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稳定性大功率取电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5479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稳定性大功率取电结构,涉及电力相关领域,其结构包括包括底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顶部的箱体、固定设置在所述箱体顶部的顶板,设置了自动夹持取电组件,利用了第一转筒可在衔接端口外壳对取电导线进行支撑同时将取电导线与衔接端口接触处的滑动摩擦力转化为滚动摩擦力减少衔接端口对取电导线的磨损延长取电导线的使用寿命同时还可自适应不同取电导线的粗细;同时设置了橡胶夹持块,利用取电导线自身摩擦力带动第二转筒进行转动使橡胶夹持块对取电导线进行自动夹持同时利用蜗轮与蜗杆的自锁原理对蜗轮以及转动盘进行自锁防止转动盘因不可控因素发生自转导致橡胶夹持块解除对取电导线的夹持使取电导线更加稳固。取电导线更加稳固。取电导线更加稳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稳定性大功率取电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相关领域,具体是一种高稳定性大功率取电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单极取电系统通过整流块、单极模块、衔接端等部件进行组成,进而根据主机的大功率性与单极模块控制火线效果可将电源进行大幅度传输,同时相关设备与衔接端搭配后进行大功率运作,同时保持高强度的电流稳定性,提高取电安全系数。
[0003]现有技术公开号为CN114498133A公开一种稳定性大功率单极取电系统,其结构包括:衔接端、主机体、单极模块、侧翼、整流块,衔接端嵌入于主机体前端,单极模块安装于主机体侧端,侧翼设置于单极模块的侧边并与主机体进行卡合连接,整流块下端与侧翼上端相贴合。
[0004]上述现有技术通过引导装置来将众多线路进行归纳在滑道当中,并且引导装置可驱使线路进行排列,使其能够形成纵向定位,同时两侧弹力器可根据自身的弹性将线路进行固定,从而能够解决了众多余线形成垂直产生重力对衔接端造成松动等影响,并且能够将余线进行固定,进一步提高相对的稳固性能;上述现有技术在导线稳固方便具有一定优势,但仍存在一定弊端,上述现有技术采用两侧弹力器可根据自身的弹性将线路进行固定,从而能够解决了众多余线形成垂直产生重力对衔接端造成松动等影响,而利用弹力对导线实现取电导线稳固,而利用弹性对取电导线进行夹持稳固取电导线可能因为弹性夹持力的不足而导致脱落使得取电导线的稳固效果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在此提供一种高稳定性大功率取电结构。
>[0006]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高稳定性大功率取电结构,该装置包括底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顶部的箱体、固定设置在所述箱体顶部的顶板;优选的,还包括:自动夹持取电组件,所述箱体内部中端等距设置右若干组所述自动夹持取电组件;外部单极电源接线端口,所述箱体右端面上下对称设置有所述外部单极电源接线端口;导电板,所述箱体内部后方固定设置有所述导电板,且所述导电板通过电路与所述外部单极电源接线端口相连通。
[0007]优选的,所述自动夹持取电组件包括:衔接端口外壳,所述箱体前端面与所述衔接端口外壳后端面固定连接,且所述衔接端口外壳前后端面为镂空设计;第一导向筒,所述箱体前端面内壁与所述第一导向筒前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
导向筒内部与所述衔接端口外壳相贯通;自动夹持机构,所述第一导向筒后端与所述自动夹持机构前端转动连接;第二导向筒,所述自动夹持机构后端与所述第二导向筒前端固定连接;取电箱,所述第二导向筒后端与所述取电箱前端面固定连接,且所述取电箱内部与所述第二导向筒内部相贯通,所述取电箱后端面与所述导电板前端面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衔接端口外壳包括:滑槽,所述衔接端口外壳左右两侧内壁上开设有所述滑槽;所述滑槽内底部与所述第一滑动杆下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滑动杆在所述滑槽内呈上下对称设置;第一弹簧,所述第一滑动杆上缠绕有所述第一弹簧,且所述第一弹簧下端与所述滑槽内底部固定连接;滑块,所述滑槽内滑动设置有所述滑块,且所述滑块与所述第一滑动杆滑动连接,所述滑块底部与所述第一弹簧上端固定连接;限位块,所述第一滑动杆上端固定设置有所述限位块;第一转筒,所述滑块与所述第一转筒左右两侧转动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自动夹持机构包括:蜗轮,所述第一导向筒后端转动连接有所述蜗轮;转动盘,所述蜗轮内部固定设置有所述转动盘;弧形滑槽,所述转动盘上等距设置有若干组所述弧形滑槽。
[0010]优选的,所述自动夹持机构还包括:固定盘,所述第二导向筒前端与所述固定盘后端面中心处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导向筒前端贯穿所述固定盘;倾斜滑槽,所述固定盘前端面等距设置有若干组所述倾斜滑槽;橡胶夹持块,所述固定盘前端面滑动设置有所述橡胶夹持块;通孔,所述橡胶夹持块前端面开设有所述通孔;圆柱滑块,所述通孔内固定设置有所述圆柱滑块,且所述圆柱滑块后端与所述倾斜滑槽滑动连接,所述圆柱滑块前端与所述弧形滑槽滑动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自动夹持机构还包括:第一转动轴,所述箱体内底部与所述第一转动轴下端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转动轴上端贯穿所述箱体内顶部与所述顶板伸至所述顶板上方;蜗杆,所述第一转动轴上固定设置有所述蜗杆,且所述蜗杆左端与所述蜗轮右端相啮合;第一从动锥齿轮,所述第一转动轴上固定设置有所述第一从动锥齿轮,且所述第一从动锥齿轮位于所述蜗杆正下方;第一传动锥齿轮,所述取电箱右端面上转动设置有所述第一传动锥齿轮。
[0012]优选的,所述自动夹持机构还包括:第二传动锥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锥齿轮前端与所述第二传动锥齿轮左端相啮合;第二转轴,所述第二传动锥齿轮前端面与所述第二转轴后端固定连接;轴承套,所述第二转轴中端套接有所述轴承套。
[0013]优选的,所述自动夹持机构还包括:第二从动锥齿轮,所述第二转轴前端与所述第二从动锥齿轮后端面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从动锥齿轮下端与所述第一从动锥齿轮后端相啮合;固定杆,所述轴承套外表面与所述固定杆下端固定连接,且所述固定杆上端与所述第二导向筒外表面固定连接;手柄,所述第一转动轴上端与所述手柄固定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取电箱包括:第二转筒,所述取电箱内部前方转动设置有所述第二转筒;第三转轴,所述取电箱左右两侧内壁与所述第三转轴左右两端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三转轴贯穿所述第二转筒并与所述第二转筒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轴右端贯穿所述取电箱右端面与所述第一传动锥齿轮左端面圆心处固定连接;凹槽,所述取电箱内顶部前方开设有所述凹槽。
[0015]优选的,所述取电箱包括:第二滑动杆,所述凹槽内顶部与所述第二滑动杆上端滑动连接;连接块,所述第二滑动杆下端与所述连接块顶部中端固定连接;第二弹簧,所述第二滑动杆上缠绕有所述第二弹簧,且所述第二弹簧上端与所述凹槽内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下端与所述连接块顶部固定连接;第三转筒,所述连接块与所述第三转筒左右两侧转动连接。
[0016]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高稳定性大功率取电结构,与同类型设备相比,具有如下改进: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高稳定性大功率取电结构,通过设置了自动夹持取电组件,利用了第一转筒可在衔接端口外壳对取电导线进行支撑同时将取电导线与衔接端口接触处的滑动摩擦力转化为滚动摩擦力减少衔接端口对取电导线的磨损延长取电导线的使用寿命同时还可自适应不同取电导线的粗细。
[0017]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高稳定性大功率取电结构,通过设置了橡胶夹持块,利用取电导线自身摩擦力带动第二转筒进行转动进而带动蜗轮进行转动使橡胶夹持块对取电导线进行自动夹持同时利用蜗轮与蜗杆的自锁原理对蜗轮以及转动盘进行自锁防止转动盘因不可控因素发生自转导致橡胶夹持块解除对取电导线的夹持使取电导线更加稳固。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右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图2中的A区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俯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夹持机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图2中的B区局部放大图;图7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稳定性大功率取电结构,包括底板(1)、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1)顶部的箱体(2)、固定设置在所述箱体(2)顶部的顶板(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自动夹持取电组件(3),所述箱体(2)内部中端等距设置右若干组所述自动夹持取电组件(3);外部单极电源接线端口(5),所述箱体(2)右端面上下对称设置有所述外部单极电源接线端口(5);导电板(6),所述箱体(2)内部后方固定设置有所述导电板(6),且所述导电板(6)通过电路与所述外部单极电源接线端口(5)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高稳定性大功率取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夹持取电组件(3)包括:衔接端口外壳(31),所述箱体(2)前端面与所述衔接端口外壳(31)后端面固定连接,且所述衔接端口外壳(31)前后端面为镂空设计;第一导向筒(32),所述箱体(2)前端面内壁与所述第一导向筒(32)前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导向筒(32)内部与所述衔接端口外壳(31)相贯通;自动夹持机构(33),所述第一导向筒(32)后端与所述自动夹持机构(33)前端转动连接;第二导向筒(34),所述自动夹持机构(33)后端与所述第二导向筒(34)前端固定连接;取电箱(35),所述第二导向筒(34)后端与所述取电箱(35)前端面固定连接,且所述取电箱(35)内部与所述第二导向筒(34)内部相贯通,所述取电箱(35)后端面与所述导电板(6)前端面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高稳定性大功率取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端口外壳(31)包括:滑槽(311),所述衔接端口外壳(31)左右两侧内壁上开设有所述滑槽(311);所述滑槽(311)内底部与所述第一滑动杆(312)下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滑动杆(312)在所述滑槽(311)内呈上下对称设置;第一弹簧(313),所述第一滑动杆(312)上缠绕有所述第一弹簧(313),且所述第一弹簧(313)下端与所述滑槽(311)内底部固定连接;滑块(314),所述滑槽(311)内滑动设置有所述滑块(314),且所述滑块(314)与所述第一滑动杆(312)滑动连接,所述滑块(314)底部与所述第一弹簧(313)上端固定连接;限位块(315),所述第一滑动杆(312)上端固定设置有所述限位块(315);第一转筒(316),所述滑块(314)与所述第一转筒(316)左右两侧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高稳定性大功率取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夹持机构(33)包括:蜗轮(331),所述第一导向筒(32)后端转动连接有所述蜗轮(331);转动盘(332),所述蜗轮(331)内部固定设置有所述转动盘(332);弧形滑槽(333),所述转动盘(332)上等距设置有若干组所述弧形滑槽(33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高稳定性大功率取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夹持机构(33)还包括:
固定盘(334),所述第二导向筒(34)前端与所述固定盘(334)后端面中心处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导向筒(34)前端贯穿所述固定盘(334);倾斜滑槽(335),所述固定盘(334)前端面等距设置有若干组所述倾斜滑槽(335);橡胶夹持块(336),所述固定盘(334)前端面滑动设置有所述橡胶夹持块(336);通孔(337),所述橡胶夹持块(336)前端面开设有所述通孔(337);圆柱滑块(33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桂花李祖平李中旺钟克清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安邦展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