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窥镜光学成像镜头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6803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窥镜光学成像镜头及电子设备,镜头由沿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第二和第三透镜组成,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和像侧表面分别为凸面和凸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其物侧表面和像侧表面分别为凹面和为凸面;第三透镜具有屈折力,其物侧表面和像侧表面分别为凸面和凸面;镜头满足如下条件:0.023<SAG11/SD11<0.08;0.4<f1/f<1.0;'0.5<R22/f2<2.8;SAG11为第一透镜像侧表面的矢高,SD11为第二透镜物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f为内窥镜内窥镜光学成像镜头的焦距,f1为第一透镜的焦距,R22为第二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f2为第二透镜的焦距。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良好地校正像差,具有高像素、高分辨率和优良的成像品质,能够满足内窥应用要求。能够满足内窥应用要求。能够满足内窥应用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窥镜光学成像镜头及电子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成像
,尤其涉及一种内窥镜光学成像镜头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镜头需求日益呈现小型化的发展趋势趋势,如今市场对内窥镜的小体积要求逐渐变高,同时还要求内窥镜在实现小体积的同时保持高清晰度成像。
[0003]目前市面上的内窥镜为了实现体积小型化,将镜头的透镜进行删减,以达到缩短镜头长度的目的,但这样一来,会使得内窥镜的成像品质下降,难以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窥镜光学成像镜头及电子设备,解决现有技术中内窥镜的体积小型化及成像品质难以兼顾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内窥镜光学成像镜头,由沿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组成,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表面中的各表面均为非球面;
[0007]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0008]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0009]第三透镜具有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0010]并满足以下条件式:
[0011]0.023<SAG11/SD11<0.08;
[0012]0.4<f1/f<1.0;
[0013]'0.5<R22/f2<2.8;
[0014]其中,SAG11为所述第一透镜像侧表面的矢高,SD11为所述第二透镜物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f为所述内窥镜内窥镜光学成像镜头的焦距,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R22为所述第二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f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
[0015]可选地,所述内窥镜光学成像镜头还满足如下条件式:
[0016]0.3<SD31/R31<2.0:
[0017]其中,SD31为所述第三透镜物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R31为所述第三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
[0018]可选地,所述内窥镜光学成像镜头还满足如下条件式:
[0019]0.32<f3/f<1.2;
[0020]其中,f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f为所述内窥镜内窥镜光学成像镜头的焦距。
[0021]可选地,所述内窥镜光学成像镜头还满足如下条件式:
[0022]1.0<(f1+f3)/(ct1+ct3)<3.2;
[0023]其中,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f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ct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ct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
[0024]可选地,所述内窥镜光学成像镜头还满足如下条件式:
[0025]0.15<EPD/D32<0.65;
[0026]其中,EPD为所述内窥镜光学成像镜头的入瞳直径,D32为所述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表面的有效直径。
[0027]可选地,所述内窥镜光学成像镜头还满足如下条件式:
[0028]0.8≤∑CT/∑ET≤1.9;
[0029]其中,∑CT为各个透镜中心光轴的间距,∑ET为各个透镜边缘厚度。
[0030]可选地,所述内窥镜光学成像镜头还满足如下条件式:
[0031]0.2<f/TTL<0.7;
[0032]其中,f为所述内窥镜内窥镜光学成像镜头的焦距,TTL为所述内窥镜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学总长。
[0033]可选地,所述内窥镜光学成像镜头还满足如下条件式:
[0034]‑
2.0<(f1+f3)/f2<

3.2;
[0035]其中,f1为所述第一透镜焦距,f2为所述第二透镜焦距,f3为所述第三透镜焦距。
[0036]可选地,所述内窥镜光学成像镜头还满足如下条件式:
[0037]30.1<|(V1

V2)|<33.25;
[0038]其中,V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阿贝数,V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阿贝数。
[0039]可选地,所述内窥镜光学成像镜头还满足如下条件式:
[0040]1.5<(n1+n3)/n2<1.9;
[0041]其中,n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最大折射率,n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最大折射率,n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最大折射率。
[004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光学成像镜头,以及用于将所述内窥镜光学成像镜头形成的光学图案转换为电信号的成像元件。
[004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4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窥镜光学成像镜头及电子设备,通过对镜头的焦距,以及各面型和焦距进行合理限定,轻薄短小,能够良好地校正像差,具有高像素、高分辨率和优良的成像品质,能够满足内窥应用要求。
附图说明
[004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46]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一种内窥镜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0047]图2由左至右依序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一种内窥镜光学成像镜头的像散和畸变曲
线图;
[0048]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一种内窥镜光学成像镜头的球差曲线图;
[0049]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一种内窥镜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0050]图5由左至右依序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一种内窥镜光学成像镜头的像散和畸变曲线图;
[0051]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一种内窥镜光学成像镜头的球差曲线图;
[0052]图7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一种内窥镜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0053]图8由左至右依序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一种内窥镜光学成像镜头的像散和畸变曲线图;
[0054]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一种内窥镜光学成像镜头的球差曲线图;
[0055]图10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的一种内窥镜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0056]图11由左至右依序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的一种内窥镜光学成像镜头的像散和畸变曲线图;
[0057]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的一种内窥镜光学成像镜头的球差曲线图;
[0058]图1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五的一种内窥镜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0059]图14由左至右依序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五的一种内窥镜光学成像镜头的像散和畸变曲线图;
[0060]图1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五的一种内窥镜光学成像镜头的球差曲线图。
[0061]上述图中:E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窥镜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由沿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组成,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表面中的各表面均为非球面;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三透镜具有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并满足以下条件式:0.023<SAG11/SD11<0.08;0.4<f1/f<1.0;'0.5<R22/f2<2.8;其中,SAG11为所述第一透镜像侧表面的矢高,SD11为所述第二透镜物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f为所述内窥镜内窥镜光学成像镜头的焦距,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R22为所述第二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f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光学成像镜头还满足如下条件式:0.3<SD31/R31<2.0:其中,SD31为所述第三透镜物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R31为所述第三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光学成像镜头还满足如下条件式:0.32<f3/f<1.2;其中,f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f为所述内窥镜内窥镜光学成像镜头的焦距。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光学成像镜头还满足如下条件式:1.0<(f1+f3)/(ct1+ct3)<3.2;其中,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f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ct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ct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肖怡陈天谋申顺叶巧云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旭业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