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用高效大压差自清洁引射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6244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矿用高效大压差自清洁引射器装置,包括承载筒、进气管、主进气口、辅助进气口、引流锥、调压管、调节套、密封端盖,承载筒后端面与密封端盖连接,密封端盖设主进气口,主进气口与进气管连通,引流锥、调压管、调节套均嵌于承载筒内,引流锥后端面与主进气口连通,前端面与调压套后端面连接,调压套与调压管连通,调压套与调压管连通位置对应的承载筒侧壁设一个辅助进气口。其使用方法包括设备装配,通风换气操作及自主清理等三个步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空气输送效率高,气流输送换气效率高且设备运行能耗低,可有效的实现对气流输送中附着在设备表面的液体、固体污染物进行有效的清理,有效提高设备运行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有效提高设备运行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有效提高设备运行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矿用高效大压差自清洁引射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矿用高效大压差自清洁引射器装置,属矿井通风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当前引射器在进行巷道内部通风换气作业时,尤其是在进行上隅角等特殊结构进行空气质量治理作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在实际使用中发现,当前所使用的引射器往往均采用的利用空气力学中附壁效应的设备,虽然可以满足使用的需要,但一方面设备运行时气流压差较小且固定,从而导致气流输送效率固定,且输送效率较低,设备运行时另需要耗费较大的能耗以提高输送效率;另一方面当前的引射器均采用硬质的刚性结构,虽然可以满足气流输送的需要,但在气流输送中,由于巷道内气体中往往含有大量的粉尘、液滴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极易附着在引射器设备表面,从而导致引射器的通风换气量下降,严重时甚至导致设备堵塞,同时附着的污染物也易造成气流流动时阻力增加,造成严重的能量损耗,同时也易导致气流方向因污染物阻挡而发生改变,从而形成涡流等流向混杂的气流,进一步增加了气流输送的阻力,并因此增加设并运行能耗。
[0003]因此,基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缺陷,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了一种矿用高效大压差自清洁引射器装置,旨在通过该集气设备,解决一些现存的装备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上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矿用高效大压差自清洁引射器装置,该技术集成化和模块化程度高,可有效满足多种不同巷道空间结构配套使用的需要,空气输送效率高,气流输送换气效率高且设备运行能耗低,同时可有效的实现对气流输送中附着在设备表面的液体、固体污染物进行有效的清理,从而有效提供气流输送稳定性,防止设备堵塞及污染物导致气流输送方向、压力不稳的情况发生,同时有效降低设备运行及维护成本,提高设备运行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矿用高效大压差自清洁引射器装置,包括承载筒、进气管、主进气口、辅助进气口、引流锥、调压管、调节套、密封端盖、连接法兰、多通阀,其中承载筒为圆柱体空心管状结构,其后端面与密封端盖连接,前端面与外部通风管路连通,密封端盖设与承载筒同轴分布的主进气口,主进气口通过连接法兰与进气管连通并同轴分布,引流锥、调压管、调节套均嵌于承载筒内并与承载筒间同轴分布,且引流锥、调压套和调压管沿承载筒轴线从后向前分布,其中引流锥后端面与主进气口连通并同轴分布,前端面与调压套后端面连接并同轴分布,调压套与调压管连通,且调压套与调压管连通位置对应的承载筒侧壁设一个辅助进气口,辅助进气口轴线与承载筒轴线垂直分布并相交,引流锥、调压管、调节套与承载筒内侧面件均通过连接筋板相互连接,并与承载筒内侧面件间间距不小于5毫米得导气间隙,其中导气间隙对应的密封端盖处设至少一个回气口,回气口通过多通阀与辅助进气口连
通,同时辅助进气口另通过多通阀与外部高压气源连通,辅助进气口轴线另与调压管后半部的外侧面相交,且交点与调压管后端面间间距为调压管长度的5%—10%,调压管与辅助进气口对应位置及辅助进气口前方的调压管外侧面设至少三条增压引流通道,增压引流通道环绕调压管轴线呈螺旋状结构分布。
[0007]进一步的,所述引流锥为圆台状空心管状结构,其后端面管径为其前端面管径的至少5倍,同时引流锥长度为承载筒长度的10%—25%,同时引流锥长度不大于引流锥最大管径的1.5倍。
[0008]进一步的,所述调压套包括文丘里管、弹性引流管、导流翅板,其中所述文丘里管两端分别与弹性引流管连通并同轴分布,同时文丘里管两端通过弹性引流管分别与引流锥及调压管连通,所述弹性引流管最小管径分别为其所连接的文丘里管管口处管径相同,最大管径为其所连接的文丘里管管口处管径的1.5—2.5倍,同时与引流锥连接的弹性引流管的最小管径为引流锥前端面管径的至少1.5倍,同时与调压管连通的弹性引流管的最小管径与调压管的输入端相同,所述弹性引流管外表面另与若干导流翅板连接,并通过导流翅板在弹性引流管外形成若干环绕弹性引流管轴线呈螺旋状结构分布的导流通道。
[0009]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翅板包括承载环、连接弹簧、导流弹片,所述承载环为与弹性引流管同轴分布的闭合环状结构,所述承载环若干,包覆在弹性引流管外并沿弹性引流管轴线方向分布,同时相邻两承载环之间通过至少三条环绕其轴线均布的连接弹簧,所述连接弹簧与承载环轴线平行分布,且承载环内径与弹性引流管最小管径时的外径相同,所述导流弹片若干,各导流弹片分别与承载环外表面连接并环绕承载环轴线均布,同时各导流弹片轴线均与承载环圆心相交,同时导流弹片板面与承载环轴线呈30
°
—60
°
夹角,同时所述导流弹片板面采用“S”形曲面截面,同时各承载环上所连接的导流弹片间环绕弹性引流管轴线呈螺旋状结构分布,并由相邻两导流弹片之间构成导流通道,同时各导流弹片分布的螺距沿承载筒从前向后方向逐渐减小。
[0010]进一步的,所述调压管包括引流基座、弹性导流片、调节压板、承压弹簧、过度管,其中所述引流基座为轴向截面呈矩形的管状结构,其内部设与其同轴分布的主气流通道、其外侧面设至少三条环绕其轴线呈螺旋状结构的增压引流通道,其中所述主气流通道为圆台状结构,其管径从引流基座后端面向前端面增加,且其前端面管径为后端面管径的至少2倍,所述增压引流通道深度从引流基座后端面向前端面逐渐减小,且增压引流通道槽底与引流基座轴线呈5
°
—30
°
夹角,所述过度管为与引流基座同轴分布的管状结构,其一端与调压套连通,另一端与主气流通道后端面连通,且过度管外径不大于引流基座外径的50%,且过度管外侧面位于增压引流通道槽底下方,与增压引流通道槽底间间距为0—20毫米,同时过度管后半部的外侧面上设至少两条环绕其轴线均布的溢流槽,且溢流槽与导气间隙连通,所述调节压板为与过度管同轴分布的板状结构,包覆在过度管外并与过度管间滑动连接,同时调节压板外侧面与承载筒内侧面相抵并滑动连接,同时调节压板前端面与引流基座之间构成缓冲气腔,且缓冲气腔与辅助进气口和各增压引流通道间连通,所述调节压板后端面通过承压弹簧与过度管间连接,且承压弹簧包覆在过度管外并与过度管同轴分布,所述承压弹簧前端面与调节压板后端面相抵,后端面与过度管外表面间通过连接机构连接,所述弹性导流片若干,环绕引流基座轴线均布并与引流基座前端面连接,且弹性导流片位于相邻两增压引流通道之间位置,所述增压引流通道轴线方向与引流基座轴线呈0
°

60
°
夹角,其前端面位于承载筒后端面后方,并与承载筒后端面间间距为0至承载筒有效长度得10%,且各弹性导流片构成轴向截面呈喇叭口状的框架结构。
[0011]进一步的,所述调节压板为轴向截面呈矩形、圆台结构中的任意一种,其前端面设至少三条环绕调节压板轴线引流槽,所述引流槽环绕调节压板轴线呈螺旋线结构分布,且轴线均沿从辅助进气口向调节压板圆心方向分布,同时所述引流槽为横断面呈“凵”字形、“V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用高效大压差自清洁引射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矿用高效大压差自清洁引射器装置包括承载筒、进气管、主进气口、辅助进气口、引流锥、调压管、调节套、密封端盖、连接法兰、多通阀,其中所述承载筒为圆柱体空心管状结构,其后端面与密封端盖连接,前端面与外部通风管路连通,所述密封端盖设与承载筒同轴分布的主进气口,所述主进气口通过连接法兰与进气管连通并同轴分布,所述引流锥、调压管、调节套均嵌于承载筒内并与承载筒间同轴分布,且引流锥、调压套和调压管沿承载筒轴线从后向前分布,其中所述引流锥后端面与主进气口连通并同轴分布,前端面与调压套后端面连接并同轴分布,所述调压套与调压管连通,且调压套与调压管连通位置对应的承载筒侧壁设一个辅助进气口,所述辅助进气口轴线与承载筒轴线垂直分布并相交,所述引流锥、调压管、调节套与承载筒内侧面件均通过连接筋板相互连接,并与承载筒内侧面件间间距不小于5毫米得导气间隙,其中导气间隙对应的密封端盖处设至少一个回气口,所述回气口通过多通阀与辅助进气口连通,同时辅助进气口另通过多通阀与外部高压气源连通,所述辅助进气口轴线另与调压管后半部的外侧面相交,且交点与调压管后端面间间距为调压管长度的5%—10%,所述调压管与辅助进气口对应位置及辅助进气口前方的调压管外侧面设至少三条增压引流通道,所述增压引流通道环绕调压管轴线呈螺旋状结构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用高效大压差自清洁引射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锥为圆台状空心管状结构,其后端面管径为其前端面管径的至少5倍,同时引流锥长度为承载筒长度的10%—25%,同时引流锥长度不大于引流锥最大管径的1.5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用高效大压差自清洁引射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压套包括文丘里管、弹性引流管、导流翅板,其中所述文丘里管两端分别与弹性引流管连通并同轴分布,同时文丘里管两端通过弹性引流管分别与引流锥及调压管连通,所述弹性引流管最小管径分别为其所连接的文丘里管管口处管径相同,最大管径为其所连接的文丘里管管口处管径的1.5—2.5倍,同时与引流锥连接的弹性引流管的最小管径为引流锥前端面管径的至少1.5倍,同时与调压管连通的弹性引流管的最小管径与调压管的输入端相同,所述弹性引流管外表面另与若干导流翅板连接,并通过导流翅板在弹性引流管外形成若干环绕弹性引流管轴线呈螺旋状结构分布的导流通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矿用高效大压差自清洁引射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翅板包括承载环、连接弹簧、导流弹片,所述承载环为与弹性引流管同轴分布的闭合环状结构,所述承载环若干,包覆在弹性引流管外并沿弹性引流管轴线方向分布,同时相邻两承载环之间通过至少三条环绕其轴线均布的连接弹簧,所述连接弹簧与承载环轴线平行分布,且承载环内径与弹性引流管最小管径时的外径相同,所述导流弹片若干,各导流弹片分别与承载环外表面连接并环绕承载环轴线均布,同时各导流弹片轴线均与承载环圆心相交,同时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晁江坤褚廷湘魏涛高志扬沈玲潘荣锟韩学锋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