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短路过冲锂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5624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短路过冲锂电池,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为包括锂电池外壳,锂电池外壳的上表面设置有上盖,上盖的内底壁的一侧设置有电池芯接线柱,上盖的内底壁设置有检测模块,检测模块的内底壁设置有圆柱,圆柱的外表面分别缠绕有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圆柱的内侧壁的另一端滑动连接有第二金属柱体,检测模块的内底壁位于第二金属柱体的一端设置有铁块,检测模块的内底壁转动连接有转盘,转盘的外表面设置有连杆,检测模块的内底壁设置有微动开关,上盖的内部设置有蜂鸣器,上盖的内侧壁位于蜂鸣器的右侧设置有LED灯板,该装置具有快速断开充电电路和便于提醒使用者发生短路的有益效果。发生短路的有益效果。发生短路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短路过冲锂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锂电池
,具体为一种防短路过冲锂电池。

技术介绍

[0002]锂电池可以分为锂金属电池和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不含有金属态的锂,并且是可以充电的;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其使用以下反应:Li+MnO2=LiMnO2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放电;锂金属电池一般是使用二氧化锰为正极材料、金属锂或其合金金属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
[0003]在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204348855U中公开的一种防短路过冲锂电池,虽然,该使用新型使用时可以对锂电池进行短路检测,并且子都能切断电路,防止鼓包现象,但是该技术是通过热胀冷缩来实现的,而热胀冷缩现象需要发热,而发热现象又不是瞬发的,需要一定的时间才会产生足够的热量,从而会具有较高的延迟来达到断开电路的效果,无法快速响应断路,并且,该技术仅仅可以进行简单的断路,实际使用时若发生短路导致断路后,使用人员也会不知情,从而会产生无法充电的情况,影响后续使用,所以该技术存在断路较为缓慢和不便于提醒使用人员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短路过冲锂电池,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防短路过冲锂电池,包括锂电池外壳,所述锂电池外壳的上表面设置有上盖,所述上盖的内底壁的一侧设置有电池芯接线柱,所述上盖的内底壁设置有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的内底壁设置有圆柱,所述圆柱的外表面分别缠绕有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所述圆柱的内侧壁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金属柱体,所述圆柱的内侧壁的另一端滑动连接有第二金属柱体,所述检测模块的内底壁位于第二金属柱体的一端设置有铁块,所述第二金属柱体的外表面设置有连接杆,所述检测模块的内底壁转动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外表面设置有连杆,所述转盘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拨杆,所述检测模块的内底壁设置有微动开关,所述检测模块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一导电块,所述转盘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导电块,所述上盖的内侧壁的另一侧设置有金属接线柱,所述上盖的内部设置有蜂鸣器,所述上盖的内侧壁位于蜂鸣器的右侧设置有LED灯板。
[0008]可选的,所述第一线圈的一端和第二线圈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互为反向缠绕于圆柱的外表面。
[0009]可选的,所述第一线圈的一端和第二线圈的一端分别与两个金属接线柱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线圈的中部设置有发光二极管。
[0010]可选的,所述连杆的一端通过轴杆与连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拨杆的中部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通过固定杆与检测模块的内底壁固定连接。
[0011]可选的,所述蜂鸣器和LED灯板均通过导线与两个电池芯接线柱电性连接,所述蜂鸣器和LED灯板均通过导线与微动开关电性连接。
[0012]可选的,所述第一导电块通过导线与金属接线柱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块通过导线与电池芯接线柱电性连接。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短路过冲锂电池,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该一种防短路过冲锂电池,通过检测模块的设置,使该防短路过冲锂电池具备了快速断开电路的效果,通过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二金属柱体、连接杆、转盘和连杆的配合设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和第二金属柱体产生的磁性来检测充电过程中是否发生短路,相对于通过热量检测,反应较为迅速,从而达到了快速断开充电电路的目的。
[0016]2、该一种防短路过冲锂电池,通过微动开关、蜂鸣器和LED灯板的设置,使该防短路过冲锂电池具备了便于提醒使用者发生短路情况的效果,通过拨杆、微动开关、蜂鸣器和LED灯板的配合设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在自动断开电路的同时,通过拨杆对微动开关挤压,从而使蜂鸣器和LED灯板通电进行灯光和声音的报警提醒,从而达到了便于提醒使用者发生短路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俯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图3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锂电池外壳;2、上盖;3、电池芯接线柱;4、检测模块;5、圆柱;6、第一线圈;7、第二线圈;8、第一金属柱体;9、第二金属柱体;10、铁块;11、连接杆;12、转盘;13、连杆;14、拨杆;15、弹簧;16、微动开关;17、第一导电块;18、第二导电块;19、金属接线柱;20、发光二极管;21、蜂鸣器;22、LED灯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实施例1
[0024]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一种防短路过冲锂电池,包括锂电池外壳1,锂电池外壳1的上表面设置有上盖2,上盖2的内底壁的一侧设置有电池芯接线柱3,上盖2的内底壁设置有检测模块4,检测模块4的内底壁设置有圆柱5,圆柱5的外表面分别缠绕有第一线圈6和第二线圈7,第一线圈6的一端和第二线圈7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线圈6和第二线圈7互为反向缠绕于圆柱5的外表面,第一线圈6的一端和第二线圈7的一端分别与两个金属接线柱19
电性连接,第二线圈7的中部设置有发光二极管20,圆柱5的内侧壁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金属柱体8,圆柱5的内侧壁的另一端滑动连接有第二金属柱体9,检测模块4的内底壁位于第二金属柱体9的一端设置有铁块10,第二金属柱体9的外表面设置有连接杆11,检测模块4的内底壁转动连接有转盘12,转盘12的外表面设置有连杆13,连杆13的一端通过轴杆与连接杆11的一端转动连接,拨杆14的中部设置有弹簧15,弹簧15的一端通过固定杆与检测模块4的内底壁固定连接,转盘1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拨杆14,检测模块4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一导电块17,第一导电块17通过导线与金属接线柱19电性连接,第二导电块18通过导线与电池芯接线柱3电性连接,转盘12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导电块18,上盖2的内侧壁的另一侧设置有金属接线柱19。
[0025]为了实现快速断开充电电路的目的,如附图1至图4所示,本申请采用如下结构,通过检测模块4的设置,使该防短路过冲锂电池具备了快速断开电路的效果,通过第一线圈6、第二线圈7、第二金属柱体9、连接杆11、转盘12和连杆13的配合设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第一线圈6、第二线圈7和第二金属柱体9产生的磁性来检测充电过程中是否发生短路,即当两个金属接线柱19发生短路时,此时第一线圈6和第二线圈7形成回路,使第一金属柱体8和第二金属柱体9产生磁性,又因第一线圈6和第二线圈7互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短路过冲锂电池,包括锂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锂电池外壳的上表面设置有上盖,上盖的内底壁的一侧设置有电池芯接线柱,上盖的内底壁设置有检测模块,检测模块的内底壁设置有圆柱,圆柱的外表面分别缠绕有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圆柱的内侧壁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金属柱体,圆柱的内侧壁的另一端滑动连接有第二金属柱体,检测模块的内底壁位于第二金属柱体的一端设置有铁块,第二金属柱体的外表面设置有连接杆,检测模块的内底壁转动连接有转盘,转盘的外表面设置有连杆,转盘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拨杆,检测模块的内底壁设置有微动开关,检测模块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一导电块,转盘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导电块,上盖的内侧壁的另一侧设置有金属接线柱,上盖的内部设置有蜂鸣器,上盖的内侧壁位于蜂鸣器的右侧设置有LED灯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短路过冲锂电池,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振江陈振宇贾长征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锂事动力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