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成组控制燃烧器且降低CO排放的加热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1059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加热炉烟气环保排放技术领域,特别提供了一种成组控制燃烧器且降低CO排放的加热炉,包括加热炉炉体、燃气输送单元、煤烟气排放单元、烟气反吹扫单元和换向切换单元,在加热炉炉体内设有若干燃烧器单元,每个燃烧器单元包括对称设置在加热炉炉体两侧的第一燃烧器组和第二燃烧器组,换向切换单元包括第一换向切换组件和第二换向切换组件,燃气输送单元、煤烟气排放单元和烟气反吹扫单元均通过第一换向切换组件与第一燃烧器组连接,通过第二换向切换组件与第二燃烧器组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烟气反吹方法应用到蓄热式加热炉燃烧系统中,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蓄热式加热炉大量残余CO排放的问题,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保效益。保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成组控制燃烧器且降低CO排放的加热炉


[0001]本技术涉及加热炉烟气环保排放
,特别提供了一种成组控制燃烧器且降低CO排放的加热炉。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家对环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大气污染物排放成为国家关注的焦点。蓄热式轧钢加热炉由于其特殊的工艺特点,煤气并不能完全燃烧利用,在燃烧过程中,换向阀与蓄热式烧嘴之间的煤气会被直排到大气中,从而造成烟气中存在大量的CO。大量CO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存在诸多危害,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0003]1)大量煤气直接外排,造成环境污染;
[0004]2)造成能源的大量浪费,如果能够充分回收利用,可以有效降低加热炉煤气消耗;
[0005]3)蓄热箱中残余的煤气随烟气外排时,会与蓄热箱中的煤气发生二次燃烧,由于燃烧温度高于蓄热体的荷重软化温度,造成蓄热体损坏,并增加NOx排放量;
[0006]因此蓄热加热炉的CO排放问题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严重的环保问题,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可能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甚至造成环保停产的严重后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成组控制燃烧器且降低CO排放的加热炉。
[0008]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成组控制燃烧器且降低CO排放的加热炉,包括加热炉炉体、燃气输送单元、煤烟气排放单元、烟气反吹扫单元和换向切换单元,在加热炉炉体内设有若干燃烧器单元,每个燃烧器单元包括对称设置在加热炉炉体两侧的第一燃烧器组和第二燃烧器组,换向切换单元包括第一换向切换组件和第二换向切换组件,燃气输送单元、煤烟气排放单元和烟气反吹扫单元均通过第一换向切换组件与第一燃烧器组连接,通过第二换向切换组件与第二燃烧器组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换向切换组件和所述第二换向切换组件均包括一个第一燃气换向阀、第一煤烟换向阀和第一反吹换向阀,所述燃气输送单元通过两个第一燃气换向阀分别与所述第一燃烧器组和所述第二燃烧器组中燃烧器的蓄热箱连接,所述煤烟气排放单元通过两个第一煤烟换向阀分别与第一燃烧器组和第二燃烧器组中燃烧器的蓄热箱连接,所述烟气反吹扫单元通过两个第一反吹换向阀分别与两个第一煤烟换向阀或两个第一燃气换向阀连接。
[0010]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燃烧器组包括若干第一燃烧器,所述第二燃烧器组包括与第一燃烧器数量相同的第二燃烧器,所述第一燃气换向阀与每个第一燃烧器、第二燃烧器连接的管路上,均设有第一燃气调节阀门,所述第一煤烟换向阀与每个第一燃烧器、第二燃烧器连接的管路上,均设有第一烟气调节阀门。
[0011]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换向切换组件和所述第二换向切换组件均包括一个第一四
通换向阀和第一反吹换向阀,所述燃气输送单元通过两个第一四通换向阀的燃气接口分别与所述第一燃烧器组和所述第二燃烧器组中燃烧器的蓄热箱连接,所述煤烟气排放单元通过两个第一四通换向阀的烟气接口与第一燃烧器组和第二燃烧器组中燃烧器的蓄热箱连接,所述烟气反吹扫单元通过两个第一反吹换向阀分别与两个第一四通换向阀的烟气接口或燃气接口连接。
[0012]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燃烧器组包括若干第一燃烧器,所述第二燃烧器组包括与第一燃烧器数量相同的第二燃烧器,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燃气侧与每个第一燃烧器、第二燃烧器连接的管路上,均设有第一燃气调节阀门,第一四通换向阀烟气侧与每个第一燃烧器、第二燃烧器连接的管路上,均设有第一烟气调节阀门。
[0013]进一步优选,所述煤烟气排放单元包括煤烟气排放管路,在煤烟气排放管路上设有排烟风机、CO含量检测仪表和O2含量检测仪表。
[0014]进一步优选,烟气反吹扫单元包括反吹扫主管路,在反吹扫主管路上设有反吹扫风机、电动调节蝶阀、密闭式盲板阀、反吹总管快切阀、压力检测仪表、温度检测仪表。
[0015]进一步优选,所述烟气反吹扫单元还包括旁通卸压管路,旁通卸压管路连接在所述反吹扫主管路上,旁通卸压管路上设有反吹旁通释压换向阀和手动调节阀。
[0016]进一步优选,所述煤烟气排放单元、所述烟气反吹扫单元均与烟囱连接。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8]本技术将烟气反吹方法应用到蓄热式加热炉燃烧系统中,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蓄热式加热炉大量残余CO排放的问题,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附图说明
[0019]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4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5]常规的蓄热式加热炉燃气管路和煤烟管路设置为共用一个三通换向装置进行系统换向,换向装置出口到连接燃气燃烧器接口的这段管路为烟气和燃气公用管路。在加热炉正常生产时,燃烧器组合中燃烧侧的燃烧器将会由燃烧状态切换到排烟状态,即三通换向装置将会由进燃气状态切换到排烟气状态,换向后公共管道内的煤气将会被抽到排烟管道中,而且由于换向阀将在在规定的换向时间内不停的换向,加热炉的各个控制段将会周而复始的排放公共管道中的煤气,必将形成大量的公共管道内残存的煤气随着加热炉排放的烟气直接排放至大气中,从而造成轧钢加热炉排放大量CO,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0026]实施例1、
[0027]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成组控制燃烧器且降低CO排放的加热炉,包括加热炉炉体、燃气输送单元4、煤烟气排放单元3、烟气反吹扫单元5和换向切换单元2,在加热炉炉体内设有若干燃烧器单元1,每个燃烧器单元1包括对称设置在加热炉炉体两侧的第一燃烧器组101和第二燃烧器组102,换向切换单元2包括第一换向切换组件和第二换向切换组件,燃气输送单元4、煤烟气排放单元3和烟气反吹扫单元5均通过第一换向切换组件与第一燃烧器组101连接,通过第二换向切换组件与第二燃烧器组102连接。
[0028]本实施例中,煤烟气排放单元3和燃气输送单元4没有公共的嘴前支路,煤烟管路系统和燃气管路系统单独设置,分别与第一燃烧器组101和第二燃烧器组102连接。
[0029]具体的,所述第一换向切换组件和所述第二换向切换组件均包括一个第一燃气换向阀201、第一煤烟换向阀202和第一反吹换向阀203,所述燃气输送单元4通过两个第一燃气换向阀201分别与所述第一燃烧器组101和所述第二燃烧器组102中燃烧器的蓄热箱连接,所述煤烟气排放单元3通过两个第一煤烟换向阀202分别与第一燃烧器组101和第二燃烧器组102中燃烧器的蓄热箱连接,所述烟气反吹扫单元5通过两个第一反吹换向阀203分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成组控制燃烧器且降低CO排放的加热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炉炉体、燃气输送单元(4)、煤烟气排放单元(3)、烟气反吹扫单元(5)和换向切换单元(2),在加热炉炉体内设有若干燃烧器单元(1),每个燃烧器单元(1)包括对称设置在加热炉炉体两侧的第一燃烧器组(101)和第二燃烧器组(102),换向切换单元(2)包括第一换向切换组件和第二换向切换组件,燃气输送单元(4)、煤烟气排放单元(3)和烟气反吹扫单元(5)均通过第一换向切换组件与第一燃烧器组(101)连接,通过第二换向切换组件与第二燃烧器组(10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组控制燃烧器且降低CO排放的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向切换组件和所述第二换向切换组件均包括一个第一燃气换向阀(201)、第一煤烟换向阀(202)和第一反吹换向阀(203),所述燃气输送单元(4)通过两个第一燃气换向阀(201)分别与所述第一燃烧器组(101)和所述第二燃烧器组(102)中燃烧器的蓄热箱连接,所述煤烟气排放单元(3)通过两个第一煤烟换向阀(202)分别与第一燃烧器组(101)和第二燃烧器组(102)中燃烧器的蓄热箱连接,所述烟气反吹扫单元(5)通过两个第一反吹换向阀(203)分别与两个第一煤烟换向阀(202)或两个第一燃气换向阀(201)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组控制燃烧器且降低CO排放的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燃烧器组(101)包括若干第一燃烧器,所述第二燃烧器组(102)包括与第一燃烧器数量相同的第二燃烧器,所述第一燃气换向阀(201)与每个第一燃烧器、第二燃烧器连接的管路上,均设有第一燃气调节阀门(6),所述第一煤烟换向阀(202)与每个第一燃烧器、第二燃烧器连接的管路上,均设有第一烟气调节阀门(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组控制燃烧器且降低CO排放的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向切换组件和所述第二换向切换组件均包括一个第一四通换向阀(204)和第一反吹换向阀(2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坤鹏刘锐陆明伟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千翼环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