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热炉自动化配料装置以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8357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冶炼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矿热炉自动化配料装置以及方法,包括:底座,底座的顶端中部开设有上下贯穿的混合腔,底座呈U型;电机的外壳通过安装座螺钉连接于底座的顶端中部;连接杆通过联轴器锁紧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杆的底端延伸进混合腔的内腔;搅拌叶片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搅拌叶片分别沿周向等距的设置于连接杆的外壁;输送带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输送带分别沿左右方向等距的设置于底座的顶端前后两侧。本装置可以有效地避免传统自动化配料装置中传感器和控制设备容易受到高温和粉尘等环境影响,从而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采用了一种简单易行的配料方式,使得设备的使用成本大大降低。使得设备的使用成本大大降低。使得设备的使用成本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矿热炉自动化配料装置以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冶炼设备
,具体为一种矿热炉自动化配料装置以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矿热炉是一种重要的冶金设备,主要用于冶炼金属,熔炼矿石和矿渣,矿热炉可以将金属熔化,并将矿石中的有用金属分离出来,同时矿热炉也可以处理废钢铁等金属回收材料。
[0003]在矿热炉生产过程中,配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配料的作用是将矿石、焦炭、燃料等原料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并送入矿热炉内进行加热和反应,合理的配料可以保证矿热炉的正常运转,提高冶炼效率,降低能耗和环境污染。
[0004]传统的矿热炉配料方式通常是手动进行,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而且配料的准确度和稳定性无法保证,因此,自动化配料装置的应用变得越来越普遍,自动化配料装置可以根据生产需要,精确控制原料的配比和投料速度,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环境污染。
[0005]但是传统的矿热炉自动化配料装置中通常设置有大量的电气元件,并设置有大量的传感器,例如称重传感器,由于矿热炉工作的环境通常为高温、高灰尘的环境,而传统的矿热炉自动化配料装置中的传感器和控制设备容易受到高温和粉尘等环境影响,长时间的使用会导致设备失效或准确度下降,甚至损坏,同时,由于受到环境的影响传感器和检测设备准确度下降,会造成物料的配比存在较大的误差,从而影响到热炉的温度和生产效率,同时传统的矿热炉自动化配料装置的使用成本较高,同时不便于维修,不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极易造成设备失效,准确度降低,成本较高,而提出的一种矿热炉自动化配料装置以及方法。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矿热炉自动化配料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顶端中部开设有上下贯穿的混合腔,底座呈U型;电机的外壳通过安装座螺钉连接于底座的顶端中部;连接杆通过联轴器锁紧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杆的底端延伸进混合腔的内腔;搅拌叶片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搅拌叶片分别沿周向等距的设置于连接杆的外壁;输送带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输送带分别沿左右方向等距的设置于底座的顶端前后两侧;配料机构设置于输送带的内侧;配料机构包括:上料斗,上料斗设置于输送带的内侧,输送带的内侧位于上料斗的内腔;导杆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导杆分别可滑动的插接于上料斗的底端四角;卸料斗的顶端四角分别设置于四个导杆的底端,上料斗的底端延伸进卸料斗的内腔,卸料斗的底端和混合腔的内腔位置相对应;弹簧套接于导杆的外壁,弹簧的底端卡接于卸料斗的顶端,弹簧的顶端卡接于上料斗的底端;第一齿条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齿条分别设置于卸料斗的顶端左右两侧。
[0008]进一步地,配料机构还包括:支撑框,支撑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撑框分别设置于上料斗的左右两侧底端,支撑框72的表面开设有弧形的移动槽73;遮挡柱设置于支撑框的外侧底端中部;第一旋转杆的数量为四个,四个第一旋转杆的外壁内侧分别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设置于两个支撑框的内侧前后两端,第一旋转杆的内端延伸出支撑框的内侧,第一旋转杆的外端贯穿支撑框的内腔延伸出其外侧;第一齿轮套接于第一旋转杆的外壁内侧,并通过顶丝锁紧,四个第一齿轮分别和两个第一齿条相啮合;蜗轮通过轴承可转动的套接于第一旋转杆的外壁中部,蜗轮位于支撑框的内腔;连接板设置于蜗轮的外侧外端;挡杆设置于连接板的外侧外端,挡杆可滑动的延伸出移动槽的内腔;蜗杆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设置于支撑框的顶端中部,蜗杆的底端延伸进支撑框的内腔,蜗杆和蜗轮相啮合。
[0009]进一步地,卸料斗的底端设置有:第二旋转杆,第二旋转杆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设置于卸料斗的底端右侧,第二旋转杆的后端延伸出卸料斗的后侧;挡板的右侧固定套接于第二旋转杆的外壁中部,挡板的顶端和卸料斗的内腔底端相接触;第二齿轮套接于第二旋转杆的外壁后侧,并通过顶丝锁紧;液压缸设置于卸料斗的右侧底端;第二齿条设置于液压缸的底端,第二齿条和第二齿轮相啮合。
[0010]进一步地,支撑框的外侧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刻度线,刻度线和移动槽相匹配。
[0011]进一步地,位于右侧后端的挡杆的底端设置有输送带开关,输送带开关和输送带为电性连接,位于左侧后端的挡杆的底端设置有液压缸开关,液压缸开关和液压缸为电性连接。
[0012]进一步地,挡板的直径大于卸料斗的内腔底端直径。
[0013]进一步地,第一旋转杆的外壁和遮挡柱的外壁均设置有橡胶垫。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输送带对物料进行输送,并通过上料斗将物料输送至卸料斗的内腔中,在卸料斗的内腔中对物料进行配比称重。
[0015](2)本专利技术通过弹簧对卸料斗进行支撑,随着卸料斗的重量逐步增加,卸料斗带动第一齿条向下移动并拉动弹簧发生弹性形变,利用第一齿条驱使第一齿轮带动第一旋转杆进行旋转,第一旋转杆旋转可以根据刻度线显示出卸料斗内腔中货物的重量,直至卸料斗内腔中物料的重量到达设置物料的重量,此时第一旋转杆和挡杆接触,利用挡杆对第一旋转杆进行遮挡,并利用第一旋转杆按压输送带开关和液压缸开关,用于关闭输送带和启动液压缸。
[0016](3)本专利技术通过液压缸启动可以带动第二齿条向上移动,并利用第二齿条促使第二齿轮带动第二旋转杆进行旋转,利用第二旋转杆旋转可以带动挡板进行逆时针旋转,从而可以使卸料斗的内腔漏出,促使卸料斗内腔中的物料掉落至混合腔的内腔中。
[0017](4)启动电机,利用电机通过连接杆带动搅拌叶片对混合腔内腔中的物料进行搅拌混合,并通过混合腔的内腔顶端掉落至矿热炉的内腔中。
[0018](5)本装置可以有效地避免传统自动化配料装置中传感器和控制设备容易受到高温和粉尘等环境影响,长时间的使用会导致设备失效或准确度下降,甚至损坏的问题,从而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采用了一种简单易行的配料方式,使得设备的使用成本大大降低,更加方便维修和使用,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爆炸图。
[0022]图3为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配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配料机构的爆炸图。
[0025]图6为配料机构的仰视图。
[0026]图7为本专利技术图3中的A处放大图。
[0027]图8为本专利技术图5中的B处放大图。
[0028]图9为本专利技术图5中的C处放大图。
[0029]图10为本专利技术图5中的D处放大图。
[0030]图11为本专利技术图6中的E处放大图。
[0031]图12为本专利技术图6中的F处放大图。
[0032]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热炉自动化配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端中部开设有上下贯穿的混合腔(2),所述底座(1)呈U型;电机(3),所述电机(3)的外壳通过安装座螺钉连接于底座(1)的顶端中部;连接杆(4),所述连接杆(4)通过联轴器锁紧在电机(3)的输出端,所述连接杆(4)的底端延伸进混合腔(2)的内腔;搅拌叶片(5),所述搅拌叶片(5)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所述搅拌叶片(5)分别沿周向等距的设置于连接杆(4)的外壁;输送带(6),所述输送带(6)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所述输送带(6)分别沿左右方向等距的设置于底座(1)的顶端前后两侧;配料机构(7),所述配料机构(7)设置于输送带(6)的内侧;所述配料机构(7)包括:上料斗(71),所述上料斗(71)设置于输送带(6)的内侧,所述输送带(6)的内侧位于上料斗(71)的内腔;导杆(714),所述导杆(714)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导杆(714)分别可滑动的插接于上料斗(71)的底端四角;卸料斗(715),所述卸料斗(715)的顶端四角分别设置于四个导杆(714)的底端,所述上料斗(71)的底端延伸进卸料斗(715)的内腔,所述卸料斗(715)的底端和混合腔(2)的内腔位置相对应;弹簧(716),所述弹簧(716)套接于导杆(714)的外壁,所述弹簧(716)的底端卡接于卸料斗(715)的顶端,所述弹簧(716)的顶端卡接于上料斗(71)的底端;第一齿条(717),所述第一齿条(71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齿条(717)分别设置于卸料斗(715)的顶端左右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热炉自动化配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料机构(7)还包括:支撑框(72),所述支撑框(7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框(72)分别设置于上料斗(71)的左右两侧底端,所述支撑框(72)的表面开设有弧形的移动槽(73);遮挡柱(75),所述遮挡柱(75)设置于支撑框(72)的外侧底端中部;第一旋转杆(76),所述第一旋转杆(76)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第一旋转杆(76)的外壁内侧分别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设置于两个支撑框(72)的内侧前后两端,所述第一旋转杆(76)的内端延伸出支撑框(72)的内侧,所述第一旋转杆(76)的外端贯穿支撑框(72)的内腔延伸出其外侧;第一齿轮(77),所述第一齿轮(77)套接于第一旋转杆(76)的外壁内侧,并通过顶丝锁紧,四个所述第一齿轮(77)分别和两个第一齿条(717)相啮合;蜗轮(78),所述蜗轮(78)通过轴承可转动的套接于第一旋转杆(76)的外壁中部,所述蜗轮(78)位于支撑框(72)的内腔;连接板(79),所述连接板(79)设置于蜗轮(78)的外侧外端;挡杆(710),所述挡杆(710)设置于连接板(79)的外侧外端,所述挡杆(710)可滑动的延伸出移动槽(73)的内腔;蜗杆(713),所述蜗杆(713)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设置于支撑框(72)的顶端中部,所述蜗
杆(713)的底端延伸进支撑框(72)的内腔,所述蜗杆(713)和蜗轮(78)相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矿热炉自动化配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斗(715)的底端设置有:第二旋转杆(718),所述第二旋转杆(718)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设置于卸料斗(715)的底端右侧,所述第二旋转杆(718)的后端延伸出卸料斗(715)的后侧;挡板(719),所述挡板(719)的右侧固定套接于第二旋转杆(718)的外壁中部,所述挡板(719)的顶端和卸料斗(715)的内腔底端相接触;第二齿轮(720),所述第二齿轮(720)套接于第二旋转杆(718)的外壁后侧,并通过顶丝锁紧;液压缸(721),所述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闻斌刘建平杨虎清崔建平杨自政高戬
申请(专利权)人:张掖市巨龙铁合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