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附墙式电梯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8701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附墙式电梯设备,涉及电梯设备制造及安装领域。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底端立于原建筑砼基础之上的附墙式井道结构,附墙式井道结构包括若干立柱和附墙框架结构;立柱,固设置在原建筑砼基础上;附墙框架结构包括用于立柱与原建筑砼体连接的若干固接件一、与建筑体紧贴安装的钢构件,钢构件上设有若干固接件二,固接件二与部分固接件一的外伸端部上设有U型架,各楼层U型架之间用围板封闭形成井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设计出了一种附着于原建筑结构有限载荷的附墙轻型电梯设备,该电梯设备可直接依托原建筑砼体结构上,摒弃了地基勘测打桩等建筑程序,空间紧凑,结构简洁,对原建筑环境影响小,且造价也有大幅度降低。且造价也有大幅度降低。且造价也有大幅度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附墙式电梯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电梯设备制造及安装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适用于老旧住宅楼单元入口的附墙式电梯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现有加装电梯建筑户型中大部分只能采用户外加装井道,连廊过渡至原建筑楼道转角平台,走半层楼道入户,这种加装电梯的模式是独立于原楼房的井道设施和电梯设备的新建筑综合体,加上井道和廊桥的建筑成本远高于电梯设备成本,建设时间远长于设备安装调试时间等,这些因素极大的影响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改造工程的推广。
[0003]中国专利公告号CN107355094A,公告日2017年11月17日,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电梯,外加电梯和过道区之间桥接有在建筑体的第二层及上方各层逐层分布的主廊道,主廊道的侧面设有自过道区延伸至住户区的附加廊道,附加廊道远离主廊道的一侧设有位于住户区上的附加户门,附加户门、附加廊道和主廊道依次相通而形成接通在住户区和外加电梯之间的建筑外电梯走廊。它存在建筑结构复杂,成本高,建设时间长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克服了现有加装电梯建筑采用独立于原楼房的井道设施和电梯设备的新建筑综合体,导致建筑成本高,建设时间长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附墙式电梯设备,它能通过直接依托原建筑体砼结构形成附墙式电梯设备,结构简单,且有效的降低了建筑成本和建设时间。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附墙式电梯设备,包括底端立于原建筑砼基础之上的附墙式井道结构,附墙式井道结构包括若干立柱和附墙框架结构;立柱,固设置在原建筑砼基础上;附墙框架结构包括用于立柱与原建筑砼体连接的若干固接件一、与建筑体紧贴安装的钢构件,钢构件上设有若干固接件二,固接件二与部分固接件一的外伸端部上设有U型架,各楼层U型架之间用围板封闭形成井道。
[0006]本技术是设计出了一种附着于原建筑结构有限载荷的附墙轻型电梯设备,非独立建筑,即符合国家电梯规范,也满足建筑安全规范。具体实施为,将现有加装电梯的模式从独立于原楼房的井道设施和电梯设备的新建筑综合体,改成为可直接依托原建筑砼体结构的附墙式电梯设备,摒弃了地基勘测打桩等建筑程序,空间紧凑,结构简洁,对原建筑环境影响小,且造价也有大幅度降低。
[0007]作为优选,在井道内的固接件一和固接件二的外伸端部的专用连接件上设有导轨组件A,导轨组件A由两个向内对称设置的导轨一组成,两导轨一之间设有与导轨一相对接的轿厢。本方案的轿厢导轨采用单组对称导轨的设计,该导轨结构设计简单,便于实现加装电梯的轻量化、小空间、小负荷设计,适合原建筑结构设计负荷的要求。
[0008]作为优选,钢构件上还设有若干加强肋,两导轨一分别安装在固接件二和加强肋的外伸段上及井道内的立柱上。提高了导轨的连接强度。
[0009]作为优选,U型架与远离井道一侧的立柱之间设有固接件三。固接件三的设计提高了附墙框架结构的整体连接强度,有效的提高了电梯设备的整体抗风能力。
[0010]作为优选,原建筑砼体内各楼层转角平台上设层门通道,层门通道的外沿口安装层门组件,层门通道底层的侧面设底层门。便于实现电梯设备与楼层之间的对接。
[0011]作为优选,层门通道设置在二层以上楼层,一楼层门对应位置则为封闭墙,底层门设置在底层围墙的侧面,与二层以上层成90度角设置,并安装有底层门组件。该底层围墙的设计,可有效保护电梯设备底层的安装性能,二层以上楼层未设置封闭的围墙结构,可大大降低原建筑外观、采光、通风等不利因素影响。
[0012]作为优选,井道内的固接件一和层门通道之间对称设有导轨组件B,导轨组件B上设有与轿厢匹配的配重组件。该配重组件的设计,使电梯井道内的各个结构连接更加紧凑。
[0013]作为优选,轿厢上设有正门和侧门,正门在二楼以上可启闭使用,侧门在底层可启闭使用。提高了用户使用电梯轿厢的便利性。
[0014]作为优选,立柱共有两个,两个立柱通过顶部设有的横梁相连接。提高了立柱之间的稳定性,且横梁上部可安装电梯曳引设备。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附着于原建筑结构有限载荷的附墙轻型电梯设备,非独立建筑,即符合国家电梯规范,也满足建筑安全规范;(2)不占用原小区审批规划外用地;(3)轻量化、小空间、小负荷设计,适合原建筑结构设计负荷内实施;(4)在前3条基础上,减少了因建筑外加装电梯井道而引起的采光、通风、阻挡等问题引起的邻里纠纷。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附墙式电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附墙式电梯设备的俯视图;
[0018]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2中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原建筑砼体; 2、立柱A; 3、立柱B;4、钢构件;5、固接件A;6、固接件B;7、固接件二;8、导轨一;9、导轨组件B;10、U型架;11、轿厢;12、厢正门组件;13、层门组件;14、轿厢侧门组件;15、底层门组件;16、配重组件;17、横梁;18、导靴;19、加强肋;20、底层围墙;21、原建筑砼基础;22、层门通道;23、井道基坑;24、固接件三。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描述:
[0021]实施例1:一种附墙式电梯设备(参见附图1至附图2),包括建筑单元入口两侧设置的两根立柱,分别为立柱A2和立柱B3,立柱A和立柱B不紧贴建筑体,其底端立于原建筑砼基础21之上,其上部用若干固接件一与原建筑砼体1连接,固接件一包括固设置在立柱A上的固接件A5和设置在立柱B上的固接件B6,使之稳固。两立柱顶部跨设有横梁17,横梁上安装电梯曳引设备;在单元入口中间部位转角平台沿口从上至下固定一根钢构件4,在钢构件上设若干固接件二7,固接件二与固接件A的外伸端部连接U型架10,形成一个用于围封井道的结构骨架,二楼以上的U型架之间用围板封闭形成井道,井道底部安装在原建筑砼基础上的井道基坑23内,底层井道为底层围墙20。在立柱A朝向井道的一侧设置有导轨A

1,在固接件
二的外伸端部附近设置有导轨A

2,由向内平行对称安装的导轨A

1和导轨A

2组成导轨组件A,其中,导轨A

1和导轨A

2可看作结构相同的导轨一8,电梯内的轿厢11上设有导靴18,导靴与导轨一滑动连接,使轿厢可沿导轨组件A上下运行;在二层以上各楼层转角平台设有向外延伸的层门通道22,一楼层门对应位置则为封闭墙,底层门设置在底层围墙的侧面并安装有底层门组件15,在层门通道的外沿口安装层门组件13,并与电梯正门对齐,底层的电梯口设置在井道围墙朝向单元口中间的侧面。为提高导轨A

2的稳定性,在钢构件与导轨A

2之间增设有若干加强肋19。轿厢上设有正门与侧门,轿厢与侧门之间设有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附墙式电梯设备,其特征是,包括底端立于原建筑砼基础之上的附墙式井道结构,附墙式井道结构包括若干立柱和附墙框架结构;立柱,固设置在原建筑砼基础上;附墙框架结构包括用于立柱与原建筑砼体连接的若干固接件一、与建筑体紧贴安装的钢构件,钢构件上设有若干固接件二,固接件二与部分固接件一的外伸端部上设有U型架,各楼层U型架之间用围板封闭形成井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附墙式电梯设备,其特征是,在井道内的固接件一和固接件二的外伸端部的专用连接件上设有导轨组件A,导轨组件A由两个向内对称设置的导轨一组成,两导轨一之间设有与导轨一相对接的轿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附墙式电梯设备,其特征是,钢构件上还设有若干加强肋,两导轨一分别安装在固接件二和加强肋的外伸段上及井道内的立柱上。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附墙式电梯设备,其特征是,U型架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美致别墅电梯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