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绞线退锚工具,包括依次位于锚板一侧的支撑调节架、空心千斤顶以及工作锚具,锚板内的钢绞线通过夹片卡紧,支撑调节架包括支撑盘以及设置在支撑盘上的多个支撑柱,支撑柱设置有与锚板相适配的弧形槽,支撑柱内设置有第一贯穿螺纹孔和第二贯穿螺纹孔,第一贯穿螺纹孔内的第一螺栓穿过支撑柱顶至锚板一侧的混凝土上,第二贯穿螺纹孔的第二螺栓穿设至弧形槽、并顶至锚板靠近支撑盘的一侧;空心千斤顶一端顶至支撑盘,钢绞线依次穿过空心千斤顶、工作锚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高钢绞线退锚时空心千斤顶和锚板接触面接触的稳定性,防止退锚时钢绞线张拉不稳出现损坏、影响使用的现象,降低施工成本。降低施工成本。降低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绞线退锚工具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是指一种钢绞线退锚工具。
技术介绍
[0002]在桥梁和高架路的混凝土箱梁制作过程中,需要在混凝土箱梁内部设置预应力张拉钢绞线,在钢绞线预应力张拉过程中,钢绞线偶尔会出现滑丝断丝等问题,需要将成束的钢绞线拉出后重新张拉,因为钢绞线的端头通过卡具固定在张拉锚盘上,将卡具退出并将钢绞线上的弹性应力释放的过程称为退锚。
[0003]传统手段的钢绞线退锚是通过空心千斤顶进行单线退锚,这种作业效率较低,退锚时单根钢绞线受到其余钢绞线的阻力较大,而且退锚时空心千斤顶和锚板接触面存在接触不稳的现象,容易使部分钢绞线受损,增加成本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钢绞线退锚工具,提高钢绞线退锚时空心千斤顶和锚板接触面接触的稳定性,防止退锚时钢绞线张拉不稳出现损坏的现象,降低施工成本。
[0005]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钢绞线退锚工具,包括依次位于锚板一侧的支撑调节架、空心千斤顶以及工作锚具,锚板内的钢绞线通过夹片卡紧,支撑调节架包括支撑盘以及设置在支撑盘上的多个支撑柱,支撑柱设置有与锚板相适配的弧形槽,支撑柱内设置有第一贯穿螺纹孔和第二贯穿螺纹孔,第一贯穿螺纹孔内的第一螺栓穿过支撑柱顶至锚板一侧的混凝土上,第二贯穿螺纹孔的第二螺栓穿设至弧形槽、并顶至锚板靠近支撑盘的一侧;
[0006]空心千斤顶一端顶至支撑盘,钢绞线依次穿过空心千斤顶、工作锚具。
[0007]混凝土箱梁内部设置预应力张拉钢绞线,钢绞线的端头通过夹片固定在张拉锚板上,锚板另一侧一侧设置有支撑调节架、空心千斤顶以及工作锚具,空心千斤顶为可以张拉多根钢绞线的张拉千斤顶,多根钢绞线从空心千斤顶中间穿过,支撑调节架设置在空心千斤顶和锚板之间,起到支撑、调节作用;
[0008]支撑盘为圆环形,支撑盘中间用于穿设多根钢绞线,支撑柱均匀分布在支撑盘靠近锚板的一侧,弧形槽可以为半圆柱型槽,弧形槽设置在支撑柱靠近锚板一侧,弧形槽的底面与锚板紧贴,支撑柱靠近混凝土的剩余端面紧贴混凝土箱梁;
[0009]混凝土的锚板厚度不一,现有设置在混凝土和空心千斤顶之间的支撑架只与锚板接触,接触面较小导致张拉过程中会出现晃动等缺陷,支撑调节架的支撑柱内侧设置有弧形槽,使得支撑柱一部分直接顶至混凝土,一部分顶至锚板,通过拧紧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实现调节支撑调节架的作用,提高钢绞线退锚时空心千斤顶和锚板接触面接触的稳定性,防止退锚时钢绞线张拉不稳出现损坏、影响使用的现象;多根钢绞线同时退张,方便快速拆除夹片,浇筑部位的任意下料,可随时安装拆卸,方便组装,达到混凝土平衡浇筑的目的。
[0010]作为优选,第一贯穿螺纹孔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螺纹孔段、扩孔段以及尾段短孔,扩孔段和尾段短孔内设置有顶杆,第一螺栓穿过螺纹孔段顶至顶杆一端,顶杆另一端向尾段短孔外延伸。
[0011]位于扩孔段的部分顶杆的直径大于尾段短孔内的顶杆直径,保证顶杆不会脱离第一贯穿螺纹孔。
[0012]作为优选,支撑盘上开设有第一沉头槽和第二沉头槽,第一沉头槽与第一贯穿螺纹孔连通,第二沉头槽与第二贯穿螺纹孔连通。
[0013]作为优选,支撑柱靠近混凝土一端可拆卸连接有端盖,第一贯穿螺纹孔设置在端盖上。
[0014]作为优选,相邻支撑柱设置有多个磁铁。
[0015]作为优选,支撑盘上设置有吊耳。
[0016]对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支撑调节架的支撑柱内侧设置有弧形槽,使得支撑柱一部分直接顶至混凝土,一部分顶至锚板,通过拧紧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实现调节支撑调节架的作用,提高钢绞线退锚时空心千斤顶和锚板接触面接触的稳定性,防止退锚时钢绞线张拉不稳出现损坏、影响使用的现象,降低施工成本;
[0017]多根钢绞线同时退张,方便快速拆除夹片,浇筑部位的任意下料,可随时安装拆卸,方便组装,达到混凝土平衡浇筑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8]附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2为本技术左视图;
[0020]附图3为本技术B
‑
B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4为本技术附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2]附图5为本技术附图3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3]附图6为本技术附图3中C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4]附图中所示标号:1、混凝土;2、锚板;3、夹片;4、空心千斤顶;5、工作锚具;6、钢绞线;7、支撑盘;701、第一沉头槽;702、第二沉头槽;8、支撑柱;801、弧形槽;802、第一贯穿螺纹孔;8021、螺纹孔段;8022、扩孔段;8023、尾段短孔;803、第二贯穿螺纹孔;9、第一螺栓;10、第二螺栓;11、顶杆;12、端盖;13、磁铁;14、吊耳。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6所示,一种钢绞线退锚工具,包括依次位于锚板2一侧的支撑调节架、空心千斤顶4以及工作锚具5,锚板2内的钢绞线6通过夹片3卡紧,支撑调节架包括支撑盘7以及设置在支撑盘7上的六个支撑柱8,支撑柱8设置有与锚板2相适配的弧形槽801。
[0026]混凝土1箱梁内部设置预应力张拉钢绞线6,钢绞线6的端头通过夹片3固定在张拉锚板2上,锚板2另一侧一侧设置有支撑调节架、空心千斤顶4以及工作锚具5,空心千斤顶4为可以张拉多根钢绞线6的张拉千斤顶,六根钢绞线6从空心千斤顶4中间穿过,支撑调节架设置在空心千斤顶4和锚板2之间,起到支撑、调节作用。
[0027]支撑柱8内设置有第一贯穿螺纹孔802和第二贯穿螺纹孔803,第一贯穿螺纹孔802内的第一螺栓9穿过支撑柱8顶至锚板2一侧的混凝土1上,第二贯穿螺纹孔803的第二螺栓10穿设至弧形槽801、并顶至锚板2靠近支撑盘7的一侧;支撑盘7为圆环形,支撑盘7中间用于穿设多根钢绞线6,六根支撑柱8均匀分布在支撑盘7靠近锚板2的一侧,支撑盘7上设置有吊耳14,方便固定在在临时支架上。本实施例的弧形槽801可以为半圆柱型槽,弧形槽801设置在支撑柱8靠近锚板2一侧,弧形槽801的底面与锚板2紧贴,支撑柱8靠近混凝土1的剩余端面紧贴混凝土1箱梁;空心千斤顶4一端顶至支撑盘7,钢绞线6依次穿过空心千斤顶4、工作锚具5。
[0028]混凝土1的锚板2厚度不一,现有设置在混凝土1和空心千斤顶4之间的支撑架只与锚板2接触,接触面较小导致张拉过程中会出现晃动等缺陷,支撑调节架的支撑柱8内侧设置有弧形槽801,使得支撑柱8一部分直接顶至混凝土1,一部分顶至锚板2,通过拧紧第一螺栓9和第二螺栓10实现调节支撑调节架的作用,提高钢绞线6退锚时空心千斤顶4和锚板2接触面接触的稳定性,防止退锚时钢绞线6张拉不稳出现损坏、影响使用的现象;多根钢绞线6同时退张,方便快速拆除夹片3,浇筑部位的任意下料,可随时安装拆卸,方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绞线退锚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位于锚板(2)一侧的支撑调节架、空心千斤顶(4)以及工作锚具(5),所述锚板(2)内的钢绞线(6)通过夹片(3)卡紧,所述支撑调节架包括支撑盘(7)以及设置在支撑盘(7)上的多个支撑柱(8),所述支撑柱(8)设置有与锚板(2)相适配的弧形槽(801),所述支撑柱(8)内设置有第一贯穿螺纹孔(802)和第二贯穿螺纹孔(803),所述第一贯穿螺纹孔(802)内的第一螺栓(9)穿过支撑柱(8)顶至锚板(2)一侧的混凝土(1)上,所述第二贯穿螺纹孔(803)的第二螺栓(10)穿设至弧形槽(801)、并顶至锚板(2)靠近支撑盘(7)的一侧;所述空心千斤顶(4)一端顶至支撑盘(7),所述钢绞线(6)依次穿过空心千斤顶(4)、工作锚具(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绞线退锚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贯穿螺纹孔(802)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螺纹孔段(8021)、扩孔段(8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凯凯,吕超,魏辉军,徐淑亮,李超,张常轩,郭之起,田飞虎,葛言峰,杨合方,蒲鑫源,吴献飞,王胜利,高烁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四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