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双曲面收缩段结构的核电用超高压限流文丘里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0675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核电用超高压限流文丘里管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具有双曲面收缩段结构的核电用超高压限流文丘里管,包括沿轴向贯通设置在文丘里管内部的限流流道,所述限流流道包括按照流体在文丘里管内部轴向流动的方向依次设置并连接的入口圆筒段流道、收缩段流道、圆筒形喉部段流道和圆锥扩散段流道;其中,所述收缩段流道包括连接在所述入口圆筒段流道出口端的内圆弧回转面流道、连接在所述内圆弧回转面流道出口端与所述圆筒形喉部段流道入口端之间的外圆弧回转面流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满足核电用超高压限流文丘里管在超高压力工况下的低压损的使用要求。工况下的低压损的使用要求。工况下的低压损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双曲面收缩段结构的核电用超高压限流文丘里管


[0001]本技术涉及核电用超高压限流文丘里管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双曲面收缩段结构的核电用超高压限流文丘里管。

技术介绍

[0002]化容控制系统是核电厂重要的辅助系统,其主要功能包括化学控制、容积控制和反应性控制。其中,化学控制用于净化一回路水质、控制溶解氧含量;容积控制用于控制一回路水装置,补偿损失水量、排出多余水量等;反应性控制用于控制堆芯慢反应性变化、硼化补水和稀释除硼等。为了限制化容系统的最大补水量、防止补水泵超流量、避免补水泵入口汽蚀、保护补水泵的正常运行,同时为了限制最大稀释流量以满足硼稀释事故分析的要求,需要在化溶补水泵的出口管道上设置高性能的超高压限流文丘里管。
[0003]现有技术中,具有限流作用的标准文丘里管通常包括按照流体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并连接的入口圆筒段、圆锥收缩段、圆筒形喉部段和圆锥扩散(如图2所示)。这种采用常规圆锥收缩段结构的限流文丘里管对于中低压工况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但是在核电厂超高压、大流量工况下,采用标准结构的限流文丘里管经超高压试验发现,其在超高压力工况下的压力损失较大,从而往往无法满足核电用超高压限流文丘里管低压损的工况要求。
[0004]为此,有必要研发一种能够适应超高压力工况下的低压损超高压限流文丘里管,以满足核电厂化容控制系统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具有双曲面收缩段结构的核电用超高压限流文丘里管,旨在满足核电用超高压限流文丘里管在超高压力工况下的低压损的使用要求。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具有双曲面收缩段结构的核电用超高压限流文丘里管,包括沿轴向贯通设置在文丘里管内部的限流流道,所述限流流道包括按照流体在文丘里管内部轴向流动的方向依次设置并连接的入口圆筒段流道、收缩段流道、圆筒形喉部段流道和圆锥扩散段流道;其中,所述收缩段流道包括连接在所述入口圆筒段流道出口端的内圆弧回转面流道、连接在所述内圆弧回转面流道出口端与所述圆筒形喉部段流道入口端之间的外圆弧回转面流道。
[0007]优选的,所述入口圆筒段流道的出口端与所述内圆弧回转面流道的入口端相切连接,所述内圆弧回转面流道的出口端与所述的外圆弧回转面流道的入口端相切连接,所述外圆弧回转面流道的出口端与所述圆筒形喉部段流道的入口端相切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内圆弧回转面流道的内圆弧半径为R10~R14 mm。
[0009]优选的,所述外圆弧回转面流道的外圆弧半径为R14~R12 mm。
[0010]优选的,所述圆锥扩散段流道的圆锥角为7
°±1°

[0011]优选的,在所述圆锥扩散段流道的出口端还连接有二次扩散圆锥段流道。
[0012]优选的,所述二次扩散圆锥段流道的圆锥角为28~35
°

[0013]优选的,所述二次扩散圆锥段流道的出口段还连接有圆筒形吐出段流道。
[0014]优选的,所述圆筒形吐出段流道的内径尺寸与所述入口圆筒段流道内径尺寸相同。
[0015]优选的,所述圆锥扩散段流道的轴向长度与所述圆筒形喉部段流道的直径之比为28~32。
[0016]更优选的,所述入口圆筒段流道的内径尺寸为φ58.42
±
0.06mm,所述入口圆筒段流道的轴向长度尺寸为55~60mm,所述收缩段流道中的内圆弧回转面流道的内圆弧半径为R12.43
±
0.05mm,所述收缩段流道中的外圆弧回转面流道的外圆弧半径为R12.43
±
0.05mm,所述圆筒形喉部段流道的轴向长度为6~8mm,所述圆筒形喉部段流道的内径尺寸为φ8.7mm
±
0.01mm,所述圆锥扩散段流道的轴向长度与所述圆筒形喉部段流道的直径之比为31,所述二次扩散圆锥段流道的圆锥角为32
°

[0017]本技术中,所述入口圆筒段流道、收缩段流道、圆筒形喉部段流道、圆锥扩散段流道、二次扩散圆锥段流道和圆筒形吐出段流道的轴线相互同轴。
[0018]本技术中,所述文丘里管的两端端面还设置有用于连接法兰的焊接坡口。
[0019]优选的,所述焊接坡口的坡口角为30
°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1]第一,本技术的一种具有双曲面收缩段结构的核电用超高压限流文丘里管,通过将常规的圆锥收缩段结构的文丘里管改进为用双圆弧曲面收缩段结构的文丘里管,可以降低超高压工况下的压力损失,从而具有良好的超高压低压损性能。
[0022]第二,本技术的一种具有双曲面收缩段结构的核电用超高压限流文丘里管,与常规的圆锥收缩段结构的文丘里管相比较,其压力损失降低了19.6%,满足了核电厂超高压应用工况下的低压损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具有双曲面收缩段结构的核电用超高压限流文丘里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标准文丘里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文丘里管,2、限流流道,3、入口圆筒段流道,4、收缩段流道,5、圆筒形喉部段流道,6、圆锥扩散段流道,7、内圆弧回转面流道,8、外圆弧回转面流道,9、二次扩散圆锥段流道,10、圆筒形吐出段流道,11、焊接坡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7]实施例1:
[0028]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一种具有双曲面收缩段结构的核电用超高压限流文丘里管的实施例,包括沿轴向贯通设置在文丘里管1内部的限流流道2,所述限流流道2包括按照流体在文丘里管1内部轴向流动的方向依次设置并连接的入口圆筒段流道3、收缩段流道
4、圆筒形喉部段流道5和圆锥扩散段流道6;其中,所述收缩段流道4包括连接在所述入口圆筒段流道3出口端的内圆弧回转面流道7、连接在所述内圆弧回转面流道7出口端与所述圆筒形喉部段流道5入口端之间的外圆弧回转面流道8。
[0029]优选的,所述入口圆筒段流道3的出口端与所述内圆弧回转面流道7的入口端相切连接,所述内圆弧回转面流道7的出口端与所述的外圆弧回转面流道8的入口端相切连接,所述外圆弧回转面流道8的出口端与所述圆筒形喉部段流道5的入口端相切连接。
[0030]优选的,所述内圆弧回转面流道7的内圆弧半径为R10~R14 mm。
[0031]优选的,所述外圆弧回转面流道8的外圆弧半径为R14~R12 mm。
[0032]优选的,所述圆锥扩散段流道6的圆锥角为7
°±1°

[0033]优选的,在所述圆锥扩散段流道6的出口端还连接有二次扩散圆锥段9流道。
[0034]优选的,所述二次扩散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双曲面收缩段结构的核电用超高压限流文丘里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沿轴向贯通设置在文丘里管内部的限流流道,所述限流流道包括按照流体在文丘里管内部轴向流动的方向依次设置并连接的入口圆筒段流道、收缩段流道、圆筒形喉部段流道和圆锥扩散段流道;其中,所述收缩段流道包括连接在所述入口圆筒段流道出口端的内圆弧回转面流道、连接在所述内圆弧回转面流道出口端与所述圆筒形喉部段流道入口端之间的外圆弧回转面流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双曲面收缩段结构的核电用超高压限流文丘里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圆筒段流道的出口端与所述内圆弧回转面流道的入口端相切连接,所述内圆弧回转面流道的出口端与所述的外圆弧回转面流道的入口端相切连接,所述外圆弧回转面流道的出口端与所述圆筒形喉部段流道的入口端相切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双曲面收缩段结构的核电用超高压限流文丘里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圆弧回转面流道的内圆弧半径为R10~R14 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双曲面收缩段结构的核电用超高压限流文丘里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圆弧回转面流道的外圆弧半径为R14~R12 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双曲面收缩段结构的核电用超高压限流文丘里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锥扩散段流道的圆锥角为7
°±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双曲面收缩段结构的核电用超高压限流文丘里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费庞飞金健徐超许志铭方鹤陆佳胡纪开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节流装置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