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蚕丝被防钻丝防伪被套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58320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蚕丝被防钻丝防伪被套,由双层面料贴合缝制组成,包括表层织物和内层织物;所述表层织物为纯棉布,且表层织物的经纱和纬纱间隔N根交织一次;所述内层织物由经线为涤棉混纺纱以及纬线为棉纱编织而成,内层织物中相邻经线之间的距离为相邻纬线之间距离的两倍;所述内层织物背离表层织物的一面进行磨毛处理,形成磨毛面,所述磨毛面的涤纶丝束和棉布丝束粘结形成丝线棍节;所述表层织物背离内层织物的一面还涂覆有防伪涂层。本申请的方案具有防止钻丝,且防伪特性好的优点。且防伪特性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蚕丝被防钻丝防伪被套及其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品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蚕丝被防钻丝防伪被套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质量,对天然环保的床品愈加喜爱,对不同类型的被子也提出了更多需求。蚕丝被凭借其天然舒适性能,深受人们喜爱。蚕丝被即以蚕丝为填充物的被子。蚕丝被具有贴身保暖、蓬松轻柔、透气保健、深睡眠等得天独厚的品质和优点。
[0003]然而蚕丝被容易出现钻丝现象,从被套的缝隙和织物的孔洞中钻出的蚕丝会降低蚕丝被使用的舒适度,长时间后导致的蚕丝被质量变化、降低其保暖效果;同时,蚕丝被作为一种高档床品,也存在盗版、假冒伪劣的现象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蚕丝被防钻丝防伪被套及其制作方法,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蚕丝被容易出现钻丝从而降低使用舒适度、以及蚕丝被床品出现盗版假冒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一种蚕丝被防钻丝防伪被套,由双层面料贴合缝制组成,包括表层织物和内层织物;所述表层织物为纯棉布,且表层织物的经纱和纬纱间隔N根交织一次;所述内层织物由经线为涤棉混纺纱以及纬线为棉纱编织而成,内层织物中相邻经线之间的距离为相邻纬线之间距离的两倍;所述内层织物背离表层织物的一面进行磨毛处理,形成磨毛面,所述磨毛面的涤纶丝束和棉布丝束粘结形成丝线棍节;所述表层织物背离内层织物的一面还涂覆有防伪涂层。
[000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表层织物的经纱和纬纱间隔N根交织一次,此处N>3。
[000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表层织物进行内面涂刷处理,涂刷液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组分配制而成:0.5%~1%的聚乙烯蜡微粉、5%~8%的乙醇、0.5%~1%的增稠剂、0.5%~1%的氨水、1%~3%的石蜡油以及余量为水。
[000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0.5%的聚乙烯蜡微粉、5%的乙醇、0.5%的增稠剂、0.5%的氨水、1%的石蜡油以及余量为水。
[001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伪涂层为CNC涂层。
[0011]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蚕丝被防钻丝防伪被套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2]S1,制作表层织物和内层织物;
[0013]S2,将表层织物烘干后进行前处理工序并烘干,然后使用涂刷液对表层织物的内面进行涂刷处理,并在60

90℃下烘干;
[0014]S3,将内层织物烘干后进行正面烧毛处理,在背面进行磨毛处理,对磨毛面使用热
风鼓风蓬松除水;
[0015]S4,对磨毛面进行高温点触处理,以促使涤纶丝束和棉布丝束粘结形成丝线棍节;
[0016]S5,将表层织物和内层织物贴合缝制,形成双层面料的防钻丝防伪被套。
[001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处理工序包括烧毛、退浆、煮练。
[001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进行高温点触处理时,使用加热的铜板对磨毛面的涤纶丝束和棉布丝束的前端进行点触,织物本体与铜板不接触。
[0019]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0]1、(a)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双层面料,能够对蚕丝的钻丝现象进行初步的阻挡;(b)对表层织物进行内面涂刷处理,其中的聚乙烯蜡微粉和石蜡油能够在表层织物的表面形成蜡膜以阻挡钻丝,并且石蜡油能够进一步的提升织物的柔软度;(c)制作磨毛面,以防止蚕丝钻丝;并且通过涤纶丝束高温熔融缩卷的特性,将涤纶丝束与棉布丝束粘结以形成丝线棍节,丝线棍节能够吸附并使得蚕丝缠绕,从而对蚕丝被内芯进行定位,进一步的防止钻丝。
[0021]2、通过将被套设置为双层结构,并且涂覆有涂覆料,从而达到特殊的手感,以增加辨识度和防伪特性;通过在被套表面设置CNC涂层,CNC涂层在光线下不同的角度会出现不同的光泽,从而提高防伪性;通过设置丝线棍节,使用者对被套进行按压时,会出现轻微反弹手感,从而提高防伪性和辨识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23]一种蚕丝被防钻丝防伪被套,由双层面料贴合缝制组成,包括表层织物和内层织物,通过采用双层面料,能够对蚕丝的钻丝现象进行初步的阻挡。表层织物为纯棉布;且表层织物的经纱和纬纱间隔3根交织一次;在表层织物进行内面涂刷处理,其中涂刷液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组分配制而成:0.5%的聚乙烯蜡微粉、5%的乙醇、0.5%的增稠剂、0.5%的氨水、1%的石蜡油以及余量为水。对表层织物进行内面涂刷处理,其中的聚乙烯蜡微粉和石蜡油能够在表层织物的表面形成蜡膜以阻挡钻丝,并且石蜡油能够进一步的提升织物的柔软度。通过将被套设置为双层结构,并且涂覆有涂覆料,从而达到特殊的手感,以增加辨识度和防伪特性。
[0024]内层织物由经线为涤棉混纺纱(T/C80/2032S)以及纬线为棉纱(C32S)编织而成,内层织物中相邻经线之间的距离为相邻纬线之间距离的两倍;在内层织物背离表层织物的一面进行磨毛处理,形成磨毛面,磨毛面的涤纶丝束和棉布丝束粘结形成丝线棍节;表层织物背离内层织物的一面还涂覆有防伪涂层,防伪涂层为CNC涂层,CNC涂层在光线下不同的角度会出现不同的光泽,从而提高防伪性。
[0025]本实施例中的被套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6]S1,制作表层织物和内层织物;
[0027]S2,将表层织物烘干后进行前处理工序并烘干,前处理工序包括烧毛、退浆、煮练,然后使用涂刷液对表层织物的内面进行涂刷处理,并在60

90℃下烘干;烧毛是利用高温将布面上的绒毛烧去的过程,将织物迅速通过烧毛机的火焰,利用织物上的绒毛与织物主体升温的快慢不同,从而达到只烧去绒毛而又不损伤织物的目的。而棉纱做经线时,与机器磨擦较多,而棉纱之间的磨擦又易产生静电,所以在织前会上浆,因此后续需要退浆,靠退浆
去除坯布上的大部分浆料及少部分天然杂质,以利后加工的进行,保证印染产品的质量;煮练的目的是去除大部分的天然杂质和残留的浆料,精练提纯纤维素,从而改进织物的外观,提高织物的吸湿性。
[0028]S3,将内层织物烘干后进行正面烧毛处理,在背面进行磨毛处理,对磨毛面使用热风鼓风蓬松除水;
[0029]S4,对磨毛面进行高温点触处理,以促使涤纶丝束和棉布丝束粘结形成丝线棍节。进行高温点触处理时,使用加热的铜板对磨毛面的涤纶丝束和棉布丝束的前端进行点触,织物本体与铜板不接触。制作磨毛面,能够防止蚕丝钻丝;并且通过涤纶丝束高温熔融缩卷的特性,将涤纶丝束与棉布丝束粘结以形成丝线棍节,丝线棍节能够吸附并使得蚕丝缠绕,从而对蚕丝被内芯进行定位,进一步的防止钻丝。通过设置丝线棍节,使用者对被套进行按压时,会出现轻微反弹手感,从而提高防伪性和辨识度。
[0030]S5,将表层织物和内层织物贴合缝制,形成双层面料的防钻丝防伪被套。
[0031]本领域技术人员会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蚕丝被防钻丝防伪被套,其特征在于:由双层面料贴合缝制组成,包括表层织物和内层织物;所述表层织物为纯棉布,且表层织物的经纱和纬纱间隔N根交织一次;所述内层织物由经线为涤棉混纺纱以及纬线为棉纱编织而成,内层织物中相邻经线之间的距离为相邻纬线之间距离的两倍;所述内层织物背离表层织物的一面进行磨毛处理,形成磨毛面,所述磨毛面的涤纶丝束和棉布丝束粘结形成丝线棍节;所述表层织物背离内层织物的一面还涂覆有防伪涂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蚕丝被防钻丝防伪被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织物的经纱和纬纱间隔N根交织一次,此处N>3。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蚕丝被防钻丝防伪被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织物进行内面涂刷处理,涂刷液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组分配制而成:0.5%~1%的聚乙烯蜡微粉、5%~8%的乙醇、0.5%~1%的增稠剂、0.5%~1%的氨水、1%~3%的石蜡油以及余量为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蚕丝被防钻丝防伪被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刷液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组分配制而成:0.5%的聚乙烯蜡微粉、5%的乙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乐乐曹靖翊余翔彭菊生沈洪斌朱建伟张振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