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拖曳臂安装加强左部件专用模具,包括固定框,固定框的内底壁连接有下模具,固定框的内顶壁连接有气缸,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升降板,升降板的底部连接有上模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上模具与下模具进行贴合,将材料从漏斗处倒入,材料经过注塑管处流向下模具表面的开合处,使得上模具对下模具表面的材料进行挤压,使得完成所需要的工件;螺纹杆转动的状态下进而驱动移动块在螺纹杆表面进行移动,移动块便会带动移动板进行移动,移动板会带动连接板驱动第一矩形移动块进行移动,便可以对第二矩形移动块向上进行驱动,第二矩形移动块顶部的固定杆便会带动顶块对模具本体向上顶出,可以对模具本体的快速取出,提高工作的效率。提高工作的效率。提高工作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拖曳臂安装加强左部件专用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
,具体为一种汽车拖曳臂安装加强左部件专用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拖曳臂是专为汽车后轮设计的悬吊系,拖曳臂式悬吊的结构为车身部的主轴直接结合于车身,然后将主轴结合于悬吊系统,再将此构件安装于车身,弹簧与避震器通常是分开安装或是构成一体,直立安装于车轴附近。悬吊系统本身的运动,支臂以垂直车身中心线的轴,亦即平行于车轴的轴为中心进行运动,车轴不倾斜于车身,在任一上下运动位置,车轴平行于车身,对车身外倾角变化为零;如公告号为CN204486578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拖曳臂制动器外板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座、下模座、设在上模座上的上模成型块和设在下模座上的下模成型块,所述下模成型块为整体结构,下模成型块的相对两侧设有侧冲头和驱动侧冲头移动的冲孔斜楔机构,所述上模成型块上竖直设有多个上冲头。
[0003]但是上述方案存在以下不足:其工作的过程中,其可以对模具进行冲孔,进而对模具的表面进行修整毛刺,但是,其缺少对模具的快速取模,其在取模的过程中,还需要人工进行向外拿出,进而无法精确地掌握力道,不仅会对塑料产品造成损坏,而且效率不高,满足不了大量生产的需求;为此,我们推出一种汽车拖曳臂安装加强左部件专用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拖曳臂安装加强左部件专用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拖曳臂安装加强左部件专用模具,包括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内底壁连接有下模具,所述下模具的两侧分别焊接有支撑块,支撑块与下模具之间的连接关系更加牢固,所述支撑块的顶部焊接有连接杆,连接杆与支撑块之间的连接关系更加牢固,所述连接杆的顶部贯穿升降板后焊接有顶板,顶板便于对升降板进行位置限定。
[0006]固定框的内顶壁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底部连接有上模具,气缸启动,气缸的输出端便会带动升降板和上模具进行移动;
[0007]下模具的一侧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螺纹杆,所述下模具的内部位于螺纹杆处开设有固定腔,固定腔与下模具为一体成型设置,所述螺纹杆的表面螺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顶部焊接有第一滑块,所述下模具的内部开设有用于滑接第一滑块的第一滑槽,且第一滑槽与下模具为一体成型设置,移动块顶部的第一滑块便会在第一滑槽的内部进行移动,进而使得移动块在移动的过程中,移动块进行限位,移动块始终处于水平状态的移动。
[0008]移动块的底部焊接有移动板,移动板与移动块之间的连接关系更加牢固,所述移动板的底部一侧焊接有连接板,移动板与连接板之间的连接关系更加牢固,所述连接板的
一侧焊接有第一矩形移动块,所述第一矩形移动块的表面贴合有第二矩形移动块,第一矩形移动块移动便会对第二矩形移动块进行驱动,所述第二矩形移动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顶部连接有顶块,顶块便于对模具本体进行顶出,所述下模具的内顶壁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表面套设有套筒,所述套筒与第二矩形移动块一侧之间连接有移动杆,所述连杆的一端焊接有限位块,限位块便于对套筒进行位置限定,所述连杆的表面套设第一弹簧。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上模具与下模具进行贴合,然后将材料从漏斗处倒入,使得材料经过注塑管处流向下模具表面的开合处,使得上模具对下模具表面的材料进行挤压,使得完成所需要的工件;
[0010]电机的输出端带动螺纹杆进行旋转,在螺纹杆转动的状态下进而驱动移动块在螺纹杆表面进行移动,移动块便会带动移动板进行移动,在移动板移动的状态下,移动板会带动连接板驱动第一矩形移动块进行移动,便可以对第二矩形移动块向上进行驱动,第二矩形移动块顶部的固定杆便会带动顶块对模具本体向上顶出,进而可以对模具本体的快速取出,提高工作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整体运动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固定框;2、升降板;3、连接杆;4、气缸;5、漏斗;6、上模具;7、顶块;8、下模具;9、支撑块;10、连杆;11、第一弹簧;12、套筒;13、限位块;14、第二滑块;15、第二滑槽;16、T型限位杆;17、第二弹簧;18、连接板;19、移动杆;20、第二矩形移动块;21、第一矩形移动块;22、电机;23、螺纹杆;24、移动板;25、移动块;26、第一滑块;27、第一滑槽;28、固定杆;29、模具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请参阅图1
‑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汽车拖曳臂安装加强左部件专用模具,包括固定框1,所述固定框1的内底壁连接有下模具8,所述固定框1的内顶壁连接有气缸4,所述气缸4的输出端连接有升降板2,所述升降板2的底部连接有上模具6;
[0017]所述下模具8的一侧连接有电机22,所述电机22的输出端连接有螺纹杆23,所述下模具8的内部位于螺纹杆23处开设有固定腔,所述螺纹杆23的表面螺接有移动块25,所述移动块25的底部焊接有移动板24,所述移动板24的底部一侧焊接有连接板18,所述连接板18的一侧焊接有第一矩形移动块21,所述第一矩形移动块21的表面贴合有第二矩形移动块20,所述第二矩形移动块2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28,所述固定杆28的顶部连接有顶块7,所述下模具8的内顶壁连接有连杆10,所述连杆10的表面套设有套筒12,所述套筒12与第
二矩形移动块20一侧之间连接有移动杆19,所述连杆10的一端焊接有限位块13,所述连杆10的表面套设第一弹簧11。
[0018]所述下模具8的两侧分别焊接有支撑块9,支撑块9与下模具8之间的连接关系更加牢固,所述支撑块9的顶部焊接有连接杆3,连接杆3与支撑块9之间的连接关系更加牢固,所述连接杆3的顶部贯穿升降板2后焊接有顶板,顶板便于对升降板2进行位置限定。
[0019]所述移动块25的顶部焊接有第一滑块26,所述下模具8的内部开设有用于滑接第一滑块26的第一滑槽27,且第一滑槽27与下模具8为一体成型设置,移动块25顶部的第一滑块26便会在第一滑槽27的内部进行移动,进而使得移动块25在移动的过程中,移动块25进行限位,移动块25始终处于水平状态的移动。
[0020]所述第一矩形移动块21的底部焊接有圆杆,圆杆与第一矩形移动块21之间的连接关系更加牢固,所述圆杆的底部焊接有第二滑块14,所述下模具8内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拖曳臂安装加强左部件专用模具,包括固定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1)的内底壁连接有下模具(8),所述固定框(1)的内顶壁连接有气缸(4),所述气缸(4)的输出端连接有升降板(2),所述升降板(2)的底部连接有上模具(6);所述下模具(8)的一侧连接有电机(22),所述电机(22)的输出端连接有螺纹杆(23),所述下模具(8)的内部位于螺纹杆(23)处开设有固定腔,所述螺纹杆(23)的表面螺接有移动块(25),所述移动块(25)的底部焊接有移动板(24),所述移动板(24)的底部一侧焊接有连接板(18),所述连接板(18)的一侧焊接有第一矩形移动块(21),所述第一矩形移动块(21)的表面贴合有第二矩形移动块(20),所述第二矩形移动块(2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28),所述固定杆(28)的顶部连接有顶块(7),所述下模具(8)的内顶壁连接有连杆(10),所述连杆(10)的表面套设有套筒(12),所述套筒(12)与第二矩形移动块(20)一侧之间连接有移动杆(19),所述连杆(10)的一端焊接有限位块(13),所述连杆(10)的表面套设第一弹簧(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拖曳臂安装加强左部件专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具(8)的两侧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彪,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宏彪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