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钢本体基座内轨道淬火装置,包括电源机构、水冷机构、轨道淬火机构和控制机构,所述水冷机构、轨道淬火机构和控制系均与所述电源机构电连接,所述水冷机构与所述轨道淬火机构水管连接,所述轨道淬火机构设置有产品淬火工作台、电磁加热及冷却组件、三轴轨道组件和回收水箱,所述三轴轨道组件设置于所述产品淬火工作台上且沿着所述产品淬火工作台方向移动,所述电磁加热及冷却组件设置于所述三轴轨道组件上,所述回收水箱设置于所述产品淬火工作台的后方,所述电磁加热及冷却组件设置有防飞溅保护箱,所述防飞溅保护箱用于保护工作人员避免于被所述电磁加热及冷却组件对高温产品喷水的溅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轨道加工技术领域。涉及轨道加工技术领域。涉及轨道加工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本体基座内轨道淬火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轨道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钢本体基座内轨道淬火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淬火,是使低温马氏体开展马氏体或马氏体变化,获得马氏体或马氏体机构,随后相互配合以不一样温度的淬火,以大幅度提高钢的刚度、强度、耐磨性能、疲劳极限及其延展性等,进而达到各种各样机械零件和道具的不一样应用规定。
[0003]在现有技术中,钢材在淬火冷却控温的过程中,往往都是将上千度的钢材直接浸入水池中,以达到冷却控温的效果,但是,并非所有的钢材产品都适用于这种方式,因此,在针对较大的钢材产品时,现有技术中又有另一种方案,将钢材产品放置于淬火台上,当温度到达一定高度需要控温冷却时,通过控制器打开冷却喷头,喷头的水喷洒在产品上以完成淬火,但此种方案的安全性不足,如若在打开冷却喷头时有工人经过淬火台,势必会被开水溅到身上从而烫伤;另外,在淬完火后,众多的工厂都会将水直接排掉,这样会造成一定的水资源浪费。
[0004]因此,设计一种在淬火时能保护工人安全,且能够对水资源进行回收利用的淬火装置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钢本体基座内轨道淬火装置,旨在解决淬火过程中冷却喷头将冷却水喷向产品时高温水溅出淬火台外导致工人被烫伤以及无法对水资源进行回收的缺点。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钢本体基座内轨道淬火装置,包括电源机构、水冷机构、轨道淬火机构和控制机构,所述水冷机构、轨道淬火机构和控制机构均与所述电源机构电连接,所述水冷机构与所述轨道淬火机构通过水管连接,所述轨道淬火机构设置有产品淬火工作台、电磁加热及冷却组件、三轴轨道组件和回收水箱,所述三轴轨道组件设置于所述产品淬火工作上且沿着所述产品淬火工作台方向移动,所述电磁加热及冷却组件设置于所述三轴轨道组件上,所述回收水箱设置于所述产品淬火工作台的后方,所述电磁加热及冷却组件设置有防飞溅保护箱,所述防飞溅保护箱用于保护工作人员避免于被所述电磁加热及冷却组件对高温产品喷水的溅射。
[0007]基于上述,一种钢本体基座内轨道淬火装置的有益效果为解决了淬火过程中冷却喷头将冷却水喷向产品时高温水溅出淬火台外导致工人被烫伤以及无法对水资源进行回收的缺点,主要体现在:本技术在轨道淬火机构设置了回收水箱和电磁加热及冷却组件,回收水箱用来收集淬火过程中对产品进行喷射的冷却水,然后将冷却水回收到水冷机构中重复使用,电磁加热及冷却组件中设置了防飞溅保护箱,该防飞溅保护箱将冷却喷头至产品间的两侧与外界进行遮挡,从而达到防止工人被烫伤的效果;电源机构的有益效果为为整个装置进行供电;水冷机构的有益效果为为轨道淬火机构提供冷却水进行控温以及
防止设备过热;轨道淬火机构的有益效果为对产品进行淬火加工;控制机构的有益效果为控制水冷机构以及轨道淬火机构中三轴移动、冷却以及淬火的有序进行;产品淬火工作台的有益效果为用于放置与安装待淬火产品以及为三轴轨道组件提供轨道沿X轴方向移动;电磁加热及冷却组件的有益效果为对产品进行淬火工作;三轴轨道组件的有益效果为控制电磁加热及冷却组件对产品进行不同位置的淬火工作。
[0008]进一步的,所述电磁加热及冷却组件设置有电磁加热箱、电磁加热头、加热头双循环冷却管头、产品冷却喷头、加热头定位架、固定夹板和加热箱固定座,所述电磁加热箱设置于所述加热箱固定座上,所述电磁加热头设置于所述电磁加热箱的前端,所述加热头双循环冷却管头设置于所述电磁加热箱的前端两侧,所述产品冷却喷头通过所述固定夹板夹持设置于所述电磁加热头的前方,所述加热头定位架夹持于所述电磁加热头的两侧,所述防飞溅保护箱设置于所述电磁加热箱的前端,且所述防飞溅保护箱将所述电磁加热头和所述产品冷却喷头的两侧包围。
[0009]基于上述,电磁加热箱的有益效果为为电磁加热头提供高频电磁以达到加热效果;电磁加热头的有益效果为对产品进行高温加热;加热头双循环冷却管头的有益效果为和水冷机构进行连接不停的进行水流循环以防止电磁加热头过热;产品冷却喷头的有益效果为对加热完成的产品进行喷水冷却;加热头定位架的有益效果为将电磁加热头进行固定;固定夹板的有益效果为将电磁加热头和产品冷却喷头进行位置固定;加热箱固定座的有益效果为安装在三轴轨道组件上带动整个电磁加热及冷却组件在产品淬火工作台的上方进行三轴移动。
[0010]进一步的,所述三轴轨道组件设置有X轴移动装置和Y轴移动装置,所述X轴移动装置设置于所述产品淬火工作台上,所述Y轴移动装置设置于所述X轴移动装置上,所述加热箱固定座设置于所述Y轴移动装置上。
[0011]基于上述,X轴移动装置的有益效果为安装在产品淬火工作台上沿X轴移动;Y轴移动装置的有益效果为安装在X轴移动装置上沿Y轴方向移动;加热箱固定座的另一有益效果为安装在Y轴移动装置上沿Z轴移动。
[0012]进一步的,所述回收水箱设置有存水口,所述产品淬火工作台的后端设置有导流斜坡,所述导流斜坡与所述存水口相连接。
[0013]基于上述,存水口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与产品淬火工作台后端的导流斜坡相连接从而将淬火的冷却水进行收集进行回收利用以达到节水的目的。
[0014]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头双循环冷却管头包括输入管和输出管,所述输入管设置于所述电磁加热箱的前端的一侧,所述输出管设置于所述电磁加热箱的前端的另一侧,所述输入管与所述水冷机构的第一输出端通过水管连接,所述输出管与所述水冷机构的第一输入端通过水管连接。
[0015]基于上述,输入管和输出管的有益效果为分别对冷却水进行输入和输出以达到水循环的目的。
[0016]进一步的,所述产品冷却喷头与所述水冷机构的第二输出端通过水管连接。
[0017]进一步的,所述回收水箱与所述水冷机构的第二输入端通过水管连接。
[0018]进一步的,所述水冷机构、所述产品淬火工作台、所述电磁加热箱、所述X轴移动装置、所述Y轴移动装置均与所述控制机构电信号连接。
[0019]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及其所要想达到的目的更清晰的阐述出来,下文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组成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轨道淬火机构的俯视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的电磁加热及冷却组件局部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的轨道淬火机构的侧视图;
[0024]图5:为本技术的电磁加热及冷却组件工作示意图(去除防飞溅保护箱);
[0025]图6:为本技术的三轴轨道组件的局部示意图。
[0026]附图标号说明:1
‑
电源机构,2
‑
水冷机构,3
‑
轨道淬火机构,31
‑
产品淬火工作台,311
‑
导流斜坡,32
‑
电磁加热及冷却组件,3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本体基座内轨道淬火装置,包括电源机构(1)、水冷机构(2)、轨道淬火机构(3)和控制机构(4),所述水冷机构(2)、轨道淬火机构(3)和控制机构(4)均与所述电源机构(1)电连接,所述水冷机构(2)与所述轨道淬火机构(3)通过水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淬火机构(3)设置有产品淬火工作台(31)、电磁加热及冷却组件(32)、三轴轨道组件(33)和回收水箱(34),所述三轴轨道组件(33)设置于所述产品淬火工作台(31)上且沿着所述产品淬火工作台(31)方向移动,所述电磁加热及冷却组件(32)设置于所述三轴轨道组件(33)上,所述回收水箱(34)设置于所述产品淬火工作台(31)的后方,所述电磁加热及冷却组件(32)设置有防飞溅保护箱(325),所述防飞溅保护箱(325)用于保护工作人员避免于被所述电磁加热及冷却组件(32)对高温产品喷水的溅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本体基座内轨道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及冷却组件(32)设置有电磁加热箱(321)、电磁加热头(322)、加热头双循环冷却管头(323)、产品冷却喷头(324)、加热头定位架(326)、固定夹板(327)和加热箱固定座(328),所述电磁加热箱(321)设置于所述加热箱固定座(328)上,所述电磁加热头(322)设置于所述电磁加热箱(321)的前端,所述加热头双循环冷却管头(323)设置于所述电磁加热箱(321)的前端两侧,所述产品冷却喷头(324)通过所述固定夹板(327)夹持设置于所述电磁加热头(322)的前方,所述加热头定位架(326)夹持于所述电磁加热头(322)的两侧,所述防飞溅保护箱(325)设置于所述电磁加热箱(321)的前端,且所述防飞溅保护箱(325)将所述电磁加热头(322)和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俊滔,张翔,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创锋精工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