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源组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0015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背光源组装结构,涉及背光源技术领域。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供能机构,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背光机构,所述背光机构的一侧两端分别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外壳和背光机构通过固定机构相连接;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卡钩,所述卡钩设置有两个,两所述卡钩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壳的一端两端,所述背光机构的一侧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卡接臂,所述卡接臂和卡钩相卡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外壳,在外壳的一侧开设连通孔,在连通孔的内部插接相适配的背光板,在背光板的一侧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卡接臂,在外壳的一端两侧分别固定连接卡钩,通过卡钩和卡接臂进行卡接固定,这样方便后期进行拆卸维修。样方便后期进行拆卸维修。样方便后期进行拆卸维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源组装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背光源
,具体为背光源组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背光源是位于液晶显示器背后的一种光源,它的发光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模块视觉效果,液晶显示器本身并不发光,它显示图形或是它对光线调制的。
[0003]公开号为CN216696939U的胶框铁框一体式背光源,通过在铁框的内壁嵌接有胶框,光学膜材位于铁框的内壁,光学膜材的上表面设有黑胶,在铁框边缘的下表面边开设有贯穿性凹孔,胶框注塑成型于铁框的内侧,并且胶框的部分嵌于凹孔的内部使胶框和铁框一体连接,解决了现有的背光源的胶框和铁框通常采用分体设置,胶框注塑成型后组装到铁框的内侧,生产效率低,结构稳定性差的问题。
[0004]但是上述装置一体式的设计,在出现问题时不能进行返修而且在组装过程中点胶工序费工时,为此本申请人以此提出一种新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背光源组装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背光源组装结构,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供能机构,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背光机构,所述背光机构的一侧两端分别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外壳和背光机构通过固定机构相连接;
[0007]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卡钩,所述卡钩设置有两个,两所述卡钩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壳的一端两端,所述背光机构的一侧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卡接臂,所述卡接臂和卡钩相卡接。
[0008]优选的,所述外壳的一侧外壁中部开设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的内部插接有相适配的背光板,所述背光板的一侧中部固定连接有把手。
[0009]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内部一侧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插接槽,所述背光板远离所述把手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插接柱,所述背光板和外壳通过插接柱和插接槽插接固定。
[0010]优选的,所述外壳的顶部中间开设有放置孔,所述供能机构包括固定框,固定框设置在所述放置孔的内部,所述固定框和外壳的底部四周分别开设有螺纹孔和螺纹槽。
[0011]优选的,所述固定框和外壳通过螺纹孔和螺纹槽螺纹连接有螺丝,所述固定框和外壳通过螺丝螺纹紧固。
[0012]优选的,所述固定框的内部放置有相适配的供电板,所述供电板的顶部和所述背光板的底部相接触,所述外壳的顶部粘贴有粘贴垫。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该背光源组装结构,通过设置外壳,在外壳的一侧开设连通孔,在连通孔的内部插
接相适配的背光板,在背光板的一侧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卡接臂,在外壳的一端两侧分别固定连接卡钩,通过卡钩和卡接臂进行卡接固定,这样方便后期进行拆卸维修。
[0015]同时,通过在外壳内部一侧开设若干均匀分布的插接槽,在背光板远离把手的一侧固定连接若干均匀分布的插接柱,通过插接柱插接在插接槽内部,这样方便对背光板进行组装,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背光源组装结构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供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背光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外壳;2、供能机构;201、固定框;202、螺丝;203、供电板;3、固定机构;301、卡钩;302、卡接臂;4、背光机构;401、连通孔;402、插接槽;403、插接柱;404、背光板;405、把手;5、粘贴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背光源通过本身发光为模组提供背景光源.常规的背光源是依靠快干胶粘接而成,粘胶后不能返修而且在组装过程中点胶工序费工时,且快干胶本身对组装人员造成职业伤害,为此本申请人以此提出一种新型装置。
[0023]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背光源组装结构,包括外壳1,外壳1的底部设置有供能机构2,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背光机构4,背光机构4的一侧两端分别设置有固定机构3,外壳1和背光机构4通过固定机构3相连接;
[0024]固定机构3包括卡钩301,卡钩301设置有两个,两卡钩301分别固定连接在外壳1的一端两端,背光机构4的一侧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卡接臂302,卡接臂302和卡钩301相卡接,通过设置外壳1,在外壳1的一侧开设连通孔401,在连通孔401的内部插接相适配的背光板404,在背光板404的一侧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卡接臂302,在外壳1的一端两侧分别固定连接卡钩301,通过卡钩301和卡接臂302进行卡接固定,这样方便后期进行拆卸维修。
[0025]外壳1的一侧外壁中部开设有连通孔401,连通孔401的内部插接有相适配的背光板404,背光板404的一侧中部固定连接有把手405,通过在背光板404的一侧中部固定连接有把手405,工作人员通过把手405方便对背光板404进行拿取。
[0026]外壳1的内部一侧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插接槽402,背光板404远离把手40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插接柱403,背光板404和外壳1通过插接柱403和插接槽402插接固定,通过在外壳1内部一侧开设若干均匀分布的插接槽402,在背光板404远离把手405的一侧固定连接若干均匀分布的插接柱403,通过插接柱403插接在插接槽402内部,这样方便对背光板404进行组装,提高了工作效率。
[0027]外壳1的顶部中间开设有放置孔,供能机构2包括固定框201,固定框201设置在所述放置孔的内部,固定框201和外壳1的底部四周分别开设有螺纹孔和螺纹槽,通过在放置孔的内部放置固定框201,通过固定框201可以放置供电板203。
[0028]固定框201和外壳1通过螺纹孔和螺纹槽螺纹连接有螺丝202,固定框201和外壳1通过螺丝202螺纹紧固,通过在固定框201和外壳1的底部四周分别开设有螺纹孔和螺纹槽,固定框201和外壳1通过螺丝202螺纹固定,这样方便对固定框201进行拆卸和安装,通过螺丝202螺纹固定可以提高固定框201的稳定性。
[0029]固定框201的内部放置有相适配的供电板203,供电板203的顶部和背光板404的底部相接触,外壳1的顶部粘贴有粘贴垫5,通过在外壳1的顶部粘贴粘贴垫5,粘贴垫5为回形形状,通过粘贴垫5方便将外壳1粘贴到需要放置的位置。
[0030]在本申请中,需要说明的是在外壳1的外壁一侧开设连通孔401,通过连通孔401可以放置相适配的背光板404,在背光板404靠近外壳1开设的连通孔401的内壁一侧固定连接若干均匀分布的插接柱403,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背光源组装结构,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底部设置有供能机构(2),所述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背光机构(4),所述背光机构(4)的一侧两端分别设置有固定机构(3),所述外壳(1)和背光机构(4)通过固定机构(3)相连接;所述固定机构(3)包括卡钩(301),所述卡钩(301)设置有两个,两所述卡钩(301)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壳(1)的一端两端,所述背光机构(4)的一侧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卡接臂(302),所述卡接臂(302)和卡钩(301)相卡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一侧外壁中部开设有连通孔(401),所述连通孔(401)的内部插接有相适配的背光板(404),所述背光板(404)的一侧中部固定连接有把手(40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源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部一侧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插接槽(402),所述背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泽洪李旺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弘泽鑫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