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55978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1:01
本申请公开了贴膏技术领域的一种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及其制备方法,包括背衬层、涂抹在背衬层的凝胶层,凝胶层的表面设有防粘层;所述凝胶层原料包括:氟比洛芬、β环糊精、聚乙二醇及辅料。本方案中凝胶贴膏剂将氟比洛芬制备环糊精包裹,并结合聚乙二醇骨架的凝胶基质,由于氟比洛芬具备羧基结构,能够与环糊精相结合成,使得透皮吸收过程实现缓控释效果,通过聚乙二醇制备所得的骨架结构,不仅载药量提高,而且给药时间更长,释放速度稳定,同时制备所得的凝胶贴膏稳定性更好,对皮肤的舒适度更高。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凝胶贴膏无皮肤刺激性,具有缓控释的作用,以及适宜的剥离强度和促渗剂,促进了药物的透皮吸收,是凝胶贴膏的创新研究。究。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贴膏
,具体涉及一种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透(经)皮传递系统或称透皮治疗制剂(简称TDDS、TTS)系指经皮给药的新制剂,常用的剂型为贴剂。该制剂经皮肤敷贴方式给药,药物透过皮肤由毛细血管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并在各组织或病变部位起治疗或预防疾病的作用。
[0003]经皮吸收制剂既可以起局部治疗作用也可以起全身治疗作用,为一些慢性疾病和局部镇痛的治疗及预防提供了一种简单、方便和行之有效的给药方式。TDDS技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发展迅速,该技术增强了患者的依从性,延长了药物有效时间,改善了组织靶向,避免了肝脏中的首过效应等。近年来,凝胶贴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TDDS。与传统的压敏胶贴、软膏和凝胶相比,凝胶贴膏制剂的交联水凝胶聚合物层具有高载药量,与水溶性和脂溶性药物的良好相容性,良好的皮肤顺应性以及不污染衣物等优点。特别是高水分含量有助于软化角质层,增加物质进入皮肤的透过率以及避免副作用,例如干燥,皮肤刺激和疼痛等。因此,凝胶贴膏已成为透皮递送药物的优选方式。但是现在的凝胶贴膏,存在给药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单位时间的透皮送药量低,透过率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及其制备方法,以提高氟比洛芬凝胶贴膏给药时间。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及其制备方法,包括背衬层、涂抹在背衬层的凝胶层,凝胶层的表面设有防粘层;
[0006]所述凝胶层原料包括:氟比洛芬、β环糊精、聚乙二醇及辅料。
[0007]进一步,所述辅料包括:依地酸二钠、pH调节剂酒石酸、赋形剂明胶、增粘剂卡波姆、保湿剂甘油、促渗剂氮酮和纯化水。
[0008]进一步,所述凝胶层原料按重量百分比包括氟比洛芬1~10%、β环糊精2~15%、聚乙二醇10~20%,其他为辅料。
[0009]进一步,所述辅料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依地酸二钠0.1~5%、pH调节剂酒石酸0.2~5%、赋形剂明胶1~15%、增粘剂卡波姆5~30%、保湿剂甘油10~30%、促渗剂氮酮5~20%、纯化水10~30%。
[0010]进一步,所述凝胶层原料按重量百分比包括氟比洛芬1%、β环糊精2%、聚乙二醇10%,其他为辅料。
[0011]进一步,所述凝胶层原料按重量百分比包括氟比洛芬10%、β环糊精15%、聚乙二醇20%,其他为辅料。
[0012]进一步,所述辅料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依地酸二钠0.1%、pH调节剂酒石酸0.2%、赋形剂明胶1%、增粘剂卡波姆5%、保湿剂甘油10%、促渗剂氮酮5%、纯化水10%。
[0013]一种氟比洛芬凝胶贴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4]步骤一,将β环糊精配成饱和水溶液,按比例加入氟比洛芬,搅拌混合,将析出的固体包合物静置、抽滤、干燥得到包合物;
[0015]步骤二,组分A:将处方量包合物、聚乙二醇、氮酮、卡波姆,通过60℃水浴加热0.5~1h,搅拌使其溶解,溶液应澄清透明;
[0016]步骤三,组分B:酒石酸溶于水,加入明胶溶胀2h,水浴60℃加热使之溶解,溶液澄清透明;
[0017]步骤四,组分C:取处方量甘油,加入依地酸二钠,混合60min,搅拌均匀;
[0018]步骤五,将组分A加入到组分C中然后搅拌5min,然后将聚丙烯酸水溶液加入组分B中混合并进行搅拌,搅拌均匀后将其加入到组分A与组分C的混合剂中,然后搅拌5min,制作成膏;
[0019]步骤六,将步骤五中制成的膏进行涂布,涂布含膏量12g/贴,膏体尺寸:10*14cm,最后使用纸铝包装即可,1贴/袋。
[0020]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本方案中凝胶贴膏剂将氟比洛芬制备环糊精包裹,并结合聚乙二醇骨架的凝胶基质,由于氟比洛芬具备羧基结构,能够与环糊精相结合成,使得透皮吸收过程实现缓控释效果,通过聚乙二醇制备所得的骨架结构,不仅载药量提高,而且给药时间更长,释放速度稳定,同时制备所得的凝胶贴膏稳定性更好,对皮肤的舒适度更高。本专利技术制备的凝胶贴膏无皮肤刺激性,具有缓控释的作用,以及适宜的剥离强度和促渗剂,促进了药物的透皮吸收,是凝胶贴膏的创新研究。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及其制备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参比制剂与本方案的氟比洛芬凝胶贴膏体外透皮对比;
[0023]图3为参比制剂与本方案的氟比洛芬凝胶贴膏24小时体外透皮对比数据。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5]实施例1
[0026]一种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包括背衬层、涂抹在背衬层的凝胶层,凝胶层的表面设有防粘层;
[0027]所述凝胶层原料按重量百分比包括氟比洛芬1%、β环糊精2%、聚乙二醇10%其它为辅料;
[0028]辅料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依地酸二钠5%、pH调节剂酒石酸5%、赋形剂明胶1%、增粘剂卡波姆30%、保湿剂甘油30%、促渗剂氮酮5%、纯化水10%。
[0029]实施例2
[0030]一种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包括背衬层、涂抹在背衬层的凝胶层,凝胶层的表面设有防粘层;
[0031]所述凝胶层原料按重量百分比包括氟比洛芬10%、β环糊精2%、聚乙二醇15%其它为辅料;
[0032]辅料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依地酸二钠5%、pH调节剂酒石酸5%、赋形剂明胶3%、增粘剂卡波姆10%、保湿剂甘油20%、促渗剂氮酮5%、纯化水25%。
[0033]实施例3
[0034]一种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包括背衬层、涂抹在背衬层的凝胶层,凝胶层的表面设有防粘层;
[0035]所述凝胶层原料按重量百分比包括氟比洛芬10%、β环糊精15%、聚乙二醇20%其它为辅料;
[0036]辅料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依地酸二钠0.1%、pH调节剂酒石酸0.2%、赋形剂明胶5%、增粘剂卡波姆20%、保湿剂甘油10%、促渗剂氮酮5%、纯化水10%。
[0037]实施例1~3中一种氟比洛芬凝胶贴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8]步骤一,将β环糊精配成饱和水溶液,按比例加入氟比洛芬,搅拌混合,将析出的固体包合物静置、抽滤、干燥得到包合物;
[0039]步骤二,组分A:将处方量包合物、聚乙二醇、氮酮、卡波姆,通过60℃水浴加热0.5~1h,搅拌使其溶解,溶液应澄清透明;
[0040]步骤三,组分B:酒石酸溶于水,加入明胶溶胀2h,水浴60℃加热使之溶解,溶液澄清透明;
[0041]步骤四,组分C:取处方量甘油,加入依地酸二钠,混合60min,搅拌均匀;
[0042]步骤五,将组分A加入到组分C中然后搅拌5min,然后将聚丙烯酸水溶液加入组分B中混合并进行搅拌,搅拌均匀后将其加入到组分A与组分C的混合剂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其特征在于:包括背衬层、涂抹在背衬层的凝胶层,凝胶层的表面设有防粘层;所述凝胶层原料包括:氟比洛芬、β环糊精、聚乙二醇及辅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料包括:依地酸二钠、pH调节剂酒石酸、赋形剂明胶、增粘剂卡波姆、保湿剂甘油、促渗剂氮酮和纯化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其特征在于:所述凝胶层原料按重量百分比包括氟比洛芬1~10%、β环糊精2~15%、聚乙二醇10~20%,其他为辅料。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料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依地酸二钠0.1~5%、pH调节剂酒石酸0.2~5%、赋形剂明胶1~15%、增粘剂卡波姆5~30%、保湿剂甘油10~30%、促渗剂氮酮5~20%、纯化水10~30%。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其特征在于:所述凝胶层原料按重量百分比包括氟比洛芬1%、β环糊精2%、聚乙二醇10%,其他为辅料。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其特征在于:所述凝胶层原料按重量百分比包括氟比洛芬10%、β环糊精15%、聚乙二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杜平聂安军张丽君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联盛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