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抑制疤痕再生的敷贴及其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8773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用敷贴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抗菌、抑制疤痕再生的敷贴及其制备工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抗菌、抑制疤痕再生的敷贴包括医用级聚乙烯醇/铁掺杂介孔氧化硅纳米粒子/姜黄素胶体基质层、聚乳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抑制疤痕再生的敷贴及其制备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敷贴
,尤其涉及一种抗菌、抑制疤痕再生的敷贴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0002]敷贴剂通常采用无纺布为面层材料,将膏体药物涂抹于无纺布之上,贴于病人患处,通过皮肤的吸收作用,发挥药效,减轻患者伤痛。敷贴剂载药量较大,透皮效果好,但通常使用的敷贴剂是利用橡胶类粘接剂粘附于皮肤上,易造成皮肤红肿、过敏等,舒适性差。水凝胶是以水为分散介质的凝胶,是一种高分子网络体系,吸收水量大,能为伤口提供良好的湿性愈合环境,透气性好、皮肤刺激性等特点,成为理想的敷贴剂给药载体。
[0003]现实生活中,烧烫伤、交通事故、机械性损伤的情况时有发生,轻度的伤口采用药物或者其它手段可以治愈,但是稍微严重的情况,伤及到真皮层,有可能会涉及到植皮手术,这样无论是在植皮部位还是在取皮部位,亦或是自愈部位,均会出现比较明显的疤痕,虽然控制了病情但却给心理上留下了较大的阴影。
[0004]从美观角度看,在皮肤表面的疤痕色泽多与周围组织不一致,有的突起,有的凹陷,触之发硬,这是目前临床上患者最多的治疗原因。疤痕的治疗是非常棘手的,很难获得非常满意的结果。从理论上讲,疤痕一旦形成,即使采用最精细的手术方法,虽然使其得到部分改善,而不能彻底根除。因此,采取各种措施,最大限度的预防疤痕形成。目前市场上用于防止创伤、烧伤、烫伤或术后伤口形成疤痕的药物种类繁多,常用的是激素类药物,如皮质类固醇,可以帮助消除疤痕,但必须考虑他们带来的副作用,例如骨质疏松症和疼痛。
>[0005]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将敷贴应用于皮肤表面损伤修复中来,如:中国技术专利CN201620357808.X公开了一种用于抑制疤痕增生的疤痕贴;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201510883010.9公开了一种类人胶原蛋白疤痕修复硅凝胶。上述几项专利虽然均含有硅凝胶,目前出现的硅凝胶疤痕贴产品疤痕修复效果较差,同时上述几项专利都是疤痕形成后祛疤的产品,不能有效的抑制疤痕的增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菌、抑制疤痕再生的敷贴及其制备工艺。旨在解决现有的疤痕敷贴疤痕修复效果较差,只能淡化疤痕,不能有效抑制疤痕增生、的技术问题。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抗菌、抑制疤痕再生的敷贴及其制备工艺,包括抗菌、抑制疤痕再生的敷贴,抗菌、抑制疤痕再生的敷贴包括医用级聚乙烯醇/铁掺杂介孔氧化硅纳米粒子/姜黄素胶体基质层、聚乳酸

羟基乙酸共聚物/抗菌、抑制疤痕再生活性成分

缓释微球、基底背衬、粘合剂和保护膜;所述抗菌、抑制疤痕再生的敷贴为方形结构敷贴,医用级聚乙烯醇/铁掺杂介孔氧化硅纳米粒子/姜黄素胶体基质层内包括聚乳酸

羟基乙酸共聚物/抗菌、抑制疤痕再生活性成分

缓释微球,基底背衬的一侧依次设有医用级聚乙烯醇/铁掺杂介孔氧化硅纳米
粒子/姜黄素胶体基质层和保护膜,且基底背衬、医用级聚乙烯醇/铁掺杂介孔氧化硅纳米粒子/姜黄素胶体基质层和保护膜通过粘合剂连接;使用时,将保护膜揭开,将医用级聚乙烯醇/铁掺杂介孔氧化硅纳米粒子/姜黄素胶体基质层贴敷于皮肤创面上。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抗菌、抑制疤痕再生的敷贴优选技术方案,基底背衬材料为医用无纺布、聚氨酯、弹性无纺布其中一种。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抗菌、抑制疤痕再生的敷贴优选技术方案,保护膜材料为珠光膜、PVC膜或PE膜中的其中一种。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抗菌、抑制疤痕再生的敷贴优选技术方案,粘合剂材料为氰基丙烯酸酯。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抗菌、抑制疤痕再生的敷贴优选技术方案,医用级聚乙烯醇/铁掺杂介孔氧化硅纳米粒子/姜黄素胶体基质层内医用级聚乙烯醇、铁掺杂介孔氧化硅纳米粒子以及姜黄素质量分数组份分别为10%

25%、3

5%和4

7%。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抗菌、抑制疤痕再生的敷贴优选技术方案,聚乳酸

羟基乙酸共聚物/抗菌、抑制疤痕再生活性成分

缓释微球中的抗菌、抑制疤痕再生活性成分质量分数组分为2

8%。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抗菌、抑制疤痕再生的敷贴优选技术方案,抗菌、抑制疤痕再生活性成分包括以下组分且各组分的重量份数如下:鹿角肽0.1

3份、大高良姜素0.1

5份、枸杞多糖0.1

5份、黄柏提取液10

15份抗菌肽0.1

2份。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抗菌、抑制疤痕再生的敷贴制备工艺优选技术方案,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16]步骤A:医用级聚乙烯醇/铁掺杂介孔氧化硅纳米粒子/姜黄素胶体基质层进行制备的,将一定量的聚乙烯醇和去离子水混合后,水浴加热至95

98℃,配置成40mg/mL的聚乙烯醇溶液;降温至室温后按质量分数加入铁掺杂介孔氧化硅纳米粒子和姜黄素,在60

65℃环境条件下超声分散15

30min,

20℃冷冻60min,再迅速升温融化静置30min,冻融循环操作4次,将得到的产物,50℃真空干燥6h,即得医用级聚乙烯醇/铁掺杂介孔氧化硅纳米粒子/姜黄素胶体基质,也就是医用级聚乙烯醇/铁掺杂介孔氧化硅纳米粒子/姜黄素胶体基质层;
[0017]步骤B:聚乳酸

羟基乙酸共聚物/抗菌、抑制疤痕再生活性成分

缓释微球进行制备,具体包括以下步骤:称取抗菌、抑制疤痕再生活性成分质量总和3

5倍的聚乳酸

羟基乙酸共聚物将其充分溶解在N,N

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然后按质量分数加入大高良姜素、枸杞多糖、黄柏提取液在60℃环境条件下搅拌反应6h,再分别加入含有抗菌肽和鹿角肽的0.01mol/L磷酸缓冲液,在20℃环境条件下搅拌反应24h,得到产物A;将产物A用去离子水透析24

48h,干燥制备得到聚乳酸

羟基乙酸共聚物/抗菌、抑制疤痕再生活性成分

缓释微球;
[0018]步骤C:将制得的聚乳酸

羟基乙酸共聚物/抗菌、抑制疤痕再生活性成分

缓释微球加入到制得的医用级聚乙烯醇/铁掺杂介孔氧化硅纳米粒子/姜黄素胶体基质中,超声分散10

15min,即得抗菌、抑制疤痕再生医用级聚乙烯醇/铁掺杂介孔氧化硅纳米粒子/姜黄素胶体基质层;
[0019]步骤D:将制得的抗菌、抑制疤痕再生医用级聚乙烯醇/铁掺杂介孔氧化硅纳米粒
子/姜黄素胶体基质层与基底背衬、保护膜利用粘合剂相连接并压膜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抑制疤痕再生的敷贴,其特征在于:抗菌、抑制疤痕再生的敷贴包括医用级聚乙烯醇/铁掺杂介孔氧化硅纳米粒子/姜黄素胶体基质层、聚乳酸

羟基乙酸共聚物/抗菌、抑制疤痕再生活性成分

缓释微球、基底背衬、粘合剂和保护膜;医用级聚乙烯醇/铁掺杂介孔氧化硅纳米粒子/姜黄素胶体基质层内包括聚乳酸

羟基乙酸共聚物/抗菌、抑制疤痕再生活性成分

缓释微球;所述抗菌、抑制疤痕再生活性成分包括以下组分且各组分的重量份数如下:鹿角肽0.1

3份、大高良姜素0.1

5份、枸杞多糖0.1

5份、黄柏提取液10

15份和抗菌肽0.1

2份;所述基底背衬的一侧依次设有医用级聚乙烯醇/铁掺杂介孔氧化硅纳米粒子/姜黄素胶体基质层和保护膜,且基底背衬、医用级聚乙烯醇/铁掺杂介孔氧化硅纳米粒子/姜黄素胶体基质层和保护膜通过粘合剂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抑制疤痕再生的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背衬材料为医用无纺布、聚氨酯、弹性无纺布其中一种;所述保护膜材料为珠光膜、PVC膜或PE膜中的其中一种;所述粘合剂材料为氰基丙烯酸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抑制疤痕再生的敷贴,其特征在于:医用级聚乙烯醇/铁掺杂介孔氧化硅纳米粒子/姜黄素胶体基质层内医用级聚乙烯醇、铁掺杂介孔氧化硅纳米粒子以及姜黄素质量分数组份分别为10%

25%、3

5%和4

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抑制疤痕再生的敷贴,其特征在于:聚乳酸

羟基乙酸共聚物/抗菌、抑制疤痕再生活性成分

缓释微球中的抗菌、抑制疤痕再生活性成分质量分数组分为2

8%。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抑制疤痕再生的敷贴,其特征在于:黄柏提取液的制备方法,具体为:称取粉碎至60目的黄柏粉末,按固液比1∶205(g/mL)加入质量分数为80%的乙醇80℃水浴加热,200W超声辅助提取20

30min,抽滤,石油醚萃取,弃去石油醚层,重复萃取2次,将2次滤液合并即得黄柏提取液。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抗菌、抑制疤痕再生的敷贴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医用级聚乙烯醇/铁掺杂介孔氧化硅纳米粒子/姜黄素胶体基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启华雷经贵雷琴雷淑琴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市优玖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