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断路器灭弧结构,包括用于与静触头一一对应的灭弧室,所述灭弧室包括外罩壳和灭弧内芯;其中,所述外罩壳和/或所述灭弧内芯包括产气材料件;所述外罩壳至少包围所述灭弧内芯靠近动触头的一侧,且所述外罩壳具有供所述动触头转动的让位开口。上述断路器灭弧结构中,外罩壳阻挡了电弧和金属颗粒等杂质以及高压气体的外溢,减少了电弧和金属颗粒等杂质以及高压气体自灭弧内芯靠近动触头的一侧的外溢,能够将大部分电弧和金属颗粒等杂质快速地导向至灭弧内芯,从而提高了灭弧效率和灭弧效果;若外罩壳和灭弧内芯均为产气材料件,能够将电弧和金属颗粒等杂质快速地导向至灭弧内芯,从而提高了灭弧效率和灭弧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断路器灭弧结构和断路器
[0001]本技术涉及断路器灭弧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断路器灭弧结构和断路器。
技术介绍
[0002]断路器在分断过程中,动触头和静触头之间产生高温高压电弧、金属颗粒等杂质,上述杂质较易损坏断路器的内部构件。因此,需要设置灭弧室,利用灭弧室限制电弧空间位置并加速电弧熄灭。
[0003]但是,现有灭弧室中,三聚氰胺板在电弧作用下产生高压气体,高压气体将电弧和金属颗粒等杂质导向至灭弧栅片,实现灭弧。灭弧室的挡板用于阻挡高压气体外溢以及阻挡电弧和金属颗粒等杂质外溢,但是,挡板的阻挡效果较差,导致灭弧效率较低,灭弧效果较差。
[0004]另外,上述灭弧室的安装过程中,先将灭弧栅片铆接于两个三聚氰胺板形成灭弧内芯,然后将灭弧内芯安装于基座上,再将两个挡板安装在灭弧内芯的两侧,安装较繁琐,安装较不便;而且,挡板仅搭放在灭弧内芯上,挡板易移动,导致无法有效灭弧。
[0005]另外,在断路器分断瞬间只能熄灭部分电弧,现有灭弧室无法防止电弧、金属颗粒等杂质外溢,外溢的杂质较易损坏断路器的操作机构,特别是操作机构的储能弹簧,导致操作机构失效,使得整个断路器失效。
[0006]综上所述,如何设计灭弧室,以提高灭弧效率和灭弧效果,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断路器灭弧结构,减少灭弧室内的电弧和金属颗粒等杂质以及高压气体的外溢,以提高灭弧效率和灭弧效果。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断路器灭弧结构的断路器。
[0008]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断路器灭弧结构,包括用于与静触头一一对应的灭弧室,所述灭弧室包括外罩壳和灭弧内芯;
[0010]其中,所述外罩壳和/或所述灭弧内芯包括产气材料件;
[0011]所述外罩壳至少包围所述灭弧内芯靠近动触头的一侧,且所述外罩壳具有供所述动触头转动的让位开口。
[0012]可选地,所述外罩壳包括: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
[0013]其中,所述第一罩体和所述第二罩体均呈U型且开口均朝向所述灭弧内芯;
[0014]所述第一罩体位于所述第二罩体中,所述第一罩体的封闭端和所述第二罩体的封闭端连接,所述第一罩体和所述第二罩体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灭弧内芯为灭弧栅片组件,所述灭弧内芯的灭弧内芯端部插接于所述第一间隙内;所述让位开口设置于所述第一
罩体。
[0015]可选地,所述外罩壳还包括加强肋条,所述加强肋条固定于所述第一罩体的开口处,且所述加强肋条靠近所述第一罩体的开口的底部。
[0016]可选地,所述外罩壳还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设置于所述第二罩体的顶部,所述灭弧内芯的顶端和所述限位板的底端抵接,所述灭弧内芯的底端用于和基座的底壁抵接。
[0017]可选地,所述外罩壳设置有静触头挡板,所述静触头挡板位于所述静触头的顶端,所述静触头挡板至少包围所述静触头的静触头触点远离所述灭弧内芯的一侧。
[0018]可选地,所述静触头挡板呈U型,且所述静触头挡板位于所述静触头触点的外围。
[0019]可选地,所述断路器灭弧结构还包括:基座,中盖,以及手柄;
[0020]其中,所述中盖和所述基座固定连接且形成腔体,所述灭弧室位于所述腔体内;
[0021]所述手柄包括固定连接的手柄盖和手柄主体,所述手柄主体自所述中盖伸出所述腔体,所述手柄盖位于所述腔体内,且所述手柄盖连接有操作机构,所述手柄通过所述操作机构驱动所述动触头转动;
[0022]所述手柄盖和所述中盖之间具有第二间隙,和所述手柄盖对应的所述外罩壳遮挡所述第二间隙。
[0023]可选地,所述外罩壳的顶部设置有条形凸起,和所述手柄盖对应的所述条形凸起位于所述第二间隙中,所述条形凸起的一侧和所述手柄盖接触且所述条形凸起的另一侧和所述中盖接触以遮挡所述第二间隙。
[0024]可选地,所述外罩壳为一体式结构。
[0025]可选地,所述灭弧室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用于设置在基座内,所述加强板位于所述灭弧内芯远离所述外罩壳的一侧;
[0026]所述灭弧内芯包括若干灭弧栅片,所述加强板与每个所述灭弧栅片接触。
[0027]可选地,所述加强板包括:加强板主体,固定于所述加强板主体上的加强凸起;
[0028]其中,所述加强凸起垂直于所述加强板主体,且在垂直于所述加强板主体的方向上,所述加强凸起的高度自所述加强板主体的底端至所述加强板主体的顶端逐渐增大。
[0029]可选地,所述灭弧内芯包括:灭弧栅片和两个支撑板,所述灭弧栅片至少为两个且均位于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所述灭弧栅片固定于所述支撑板,相邻的两个所述灭弧栅片之间设置有第三间隙,所述灭弧栅片的开口朝向所述外罩壳;
[0030]其中,一个所述灭弧栅片为第一灭弧栅片,至少一个所述灭弧栅片为第二灭弧栅片,所述第一灭弧栅片位于所述第二灭弧栅片的底端,且所述第一灭弧栅片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灭弧栅片的厚度,所述第一灭弧栅片的开口槽槽底较所述第二灭弧栅片的开口槽槽底靠近所述外罩壳;
[0031]和/或,所述灭弧栅片于开口槽的槽底处设置有凹槽,相邻的两个所述灭弧栅片的凹槽错位设置;
[0032]和/或,所述支撑板为三聚氰胺板。
[0033]基于上述提供的断路器灭弧结构,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断路器,该断路器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断路器灭弧结构。
[0034]本技术提供的断路器灭弧结构,通过外罩壳至少包围灭弧内芯靠近动触头的一侧,使得外罩壳阻挡了电弧和金属颗粒等杂质以及高压气体的外溢,从而减少了电弧和
金属颗粒等杂质以及高压气体自灭弧内芯靠近动触头的一侧的外溢,能够将大部分电弧和金属颗粒等杂质快速地导向至灭弧内芯,从而提高了灭弧效率和灭弧效果;而且,若外罩壳和灭弧内芯均为产气材料件,产生电弧后,外罩壳和灭弧内芯会产生大量的高压气体,能够将电弧和金属颗粒等杂质快速地导向至灭弧内芯,从而提高了灭弧效率;大量的高压气体能够将更多的电弧和金属颗粒等杂质导向至灭弧内芯,提高了灭弧效果。因此,上述断路器灭弧结构提高了灭弧效率和灭弧效果,从而提升了断路器的使用安全性及分断能力。
附图说明
[003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断路器灭弧结构中灭弧室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37]图2为图1所述结构的另一方向的示意图;
[0038]图3为图1中灭弧内芯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4为图1中灭弧内芯的另一方向的示意图;
[0040]图5为图1中灭弧内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断路器灭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静触头(5)一一对应的灭弧室(1),所述灭弧室(1)包括外罩壳(100)和灭弧内芯(200);其中,所述外罩壳(100)和/或所述灭弧内芯(200)包括产气材料件;所述外罩壳(100)至少包围所述灭弧内芯(200)靠近动触头(6)的一侧,且所述外罩壳(100)具有供所述动触头(6)转动的让位开口(11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灭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壳(100)包括:第一罩体(100a)和第二罩体(100b);其中,所述第一罩体(100a)和所述第二罩体(100b)均呈U型且开口均朝向所述灭弧内芯(200);所述第一罩体(100a)位于所述第二罩体(100b)中,所述第一罩体(100a)的封闭端和所述第二罩体(100b)的封闭端连接,所述第一罩体(100a)和所述第二罩体(100b)之间具有第一间隙(190),所述灭弧内芯(200)为灭弧栅片组件,所述灭弧内芯(200)的灭弧内芯端部(213)插接于所述第一间隙(190)内;所述让位开口(1100)设置于所述第一罩体(100a)。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断路器灭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壳(100)还包括加强肋条(160),所述加强肋条(160)固定于所述第一罩体(100a)的开口处,且所述加强肋条(160)靠近所述第一罩体(100a)的开口的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断路器灭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壳(100)还包括限位板(170),所述限位板(170)设置于所述第二罩体(100b)的顶部,所述灭弧内芯(200)的顶端和所述限位板(170)的底端抵接,所述灭弧内芯(200)的底端用于和基座(2)的底壁抵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灭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壳(100)设置有静触头挡板(150),所述静触头挡板(150)位于所述静触头(5)的顶端,所述静触头挡板(150)至少包围所述静触头(5)的静触头触点(51)远离所述灭弧内芯(200)的一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断路器灭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挡板(150)呈U型,且所述静触头挡板(150)位于所述静触头触点(51)的外围。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灭弧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座(2),中盖(3),以及手柄(4);其中,所述中盖(3)和所述基座(2)固定连接且形成腔体,所述灭弧室(1)位于所述腔体内;所述手柄(4)包括固定连接的手柄盖(42)和手柄主体(41),所述手柄主体(41)自所述中盖(3)伸出所述腔体,所述手柄盖(42)位于所述腔体内,且所述手柄盖(42)连接有操作机构(7),所述手柄(4)通过所述操作机构(7)驱动所述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奇,林川,宋志文,何海良,
申请(专利权)人: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