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碳化硅沟槽栅MOSFET器件及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57766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中的一种碳化硅沟槽栅MOSFET器件及制造方法,包括若干组第一元胞结构以及至少一组带有电极引出结构的第二元胞结构,第一元胞结构和第二元胞结构包含有共同的衬底层、缓冲层和漂移层,第一元胞结构还包括源极结构以及位于源极结构两侧的半个栅极结构,栅极结构和源极结构相间排布在漂移层上,栅极结构设置在第一元胞结构的边缘位置,每间隔一定数量的第一元胞结构与相邻的第一元胞结构之间插入设置有第二元胞结构,且若干组第一元胞结构与第二元胞结构均为紧密排布的多边形元胞结构,通过对栅极保护用P型屏蔽区的电位进行单独控制,提高对器件栅氧层的保护能力,同时实现器件的可靠开通与关断。同时实现器件的可靠开通与关断。同时实现器件的可靠开通与关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化硅沟槽栅MOSFET器件及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
,具体涉及一种碳化硅沟槽栅MOSFET器件及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SiC Trench MOSFET(碳化硅沟槽栅MOSFET)与平面型MOSFET相比,沟槽栅MOSFET可以实现更小的元胞尺寸和更高的迁移率,具有更低的导通电阻,然而,沟槽拐角或沟槽底部形成的高电场会导致栅氧层过早击穿,成为传统碳化硅沟槽栅MOSFET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近年来,一种流行的方法是在栅槽周围引入高掺杂的P型屏蔽区,但P型屏蔽区因可靠性和开关特性问题需连接低电位(可靠性问题:如果不将P型屏蔽区接到合理的低电位,对栅氧的保护能力将大大减弱;开关特性问题:处于关态的浮空结的耗尽层在开通瞬间不能立即收缩回原来的宽度,器件电阻会比较大且不稳定,开通过程的电流波形会畸变,甚至无法导通电流)。
[0003]因此为保证P型屏蔽区电位的稳定,对P型屏蔽区的电极分布设计至关重要,而现有的对栅氧保护的P型屏蔽区设计会大量牺牲导电沟道,影响了器件的整体导通性能,且P型屏蔽区电位不可独立引出,限制了对P型屏蔽区的优化设计。综合来说,栅氧保护的P型屏蔽区电极的设计十分困难,部分设计对工艺水平的要求很大。
[0004]另一方面,对于SiC Trench MOSFET,其多边形元胞密排结构具有一定的三维效应带来的优势(如耐压更高、沟道迁移率更高),且在相同面积下,可以实现更多导电沟道,但密排结构下P型屏蔽区接地,由于元胞的密集度高,要确保电极间的良好隔离,因此不能简单模仿条形元胞的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碳化硅沟槽栅MOSFET器件及制造方法,具有屏蔽区电位可单独引出的优点,解决了在较少牺牲导电沟道情况下,利用特定元胞引出P型屏蔽区电极,从而保证器件整体可靠性的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0007]一种碳化硅沟槽栅MOSFET器件,包括若干组第一元胞结构以及至少一组带有电极引出结构的第二元胞结构,所述第一元胞结构和第二元胞结构包含有共同的衬底层、缓冲层和漂移层,所述第一元胞结构还包括源极结构以及位于源极结构两侧的半个栅极结构,所述栅极结构和源极结构相间排布在漂移层上,所述栅极结构设置在第一元胞结构的边缘位置,若干组第一元胞结构重复排列设置,每间隔一定数量的所述第一元胞结构与相邻的第一元胞结构之间插入设置有第二元胞结构,且若干组所述第一元胞结构与第二元胞结构均为紧密排布的多边形元胞结构,所述衬底层、缓冲层、漂移层均为N型导电类型。
[0008]可选的,各个间隔排布的所述电极引出结构在器件表面通过金属互连。
[0009]可选的,各个间隔排布的所述电极引出结构在器件表面通过金属互连之后单独引
出一个管脚,或者所述电极引出结构与源极结构的源极金属相连后,通过源极金属的管脚引出。
[0010]可选的,所述电极引出结构包括P型屏蔽区和P型屏蔽区电极,所述P型屏蔽区电极设置在所述P型屏蔽区远离漂移层的一端面,所述P型屏蔽区连续设置于相邻两组栅极结构之间的区域,且连续延伸至两组所述栅极结构的底部下方。
[0011]可选的,所述电极引出结构包括P型屏蔽区和P型屏蔽区电极,所述P型屏蔽区电极设置在所述P型屏蔽区远离漂移层的一端面,所述P型屏蔽区位于相邻两组栅极结构之间的区域,且所述P型屏蔽区连续延伸至两组所述栅极结构的底部下方同时,还连续延伸至两组所述栅极结构相互远离的一侧侧壁之外。
[0012]可选的,所述P型屏蔽区内还设置有第一N型重掺杂区,且所述第一N型重掺杂区与栅极结构接触设置,所述第一N型重掺杂区与所述P型屏蔽区齐平设置,所述第一N型重掺杂区与P型屏蔽区电极不接触设置。
[0013]可选的,所述P型屏蔽区包括注入层,所述注入层与所述P型屏蔽区均为相同掺杂浓度的P型掺杂,且掺杂浓度设置为大于1
×
e
17
cm
‑3。
[0014]可选的,所述P型屏蔽区还包括耗尽层,所述耗尽层与注入层接触设置,且所述耗尽层位于漂移层内,所述耗尽层的掺杂浓度低于所述注入层的掺杂浓度。
[0015]可选的,所述P型屏蔽区的截面为凸字形或桥型或其他不完全填充形状,且所述P型屏蔽区的P柱采用四边形设置、六边形设置、圆形设置、四棱柱设置、三棱柱设置、五棱柱设置或六棱柱旋转设置中的任意一种。
[0016]可选的,位于相邻两组栅极结构之间的P型屏蔽区与所述相邻两组栅极结构下方的P型屏蔽区连通。
[0017]可选的,所述源极结构包括P型重掺杂层、P阱区和第二N型重掺杂区,所述P型重掺杂层与P阱区均设置在所述漂移层上,且所述P型重掺杂层以及栅极结构均与所述P阱区接触设置,所述第二N型重掺杂区设置在所述P阱区远离漂移层的一端面,且所述P型重掺杂层以及栅极结构均与第二N型重掺杂区接触设置,所述P型重掺杂层与第二N型重掺杂区齐平设置,且所述P型重掺杂层与第二N型重掺杂区上设置有源极电极层,所述源极电极层与栅极结构不接触设置。
[0018]可选的,所述源极结构还包括电流扩散层,所述电流扩散层位于P型重掺杂层与P阱区远离漏极电极层的一端面,且连接相邻的两组所述栅极结构,所述电流扩散层位于所述栅极结构的沟槽底部所在平面以上,或者所述电流扩散层延伸至栅极结构的沟槽底部所在平面的下方,所述电流扩散层与所述电极引出结构无接触设置。
[0019]可选的,所述电流扩散层靠近栅极结构的一侧呈阶梯式设置。
[0020]一种碳化硅沟槽栅MOSFET器件的制造方法,所述制造方法用于制造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碳化硅沟槽栅MOSFET器件。
[0021]一种碳化硅沟槽栅MOSFET器件,包括若干组第一元胞结构以及至少一组带有电极引出结构的第二元胞结构,所述第一元胞结构和第二元胞结构包含有共同的衬底层、缓冲层和漂移层,若干组第一元胞结构重复排列设置,每间隔一定数量的所述第一元胞结构与相邻的第一元胞结构之间插入设置有第二元胞结构,至少一组第二元胞结构被多组所述第一元胞结构包围,各个间隔排布的所述电极引出结构通过金属互连,金属互连之后单独引
出一个管脚或者和源极金属连到一起再通过源极的管脚引出,所述电极引出结构包括P型屏蔽区电极和P型屏蔽区,所述P型屏蔽区电极为金属材料,所述P型屏蔽区为重掺杂P型区域,且连续设置于相邻两组栅极结构之间的区域,与相邻的所述第一元胞结构的栅极结构底部区域的P型屏蔽区连续连通。
[0022]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3]通过设置电极引出结构,使得电极引出结构内的P型屏蔽区通过P型高掺杂的注入,连通栅极结构下方的P型屏蔽区,从而方便在P型屏蔽区布置电极,实现电极引出功能;另一方面,通过由电极引出结构构成的第二元胞结构与传统的第一元胞结构的排布设置,有效提高了器件的导通性。
附图说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化硅沟槽栅MOSFET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组第一元胞结构以及至少一组带有电极引出结构的第二元胞结构,所述第一元胞结构和第二元胞结构包含有共同的衬底层、缓冲层和漂移层,所述第一元胞结构还包括源极结构以及位于源极结构两侧的半个栅极结构,所述栅极结构和源极结构相间排布在漂移层上,所述栅极结构设置在第一元胞结构的边缘位置,若干组第一元胞结构重复排列设置,每间隔一定数量的所述第一元胞结构与相邻的第一元胞结构之间插入设置有第二元胞结构,且若干组所述第一元胞结构与第二元胞结构均为紧密排布的多边形元胞结构,所述衬底层、缓冲层、漂移层均为N型导电类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化硅沟槽栅MOSFET器件,其特征在于,各个间隔排布的所述电极引出结构在器件表面通过金属互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碳化硅沟槽栅MOSFET器件,其特征在于,各个间隔排布的所述电极引出结构在器件表面通过金属互连之后单独引出一个管脚,或者所述电极引出结构与源极结构的源极金属相连后,通过源极金属的管脚引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化硅沟槽栅MOSFET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引出结构包括P型屏蔽区和P型屏蔽区电极,所述P型屏蔽区电极设置在所述P型屏蔽区远离漂移层的一端面,所述P型屏蔽区连续设置于相邻两组栅极结构之间的区域,且连续延伸至两组所述栅极结构的底部下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化硅沟槽栅MOSFET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引出结构包括P型屏蔽区和P型屏蔽区电极,所述P型屏蔽区电极设置在所述P型屏蔽区远离漂移层的一端面,所述P型屏蔽区位于相邻两组栅极结构之间的区域,且所述P型屏蔽区连续延伸至两组所述栅极结构的底部下方同时,还连续延伸至两组所述栅极结构相互远离的一侧侧壁之外。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碳化硅沟槽栅MOSFET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P型屏蔽区内还设置有第一N型重掺杂区,且所述第一N型重掺杂区与栅极结构接触设置,所述第一N型重掺杂区与所述P型屏蔽区齐平设置,所述第一N型重掺杂区与P型屏蔽区电极不接触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碳化硅沟槽栅MOSFET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P型屏蔽区包括注入层,所述注入层与所述P型屏蔽区均为相同掺杂浓度的P型掺杂,且掺杂浓度设置为大于1
×
e
17
cm
‑3。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碳化硅沟槽栅MOSFET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P型屏蔽区还包括耗尽层,所述耗尽层与注入层接触设置,且所述耗尽层位于漂移层内,所述耗尽层的掺杂浓度低于所述注入层的掺杂浓度。9.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娜孔令旭盛况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