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樱桃果蝇诱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1181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樱桃果蝇诱捕装置。该樱桃果蝇诱捕装置包括顶端开口的容器本体和设于所述容器本体开口处的容器盖,所述容器本体的容腔用于存放引诱剂,所述容器本体的容腔侧壁上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内插设有诱集管,所述容器本体的外表面呈红色,所述容器盖上设置有吊耳。利用樱桃果蝇的视觉偏好、嗅觉偏好等行为学特性,提高了对樱桃果蝇的诱捕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樱桃果蝇诱捕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植物保护
,具体涉及一种樱桃果蝇诱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樱桃果蝇是一类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害虫,严重危害车厘子(欧洲甜樱桃)等高附加值的软皮水果,主要包括斑翅果蝇、艳丽果蝇、亚艳丽果蝇等,属双翅目、果蝇科、果蝇属。樱桃果蝇为害时,雌虫利用其锯齿状的产卵器刺穿果实表皮,将卵产于果实内,幼虫孵化后以果肉为食,导致果实无法食用而失去商品价值,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樱桃果蝇为多食性,寄主除樱桃外,还为害多种软皮水果,如蓝莓、草莓、树莓、葡萄、无花果、猕猴桃等60余种水果。在气候条件适宜时,樱桃果蝇每两周繁殖一代,单雌产卵量达400粒,其世代短、繁殖力强的生物学特性使樱桃果蝇种群数量在短期内能够快速增长,在果实即将成熟季造成严重的危害,使果实未熟先落或满树虫果。近年来,樱桃果蝇已被报道在四川、山东、广西、贵州、河南、湖北、云南等多个省份为害,使发生地的软皮水果产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例如在四川阿坝樱桃产区,若在樱桃成熟早期不采取严格措施控制樱桃果蝇种群,部分晚熟樱桃园内虫果率可达90%以上。
[0003]当前,樱桃果蝇主要依靠化学措施进行防治,而诱捕器一般只用以监测发生状况。在果园中监测到樱桃果蝇出现时,为了防止樱桃果蝇在果实上大量繁殖,需每隔5~7天喷施一次农药以灭杀园内樱桃果蝇,直至果实全部采收。邻近采收期使用农药,可能导致上市时果实残留的农药量超标,且如此频繁地喷施农药也容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不利于长期防治樱桃果蝇,因此亟需开发出新的绿色防治措施以控制田间樱桃果蝇数量。
[0004]害虫诱捕防治技术已在多种鳞翅目、鞘翅目和双翅目害虫的防治中使用,且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当前关于樱桃果蝇引诱技术的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投入市场的果蝇诱捕器多数为实蝇诱捕器串用,不适用于诱捕樱桃果蝇,而针对果蝇设计的诱捕器也多适用于引诱室内普通黑腹果蝇等物种,没有考虑到野外樱桃果蝇的视觉偏好、嗅觉偏好等独特的生物学、行为学习性,诱捕效果针对性不强,防治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樱桃果蝇诱捕装置,利用樱桃果蝇的视觉偏好、嗅觉偏好等行为学特性,提高了对樱桃果蝇的诱捕效果。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樱桃果蝇诱捕装置,包括顶端开口的容器本体和设于所述容器本体开口处的容器盖,所述容器本体的容腔用于存放引诱剂,所述容器本体的容腔侧壁上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内插设有诱集管,所述容器本体的外表面呈红色,所述容器盖上设置有吊耳。
[0007]进一步的,所述容器本体为一体式壳体结构,包括柱筒状的主体壳和设于所述主体壳底端的拱形底壳。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主体壳的侧面一周上均匀间隔开有多个窗口,所述窗口内设置有
诱集孔板,所述诱集孔板上设置有多个所述通孔。
[0009]进一步的,所述诱集管的插入端凸出所述容器本体的容腔内侧壁。
[0010]进一步的,所述诱集孔板呈与所述主体壳半径相同的弧形板状结构,且通过卡扣固定在所述窗口内。
[0011]进一步的,所述容器盖包括拱形壳体状的盖体,所述盖体的边缘向远离所述盖体的一侧延伸形成套筒,所述套筒用于与所述主体壳的顶端配合,对盖合的所述盖体进行限位。
[0012]进一步的,所述套筒的外侧面上设置有若干卡凸,所述主体壳的顶端开有与所述卡凸数量相同的L形卡槽,所述套筒能够嵌入所述主体壳的顶端,使所述L形卡槽与所述卡凸对应配合,在所述主体壳的轴向进行限位。
[0013]进一步的,所述盖体采用透光材料制成。
[0014]进一步的,所述盖体和所述套筒的连接处向外侧凸出设置有环形凸缘。
[0015]进一步的,所述吊耳设于所述盖体的中心顶部。
[0016]综上所述,采用上述樱桃果蝇诱捕装置的有益效果有:
[0017]1、以卡扣连接容器盖与容器主体,相较于传统的螺纹连接方式更便于打开和关闭容器。
[0018]2、盖体设定为透明或半透明的透光结构,使被诱集的果蝇被自然强光吸引,降低了果蝇通过诱集孔射入的强光定向逃逸的概率。
[0019]3、容器主体设置为接近球形的半胶囊状红色装置,利用了樱桃果蝇对红色的偏好以及对球形的趋性,提高了对樱桃果蝇的诱集效果。
[0020]4、容器主体侧面设置有预留窗口,可通过装配不同规格或样式的诱集孔板来提高诱捕装置在不同环境中的诱捕效果。
[0021]5、诱集管向内延伸,降低了果蝇在容器内壁爬行时通过诱集孔逃出的概率。
附图说明
[0022]在附图中:
[0023]图1为本技术樱桃果蝇诱捕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0024]图2为本技术樱桃果蝇诱捕装置的诱集孔板内侧结构图。
[0025]图中,1、容器本体;101、主体壳;102、拱形底壳;11、通孔;12、窗口;13、诱集孔板;14、L形卡槽;2、容器盖;201、盖体;202、套筒;21、吊耳;22、卡凸;23、环形凸缘;3、诱集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7]实施例1
[0028]图1

2示出了本技术一种樱桃果蝇诱捕装置。如图1所示,该樱桃果蝇诱捕装置包括顶端开口的容器本体1和设于容器本体1开口处的容器盖2,容器本体1的容腔用于存放引诱剂,容器本体1的容腔侧壁上设置有若干通孔11,通孔11内插设有诱集管3,容器本体1的外表面呈红色,容器盖2上设置有吊耳21。
[0029]容器本体1的容腔底部用以盛放引诱剂,引诱剂包括糖酒醋液、水果发酵液等,还可以掺杂高效氯氟氰菊酯等农药。通过吊耳21将诱捕装置吊挂起来,利用容器本体1侧面开设的通孔11,将引诱剂的气味散发,并利用容器本体1外表面的红色,实现从樱桃果蝇的视觉偏好、嗅觉偏好等行为学特性,来对樱桃果蝇的诱捕效果。
[0030]可选的,容器本体1为一体式壳体结构,包括柱筒状的主体壳101和设于主体壳101底端的拱形底壳102。主体壳101的柱筒状结构侧面提供开通孔11的区域,拱形底壳102内部能够存放引诱剂,同时从外部看上去,模拟红色的近球形果实,对果蝇的引诱效果更强。整体为一体式壳体,结构简单,制造容易。
[0031]可选的,主体壳101的侧面一周上均匀间隔开有多个窗口12,窗口12内设置有诱集孔板13,诱集孔板13上设置有多个通孔11,可以按照4*4方形阵列排列。
[0032]窗口12一般设置四个,每个窗口12都装备一个诱集孔板13,诱集孔板13两两相对,便于引诱气味散发至外界。诱集孔板13上可以排列有若干通孔11,既提供了足够的入口供果蝇进入诱捕装置,又能防止其他大型昆虫进入。
[0033]可选的,如图2所示,诱集管3的插入端凸出容器本体1的容腔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樱桃果蝇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端开口的容器本体(1)和设于所述容器本体(1)开口处的容器盖(2),所述容器本体(1)的容腔用于存放引诱剂,所述容器本体(1)的容腔侧壁上设置有若干通孔(11),所述通孔(11)内插设有诱集管(3),所述容器本体(1)的外表面呈红色,所述容器盖(2)上设置有吊耳(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樱桃果蝇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本体(1)为一体式壳体结构,包括柱筒状的主体壳(101)和设于所述主体壳(101)底端的拱形底壳(10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樱桃果蝇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壳(101)的侧面一周上均匀间隔开有多个窗口(12),所述窗口(12)内设置有诱集孔板(13),所述诱集孔板(13)上设置有多个所述通孔(11)。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樱桃果蝇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诱集管(3)的插入端凸出所述容器本体(1)的容腔内侧壁。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樱桃果蝇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诱集孔板(13)呈与所述主体壳(101)半径相同的弧形板状结构,且通过卡扣固定在所述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长缨曹震喻枢玮王光旭冉茂升田卉胡韬徐翔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