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高压耐硫抗震压力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0592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高压耐硫抗震压力表,包括接头壳体,所述接头壳体内由下往上依次安装有用于将高压值转换为低压值的变比装置,以及用于减缓脉动压力冲击的阻尼组件,所述阻尼组件与变比装置之间设置有充填液压油腔体;所述接头壳体上端与仪表壳体接头相连接,所述阻尼组件上端面与压力表组件的膜片和顶杆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耐硫耐酸性气体、超高压介质脉冲以及抗震性优越的特点,适用于超高压工作环境中,填补了压力表高压力规格领域的空白,尤其是160MPa以上规格的可以耐硫及酸性气体梁结构抗震压力表。酸性气体梁结构抗震压力表。酸性气体梁结构抗震压力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高压耐硫抗震压力表


[0001]本技术涉及工业自动化仪表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超高压耐硫抗震压力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油气田的开发后期,特殊井、复杂井配套严重限制了油气上产。其中在超高压高介质脉冲、高含硫、高温领域的“三高”井配套仪器仪表的研发成为瓶颈,本技术主要针对“三高”井的需求进行开发。而原有的梁结构抗震压力表由于本身结构的限制,使其最高只能达到140MPa。这就需要设计一种高压力规格领域,尤其是160MPa以上规格的可以耐硫及耐酸性气体梁结构抗震压力表。
[0003]另外,现有阻尼组件中,原阻尼器支体部分上的单槽与压盖部分上的单凸相卡合,该单密封结构在高压140MPa后易发生“冲漏”的现象,密封不可靠。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缺陷或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高压耐硫抗震压力表。
[0005]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超高压耐硫抗震压力表,包括接头壳体,所述接头壳体内由下往上依次安装有用于将高压值转换为低压值的变比装置,以及用于减缓脉动压力冲击的阻尼组件,所述阻尼组件与变比装置之间设置有充填液压油腔体;所述接头壳体上端与仪表壳体接头相连接,所述阻尼组件上端面与压力表组件的膜片和顶杆相连接。
[0007]所述变比装置包括,可在接头壳体内滑动且直径不同的下活塞和上活塞,所述下活塞和上活塞均与接头壳体的内壁相匹配且密封配合;所述下活塞和上活塞之间设置有容置空间,并且通过径向开设于接头壳体上的通孔与外界连通。<br/>[0008]所述下活塞的横截面小于上活塞的横截面。
[0009]所述下活塞横截面直径:上活塞横截面直径=1:1.414。
[0010]所述下活塞为耐硫合金下活塞,所述接头壳体为耐硫合金壳体。
[0011]所述下活塞与接头壳体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上活塞与壳体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为耐硫橡胶密封圈。
[0012]所述阻尼组件,包括阻尼本体,以及与阻尼本体相配合的压盖;所述阻尼本体与压盖的安装面之间设置有交互式双密封结构。
[0013]所述双密封结构,包括设置于阻尼本体上端面以及下端面支体部分的第一单凸结构,和设置于压盖上端以及下端内侧的第二单凸结构;所述阻尼本体和压盖之间设置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上开设有与第一单凸结构和第二单凸结构分别相配合的单槽。
[0014]所述接头壳体的一侧安装有泄压阀,所述泄压阀与充填液压油腔体连通。
[0015]所述压力表组件还包括,位于阻尼组件上方并且与膜片、顶杆相配合的叉簧座,以及连接于顶杆上端的中心顶簧,所述顶杆上端通过中心顶簧连接有左右簧片,所述左右簧
片上对应安装有机芯组件,机芯组件上安装有指针以及与指针相对应的刻度盘。
[0016]与现有技术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7]本技术提供一种超高压耐硫抗震压力表,通过变比装置,实现2:1或者4:1变比,将高压值转换为低压值进行显示,满足了抗震压力表的超高压性能,使得本技术中的抗震压力表适用于超高压工作环境中,填补了压力表高压力规格领域的空白,尤其是160MPa以上规格的可以耐硫及酸性气体梁结构抗震压力表;通过阻尼本体与压盖的安装面之间设置有交互式双密封结构,解决了原阻尼器支体部分上的单槽与压盖部分上的单凸相卡合,单密封结构在高压140MPa后易发生“冲漏”的现象;采用与介质直接接触的耐硫合金下活塞以及耐硫合金壳体,解决了含硫、酸性气体或液体介质易腐蚀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装置结构示意图一;
[0019]图2是本技术装置结构示意图二;
[0020]图3是图1中阻尼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图1中下活塞的受力分析图;
[0022]图5是图1中上活塞的受力分析图。
[0023]图中,1—阻尼组件;2—上活塞;3—下活塞;4—接头壳体;5—泄压阀;6—仪表壳体接头;7—膜片;8—顶杆;9—叉簧座;10—中心顶簧;11—左右簧片;12—机芯组件;13—充填液压油腔体;14—通孔;15—容置空间;1

1—阻尼本体;1

2—压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5]如图1、图2所示,一种超高压耐硫抗震压力表,包括接头壳体4,所述接头壳体4内由下往上依次安装有用于将高压值转换为低压值的变比装置,以及用于减缓脉动压力冲击的阻尼组件1,所述阻尼组件1与变比装置之间设置有充填液压油腔体13;所述接头壳体4上端与仪表壳体接头6相连接,所述阻尼组件1上端面与压力表组件的膜片7和顶杆8相连接;所述接头壳体4的一侧安装有泄压阀5,泄压阀5与充填液压油腔体13连通,所述充填液压油腔体13通过泄压阀5注入20#航空液压油,待液压油注满后泄压阀5通过密封塞组件密封。
[0026]所述变比装置包括,可在接头壳体4内滑动且直径不同的下活塞3和上活塞2,所述下活塞3和上活塞2均与接头壳体4的内壁相匹配且密封配合;优选的,所述接头壳体4包括大径端和小径端,所述下活塞3位于接头壳体4的大径端,所述上活塞2位于接头壳体4的小径端,所述下活塞3和上活塞2之间设置有容置空间15且通过径向开设于接头壳体4上的通孔14与外界连通。工作过程,当外部压力推动下活塞3移动,容置空间15内的空气通过通孔14排出,直至下活塞3与上活塞2接触,通过上活塞2将外部压力传递至充填液压油腔体13作用于阻尼组件1;当外部压撤掉(回压)时,外部空气从通孔14进入容置空间15内,使得下活塞3向下移动复位。
[0027]优选的,所述下活塞3的横截面小于上活塞2的横截面。进一步的,所述下活塞3横截面直径:上活塞2横截面直径=1:1.414。
[0028]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超高压耐硫抗震压力表中超高压部分主要通过阻尼组件1下端的变比装置将高压力值转换为低压力值,同时与阻尼组件1相配合形成变比式的阻尼器,所述变比装置为活塞式变比压力传感器,通过两个横截面积大小不同的活塞,将高压力值转换为低压力值,然后通过充填液压油腔体13内的液压油作用于阻尼组件1,使脉动压力变为平整压力,由于阻尼组件1与压力表组件中的膜片7和顶杆8相连接,带动机芯组件12使指针转动,指示出相对应的压力数值;该变比压力传感器,变比为2:1,即可将较高的外部压力转换为低压值显示。例如,仪表进压端压力为200MPa,通过变比式阻尼器后,其压力值降为100MPa或者50MPa。另外,该原理理论值上可将原最高压力值由140MPa提高至600MPa。
[0029]其变比式阻尼器的原理如下(以2∶1变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高压耐硫抗震压力表,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头壳体(4),所述接头壳体(4)内由下往上依次安装有用于将高压值转换为低压值的变比装置,以及用于减缓脉动压力冲击的阻尼组件(1),所述阻尼组件(1)与变比装置之间设置有充填液压油腔体(13);所述接头壳体(4)上端与仪表壳体接头(6)相连接,所述阻尼组件(1)上端面与压力表组件的膜片(7)和顶杆(8)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压耐硫抗震压力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比装置包括,可在接头壳体(4)内滑动且直径不同的下活塞(3)和上活塞(2),所述下活塞(3)和上活塞(2)均与接头壳体(4)的内壁相匹配且密封配合;所述下活塞(3)和上活塞(2)之间设置有容置空间,并且通过径向开设于接头壳体(4)上的通孔(14)与外界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高压耐硫抗震压力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活塞(3)的横截面小于上活塞(2)的横截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高压耐硫抗震压力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活塞(3)横截面直径:上活塞(2)横截面直径=1:1.414。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高压耐硫抗震压力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活塞(3)为耐硫合金下活塞,所述接头壳体(4)为耐硫合金壳体。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高压耐硫抗震压力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活塞(3)与接头壳体(4)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上活塞(2)与壳体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为耐硫橡胶密封圈。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压耐硫抗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华郭娜李乐尹俊成牟明远王龙
申请(专利权)人:秦川机床集团宝鸡仪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