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樟脑加氢异构反应装置,属于樟脑加工装置技术领域,针对了由于搅拌杆于反应罐体内部恒定位置做圆周运动,容易出现局部位置的樟脑始终无法接触到催化剂的问题,包括反应罐本体,反应罐本体顶部的表面固定有第一电机,反应罐本体内腔的顶部设置有齿圈,齿圈的中间位置处固定有连接座,连接座的中间位置处贯穿插设有固定杆,固定杆的顶部与反应罐本体的内腔面相固定,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延伸至反应罐本体的内腔位置处,第一电机位于反应罐本体内腔位置处的位置处固定套设有第四齿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高搅拌杆对于进入反应罐本体内部的樟脑以及催化剂之间混合的更加充分,从而能够确保樟脑的转化效率。从而能够确保樟脑的转化效率。从而能够确保樟脑的转化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樟脑加氢异构反应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樟脑加工装置
,具体涉及樟脑加氢异构反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樟脑是樟科樟属植物樟的根、干、枝、叶经蒸馏精制而成的颗粒状物,植物樟,分布于我国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台湾、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尤以台湾为最多,具有通关窍,利滞气,辟秽浊,杀虫止痒,消肿止痛之功效,在樟脑加工过程中以Ni
‑
B非晶态合金为催化剂,催化樟脑加氢能够制得合成龙脑。
[0003]现有技术中的催化樟脑加氢制得龙脑的加工过程,需要将催化剂以及樟脑置于相应的反应罐体内部进行搅拌加工作业,但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由于搅拌杆于反应罐体内部恒定位置做圆周运动,从而使得进入反应罐体内部的樟脑与催化剂之间接触的不够充分,容易出现贴合住反应罐内壁远离进料口一侧位置处的樟脑始终无法接触到催化剂的情况发生,从而影响樟脑的转化率,不利于使用。
[0004]因此,需要樟脑加氢异构反应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搅拌杆于反应罐体内部恒定位置做圆周运动,容易出现局部位置的樟脑始终无法接触到催化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樟脑加氢异构反应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樟脑加氢异构反应装置,包括反应罐本体,所述反应罐本体顶部的表面固定有第一电机,所述反应罐本体内腔的顶部设置有齿圈,所述齿圈的中间位置处固定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中间位置处贯穿插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顶部与反应罐本体的内腔面相固定,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延伸至反应罐本体的内腔位置处,所述第一电机位于反应罐本体内腔位置处的位置处固定套设有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与齿圈之间啮合连接,所述固定杆的外周面固定套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外侧啮合有四个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一端啮合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的中间位置处贯穿固定插设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顶部与连接座底部的表面呈转动连接设置,所述反应罐本体的一侧连通固定有进料管,所述转动杆的外周面均匀固定有多个搅拌杆。
[0007]方案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反应罐本体的另一侧设置有储气管,所述储气管与反应罐本体的中间位置处固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侧与反应罐本体的内腔相连通,所述连接管的另一侧与储气管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储气管的底部连通固定有呈L形设置的进气管。
[0008]进一步值得说明的是,所述连接管内腔的一侧位置处固定有滤网,所述连接管内腔的另一侧固定有阀门。
[0009]更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储气管顶部的表面固定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
的输出端固定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部穿过储气管并延伸至储气管的内部,所述连接杆外周面位于储气管内部部分的位置处均匀固定有多个吸气扇叶。
[0010]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反应罐本体内腔面位于齿圈顶部的位置处开设有支撑槽,所述支撑槽的内部滑动设置有限位座,所述限位座的底部穿过支撑槽并与齿圈顶部的中间位置处相固定。
[0011]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槽呈T形设置,所述限位座呈T形设置。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樟脑加氢异构反应装置,至少包括如下有益效果:
[0013](1)通过启动第一电机使得齿圈以及连接座发生转动,从而带动多个转动杆做圆周运动,并且在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之间的啮合作用下使得多个转动杆做圆周运动的过程中其自身能够进行自转运动,从而能够提高搅拌杆对于进入反应罐本体内部的樟脑以及催化剂之间混合的更加充分,从而能够确保樟脑的转化效率,从而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0014](2)通过将进气管外接氢气输送管,通过控制阀门,从而能够将进入储气管内部的氢气能够通过不同的连接管进入反应罐本体的内部,从而实现氢气能够于反应罐本体内腔不同竖直高度下的输送工作,从而能够实现氢气的多层添加,从而有利于置于储气管内部不同高度的樟脑以及催化剂亦能够充分接触到氢气,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樟脑的转化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方向的立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中图2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中图2中B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的俯视方向的立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0020]图中:1、反应罐本体;2、第一电机;3、齿圈;4、连接座;5、固定杆;6、第一齿轮;7、第二齿轮;8、第三齿轮;9、转动杆;10、第四齿轮;11、支撑槽;12、限位座;13、搅拌杆;14、进料管;15、储气管;16、第二电机;17、进气管;18、连接管;19、滤网;20、阀门;21、连接杆;22、吸气扇叶。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
[0022]请参阅图1
‑
5,本技术提供樟脑加氢异构反应装置,包括反应罐本体1,反应罐本体1顶部的表面固定有第一电机2,反应罐本体1内腔的顶部设置有齿圈3,齿圈3的中间位置处固定有连接座4,连接座4的中间位置处贯穿插设有固定杆5,固定杆5的顶部与反应罐本体1的内腔面相固定,第一电机2的输出端延伸至反应罐本体1的内腔位置处,第一电机2位于反应罐本体1内腔位置处的位置处固定套设有第四齿轮10,第四齿轮10与齿圈3之间啮合连接,固定杆5的外周面固定套设有第一齿轮6,第一齿轮6的外侧啮合有四个第二齿轮7,第二齿轮7的一端啮合有第三齿轮8,第二齿轮7与第三齿轮8的中间位置处贯穿固定插设有
转动杆9,转动杆9的顶部与连接座4底部的表面呈转动连接设置,反应罐本体1的一侧连通固定有进料管14,转动杆9的外周面均匀固定有多个搅拌杆13,通过启动第一电机2使得齿圈3以及连接座4发生转动,从而带动多个转动杆9做圆周运动,并且在第一齿轮6、第二齿轮7与第三齿轮8之间的啮合作用下使得多个转动杆9做圆周运动的过程中其自身能够进行自转运动,从而能够提高搅拌杆13对于进入反应罐本体1内部的樟脑以及催化剂之间混合的更加充分。
[0023]进一步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值得具体说明的是,反应罐本体1的另一侧设置有储气管15,储气管15与反应罐本体1的中间位置处固定有连接管18,连接管18的一侧与反应罐本体1的内腔相连通,连接管18的另一侧与储气管15的内部相连通,储气管15的底部连通固定有呈L形设置的进气管17,通过将进气管17外接输送氢气的输气管,从而使得氢气能够流动至储气管15的内部,并且通过连接管18使得氢气能够流动至反应罐本体1的内部。
[0024]进一步地如图2与图4所示,值得具体说明的是,连接管18内腔的一侧位置处固定有滤网19,连接管18内腔的另一侧固定有阀门20,由于滤网19的阻挡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樟脑加氢异构反应装置,包括反应罐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罐本体(1)顶部的表面固定有第一电机(2),所述反应罐本体(1)内腔的顶部设置有齿圈(3),所述齿圈(3)的中间位置处固定有连接座(4),所述连接座(4)的中间位置处贯穿插设有固定杆(5),所述固定杆(5)的顶部与反应罐本体(1)的内腔面相固定,所述第一电机(2)的输出端延伸至反应罐本体(1)的内腔位置处,所述第一电机(2)位于反应罐本体(1)内腔位置处的位置处固定套设有第四齿轮(10),所述第四齿轮(10)与齿圈(3)之间啮合连接,所述固定杆(5)的外周面固定套设有第一齿轮(6),所述第一齿轮(6)的外侧啮合有四个第二齿轮(7),所述第二齿轮(7)的一端啮合有第三齿轮(8),所述第二齿轮(7)与第三齿轮(8)的中间位置处贯穿固定插设有转动杆(9),所述转动杆(9)的顶部与连接座(4)底部的表面呈转动连接设置,所述反应罐本体(1)的一侧连通固定有进料管(14),所述转动杆(9)的外周面均匀固定有多个搅拌杆(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樟脑加氢异构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罐本体(1)的另一侧设置有储气管(15),所述储气管(15)与反应罐本体(1)的中间位置处固定有连接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新贵,杨斌,胡正财,叶军,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南平青松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