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气污染防治工程用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5817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气污染防治工程用除尘装置,包括除尘箱、收集箱,除尘箱设置有进气口,进气口处连通进气管道,除尘箱设置有排气口,排气口处连通排气管道,除尘箱内设置有抽气泵,除尘箱设置有通孔,通孔内连接有限位管,限位管内设置有滑杆,滑杆套设有传动齿轮,滑杆靠左位置设置有第一传动杆,滑杆靠右位置设置有第二传动杆,收集箱上端与除尘箱下端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大尘粒的气体被静电除尘将部分颗粒物吸附,静电除尘后的气体通过第一过滤网再次过滤,过滤彻底,通过向前拉动拉杆,第二过滤网被移动到第一过滤网的位置继续进行过滤,第一传动杆带动毛刷对过滤网清扫,实现不用拆卸装置就可以对过滤网进行自动清扫。不用拆卸装置就可以对过滤网进行自动清扫。不用拆卸装置就可以对过滤网进行自动清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气污染防治工程用除尘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大气污染治理
,具体涉及一种大气污染防治工程用除尘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大气污染防治的内容非常丰富,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涉及环境规划管理、能源利用、污染防治等许多方面。由于各地区(或城市)的大气污染特征、条件以及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方向和重点不尽相同,难以找到适合一切情况的综合防治措施,因此需要因地制宜地提出相应的对策,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工程施工造成大量的颗粒物对周围环境造成很大危害,所以从含尘气体中去除颗粒物以技术越来越重要了,目前大气污染治理用除尘装置在使用中存在滤网上留下灰尘,需要拆开装置清洗更换滤网,且更换清洗频率非常高,而滤网的拆卸与安装较为复杂,并且清洗操作需要手动,也较为繁琐,十分不便。
[0003]因此,通过抽气泵将气体从进气口抽入进气管道内,带大尘粒的气体被静电除尘将部分颗粒物吸附在进气管道弧面弯道处上,经过静电除尘后的气体通过第一过滤网进行再次过滤,过滤彻底,通过向前拉动拉杆,拉杆带动第一过滤网向前移动,第二过滤网被移动到第一过滤网的位置,对气体继续进行过滤除尘,传动齿轮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进行啮合,第一传动杆带动毛刷对过滤网表面进行清扫,灰尘落入收集箱内,实现不用拆卸装置就可以对过滤网进行自动清扫,清理方便。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不足,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气污染防治工程用除尘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6]针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大气污染防治工程用除尘装置,包括除尘箱、收集箱,所述除尘箱后侧靠左位置设置有进气口,进气口处连通有进气管道,除尘箱前侧靠右位置设置有排气口,排气口处连通有排气管道,除尘箱内中部靠右位置设置有抽气泵,抽气泵一端与进气管道连通,另一端与排气管道连通,除尘箱前侧中部位置设置有通孔,通孔内固定连接有限位管,限位管内侧壁设置有滑杆,滑杆前侧设置有拉杆,滑杆前端套设有拉簧,拉簧一端与拉杆后侧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限位管前侧面固定连接,滑杆在限位管内滑动,滑杆中部靠后位置套设有传动齿轮,传动齿轮内侧壁通过轴承与滑杆外侧壁转动连接,滑杆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块,进气管道前侧中部位置设置有与第一卡块对应的第一卡槽,进气管道后侧与第一卡槽垂直位置设置有第二卡槽,第二卡槽内设置有第二卡块,第一卡块与第二卡块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滤网,除尘箱后侧内壁与第二卡槽垂直位置设置有第三卡块,第三卡块与第二卡块之间设置有第二过滤网,滑杆靠左位置设置有第一传动杆,第一传动杆前端与除尘箱内壁转动连接,后端与进气管道前侧转动连接,第一传动杆靠后位置其中一侧设置有毛刷,第一传动杆靠前位置套设有第一齿轮,滑杆
靠右位置设置有第二传动杆,第二传动杆前端与除尘箱内壁转动连接,后端穿过进气管道前侧,且与进气管道后侧内壁转动连接,第二传动杆靠后位置套设有多个转动叶片,第二传动杆靠前与第一齿轮平行位置套设有第二齿轮,所述收集箱上端与除尘箱下端连通。
[0007]优选的,所述进气管道左侧弧形弯道处设置有静电除尘器,使带大尘粒的气体进入进气管道时,被静电除尘将部分颗粒物吸附在进气管道弧面弯道处上,便于工作人员从进气口处将吸附的灰尘进行掏出处理。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卡块与第一卡槽、第二卡块与第二卡槽的抵接处的接触面均设置有密封垫,防止进气管道内漏气。
[0009]优选的,所述收集箱前侧设置有箱门,清理掉的灰尘会落入收集箱内,打开箱门对箱内灰尘进行处理。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启动抽气泵,抽气泵将气体从进气口抽入进气管道内,带大尘粒的气体进入进气管道被静电除尘将部分颗粒物吸附在进气管道弧面弯道处上,经过静电除尘后的气体通过第一过滤网进行再次过滤,灰尘存留在第一过滤网的左侧表面,过滤后的气体冲击转动叶片,第二传动杆转动,第二齿轮同步转动,除尘后的气体从排气口排出,当需要清洗过滤网时,向前拉动拉杆,拉簧被拉伸,拉杆带动第一过滤网向前移动,第二过滤网被移动到第一过滤网的位置,对气体继续进行过滤除尘,同时,传动齿轮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进行啮合,传动齿轮转动,带动第一传动杆转动,第一传动杆带动毛刷转动,对过滤网表面进行清扫,灰尘落入收集箱内,实现不用拆卸装置就可以对过滤网进行自动清扫,清理方便,松开拉杆或者推动拉杆,传动齿轮离开齿轮的啮合,第一传动杆停止转动,减少装置磨损。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除尘箱的剖面示意图;
[0013]图中标号:1除尘箱;2收集箱;3进气口;4进气管道;5排气口;6排气管道;7抽气泵;8限位管;9滑杆;91拉杆;92拉簧;93传动齿轮;10第一卡块;11第一卡槽;12第二卡槽;13第二卡块;14第一过滤网;15第三卡块;16第二过滤网;17第一传动杆;171毛刷;172第一齿轮;18第二传动杆;181转动叶片;182第二齿轮;19静电除尘器;20箱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5]如图1

2所示,一种大气污染防治工程用除尘装置,包括除尘箱1、收集箱2,所述除尘箱1后侧靠左位置设置有进气口3,进气口3处连通有进气管道4,除尘箱1前侧靠右位置设置有排气口5,排气口5处连通有排气管道6,除尘箱1内中部靠右位置设置有抽气泵7,抽气泵7一端与进气管道4连通,另一端与排气管道6连通,除尘箱1前侧中部位置设置有通孔,通孔内固定连接有限位管8,限位管8内侧壁设置有滑杆9,滑杆9前侧设置有拉杆91,滑杆9前端套设有拉簧92,拉簧92一端与拉杆91后侧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限位管8前侧面固定连接,滑杆9在限位管8内滑动,滑杆9中部靠后位置套设有传动齿轮93,传动齿轮93内侧壁通过轴承与滑杆9外侧壁转动连接,滑杆9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块10,进气管道4前侧中部位
置设置有与第一卡块10对应的第一卡槽11,进气管道4后侧与第一卡槽11垂直位置设置有第二卡槽12,第二卡槽12内设置有第二卡块13,第一卡块10与第二卡块13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滤网14,除尘箱1后侧内壁与第二卡槽12垂直位置设置有第三卡块15,第三卡块15与第二卡块13之间设置有第二过滤网16,滑杆9靠左位置设置有第一传动杆17,第一传动杆17前端与除尘箱1内壁转动连接,后端与进气管道4前侧转动连接,第一传动杆17靠后位置其中一侧设置有毛刷171,第一传动杆17靠前位置套设有第一齿轮172,滑杆9靠右位置设置有第二传动杆18,第二传动杆18前端与除尘箱1内壁转动连接,后端穿过进气管道4前侧,且与进气管道4后侧内壁转动连接,第二传动杆18靠后位置套设有多个转动叶片181,第二传动杆18靠前与第一齿轮172平行位置套设有第二齿轮182,所述收集箱2上端与除尘箱1下端连通。
[001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气管道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气污染防治工程用除尘装置,包括除尘箱、收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箱后侧靠左位置设置有进气口,进气口处连通有进气管道,除尘箱前侧靠右位置设置有排气口,排气口处连通有排气管道,除尘箱内中部靠右位置设置有抽气泵,抽气泵一端与进气管道连通,另一端与排气管道连通,除尘箱前侧中部位置设置有通孔,通孔内固定连接有限位管,限位管内侧壁设置有滑杆,滑杆前侧设置有拉杆,滑杆前端套设有拉簧,拉簧一端与拉杆后侧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限位管前侧面固定连接,滑杆在限位管内滑动,滑杆中部靠后位置套设有传动齿轮,传动齿轮内侧壁通过轴承与滑杆外侧壁转动连接,滑杆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块,进气管道前侧中部位置设置有与第一卡块对应的第一卡槽,进气管道后侧与第一卡槽垂直位置设置有第二卡槽,第二卡槽内设置有第二卡块,第一卡块与第二卡块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滤网,除尘箱后侧内壁与第二卡槽垂直位置设置有第三卡块,第三卡块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艳敏王殿辉韩志杰谢佩恒陈阵李欢欢
申请(专利权)人:安阳程达环保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