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3D打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3D打印机喷头,其包括进料装置和喷嘴,所述进料装置包括面盖、电机座、电机、动轮和导轮,面盖和电机分别设于电机座的前后两端,面盖和电机座之间设有连接器,喷嘴连接在连接器上,动轮和导轮分别设于喷嘴的两侧,其还包括调距机构,调距机构包括齿轮组件、螺丝组件和安装架,安装架的下部设有安装轴与面盖的后端转动连接,安装架的内侧设有第一转轴与导轮转动连接,面盖的后端设有第二转轴与动轮转动连接,第二转轴通过齿轮组件与电机传动连接,螺丝组件连接在安装架的外侧用于带动导轮靠近或者远离动轮。或者远离动轮。或者远离动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打印机喷头
[0001]本技术属于3D打印
,尤其是涉及一种3D打印机喷头。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3D打印机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普遍,且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现有3D打印机的工作原理是将打印线材卷绕在料盘上,打印线材直接从料盘中引出,并通过进料装置导入至喷头内,并经加热器加热融化后从喷嘴挤出,沉积在打印平台或者前一层已固化的材料上,层层堆积叠加形成三维实体产品。
[0003]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的申请号为CN201611149795.8一种3D打印喷头,包括3D打印喷头进料装置和喷嘴,3D打印喷头进料装置连接喷嘴,喷嘴包括送料管、加热器和出料头,3D打印喷头进料装置包括电机座、电机和连接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动轮,连接器上设置有导轮,动轮与导轮之间形成供打印线材进入的挤压间隙,动轮的轴心线与导轮的轴心线之间的间距可调。然而,该3D打印喷头在调节动轮与导轮的间距时,需要对两侧的两个调距螺丝进行旋紧或者松开,使连接器相对电机座进行左右移动,才能调节挤压间隙的大小,该种调距方式操作繁琐,调距技术难度较大;此外,该3D打印喷头是通过启动电机,使得打印线材在动轮和导轮的作用下不断向挤压间隙运动,以便从送料管进入喷嘴内部并经加热器融化后从出料头挤出,当打印线材出现断线或者缺料的情况后,一旦没有及时发现并进行停机处理,就会导致3D打印机在缺料的情况下仍然按照预编制程序进行空行程运行,从而造成模型无法完全成型,为此需要专职人员对打印线材的进料情况进行人工实时监控,费时费力,人工成本高。
技术内容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3D打印机喷头,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3D打印机喷头,其包括进料装置和喷嘴,所述进料装置包括面盖、电机座、电机、动轮和导轮,面盖和电机分别设于电机座的前后两端,面盖和电机座之间设有连接器,喷嘴连接在连接器上,动轮和导轮分别设于喷嘴的两侧,其还包括调距机构,所述调距机构包括齿轮组件、螺丝组件和安装架,安装架的下部设有安装轴与面盖的后端转动连接,安装架的内侧设有第一转轴与导轮转动连接,面盖的后端设有第二转轴与动轮转动连接,第二转轴通过齿轮组件与电机传动连接,螺丝组件连接在安装架的外侧用于带动导轮靠近或者远离动轮。
[0007]进一步的,其还包括用于检测打印线材是否断线的检测传感器,检测传感器安装在面盖的后端。
[0008]作为优选,所述检测传感器为触碰传感器,面盖的后端设有与触碰传感器相配合的导料孔。
[0009]作为优选,所述检测传感器为红外线传感器。
[0010]作为优选,所述齿轮组件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分别固定套设在电机的输出轴和第二转轴上,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连接。
[0011]作为优选,所述螺丝组件包括调距孔和调距螺丝,调距孔开设在连接器的上部外侧,调距孔内设有可轴向移动且不可周向转动的螺母,螺母和安装架之间设有弹簧连接,调距螺丝与螺母螺纹连接,调距孔的外端内部设有用于防止调距螺丝外移的限位止口。
[0012]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架的上部内侧设有接料头。
[0013]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架的上端设有操作部,操作部延伸出连接器的上端。
[0014]作为优选,所述导轮的外圆周上设有滚花槽。
[0015]作为优选,所述面盖与电机座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0016]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0017]本技术通过设置的调距机构,使其可以利用螺丝组件带动安装架及安装其上的导轮靠近或者远离动轮,以调节导轮和动轮之间的间距,进而调节导轮和动轮之间形成的挤压间隙的大小;在利用螺丝组件进行调节时,通过专用工具正向旋转调距螺丝,使得调距螺丝在与其螺纹连接的螺母内发生旋转,螺母在调距孔的导向及约束下,螺母可轴向移动但不可周向转动,因此螺母能够挤压弹簧,以推动安装架及导轮靠近动轮,缩短导轮和动轮之间的间距,使得挤压间隙变小,同理,反向旋转调距螺丝,使得挤压间隙变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只需对一个调距螺丝进行旋转操作,即可实现间距调节,该种调距方式操作快速便捷,调距技术难度小。
[0018]本技术通过设置的检测传感器,使其能够利用触碰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等传感器来自动检测打印线材是否出现断线问题,与现有技术相比,无需配置专职人员进行人工监控,省时省力,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和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现针对附图进行如下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3D打印机喷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1]图2为本技术3D打印机喷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2]图3为本技术3D打印机喷头的爆炸示意图之一;
[0023]图4为本技术3D打印机喷头的爆炸示意图之二;
[0024]图5为本技术螺丝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
[0026]10、喷嘴;11、送料管;12、加热器;13、出料头;
[0027]20、进料装置;21、面盖;22、电机座;23、电机;24、动轮;25、导轮;26、连接器;
[0028]30、调距机构;31、安装架;32、安装轴;33、第一转轴;34、第二转轴;35、接料头;36、导料孔;
[0029]40、齿轮组件;41、第一齿轮;42、第二齿轮;
[0030]50、螺丝组件;51、调距孔;52、调距螺丝;53、螺母;54、弹簧;
[0031]60、散热风扇;70、检测传感器;80、打印线材。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例。现结合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如下说明:
[0033]参阅图1
‑
5之一所示,本技术的3D打印机喷头,其包括进料装置20和喷嘴10,进料装置20包括面盖21、电机座22、电机23、动轮24和导轮25,面盖21和电机23分别设于电机座22的前后两端,面盖21和电机座22之间设有连接器26,面盖21与电机座22通过螺栓等连接件可拆卸连接,喷嘴10包括送料管11、加热器12和出料头13,喷嘴10的送料管11竖直固定安装在连接器26上,动轮24和导轮25分别对应喷嘴10设置在送料管11的左右两侧,动轮24和导轮25之间形成供打印线材80进入的挤压间隙,打印线材80在动轮24和导轮25的相互作用下通过挤压间隙进入喷嘴10的送料管11内。
[0034]为了能够方便、快速的对动轮24和导轮25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进而调节挤压间隙大小,本技术设置有调距机构30,调距机构30包括齿轮组件40、螺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打印机喷头,包括进料装置和喷嘴,所述进料装置包括面盖、电机座、电机、动轮和导轮,面盖和电机分别设于电机座的前后两端,面盖和电机座之间设有连接器,喷嘴连接在连接器上,动轮和导轮分别设于喷嘴的两侧,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调距机构,所述调距机构包括齿轮组件、螺丝组件和安装架,安装架的下部设有安装轴与面盖的后端转动连接,安装架的内侧设有第一转轴与导轮转动连接,面盖的后端设有第二转轴与动轮转动连接,第二转轴通过齿轮组件与电机传动连接,螺丝组件连接在安装架的外侧用于带动导轮靠近或者远离动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机喷头,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用于检测打印线材是否断线的检测传感器,检测传感器安装在面盖的后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3D打印机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传感器为触碰传感器,面盖的后端设有与触碰传感器相配合的导料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3D打印机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传感器为红外线传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惠勇,蔡佳雄,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扬拓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