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06931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流体控制装置。流体控制装置(10)具备泵主体(20)、壳体以及粘接剂(60)。泵主体(20)具备压电元件(22)、以及用于向压电元件(22)输入驱动信号的外部连接导体(252、254)。壳体以外部连接导体(252、254)向外部露出的方式将泵主体(20)收容。粘接剂(60)将泵主体(20)的一部分固定于壳体。壳体具备供外部连接导体(252、254)载置于表面(351)的端子载置部(35)。在端子载置部(35)的表面(351)中的外部连接导体(252、254)的载置区域的周围,形成有从表面(351)凹陷的凹部(52、54)。54)。5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流体控制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流体控制装置,该流体控制装置具备控制流体的泵主体和安装该泵主体的壳体。

技术介绍

[0002]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泵。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泵具备具有压电元件的驱动部和壳体。壳体具备上侧壳体和下侧壳体。通过将上侧壳体和下侧壳体组合,从而壳体具有内部空间。驱动部收容在该壳体的内部空间中。
[0003]上侧壳体、下侧壳体以及驱动部通过粘接剂接合。
[0004]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9/124060号公报
[0005]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现有的泵的构造中,驱动部具备向壳体的外部露出的端子导体。而且,端子导体通过粘接剂接合于壳体。
[0006]若端子导体没有通过粘接剂固定于壳体,则在驱动驱动部时端子导体振动,导致出现产生不悦耳声音的问题、端子导体和与其连接的外部电缆的连接脱落等连接可靠性降低这样的问题。
[0007]另一方面,若粘接剂过多,则粘接剂会不希望地覆盖端子导体,产生不能充分确保与外部电缆的连接面积这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控制装置,该流体控制装置能够将与外部连接的端子导体更可靠地固定于壳体,并且能够更可靠地进行与外部的连接。
[0009]本专利技术的流体控制装置具备泵主体、壳体以及粘接剂。泵主体具备压电元件、以及用于向压电元件输入驱动信号的外部连接导体。壳体以外部连接导体向外部露出的方式将泵主体收容。粘接剂将泵主体的一部分固定于壳体。壳体具备供外部连接导体载置于表面的端子载置部。在端子载置部的表面中的外部连接导体的载置区域的周围,形成有从表面凹陷的凹部。
[0010]在该结构中,即使外部连接导体与壳体的端子载置部之间的粘接剂为从外部连接导体的外周溢出的量,该溢出的多余部分也被收容在凹部中。由此,使粘接剂几乎可靠地遍布外部连接导体和端子载置部的大致整个面,并且能够抑制多余的粘接剂回流到外部连接导体的上表面侧等。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将与外部连接的端子导体更可靠地固定于壳体,并且能够更可靠地进行与外部的连接。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体控制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0013]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体控制装置的泵主体的分解立体图。
[0014]图3是将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体控制装置的端子载置部的部位放大后的外观立体图。
[0015]图4是将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体控制装置的端子载置部的部位放大后的外观立体图。
[0016]图5是将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体控制装置的端子载置部的部位放大后的外观立体图。
[0017]图6(A)是端子载置部的俯视图,图6(B)是端子载置部的剖视图。
[0018]图7(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中的外部端子导体的固定状态的俯视图,图7(B)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中的外部端子导体的固定状态的剖视图,图7(C)是表示比较结构中的外部端子导体的固定状态的俯视图,图7(D)是表示比较结构中的外部端子导体的固定状态的剖视图。
[0019]图8是将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体控制装置的端子载置部的部位放大后的外观立体图。
[0020]图9(A)是端子载置部的俯视图,图9(B)、图9(C)是端子载置部的剖视图。
[0021]图10(A)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中的外部端子导体的固定状态的俯视图,图10(B)、图10(C)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中的外部端子导体的固定状态的剖视图。
[0022]图11(A)、图11(B)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体控制装置的端子载置部的俯视图。
[0023]图12是将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体控制装置的端子载置部的部位放大后的外观立体图。
[0024]图13是将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体控制装置的端子载置部的部位放大后的外观立体图。
[0025]图14(A)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结构中的外部端子导体的固定状态的俯视图,图14(B)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结构中的外部端子导体的固定状态的剖视图。
[0026]图15是将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体控制装置的端子载置部的部位放大后的外观立体图。
[0027]图16是将本专利技术的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体控制装置的端子载置部的部位放大后的外观立体图。
[0028]图17(A)、图17(B)、图17(C)是表示凹部的形状的派生例的俯视图,图17(D)是表示外部连接导体的派生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第一实施方式][0030]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体控制装置进行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体控制装置的分解立体图。此外,在包括本实施方式的各实施方式所示的各图中,为了使流体控制装置的结构容易理解,将各个构成要素的形状局部或整体上夸大地记载。
[0031]如图1所示,流体控制装置10具备泵主体20、下侧壳体部件30以及上侧壳体部件40。由下侧壳体部件30和上侧壳体部件40构成本专利技术的“壳体”。
[0032](壳体的结构)
[0033]下侧壳体部件30具备主部件31、喷嘴321以及喷嘴322。主部件31、喷嘴321以及喷嘴322例如由绝缘性的树脂材料一体成型。
[0034]主部件31具备底壁311和侧壁312。主部件31具备从顶面侧凹陷的凹部33。换言之,主部件31具备由底壁311和侧壁312包围的凹部33。
[0035]凹部33具有三级的深度,由凹部331、凹部332、凹部333构成。凹部332比凹部331深,凹部333比凹部332深。在俯视观察(沿与底壁311正交的方向观察)主部件31时,凹部333配置在中央,凹部332沿着凹部333的外周配置,凹部331沿着凹部332的外周配置。
[0036]另外,主部件31具备从侧壁312向外方侧突出的端子载置部35。端子载置部35的表面351与凹部332的底面齐平。在主部件31的侧壁312中的端子载置部35突出的部位,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通侧壁312的开口342和开口344。
[0037]喷嘴321及喷嘴322安装在主部件31的侧壁312的外表面中的与配置端子载置部35的位置不同的位置。设置于喷嘴321的贯通孔通过沿厚度方向贯通侧壁312的贯通孔(省略图示)与凹部333连通。设置于喷嘴322的贯通孔通过沿厚度方向贯通侧壁312的贯通孔(省略图示)与凹部332连通。
[0038]上侧壳体部件40是平板,例如由绝缘性的树脂材料构成。上侧壳体部件40的外形形状与下侧壳体部件30的侧壁312的内侧的形状,即凹部331的外形形状大致相同。
[0039]通过将上侧壳体部件40嵌入于下侧壳体部件30的凹部331,从而形成壳体。由此,壳体具有通过利用上侧壳体部件40覆盖凹部332及凹部333的开口而实现的内部空间。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流体控制装置,其中,具备:泵主体,具备压电元件、对所述压电元件施加驱动信号的供电导体、以及与所述供电导体连接的外部连接导体;壳体,供所述外部连接导体向外部露出,并将包括所述压电元件及所述供电导体在内的所述泵主体中的所述外部连接导体以外的部分收容;以及粘接剂,将所述泵主体的一部分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壳体具备供所述外部连接导体载置于表面的端子载置部,在所述端子载置部的所述表面中的所述外部连接导体的载置区域的周围,形成有从所述表面凹陷的凹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控制装置,其中,所述凹部具备被形成在所述外部连接导体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第一凹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控制装置,其中,所述外部连接导体具有第一外部连接导体、和第二外部连接导体,所述第一外部连接导体与所述第二外部连接导体并行地配置,在所述第一外部连接导体和所述第二外部连接导体的每一个形成有第一凹部,所述流体控制装置具备第二凹部,该第二凹部将针对所述第一外部连接导体的第一凹部和针对所述第二外部连接导体的第一凹部连接。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添清见安藤祯宪田中伸拓阿知波宽基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