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风结构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9977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风结构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导风结构用于空调室内机,导风结构包括出风框架、驱动组件和导风组件,出风框架设于空调室内机的第一出风口处,出风框架包括设置于第一出风口下边缘的第一安装横梁,第一安装横梁上设置有走线槽。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导风结构,通过出风框架在第一出风口下边缘设置带有走线槽的第一安装横梁,可以使得第二驱动件与电控盒之间连接导线沿第一出风口下边缘的走线槽走线,不仅可以有利于优化空调室内机在第一出风口上边缘的布局,还可以使得走线槽所处位置距离接水槽较远,可以较好地降低接水槽的水洒出侵蚀到导线而发生短路的风险。接水槽的水洒出侵蚀到导线而发生短路的风险。接水槽的水洒出侵蚀到导线而发生短路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风结构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
,尤其是涉及一种导风结构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技术介绍

[0002]传统挂机出风口处,底盘与面框之间直接抵接连接,出风口左侧的百叶电机和大导风板电机通常是在底盘前接水槽外面由左向右走到电控盒处进行电连接,然后采用面框将线槽封盖住,由于面板与面框之间距离太近,导致面板前方或四周均无法设计出风结构,差异化设计受限。当设计成面板周边可以出风,面板与面框之间掏空成通风通道时,前接水槽位置的走线槽会被占用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导风结构,所述导风结构通过出风框架在第一出风口下边缘设置带有走线槽的第一安装横梁,可以使得第二驱动件与电控盒之间连接导线沿第一出风口下边缘的走线槽走线,从而有利于空调室内机的布局。
[000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导风结构,所述导风结构包括:出风框架,所述出风框架设于所述空调室内机的第一出风口处,所述出风框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口下边缘的第一安装横梁,所述第一安装横梁上设置有走线槽;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出风框架左右两侧的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空调室内机的电控盒位于所述出风框架的同一侧,所述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和所述电控盒之间均连接有导线,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电控盒之间连接导线沿所述走线槽走线;导风组件,所述导风组件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出风框架上,所述驱动组件适于驱动所述导风组件转动。/>[000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导风结构,通过出风框架在第一出风口下边缘设置带有走线槽的第一安装横梁,可以使得第二驱动件与电控盒之间连接导线沿第一出风口下边缘的走线槽走线,不仅可以有利于优化空调室内机在第一出风口上边缘的布局,还可以使得走线槽所处位置距离接水槽较远,可以较好地降低接水槽的水洒出侵蚀到导线而发生短路的风险。
[0006]另外,根据本技术的导风结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0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框架还包括:第二安装横梁、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横梁与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接水槽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横梁与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底盘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相连,所述第二安装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相连。
[000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走线槽内设置有多个第一压线板和多个第二压线板,多个所述第一压线板和多个所述第二压线板沿所述走线槽交错设置,所述第一压
线板和所述第二压线板分别连接在所述走线槽相对的两个侧壁。
[000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框架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所述支撑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横梁、所述第二安装横梁相连。
[00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组件包括导风板和导风百叶,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驱动所述导风板转动的第一电机和驱动所述导风百叶转动的第二电机。
[001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横梁上设置有多个沿左右方向间隔开的第一插接部,所述接水槽上设置有与多个所述第一插接部一一插接配合的多个第二插接部。
[001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横梁上设置有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横梁的两端。
[00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横梁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一卡接部,多个所述第一卡接部均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所述底盘上设置有与多个所述第一卡接部一一卡接配合的多个第二卡接部。
[0014]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导风结构的空调室内机。
[0015]根据本技术的空调室内机,通过设置导风结构,可以对出风框架的螺孔进行准确的定位,便于底盘和出风框架之间的螺孔对齐,提升空调室内机的装配效率,提升出风框架的结构强度,使其不易弯折或断裂,较好地提升空调室内机的运行稳定性,提升导线的稳定性,使其不易活动至走线槽以外的地方,降低导线因走线混乱与空调室内机部件发生缠绕而影响空调室内机的运行的风险,且便于导线的拆卸,提升对空调室内机的检修效率,便于实现空调室内机出风方向的调节,较好地提升空调室内机的自动化水平。
[0016]根据本技术的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壳体、面框和面板,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出风口,所述面框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面板安装在所述面框上,所述面板上设置有第二出风口,所述面框与所述面板之间具有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的风道。
[0017]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8]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9]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正视图。
[0020]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A

A剖视图。
[0021]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导风结构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导风结构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无导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8是图7的B处结构放大图。
[0027]附图标记:
[0028]导风结构100,
[0029]出风框架1,第一安装横梁12,第二安装横梁11,第一安装板13,第二安装板14,支撑件15,第一插接部16,第二插接部17,第一固定部18,第二固定部19,导风组件2,导风板21,导风百叶22,驱动组件3,第一驱动件31,第二驱动件32,第一电机321,第二电机322,电控盒4,走线槽5,第一压线板51,第二压线板52,第一卡接部61,卡勾结构611,第二卡接部62,接水槽7,底盘8,空调室内机200,壳体10,面框20,面板30,风道40。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风结构,用于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结构包括:出风框架,所述出风框架设于所述空调室内机的第一出风口处,所述出风框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口下边缘的第一安装横梁,所述第一安装横梁上设置有走线槽;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出风框架左右两侧的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空调室内机的电控盒位于所述出风框架的同一侧,所述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和所述电控盒之间均连接有导线,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电控盒之间连接导线沿所述走线槽走线;导风组件,所述导风组件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出风框架上,所述驱动组件适于驱动所述导风组件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框架还包括:第二安装横梁、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横梁与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接水槽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横梁与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底盘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相连,所述第二安装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走线槽内设置有多个第一压线板和多个第二压线板,多个所述第一压线板和多个所述第二压线板沿所述走线槽交错设置,所述第一压线板和所述第二压线板分别连接在所述走线槽相对的两个侧壁。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框架还包括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华凌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