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肝移植术前预测排斥的供体标志物及其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8630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临床医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肝移植术前预测排斥的供体标志物及其用途。一种肝移植术前预测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供体标志物,标志物为来自供体的CHI3L1或供肝中M2巨噬细胞。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标志物在在预测肝移植受者急性排斥反应中的用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研究发现供体肝脏免疫微环境在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供体肝脏和血清中的CHI3L1、及供肝中M2巨噬细胞可能是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有助于早期预测肝移植受者急性排斥反应,以指导术后患者的治疗。以指导术后患者的治疗。以指导术后患者的治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肝移植术前预测排斥的供体标志物及其用途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临床医学
,具体涉及肝移植术前预测排斥的供体标志物及其用途。

技术介绍

[0002]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是实体器官移植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移植物失功能的重要潜在原因,急性排斥反应是最常见的排斥反应形式。虽然随着他克莫司等免疫抑制剂的使用,肝移植术后的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降低,但是仍有20%
ꢀ‑
40%的肝移植患者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在临床实践中,可以使用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来评估移植物的功能。但是这些指标是非特异的,并且只在移植物损伤的时候才具有提示作用,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急性排斥反应诊断的金标准是肝脏穿刺活检,但是作为一个侵入性的操作,在临床实践中可能会引发系列并发症,如疼痛、出血、感染等。开发早期、非侵入、灵敏、早期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预测标志物对于提高移植物存活率和术后病人管理有着积极的意义。
[0003]目前的研究只集中在受体在排斥反应中的作用,供肝在 ACR 中的作用似乎被忽视了。总所周知,肝移植供体的来源和年龄是影响受体存活和术后并发症的重要因素。据报道,脂肪肝移植物在肝脏移植后更容易出现缺血再灌注损伤,并且更容易出现早期移植功能障碍。此外,肝移植供体的年龄与受体存活率显著相关,从55岁以下供体获得的器官与从65岁以上供体获得的器官相比,移植物存活率显著提高。上述研究表明,供体对于移植术后患者的预后起着重要作用。然而,供体相关因素对于术后急性排斥的影响尚属未知。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探究排斥和非排斥组转录组层面的差异,找到可以早期预警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生物标志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分析来自 ACR 和非 ACR 组的术前供体肝转录组数据结合免疫组化、ELISA等分析手段来确定供体肝在排斥反应中的潜在作用,本专利技术发现肝移植术前供肝免疫微环境差异是排斥的潜在因素,非排斥组中抑制炎症的M2巨噬细胞的比例显著降低,并且提供一种与肝移植受者ACR相关的标志物,为临床供体筛选和排斥高风险病人分组,及预测肝移植受者ACR提供依据,以便为移植后排斥治疗提供参考。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肝移植术前预测排斥的供体标志物,该标志物为来自供体的CHI3L1和供肝M2巨噬细胞的一种或多种。
[0007]优选地,所述供体的CHI3L1为肝移植供体肝脏和外周血中CHI3L1的水平;所述的供肝M2巨噬细胞是肝移植供体肝脏中M2型巨噬细胞占肝脏免疫细胞中的比例;所述的供体的CHI3L1水平升高是肝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预警指标;所述的供肝M2巨噬细胞减少是肝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预警指标。
[0008]本专利技术还进一步提供了任一所述标志物或两个标志物的组合在预测肝移植受者
ACR中的用途。
[000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用于肝移植术前预测排斥的试剂盒,所述试剂盒中包含检测任一所述的标志物的试剂。
[0010]优选地,所述试剂为检测CHI3L1 mRNA表达水平、蛋白水平或血清水平的试剂。
[0011]优选地,所述试剂为检测M2巨噬细胞比例的试剂。
[0012]本专利技术通过综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基础实验验证,发现供体肝脏免疫微环境在 ACR 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供体肝脏M2巨噬细胞比例以及供体肝脏和血清中的 CHI3L1可能是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有助于早期预测肝移植受者ACR,以指导术后患者的治疗。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移植前供肝的免疫微环境在 ACR 组(10例)和非 ACR 组(50例)之间的差异比较;其中,A通过 CIBERSORT 免疫细胞浸润分析估计的免疫细胞组成,箱线图显示 ACR 组和非 ACR 组之间具有显着差异的免疫细胞的组成。用 Wilcoxon

Mann

Whitney 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B GSEA 基因组富集分析的结果;图2为转录组基因表达分析揭示 ACR 相关基因;其中,A显示 ACR (n = 10)和非 ACR (n = 50)组之间差异表达基因的火山图;X 轴表示 log2倍数变化(FC) ,Y 轴表示
ꢀ‑
log10(p 值);Log2倍数变化(FC)≥1或≤
ꢀ‑
1且 p<0.05的基因被认为是差异表达基因(DEGs);B为二氧化硫的热图;C为从 GEO 数据库(GSE145780)获得的 ACR 肝移植活检样品和正常肝移植活检样品中 CHI3L1表达的箱线图,用 Wilcoxon

Mann

Whitney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D为在肝脏移植前获得的供体肝脏中 CHI3l1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E为由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到的 ACR (n = 7)和非 ACR (n = 7)组供体肝脏中的 AOD 信号的直方图;AOD为平均光密度;图3为CHI3L1作为 ACR 危险因素的鉴定;其中,A:队列1中供体 CHI3L1表达水平在 LT 和 ACR 之前的 ROC 曲线;B:队列2中, ACR (n = 10) ,非 ACR (n = 16)和健康(n = 8)中 LT 前供体血清 CHI3L1水平的直方图;C:队列2中供体血清 CHI3l1水平的 ROC 曲线;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详细的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15]实施例 影响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的供肝因素分析,流程如图4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病人资料队列1:本专利技术的研究纳入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上海第一人民医院接受原位肝脏移植的60名患者。其中10人在肝脏移植后出现急性排斥反应,50人在移植后没有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研究人群的主要临床特征总结在表1中。活检样本是在患者有肝功能障碍时获得的。
[0016]表1 队列1的患者特征
[0017]队列2: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期间在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接受原位肝脏移植的另外26名患者被招募作为验证队列,包括10名ACR患者和16名非ACR患者。研究人群的主要临床特征总结在表2中。
[0018]表2 队列2患者特征
[0019]2.伦理申明这项研究得到了上海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该委员会隶属于上海交通大学医院和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这些方法以《赫尔辛基宣言》及其后来的修正案或类似的道德标准为基础。
[0020]3.基因表达数据在本专利技术以前的研究中已经描述了用于分析的移植前供体肝的基因表达微阵列数据。使用 R 软件包
“ꢀ
limma”进行差异表达分析,以 | lo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肝移植术前预测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供体标志物,其特征在于:该标志物为来自供体的CHI3L1和供肝M2巨噬细胞的一种或多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体标志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供体的CHI3L1为肝移植供体肝脏和外周血中CHI3L1的水平;所述的供肝M2巨噬细胞是肝移植供体肝脏中M2型巨噬细胞占肝脏免疫细胞中的比例;所述的供体的CHI3L1水平升高是肝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预警指标;所述的供肝M2巨噬细胞减少是肝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志海王瑞周文婷袁以欣彭骁王杰李浩史宝洁苏昭杰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