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扁线电机定子的绕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5584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扁线电机定子的绕组结构,包括定子铁芯、三相引出线、中性排和三相绕组,所述三相绕组安装在定子铁芯内,所述三相绕组一端与三相引出线连接,另一端与中性排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使用三相引出线和中性排,替换了传统的三相铜排结构,使得三相引出线和中性排位于三相绕组的一侧,且均位于绕线槽的最内层或最外层,节约了定子绕组的端部空间,安装和布线更加方便,而且采用一路并联绕组方案,绕组结构中采用反扭发卡实现了多次电流的换向短接,避免采用端部异型发卡方式短接,简化了端部结构,提高了端部的整体性和可靠性,降低了成本。降低了成本。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扁线电机定子的绕组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扁线电机
,特别涉及一种扁线电机定子的绕组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定子绕组是指安装在定子上的绕组,也就是绕在定子上面的铜线。绕组是由多个线圈或线圈组构成一相或整个电磁电路的统称。电机绕组根据线圈绕制的形状与嵌装布线方式不同,可分为集中式和分布式两类。集中式绕组的绕制和嵌装比较简单,但效率较低,运行性能也差。目前的交流电机定子绝大部分都是采用分布式绕组,根据不同机种、型号及线圈嵌绕的工艺条件,电机各自设计采用不同的绕组型式和规格。目前比较常见的扁线绕组形式为发夹式绕组,该绕组型式的特点是只需要焊接一端。
[0003]然而发夹式绕组在绕设时经常会出现三相铜排引出线端和中性排引出线端不集中的情况,不便于安装和布线,铜排多路并联绕线,不利于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一种扁线电机定子的绕组结构。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扁线电机定子的绕组结构,包括定子铁芯、三相引出线、中性排和三相绕组;
[0007]所述三相绕组安装在定子铁芯内;
[0008]所述三相绕组一端与三相引出线连接,另一端与中性排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定子铁芯呈圆环状,沿径向开设有若干绕线槽。
[0010]优选地,所述三相绕组包括U相绕组、V相绕组和W相绕组,所述U相绕组、V相绕组和W相绕组均安装在绕线槽中。
[0011]优选地,所述U相绕组、V相绕组和W相绕组均包括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
[0012]所述第一线圈一端与三相引出线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线圈的一端连接;
[0013]所述第二线圈另一端与中性排连接。
[0014]优选地,所述第一线圈包括引出线发卡、U形发卡、第一反扭发卡和第二反扭发卡;
[0015]所述引出线发卡一端与三相引出线连接,另一端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依次连接若干U形发卡,直至与第一反扭发卡连接;
[0016]所述第一反扭发卡沿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依次连接若干U形发卡,直至与第二反扭发卡连接。
[0017]优选地,所述第二线圈包括U形发卡、第一反扭发卡和第二反扭发卡;
[0018]所述第二反扭发卡一端与第一线圈连接,另一端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依次连接若干U形发卡,直至与第一反扭发卡连接;
[0019]所述第一反扭发卡沿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依次连接有若干U形发卡,直至与中性排连接。
[0020]优选地,所述引出线发卡呈U形结构,所述U形结构开口设置有相互背离的引出端。
[0021]优选地,所述U形发卡呈U形,且开口处设置有相互背离的第一连接端;
[0022]所述第一反扭发卡呈U形,且开口处设置有朝向相同的第二连接端;
[0023]所述第二反扭发卡呈U形,且开口处设置有朝向相同的第三连接端。
[0024]优选地,所述三相引出线包括U相引出线、V相引出线和W相引出线;
[0025]所述U相引出线与U相绕组连接,所述V相引出线与V相绕组连接,所述W相引出线与W相绕组连接。
[0026]优选地,所述中性排呈弧形,且表面设置有若干中性端,所述U相绕组、V相绕组和W相绕组均与中性端连接。
[002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8]1、本技术通过使用三相引出线和中性排,替换了传统的三相铜排结构,使得三相引出线和中性排位于三相绕组的一侧,且均位于绕线槽的最内层或最外层,节约了定子绕组的端部空间,安装和布线更加方便,而且采用一路并联绕组方案,绕组结构中采用反扭发卡实现了多次电流的换向短接,避免采用端部异型发卡方式短接,简化了端部结构,提高了端部的整体性和可靠性,降低了成本;
[0029]2、本技术通过使用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使三相引出线分别连接三相绕组,形成三个支流,每个支流呈涡形线的结构绕设,最后让三相引出线与中性排集中在焊接端最外层;
[0030]3、本技术专利在扁线电机绕组的布置安装中使用外侧进线外侧出线的方式,可以解决现有内侧进线外侧出线、外侧进线内侧出线、内侧进线内侧出线方案造成绕组三相端部三相以及中性点之间难以连接处理的问题,同时外侧进线外侧出线的方式让三相及中性点连接可以从电机侧面引出,从而有效的降低电机绕组端部高度。
[0031]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3]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一种扁线电机定子的绕组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2示出了扁线电机定子的绕组结构的单相绕组结构图;
[0035]图3示出了图2中A区域的放大视图;
[0036]图4示出了本技术的引出线发卡的结构图;
[0037]图5示出了本技术的U形发卡的结构图;
[0038]图6示出了本技术的第一反扭发卡的结构图;
[0039]图7示出了本技术的第二反扭发卡的结构图;
[0040]图8示出了本技术的三相引出线、定子铁芯和引出线发卡的安装图;
[0041]图9示出了本技术的U形发卡与定子铁芯的安装图;
[0042]图10示出了本技术的U形发卡、中性排和定子铁芯的安装图;
[0043]图11示出了第一反扭发卡与定子铁芯的安装图;
[0044]图12示出了第二反扭发卡与定子铁芯的安装图;
[0045]图13示出了本技术的三相绕组的展开图;
[0046]图14示出了本技术的单相绕组的展开图。
[0047]图中:1、定子铁芯;101、绕线槽;102、绝缘纸;2、三相引出线;3、中性排;301、中性端;4、焊接端;5、发卡端;6、引出线发卡;601、引出端;7、U形发卡;701、第一连接端;8、第一反扭发卡;801、第二连接端;9、第二反扭发卡;901、第三连接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48]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9]一种扁线电机定子的绕组结构,如图1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扁线电机定子的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子铁芯(1)、三相引出线(2)、中性排(3)和三相绕组;所述三相绕组安装在定子铁芯(1)内;所述三相绕组一端与三相引出线(2)连接,另一端与中性排(3)连接;所述三相绕组包括U相绕组、V相绕组和W相绕组,所述U相绕组、V相绕组和W相绕组均安装在绕线槽(101)中;所述U相绕组、V相绕组和W相绕组均包括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一端与三相引出线(2)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线圈另一端与中性排(3)连接;所述第一线圈包括引出线发卡(6)、U形发卡(7)、第一反扭发卡(8)和第二反扭发卡(9);所述引出线发卡(6)一端与三相引出线(2)连接,另一端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依次连接若干U形发卡(7),直至与第一反扭发卡(8)连接;所述第一反扭发卡(8)沿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依次连接若干U形发卡(7),直至与第二反扭发卡(9)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扁线电机定子的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铁芯(1)呈圆环状,沿径向开设有若干绕线槽(10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扁线电机定子的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线圈包括U形发卡(7)、第一反扭发卡(8)和第二反扭发卡(9);所述第二反扭发卡(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蕾黄健王建程勇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巨一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