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通过一体化二级强化气浮分离浓藻浆的技术,将收集来的浓藻浆首先进入第一级强化气浮池,在此藻体与高密度的微细气泡相互接触粘附,实现藻水分离,去除约50-80%的藻类;而后水体进入第二级强化气浮池,通过适量添加絮凝剂,再次经过气浮工艺处理,去除水体中剩余的藻类等悬浮物;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适用于浓藻浆的处置,而且也可以用于含藻量较低的富藻水的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体中的蓝藻,转移出其中的氮、磷等营养负荷,既净化水体又防止蓝藻爆发,为湖泊、水库污染治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天然湖泊和城市景观水体清除以蓝藻为代表的污染藻类的方法和 装置,是一种清除富营养化水体中高浓度污染藻类的方法,特别是利用一体化二级 强化气浮方式,分离浓藻浆的技术,处置从富营养化水体中打捞出的浓藻浆(固形 物含量在0.5-1. 5%间)的方法和装置,属环保工程装备领域。
技术介绍
中国是一个多湖泊的国家,全国共有lKm2以上的湖泊2759个,总面积达91019Km2, 占国土面积的0.95%,其中约三分之一为淡水湖泊,且绝大多数为浅水湖泊。虽然 我国湖泊数量众多,但却是人均水资源匮乏,而且近二十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 和不适当的湖泊开发,造成生态环境的污染,这些湖泊中多数已经富营养化或正在 富营养化中;湖泊生态结构和功能退化或丧失,以蓝藻为代表的有害藻类在天然水 体中暴发日益严重,过量繁殖的浮游藻类严重恶化了7jC质,影响了水体的生态、渔 业、景观等功能,甚至劇办到饮用水的安全。针对富营养化水体不断爆发蓝^K华 的情况,各地主管部门和单位也积极行动,采取各种措施治理蓝藻,其中最常见就 是组织大范围人工打捞,人们驾着各种打捞船,追随着漂浮的蓝藻,打捞起大量的 蓝藻浆集中堆放,但这种方法显然只能解决一时问题,虽然捞起大量蓝藻浆,但其 中绝大部 分是水分,天然水体中的浮游藻类并未明显减少,同时集中堆放的蓝藻浆 不但占用大量土地,而且蓝藻死亡腐败后污染环境和地下水。此外,据研究打捞起 的蓝藻浆一般含固率为O. 5—1. 5%间,此时蓝藻浆外观是稠厚粘滑的液体,采用一 般过滤或絮凝分离已很难处理,固液分离困难,处置效率低下。因此,研究和开发安全、高效、廉价的浓藻浆处置技术是水体富营养化治理和 控制7jC华爆发急待解决的重大环境问^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项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一体化二级强化气浮分离浓藻浆的技术,针对性地有效处置浓藻浆(浓藻浆指固形物含量在0. 5-1. 5%间,由各种船打捞起来的蓝藻水华 富集液),使其固液分离,通过大量移出蓝藻,从而转移出水体中氮、磷等营养负 荷,进而达到净化水体目的的方法。本专利技术通过大量移出蓝藻,从而转移出水体中氮、磷等营养负荷,进而达到 净化水体目的。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处置浓藻浆(浓藻浆指固形物 含量在0.5-1.5%间,由各种船只打捞起来的蓝藻水华富集液),使其固液分离,通过 大量移出蓝藻,从而转移出水体中氮、磷等营养负荷,进而达到净化水体目的的方 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体化二级强化气浮分离浓藻浆的技术与装置提供以下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可以处置天然富营一体化二级强化气浮分离浓藻浆的技 术及装置,其特征在于技术用二级式强化气浮分离方式, 一级强化气浮分离是用高 密度的微细气泡与藻体等悬浮物直接粘附接触,对浓藻,量添加絮凝药剂,对富 藻水则不添加絮凝剂,实现分离;之后进行二级强化气浮分离,二级强化气浮分离 是用药剂絮凝与气浮相结合方式,进一步让固液分离。所用设备用部分回流溶气气浮方式;其主要装置由溶气系统、两级溶气水释 放系统和两级强化分离系统组成,两级溶气水释放系统由一级和二级释放系统(6) 构成,两级溶气水释放系统通过瞬间减压方式,使高压溶气水中溶解的空气以微细 气泡形式释放出来。两级强化分离系统由一、二级强化分离系统组成, 一级强化分离系统由一级 气浮接触池(5)、 一级藻水分离池(7)、 一级计量加药泵(4)及刮渣机(8)组成, 让大量微细气泡直接与水体中藻体颗粒充分粘附接触,实现藻水分离;二级强化分 离系统由反应池(9)、 二级气浮接触池(11)、 二级藻水分离池(12)、 二级计量加 药泵(10)、除渣机(13)构成,在反应池(9)中适量添加絮凝剂,通过不断搅拌及水体折返撞击形成湍流,水体中的絮凝剂与藻类等悬浮物相互吸附粘合成体积较 大的絮凝体,在二级气浮接触池(11)中,微细气泡与水体中悬浮絮凝体相互吸附, 絮凝体比重减小,迅速上浮与水体脱离,从而除去水体中的浮游藻类及各种杂质。溶气系统由溶气罐(16)、空压机(17)、回流水泵(18)构成,加压空气和 加压回流水在溶气罐内的高压环境中形成高压溶气水。一体化二级强化气浮分离工艺为浓藻浆(1)经进水泵(2),被抽吸至管道 混合器(3)中,与来自一级计量加药器(4)的药剂相混合后,顺管道流入一级气 浮接触池(5),在一级气浮接触池(5)内浓藻浆中的悬浮物与溶气水释放器(6) 释放出的大量微细气泡相互吸附接触,比重减小,然后进入一级藻水分离池(7), 在此部分悬浮物上浮与水体分离,堆积在表层的藻体悬浮物由刮渣机(8)刮出; 一级分离后的水体进入反应池(9),在此与来自二级计量加药泵(10)的药剂经搅 拌混合形成絮凝体后,进入二级气浮接触池(11),在此溶气7XP放器(6)释放出 的大量微细气泡与絮凝体相互吸附粘合,絮凝体迅速上浮至二级强化分离池(12) 表层,不断堆积成浮渣,再由除渣机(13)刮出,处理后的清水(15)由二级强化 分离池(12)下部的集水管(14)流出。所述药剂为硫酸铝、聚合铝化合物、硫酸亚铁、聚合铁化合物及聚合铝铁化合 物和高分子聚丙烯酰氨,絮凝剂添加量2-250ppm。溶气系统工艺参数为溶气罐过流密度为150米V小时 米2,溶气罐压力为 2. 5-4. 0公斤/厘米2,溶气罐直径1. 2米,±真料层高度1.1米,溶气罐高度4. 20 米,进气量0.14-0. 27米3/分,溶气罐过水量125-347米3/小时。气浮接触池工艺参数为上升流速为10毫米/秒,出口断面流速20毫米/秒, 出口断面7jC深0. 4-0. 7米,接触池气水接触时间60-70秒。藻水分离池工艺参数为 一级气浮分离速度1.5毫米/秒,二级气浮分离速度 2. 0毫米/秒,停留时间为12-20射中。溶气释放器工艺参数为 一级释放系统有3组释放器,每组由12只释放器组成,释放器分三排交错布置,行距0.3米,释放器间距0.4米;二级释放系统由l 组共1'3只释放器构成,释放头呈线性排列,间距0.4米;工作压力为3.0公斤/厘 米2,出流量5.18米3/小时。本专利技术养化水体中的高浓度藻类悬浮物,通过本工艺处理,可以处置含固率为 0. 5—1. 5%的浓藻浆,实现固液分离;而且也可以用于含藻量樹氐的富藻水的处理, 出水中的总氮、氨氮、BOD、 COD、高锰酸盐指数大幅降低,出7jC水质指标大幅提高。本专利技术是清除富营养化水体中高浓度污染藻类的方法,涉及天然湖泊和城市景 观水体清除以蓝藻为代表的污染藻类的方法和装置。本专利技术通过一体化二级强化气 浮分离浓藻浆的技术,将收集来的浓藻浆首先进入第一级强化气浮池,在此藻体与 高密度的微细气泡相互接触粘附,实现藻水分离,去除约50-80%的藻类;而后水体 进入第二级强化气浮池,通,量添加絮凝剂,再次经过气浮工艺处理,去除水体 中剩余的藻类等悬浮物;本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体中的高浓度蓝藻,转移出甚中 的氮、磷等营养负荷,既净化水体又防止蓝藻再次爆发,为湖泊、水库污染治理提 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和装置。它的优点在于a. 通过不断地大量清除水体中藻类及各种有ITO粒,转移出其中的氮、磷等 营养负荷,从而逐步减轻水体污染控制蓝藻暴发;b. 本方法可以处置天然富营养化水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体化二级强化气浮分离浓藻浆的技术及装置,其特征在于技术用二级式强化气浮分离方式,一级强化气浮分离是用高密度的微细气泡与藻体等悬浮物直接粘附接触,对浓藻浆适量添加絮凝药剂,对富藻水则不添加絮凝剂,实现分离;之后进行二级强化气浮分离,二级强化气浮分离是用药剂絮凝与气浮相结合方式,进一步让固液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明明,孙阳,孙晓鹏,却自雄,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德林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3[中国|云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