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淀粉废水强化污染雨水生化处理的装置与方法,包括雨水收集箱,淀粉废水储备池,水解酸化池,水解沉淀池,SBR反应池,多个蠕动泵,清水池与运行控制系统,雨水收集箱的出水管路与淀粉废水储备池的出水管路汇合后与所述水解酸化池连接,水解酸化池的出口与水解沉淀池连接,水解沉淀池与SBR反应池连接,SBR反应池与清水池连接,运行控制系统控制SBR反应池以及装置中的阀门与多个蠕动泵。本发明专利技术引入淀粉废水,避免直接投加商品碳源带来的运维费用过高的问题;将进水(针对难降解COD)与淀粉废水混合后共同水解,充分利用进水中低浓度难降解碳源;提高了微生物运行稳定性,提高了氮素去除效能。提高了氮素去除效能。提高了氮素去除效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淀粉废水强化污染雨水生化处理的装置与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环保
,涉及污染雨水的处理,尤其涉及一种利用淀粉废水强化污染雨水生化处理的装置与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不透水路面比例的增多,发生径流污染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在当今点源污染治理已经取得阶段性进展的情况下,径流污染越来越成为威胁城市水环境安全的重要方面。
[0003]径流污染主要指降雨初期形成的污染雨水(以下简称“污染雨水”),不同于城市生活污水,污染雨水具有间歇性强、水质水量不稳定以及可生化性低等特点,污染雨水中主要污染物为悬浮颗粒物(SS)、化学氧量(COD)、氨氮。为了实现污染雨水的快速处理,化学法最先被使用,即,通过投加化学药剂,通过沉淀方式快速去除SS和部分COD。但是,化学法也面临成本高、沉淀物处理处置难、可溶性污染物去除率低等问题。在当前提倡资源化强、环境友好的治理理念下,化学法的弊端逐渐显现。
[0004]与化学法相比,生化法更具应用优势。但研究人员仍需解决进水碳源不足或商品碳源成本高的问题。商品碳源虽然具有良好的降解特性,但碳源消耗快,瞬时能耗高会造成系统持续性、稳定性不足,最终导致处理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引入含淀粉废水强化污染雨水生化处理的装置与方法,从根本上规避化学法运维费用高、产物资源化低、危害性大的问题;降低当前生化处理运维费用高、处理效果不佳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淀粉废水强化污染雨水生化处理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雨水收集箱,淀粉废水储备池,水解酸化池,水解沉淀池,SBR反应池,多个蠕动泵,清水池与运行控制系统;
[0008]其中,所述雨水收集箱的出水管路与淀粉废水储备池的出水管路汇合后与所述水解酸化池连接,所述水解酸化池的出口与所述水解沉淀池连接,所述水解沉淀池与所述SBR反应池连接,所述SBR反应池与清水池连接,所述运行控制系统控制SBR反应池以及装置中的阀门与多个蠕动泵。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雨水收集箱包括雨水出口,淀粉废水储备池包括废水出口,水解酸化池包括水解酸化池进水口,水解酸化池排泥口与水解酸化池搅拌器,雨水出口和废水出口的管路汇合后通过第一蠕动泵与水解酸化池进水口连通。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水解沉淀池包括水解沉淀池进水口,水解沉淀池出水口与水解沉淀池排泥口。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SBR反应池包括SBR反应池进水口,溶解氧和pH
便携检测仪,溶解氧和pH探头,旋转填料,SBR反应池出水口,SBR反应池排泥口,微孔曝气盘,空气流量计与空气泵。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微孔曝气盘位于SBR反应池的底部,空气泵与空气流量计设置于SBR反应池的外部,与微孔曝气盘连接,所述旋转填料设置于SBR反应池的内部,通过外接电机实现旋转。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蠕动泵还分为第二蠕动泵,第三蠕动泵与第四蠕动泵,所述第二蠕动泵设置于水解酸化池的排泥口与水解沉淀池之间,所述第三蠕动泵设置于水解沉淀池与SBR反应池之间,所述第四蠕动泵设置于SBR反应池与清水池之间。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运行控制系统包括计算机与电信号数字信号转换器,所述电信号数字信号转换器用于将计算机的信号转变为可供SBR反应池与蠕动泵识别的控制信号。
[00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采用上述装置的利用淀粉废水强化污染雨水生化处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6]1)将厌氧水解酸化菌接种到水解酸化池中,将具有反硝化脱氮菌的海绵填料接种到SBR反应池中,填料填充比70%;
[0017]2)雨水收集箱出水与淀粉废水储备池出水,将水解酸化池注满至运行水位,搅拌;
[0018]3)水解酸化后,将水解酸化池内的水解液排入水解沉淀池,排水比70%;
[0019]4)充分沉淀;
[0020]5)将水解沉淀池内的上清液泵入SBR反应器中,开始反应;
[0021]6)SBR反应停止后,将反应液泵入清水池。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步骤1)中,厌氧水解酸化菌接种浓度为5000mg/L;步骤2)中,雨水与淀粉废水的进水比为5:1。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雨水收集箱、淀粉废水储备池、水解酸化池、水解沉淀池、SBR反应池与清水池均采用有机玻璃制作。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5]1)本专利技术引入淀粉废水,避免直接投加商品碳源带来的运维费用过高的问题;将进水(针对难降解COD)与淀粉废水混合后共同水解,充分利用进水中低浓度难降解碳源。
[0026]2)本专利技术中淀粉水解产物包含慢速降解与快速可降解产物,既能实现为反应单元快速供能,又具备持续性的特点,提高了主体反应单元的运行稳定性,提高了氮素等溶解性污染物的去除效能。
[0027]3)淀粉废水是一类高COD有机废水,单独设立处理装置耗资巨大,本专利技术可将淀粉废水水解利用,变废为宝,减少环境问题。
[0028]4)本专利技术可根据设定参数实现自动运行,降低人力成本,符合当前水务市场的发展需求。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示意图。
[0030]图中,1.雨水收集箱;2.淀粉废水储备池;3.水解酸化池;4.水解沉淀池;5.SBR反应池;6.清水池;7.运行控制系统;11.雨水出口;21.废水出口;31.水解酸化池进水口;32.
水解酸化池排泥口;33.水解酸化池搅拌器;41.水解沉淀池进水口;42.水解沉淀池排泥口;43.水解沉淀池出水口;51.SBR反应池进水口;52.溶解氧和pH便携检测仪;53.溶解氧和pH探头;54.旋转填料;55.SBR反应池出水口;56.SBR反应池排泥口;57.微孔曝气盘;58.空气流量计;59.空气泵;61.清水池进水口;62.清水池出水口;71.电脑;72.电信号传感信号转换器;8.第一蠕动泵;82.第二蠕动泵;83.第三蠕动泵;84.第四蠕动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在本专利技术中,淀粉废水主要来源于农产品加工类企业车间排水,以往,淀粉废水需要单独建立处理装置才可以对外排放,本专利技术将此类淀粉废水直接用于雨水处理系统,节省了其处理、运维工序,将其水解产物充分利用,是一种新颖的资源化手段。
[003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引入含淀粉废水强化污染雨水生化处理的装置与方法,以规避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淀粉废水强化污染雨水生化处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雨水收集箱,淀粉废水储备池,水解酸化池,水解沉淀池,SBR反应池,多个蠕动泵,清水池与运行控制系统;其中,所述雨水收集箱的出水管路与淀粉废水储备池的出水管路汇合后与所述水解酸化池连接,所述水解酸化池的出口与所述水解沉淀池连接,所述水解沉淀池与所述SBR反应池连接,所述SBR反应池与清水池连接,所述运行控制系统控制SBR反应池以及装置中的阀门与多个蠕动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淀粉废水强化污染雨水生化处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收集箱包括雨水出口,淀粉废水储备池包括废水出口,水解酸化池包括水解酸化池进水口,水解酸化池排泥口与水解酸化池搅拌器,雨水出口和废水出口的管路汇合后通过第一蠕动泵与水解酸化池进水口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淀粉废水强化污染雨水生化处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解沉淀池包括水解沉淀池进水口,水解沉淀池出水口与水解沉淀池排泥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淀粉废水强化污染雨水生化处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SBR反应池包括SBR反应池进水口,溶解氧和pH便携检测仪,溶解氧和pH探头,旋转填料,SBR反应池出水口,SBR反应池排泥口,微孔曝气盘,空气流量计与空气泵。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利用淀粉废水强化污染雨水生化处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曝气盘位于SBR反应池的底部,空气泵与空气流量计设置于SBR反应池的外部,与微孔曝气盘连接,所述旋转填料设置于SBR反应池的内部,通过外接电机实现旋转。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广,石亮亮,林晓虎,高锐涛,黄森军,方海峰,于海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