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模通信系统的备用路由确定方法、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0643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模通信系统的备用路由确定方法、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双模通信系统的备用路由确定方法应用于中继节点,该方法包括:接收来自邻近节点的节点描述信息;基于节点描述信息的信息传输方式,确定中继节点与邻近节点之间的通信模式;基于通信模式和节点描述信息,从邻近节点中确定备用节点;将中继节点与备用节点之间的通信路径,确定为针对中继节点的备用路由。本发明专利技术根据不同的通信模式以不同的方式确定备用路由,实现在通信异常时通过备用路由进行数据传输来降低对数据传输的影响。的影响。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模通信系统的备用路由确定方法、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网络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双模通信系统的备用路由确定方法、双模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网改造的展开,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Highspeed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HPLC)和无线通信技术(Highspeed Radio Frequency,HRF)都已在电网智能用电领域的通信网络中被广泛应用,用于用电信息采集、停电上报、台区识别、拓扑识别等业务中。HPLC主要利用现有的已经铺设好的电网中电力线实现通信,HRF相对于HPLC不需要线路进行传输。将两种通信模式进行有机融合的双模通信技术运用于智能电表中,利用各自的优点弥补所存在的缺点,提高用电采集系统抄表的准确性和效率。在一些情况下,当通信网络中的主路由发生异常时,需要基于备用路由进行数据传输。
[0003]相关技术在确定备用路由时,没有考虑备用路由对网络中数据传输的影响,导致数据传输的效率降低,且使得通信网络中的数据无法得到及时传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说明书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双模通信系统的备用路由确定方法、双模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0005]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双模通信系统的备用路由确定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中继节点,所述方法包括:接收来自邻近节点的节点描述信息;基于所述节点描述信息的信息传输方式,确定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邻近节点之间的通信模式;基于所述通信模式和所述节点描述信息,从所述邻近节点中确定备用节点;以及将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备用节点之间的通信路径,确定为针对所述中继节点的备用路由。
[0006]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基于双模通信系统的组网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中继节点,所述方法包括:响应于确定所述中继节点与初始节点之间的主路由发生异常,将所述中继节点的通信路由从所述主路由切换至备用路由,其中,所述备用路由是利用上述双模通信系统的备用路由确定方法确定的;以及通过所述备用路由将待传输数据传输至所述备用节点。
[0007]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双模通信系统的备用路由确定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邻近节点的节点描述信息;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节点描述信息的信息传输方式,确定所述中继节点
与所述邻近节点之间的通信模式;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通信模式和所述节点描述信息,从所述邻近节点中确定备用节点;以及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备用节点之间的通信路径,确定为针对所述中继节点的备用路由。
[0008]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双模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切换模块,用于响应于确定所述中继节点与初始节点之间的主路由发生异常,将所述中继节点的通信路由从所述主路由切换至备用路由,其中,所述备用路由是利用上述双模通信系统的备用路由确定装置确定的;以及传输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备用路由将待传输数据传输至所述备用节点。
[0009]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项实施方式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0010]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项实施方式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0011]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中包括指令,所述指令被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设备能够执行上述任一项实施方式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0012]上述说明书实施方式中,接收来自邻近节点的节点描述信息;基于节点描述信息的信息传输方式,确定中继节点与邻近节点之间的通信模式;基于通信模式和节点描述信息,从邻近节点中确定备用节点;将中继节点与备用节点之间的通信路径,确定为针对中继节点的备用路由。本专利技术根据不同的通信模式以不同的方式确定备用路由,实现在通信异常时通过备用路由进行数据传输来降低对数据传输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的双模通信系统组网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的双模通信系统的备用路由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15]图3为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的有线通信模式HPLC下的备用路由确定方法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的无线通信模式HRF下的备用路由确定方法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的双模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18]图6为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的HPLC通信模式下的组网和确定备用路由的流程示意图。图7为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的HRF通信模式下的组网和确定备用路由的流程示意图。
[0019]图8为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的双模通信系统的备用路由确定装置的示意图。
[0020]图9为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的双模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2]近年来随着电网大改造的展开,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Highspeed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HPLC)和无线通信技术(Highspeed Radio Frequency,HRF)都已在电网智能用电领域的本地通信网络中被广泛应用,用于用电信息采集、停电上报、台区识别、拓扑识别等业务中。HPLC主要利用现有的已经铺设好的电网中电力线实现通信,HRF相对于HPLC不需要线路进行传输。将两种通信模式进行有机融合的双模通信技术运用于智能电表中,利用各自的优点弥补所存在的缺点,提高用电采集系统抄表的准确性和效率。
[0023]目前双模通信领域有多种以HPLC通信为主、HRF通信为补充的双模通信组网方式,形成以中央协调器(Central Coordinator,CCO)为中心,以途径代理协调器(Proxy Coordinator,PCO)为中继代理,连接所有站点(Station,STA)的多级关联的树形网络。CCO节点也称为主节点,PCO节点也称为中继节点,STA节点也称为从节点。
[0024]在一些情况下,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可能由于PCO与其上层节点之间的传输通道异常,如通信质量在较长时间内急剧降低或电力线出现故障,导致该PCO下所有节点的数据无法向上传输。相关技术中,该PCO下所有节点可以通过重新申请入网来进行应急通信。然而现行的双模通信过程大多采用载波监听多路访问CSMA(Carrier Sense Multip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模通信系统的备用路由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中继节点,所述方法包括:接收来自邻近节点的节点描述信息;基于所述节点描述信息的信息传输方式,确定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邻近节点之间的通信模式;基于所述通信模式和所述节点描述信息,从所述邻近节点中确定备用节点;以及将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备用节点之间的通信路径,确定为针对所述中继节点的备用路由。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式包括有线通信模式;所述基于所述通信模式和所述节点描述信息,从所述邻近节点中确定备用节点包括:响应于确定所述通信模式为所述有线通信模式,基于所述节点描述信息,从所述邻近节点中确定至少一个候选节点;以及从所述至少一个候选节点中确定所述备用节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描述信息包括第一网络层级信息、第一属性信息以及第一信号强度;所述第一网络层级信息表征了所述邻近节点所属的网络层级,所述第一属性信息表征了所述邻近节点的节点类型为主节点类型、中继节点类型或者从节点类型,所述第一信号强度表征了所述邻近节点和所述中继节点之间的通信信号强度;所述至少一个候选节点中每个候选节点与所述中继节点属于同一网络层级,所述至少一个候选节点中每个候选节点的节点类型为所述从节点类型,所述至少一个候选节点中每个候选节点与所述中继节点之间的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大于等于第一通信强度阈值,所述第一通信强度阈值是通过所述有线通信模式进行通信所对应的通信强度阈值。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邻近节点中不存在与所述中继节点属于同一网络层级、节点类型为所述从节点类型并且与所述中继节点之间的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大于等于第一通信强度阈值的节点的情况下,所述至少一个候选节点中的每个候选节点与所述中继节点之间的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大于等于所述邻近节点中除所述至少一个候选节点之外的其他节点与所述中继节点之间的所述第一信号强度。5.根据权利要求2

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至少一个候选节点中确定所述备用节点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将所述至少一个候选节点中的每个候选节点确定为备用节点;针对所述至少一个候选节点中的每个候选节点,基于已确定所述候选节点作为备用节点的其他中继节点的数量,从所述至少一个候选节点中确定部分候选节点作为所述备用节点,其中,每个所述部分候选节点对应的其他中继节点的数量小于等于每个剩余部分候选节点对应的其他中继节点的数量。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式包括无线通信模式;所述节点描述信息包括第二网络层级信息和第二信号强度,所述第二网络层级信息表征了所述邻近节点所属的网络层级,所述第二信号强度表征了所述邻近节点和所述中继节点之间的通信信号强度;
其中,所述基于所述通信模式和所述节点描述信息,从所述邻近节点中确定备用节点包括:响应于确定所述通信模式为所述无线通信模式,基于所述第二网络层级信息和所述第二信号强度,从所述邻近节点中确定所述备用节点,其中,所述备用节点的网络层级高于或等于所述中继节点的网络层级,所述备用节点与所述中继节点之间的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大于等于所述邻近节点中除所述备用节点之外的其他节点与所述中继节点之间的所述第二信号强度。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来自邻近节点的节点描述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中继节点与主节点进行组网之前,所述中继节点作为待入网节点响应于接收到来自所述主节点的广播信息,向所述主节点发送入网请求报文;在所述待入网节点接收到来自所述主节点的入网确认报文后,与所述主节点进行通信组网;以及在已成功组网的所述待入网节点与其他待入网节点之间的信号强度满足预设强度条件的情况下,所述待入网节点作为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其他待入网节点进行通信组网。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待入网节点与所述主节点之间通过有线通信模式进行通信的情况下,所述入网确认报文是在所述待入网节点与所述主节点之间的信号强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通信强度阈值的情况下由所述主节点发送的;在所述待入网节点与所述主节点之间通过无线通信模式进行通信的情况下,所述入网确认报文是在所述待入网节点与所述主节点之间的信号强度大于等于第二通信强度阈值的情况下由所述主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二通信强度阈值是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式进行通信所对应的通信强度阈值。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将与所述备用路由相关联的待存储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铮肖德勇王贤辉武占侠罗丹王学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智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