多层复合板生产时仅需使粘接膜、增强胶膜和表面修 饰层复合,不需要使熔点较高的热熔胶粉熔融并具有流动性,所以在复合时对 复合机的加热温度要求相对较低,在复合机的加热板温度相同的条件下,可以 加快复合机的复合速度,提高生产效率,复合机生产线速度可达7 15m/min。 附图说明图1为聚氨酯多层复合板结构图其中,1为表面修饰层,2为第二增强胶膜,3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汽车顶蓬用聚氨酯多层复合板,其特征在于自下而上依次有无纺布层(9)、第一增强胶膜层(8)、第一增强纤维层(7)、第一粘接膜层(6)、聚氨酯泡沫板(5)、第二粘接膜层(4)、第二增强纤维层(3)、第二增强胶膜层(2)和表面修饰层(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雅君
申请(专利权)人:陈雅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