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汽车二驱与四驱的电控切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8731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汽车二驱-四驱电控切换装置,由机械部分的内轴,塑料定位套,弹簧,滚柱,外轴和铁圈以及电路部分的电磁铁,导线,开关和电源组成,具有结构简单、适时可控,断开时无噪声与能量损耗,接通时在正常路面上行驶能自动切换,前进与后退均可使用,驾驶员只要通过开关控制电磁铁的通断,就可以即时实现汽车二轮驱动与四轮驱动的相互转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时四驱汽车中二驱与四驱的电控切换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半时四驱汽车中二驱与四驱的切换装置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不可控的,即只要汽 车后轮出现打滑,其切换装置就会自动接通,由二驱变为四驱;当汽车后轮打滑现象消失后,其切换装置又自动断开。这类切换装置主要采用传统的单向离合器,其接通或断开的时机由前后传动比决定。它的缺点主要是不能人为控制其接通或断开;即使在不接通状态,其内部 也存在一定的摩擦,会消耗能量并产生一定的噪声;以及在倒车的状态下无法使用。另一类 是可控的,在任何状况下只要切换装置一接通,汽车就由二驱变为四驱,而且只有在切换装 置断开后,汽车才能由四驱变为二驱。这类切换装置的主要缺点是若采用四驱在摩擦力 大的路面上行驶,其不会自动断开,这会对汽车的轮胎、差速器、传动轴、分动器等造 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以上两种切换装置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时可控的,断开时无 噪声与能量损耗,接通时在正常路面上行驶能自动切换到二驱,前进与后退均可使用的 二驱-四驱切换装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二驱-四驱电控切换装置,由机械部分的内轴,塑料定位套,弹簧, 滚柱,外轴和铁圈以及电路部分的电磁铁,导线,开关和电源组成,其特征是内轴与车的 半轴相连接;塑料定位套套在左右两根内轴上,两根弹簧环绕于塑料定位套上的环状方形槽 中;滚柱嵌在均匀分布于塑料定位套上的两圈楔形槽中,通过弹簧与外轴内壁的凹弧面定位; 外轴套在塑料定位套上,外接车辆传动轴;铁圈套在塑料定位套一端,与塑料定位套联成一 体;电磁铁固定在车桥上不动,紧挨着铁圈,通过一个开关控制其磁性。本专利技术机械部分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内轴。断开时与车轮一起自由转动,接通时它接 受外轴通过滚柱传递过来的转矩,并将转矩传递给车轮。2塑料定位套。位于外轴和内轴之 间,其上有两圈等间距分布的楔形槽和两个环状的方形槽。3楔形槽。有左右两圈,沿塑料 定位套周向均匀分布,其作用是将滚柱均匀的隔开,起到对滚柱的定位作用。4方形槽。也 有左右两圈,与楔形槽相对应,环绕于塑料定位套上,两根弹簧分别嵌于其中,起到对弹簧 的定位作用。5弹簧。环绕于塑料定位套上,在滚柱上施加一个向外扩张的力,使滚柱紧贴外轴内壁,起到一定的定位作用。6滚柱。在接通时通过挤压摩擦将外轴和内轴联成一体, 实现转矩的传递。7外轴。其内部表面有五个均匀分布的凹弧面,接受由传动轴传递过来的 转矩,并带动塑料定位套和滚柱一起转动。8凹弧面。均匀的分布于外轴的内表面,装置接 通时,其表面与滚柱相互挤压,是装置的工作表面;不接通时,使滚柱在弹簧的作用下位于 凹弧面的最外端,对滚柱起到一定的定位作用。9铁圈。紧靠电磁铁,与塑料定位套联成一 体。当电磁铁通电时,铁圈受吸引力作用而减速,同时带动塑料定位套和滚柱一起减速,使 塑料定位套和滚柱与外轴产生一定的相对角位移,实现接通。本专利技术电路部分是由IO电磁铁、ll开关、12电源、13导电线组成的回路。电磁铁与车 桥固定在一起,不转动,是整个切换装置的执行机构。开关控制整个回路的通与断,即控制 切换装置的接通与断开。本专利技术机械部分与电路部分结构简单,提供了一种适时可控的,断开时无噪声与能 量损耗,接通时在正常路面上行驶能自动切换到二驱,前进与后退均可使用的二驱-四 驱切换装置,驾驶员只要通过开关控制电磁铁的通断,就可以即时实现汽车二轮驱动与四轮 驱动的相互转换。 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处于断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处于接通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轴向半剖示意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电路部分的原理图图中l.左右内轴,2.塑料定位套,3.楔形槽,4.方形槽,5.弹簧,6.滚柱,7.外轴,8.凹弧 面,9.铁圈,IO.电磁铁,ll.开关,12.电源,13.导线。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在图1中,开关11处于断开状态,电路没有电流,电磁铁10没有磁力,铁圈9、塑料 定位套2和滚柱6 —起与外轴7旋转,滚柱6在弹簧5张力的作用下紧贴外轴7内壁的凹弧 面8,由于凹弧面8的限位作用,滚柱6会自动处于凹弧面8的最顶端,这样滚柱6就与内 轴1产生一定的间隙,切换装置就处于断开状态,不传递任何转矩。在断开状态下,滚柱6 与内轴1没有任何摩擦,也就避免了噪声的产生而能量的消耗。在图2中,开关ll处于闭合状态,电磁铁10通电,产生磁力,吸引铁圈9,使铁圈9、 塑料定位套2和滚柱6—起减速。由于外轴7未减速,所以塑料定位套2和滚柱6就会与外轴7产生一定的相对角位移,滚柱6进入由凹弧面8与内轴1所形成的空间的窄的一端。此 时,若外轴7的转速大于内轴1的转速,则滚柱6将外轴7和内轴1联成一体,传递转矩; 若外轴7转速小于或等于内轴1转速,则滚柱6不会将外轴7和内轴1联成一体,也就无法 传递转矩。正是由于以上这个特点,使得本专利技术能使处于四驱状态的汽车进入到正常路面时 自动切换为二驱,避免了汽车相应零部件的损坏。在图3中,可以看到内轴l分为左、右半轴,与之相对应的是左右均布的两圈滚柱6。它们的作用是当处于四驱状态的汽车在复杂路面上或转弯行驶时,左右轮能产生一定的转速差。本专利技术在汽车前进和倒退两种情况下的工作原理是一致的,都如上所述。在图4中,电源12为整个电路提供电能;开关11控制电磁铁10的通电与断电,驾驶员 就是通过简单的操作开关来控制二驱与四驱的切换;电磁铁10是执行机构,在整个切换装置 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权利要求1. 一种汽车二驱-四驱电控切换装置,由机械部分的内轴,塑料定位套,弹簧,滚柱,外轴和铁圈以及电路部分的电磁铁,导线,开关和电源组成,其特征是内轴与车的半轴相连接,断开时与车轮一起自由转动,接通时它接受外轴通过滚柱传递过来的转矩,并将转矩传递给车轮;塑料定位套位于外轴和内轴之间,套在左右两根内轴上,两根弹簧环绕于塑料定位套上,将滚柱均匀的隔离成左右两圈,起到对滚柱的定位作用;滚柱嵌在塑料定位套上,通过弹簧与外轴内壁的凹弧面定位,在接通时通过挤压摩擦将外轴和内轴联成一体;外轴套在塑料定位套上,外接车辆传动轴,外轴的内部表面有均匀分布的凹弧面,接受由传动轴传递过来的转矩,并带动塑料定位套和滚柱一起转动;铁圈套在塑料定位套一端,与塑料定位套联成一体;电路部分是由电磁铁、导电线、开关、电源组成的回路,电磁铁固定在车桥上不动,紧挨着铁圈,通过电源开关导线控制其磁性,当电磁铁通电时,铁圈受吸引力作用而减速,同时带动塑料定位套和滚柱一起减速,使塑料定位套和滚柱与外轴产生一定的相对角位移,实现接通。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二驱-四驱电控切换装置,其特征是外轴内部有均匀分布的凹弧面。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二驱-四驱电控切换装置,其特征是塑料定位套有两圈楔形槽,两圈楔形槽左右对称分布,绕塑料定位套圆周均匀分布,滚柱嵌在这些楔形槽中;同时塑料定位套外圈有两圈环状的方形槽,弹簧就嵌于其中。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汽车二驱-四驱电控切换装置,其特征是内轴分为左半轴和右半轴。全文摘要一种汽车二驱-四驱电控切换装置,由机械部分的内轴,塑料定位套,弹簧,滚柱,外轴和铁圈以及电路部分的电磁铁,导线,开关和电源组成,具有结构简单、适时可控,断开时无噪声与能量损耗,接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二驱-四驱电控切换装置,由机械部分的内轴,塑料定位套,弹簧,滚柱,外轴和铁圈以及电路部分的电磁铁,导线,开关和电源组成,其特征是:内轴与车的半轴相连接,断开时与车轮一起自由转动,接通时它接受外轴通过滚柱传递过来的转矩,并将转矩传递给车轮;塑料定位套位于外轴和内轴之间,套在左右两根内轴上,两根弹簧环绕于塑料定位套上,将滚柱均匀的隔离成左右两圈,起到对滚柱的定位作用;滚柱嵌在塑料定位套上,通过弹簧与外轴内壁的凹弧面定位,在接通时通过挤压摩擦将外轴和内轴联成一体;外轴套在塑料定位套上,外接车辆传动轴,外轴的内部表面有均匀分布的凹弧面,接受由传动轴传递过来的转矩,并带动塑料定位套和滚柱一起转动;铁圈套在塑料定位套一端,与塑料定位套联成一体;电路部分是由电磁铁、导电线、开关、电源组成的回路,电磁铁固定在车桥上不动,紧挨着铁圈,通过电源开关导线控制其磁性,当电磁铁通电时,铁圈受吸引力作用而减速,同时带动塑料定位套和滚柱一起减速,使塑料定位套和滚柱与外轴产生一定的相对角位移,实现接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岑达希胡树根马国宸宋小文王强王耘吴锋杨志家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