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蒸功能的烹饪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5339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蒸功能的烹饪设备,包括内胆和安装在内胆的底壁上的蒸汽发生器,且该内胆分别具有进水口和排气口,还包括烹饪罩,该烹饪罩能罩设在上述内胆的内底面上并围成烹饪室,上述蒸汽发生器位于该烹饪室中,且该烹饪室分别与上述内胆的进水口和排气口相流体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烹饪少量食物时能缩短烹饪时间,提高烹饪效率,并且能利用烹饪设备原有的蒸汽发生器、水路系统以及排气系统,无需另设加热装置来加热烹饪室中的水,使得烹饪设备内部结构简洁,并且,不使用烹饪罩时,只需将烹饪罩从内胆中取出即能使内胆内部恢复原貌,而使用时只需将烹饪罩放置在内胆内底面上即可,操作方便快捷。操作方便快捷。操作方便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蒸功能的烹饪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烹饪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蒸功能的烹饪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蒸箱、蒸烤箱等烹饪设备利用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来加热内胆中的食物,其中,蒸汽发生器包括外置蒸汽发生器和内置蒸汽发生器(一般为安装在内胆的底壁上的加热盘)。大容积内胆是目前市场上的烹饪设备的主流发展方向之一,然而,当烹饪的食物量较少时,大容积内胆会导致烹饪效率低下,同时能量利用率也会较低,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申请号为CN201910929866.3(公开号为CN 110547688 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蒸箱,包括机壳和设置在机壳中内胆,所述内胆中设置有用于容置待蒸制食物的蒸具,该蒸具包括外壳,该外壳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且该蒸具的外壳为由该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以可拆卸的方式拼合而成的密封结构,且该蒸具的侧壁上开设有可启闭的第一排气口。可见,该专利中通过蒸具能缩小实际烹饪空间,缩短食物蒸熟的时间,方便用户使用。但是,该专利两种的蒸具无法应用蒸箱原有的蒸汽发生器(具体为加热盘),需要将水通入蒸具中利用另设的加热装置来加热产生蒸汽,不仅使得蒸箱的内部结构复杂,而且也会导致使用蒸具时,蒸箱原有的蒸汽发生器闲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能实现少量食物高效烹饪且内部结构简洁的具有蒸功能的烹饪设备。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能实现少量食物高效烹饪且操作方便快捷的具有蒸功能的烹饪设备。
[0006]本技术解决至少一个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蒸功能的烹饪设备,包括内胆和安装在内胆的底壁上的蒸汽发生器,且该内胆分别具有进水口和排气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烹饪罩,该烹饪罩能罩设在上述内胆的内底面上并围成烹饪室,上述蒸汽发生器位于该烹饪室中,且该烹饪室分别与上述内胆的进水口和排气口相流体连通。
[0007]进一步,使用状态下,所述烹饪罩竖向设置,而烹饪室中横向隔设有用于放置食物的置物板,且该置物板上布置有供蒸汽通过的通孔。从而方便在烹饪室中放置食物。
[0008]进一步,所述置物板与烹饪罩为一体件。从而能使置物板稳固地设置在烹饪罩中,使得烹饪罩内部结构牢固。
[0009]进一步,所述烹饪室的底端开设有与上述内胆的进水口相流体连通的进水导口。这样通过进水导口能使由进水口流入内胆的水流入烹饪室中。
[0010]进一步,所述烹饪罩的罩口的口缘凹陷而形成缺口,该缺口与上述内胆的内底面围成上述烹饪室的进水导口。这样在使用状态下能较好地形成进水导口,并且能使进水导
口位于烹饪室的最低处,有利于内胆内底面处的水通过进水导口流入烹饪室。
[0011]进一步,所述烹饪室的进水导口邻近上述内胆的进水口。从而能缩短水由进水口流向进水导口的路径,从而提高烹饪室的进水效率,继而提高蒸汽在烹饪室中的产生效率。
[0012]进一步,所述烹饪室的进水导口与上述内胆的进水口相对。从而能再进一步缩短水由进水口流向进水导口的路径。
[0013]进一步,使用状态下,所述烹饪罩的上端开口而形成出气导口,该出气导口与上述内胆的排气口相流体连通。这样烹饪过程中,烹饪室中的气体能通过出气导口外排。
[0014]进一步,还包括与上述出气导口相匹配并能盖设在该出气导口上的烹饪盖,且该烹饪盖上开设有排气孔。通过盖设烹饪盖减慢烹饪室中的蒸汽的外排速度,从而能使蒸汽充分地与食物接触,继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烹饪效率。
[0015]进一步,所述烹饪罩与蒸盘同时使用的状态下,该烹饪罩位于蒸盘之下,且烹饪室的出气导口与蒸盘上下相对。这样当食物的体积相对较大时能将其放置在蒸盘上,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被限制于烹饪室而作用于蒸盘上的食物,与普通烹饪方式相比能提高蒸汽的利用率,进而提高烹饪效率。
[0016]进一步,所述烹饪室的出气导口的口缘水平延伸,并且,烹饪罩与蒸盘同时使用的状态下,上述烹饪室的出气导口的口缘沿周向与上述蒸盘的底面上下相抵。这样能避免蒸汽沿出气导口的口缘与蒸盘底面之间的间隙逃逸,从而能集中作用于放置在蒸盘上的食物。
[0017]进一步,使用状态下,该烹饪罩的最高处低于内胆的第二烹饪层的高度。一般情况下,内胆的第二烹饪层的烹饪效果最好,这样在蒸盘与烹饪罩同时使用的状态下,蒸盘能被放置在内胆的第二烹饪层,从而保证对食物的烹饪效果。
[0018]进一步,还包括使用状态下用于将上述烹饪罩定位在上述内胆的内底面上的定位结构。一方面能使烹饪罩稳固地罩设在内胆的内底面上,另一方面保证烹饪室的进水导口与内胆的进水口的相对位置的准确性。
[0019]进一步,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凸设在上述内胆的内底面上的定位柱和开设在上述烹饪罩的底端并供该定位柱插入的定位孔。罩设烹饪罩时,将定位孔与定位柱对齐并将定位孔套设在定位柱上即能完成烹饪罩的组装,操作十分方便。
[0020]进一步,所述定位柱为竖向设置在内胆的底壁上的温度探头,而烹饪罩使用状态下,该温度探头位于烹饪室中。这样一方面实现了对烹饪罩的定位,另一方面能利用温度探头对烹饪室中的温度进行监控。
[0021]进一步,所述烹饪罩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把手。从而方便取放烹饪罩。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烹饪罩能罩设在上述内胆的内底面上并围成烹饪室,这样当烹饪少量食物时,可将食物放置在烹饪室中,烹饪室的空间小于内胆内腔,蒸汽被集中在烹饪室中加热食物,从而缩短烹饪时间,提高烹饪效率。
[0023]并且,蒸汽发生器位于该烹饪室中,且该烹饪室分别与上述内胆的进水口和排气口相流体连通,这样本技术能利用烹饪设备原有的蒸汽发生器、水路系统以及排气系统,无需另设加热装置来加热烹饪室中的水,使得烹饪设备内部结构简洁。并且,不使用烹饪罩时,只需将烹饪罩从内胆中取出即能使内胆内部恢复原貌,而使用时只需将烹饪罩放置在内胆内底面上即可,操作方便快捷,同时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能即刻用于加热烹饪
室中的食物,且蒸汽高度集中在烹饪室中,进一步提高烹饪效率。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种使用状态下烹饪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图1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种使用状态下烹饪设备的局部结构分解图;
[0027]图4为图3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种使用状态下烹饪设备的剖视图;
[0029]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种使用状态下烹饪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三种使用状态下烹饪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蒸功能的烹饪设备,包括内胆(1)和安装在内胆(1)的底壁上的蒸汽发生器(2),且该内胆(1)分别具有进水口(11)和排气口(1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烹饪罩(3),该烹饪罩(3)能罩设在上述内胆(1)的内底面上并围成烹饪室(30),上述蒸汽发生器(2)位于该烹饪室(30)中,且该烹饪室(30)分别与上述内胆(1)的进水口(11)和排气口(12)相流体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蒸功能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使用状态下,所述烹饪罩(3)竖向设置,而烹饪室(30)中横向隔设有用于放置食物的置物板(31),且该置物板(31)上布置有供蒸汽通过的通孔(31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蒸功能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板(31)与烹饪罩(3)为一体件。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具有蒸功能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室(30)的底端开设有与上述内胆(1)的进水口(11)相流体连通的进水导口(301)。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蒸功能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罩(3)的罩口的口缘凹陷而形成缺口(32),该缺口(32)与上述内胆(1)的内底面围成上述烹饪室(30)的进水导口(301)。6.如权利要求4的具有蒸功能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室(30)的进水导口(301)邻近上述内胆(1)的进水口(11)。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蒸功能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室(30)的进水导口(301)与上述内胆(1)的进水口(11)相对。8.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具有蒸功能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使用状态下,所述烹饪罩(3)的上端开口而形成出气导口(302),该出气导口(302)与上述内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远华刘子厚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