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合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5152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0:57
第一驱动凸轮槽(401)形成为从驱动凸轮特定位置(PSd1)向驱动凸轮主体(41)的周向的一侧延伸。第二驱动凸轮槽(402)从驱动凸轮特定位置(PSd1)向驱动凸轮主体(41)的周向的另一侧延伸,槽底(403)相对于驱动凸轮主体(41)的一方的端面(411)的倾斜角比第一驱动凸轮槽(401)的槽底(403)的倾斜角大。第一从动凸轮槽形成为自从动凸轮特定位置向从动凸轮主体的周向的一侧延伸。第二从动凸轮槽自从动凸轮特定位置向从动凸轮主体的周向的另一侧延伸,槽底相对于从动凸轮主体的一方的端面的倾斜角比第一从动凸轮槽的槽底的倾斜角大。控制部在通常工作时控制原动机的工作,以使滚动体(3)在第一驱动凸轮槽(401)以及第一从动凸轮槽中滚动。滚动。滚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离合器装置
[0001]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
[0002]本申请基于2020年12月3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20-201318号以及2021年2月4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21-016878号,这里引用其记载内容。


[0003]本专利技术涉及离合器装置。

技术介绍

[0004]以往,已知一种离合器装置,通过将离合器的状态变更为卡合状态或非卡合状态而允许或切断第一传递部与第二传递部之间的扭矩的传递。
[0005]例如在专利文献1的离合器装置中,利用减速器将电动马达的旋转运动减速,利用滚动体凸轮转换为平移运动,通过按压离合器,变更离合器的状态。
[0006]现有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01763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9]在专利文献1的离合器装置中,在切断向电动马达的电流时等,由于来自离合器侧的负载载荷,滚动体凸轮复位到原点。在滚动体凸轮复位到原点时,滚动体以及周围的部件受到相对较大的冲击。为了缓和该冲击,进而抑制滚动体从槽脱出,该滚动体凸轮在通常工作时滚动体滚动的槽的相反侧具有冲击缓和部与防脱部。
[0010]专利文献1的离合器装置具备将滚动体凸轮向原点侧施力的施力部件。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将滚动体与防脱部的接触角设定为比滚动体与冲击缓和部的接触角大的方式。
[0011]在专利文献1的离合器装置中,滚动体凸轮的旋转角存在有限范围的限制,防脱部也被分配旋转角度,因此担心冲击缓和部变短,不能充分地缓和冲击。另外,在旋转惯性力大到设想以上的情况下,担心在防脱部产生较大的冲击载荷,滚动体凸轮的构成部件破损。
[001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滚动体凸轮在原点复位时的破损的离合器装置。
[0013]本专利技术的离合器装置具备壳体、原动机、减速器、滚动体凸轮、离合器、状态变更部及控制部。原动机设于壳体,能够通过通电而工作且输出扭矩。减速器能够将原动机的扭矩减速并输出。
[0014]滚动体凸轮具有:驱动凸轮,具有驱动凸轮主体以及形成于驱动凸轮主体的一方的端面的多个驱动凸轮槽,在被输入从减速器输出的扭矩时相对于壳体相对旋转;从动凸轮,具有从动凸轮主体以及形成于从动凸轮主体的一方的端面的多个从动凸轮槽,在驱动凸轮相对于壳体相对旋转时相对于壳体沿轴向相对移动;以及滚动体,被设置成能够在驱动凸轮槽与从动凸轮槽之间滚动。
[0015]离合器设于被设为能够相对于壳体相对旋转的第一传递部与第二传递部之间,在卡合状态时允许第一传递部与第二传递部之间的扭矩的传递,在非卡合状态时切断第一传递部与第二传递部之间的扭矩的传递。状态变更部自从动凸轮受到轴向的力,能够根据从动凸轮相对于壳体在轴向上的相对位置将离合器的状态变更为卡合状态或者非卡合状态。控制部控制向原动机的通电,能够控制原动机的工作。
[0016]驱动凸轮槽具有第一驱动凸轮槽以及第二驱动凸轮槽。第一驱动凸轮槽从驱动凸轮主体的周向的特定的位置即驱动凸轮特定位置向驱动凸轮主体的周向的一侧延伸,以随着从驱动凸轮特定位置朝向驱动凸轮主体的周向的一侧而深度变浅的方式相对于驱动凸轮主体的一方的端面倾斜地形成有槽底。第二驱动凸轮槽从驱动凸轮特定位置向驱动凸轮主体的周向的另一方侧延伸,以随着从驱动凸轮特定位置朝向驱动凸轮主体的周向的另一方侧而深度变浅的方式相对于驱动凸轮主体的一方的端面倾斜地形成有槽底,槽底相对于驱动凸轮主体的一方的端面的倾斜角比第一驱动凸轮槽的槽底的倾斜角大。
[0017]从动凸轮槽具有第一从动凸轮槽以及第二从动凸轮槽。第一从动凸轮槽自从动凸轮主体的周向的特定的位置即从动凸轮特定位置向从动凸轮主体的周向的一侧延伸,以随着自从动凸轮特定位置朝向从动凸轮主体的周向的一侧而深度变浅的方式相对于从动凸轮主体的一方的端面倾斜地形成有槽底。第二从动凸轮槽自从动凸轮特定位置向从动凸轮主体的周向的另一侧延伸,以随着从从动凸轮特定位置朝向从动凸轮主体的周向的另一侧而深度变浅的方式相对于从动凸轮主体的一方的端面倾斜地形成有槽底,槽底相对于从动凸轮主体的一方的端面的倾斜角比第一从动凸轮槽的槽底的倾斜角大。
[0018]控制部在通常工作时控制原动机的工作,以使滚动体在第一驱动凸轮槽以及第一从动凸轮槽中滚动。这里,“通常工作时”是指向原动机通电、使滚动体凸轮工作而将离合器的状态变更为卡合状态或者非卡合状态地工作的时间。
[0019]在本专利技术中,例如在通常工作时,滚动体位于第一驱动凸轮槽以及第一从动凸轮槽且从动凸轮位于从初始位置(原点)向离合器侧离开规定距离的位置时,若由于电源失效而切断向原动机的通电,则通过来自离合器侧的施力,从动凸轮向初始位置侧返回。此时,滚动体在第一驱动凸轮槽以及第一从动凸轮槽中滚动,越过原点,攀上第二驱动凸轮槽以及第二从动凸轮槽。
[0020]这里,第二驱动凸轮槽以及第二从动凸轮槽的倾斜角设定为比第一驱动凸轮槽以及第一从动凸轮槽的倾斜角大。因此,越过原点而攀上第二驱动凸轮槽以及第二从动凸轮槽的滚动体,滚动的速度变小且停止,向原点侧滚动,向原点的复位完成。如此,在本专利技术中,能够有效地抑制滚动体凸轮在原点复位时的冲击。因而,能够抑制滚动体凸轮在原点复位时的破损。
附图说明
[0021]关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参照附图并通过下述详细的叙述会变得更明确。该附图如下。
[0022]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离合器装置的剖面图。
[0023]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离合器装置的一部分的剖面图。
[0024]图3是2kh型奇异行星齿轮减速器的示意图以及表示输入输出模式与惯性力矩及
减速比的关系的表。
[0025]图4是3k型奇异行星齿轮减速器的示意图以及表示输入输出模式与惯性力矩及减速比的关系的表。
[0026]图5是表示从动凸轮的行程与作用于离合器的载荷的关系的图。
[0027]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离合器装置的原动机的线圈的示意图。
[0028]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离合器装置的驱动凸轮主体的图。
[0029]图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离合器装置的从动凸轮主体的图。
[0030]图9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离合器装置的驱动凸轮槽以及从动凸轮槽的剖面图。
[0031]图10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离合器装置的驱动凸轮槽以及从动凸轮槽的剖面图,并且是表示与图9不同的状态的图。
[0032]图1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离合器装置的驱动凸轮槽以及从动凸轮槽的剖面图,并且是表示与图9不同的状态的图。
[0033]图1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离合器装置的驱动凸轮与从动凸轮的相对旋转角、和从动凸轮相对于驱动凸轮的位移的关系的图。
[0034]图1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离合器装置的驱动凸轮槽以及从动凸轮槽的剖面图,并且是表示产生了相位的偏移的状态的图。
[0035]图1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离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12);原动机(20),设于所述壳体,能够通过通电而工作并输出扭矩;减速器(30),能够将所述原动机的扭矩减速并输出;滚动体凸轮(2),具有:驱动凸轮(40),具有驱动凸轮主体(41)以及形成于所述驱动凸轮主体的一方的端面(411)的多个驱动凸轮槽(400),该驱动凸轮(40)在被输入从所述减速器输出的扭矩时相对于所述壳体相对旋转;从动凸轮(50),具有从动凸轮主体(51)以及形成于所述从动凸轮主体的一方的端面(511)的多个从动凸轮槽(500),该从动凸轮(50)在所述驱动凸轮相对于所述壳体相对旋转时相对于所述壳体沿轴向相对移动;以及滚动体(3),被设置成能够在所述驱动凸轮槽与所述从动凸轮槽之间滚动;离合器(70),设置于被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相对旋转的第一传递部(61)与第二传递部(62)之间,在卡合状态时允许所述第一传递部与所述第二传递部之间的扭矩的传递,在非卡合状态时切断所述第一传递部与所述第二传递部之间的扭矩的传递;状态变更部(80、90),从所述从动凸轮受到轴向的力,能够根据所述从动凸轮相对于所述壳体在轴向的相对位置将所述离合器的状态变更为卡合状态或者非卡合状态;以及控制部(10),能够控制向所述原动机的通电,且控制所述原动机的工作,所述驱动凸轮槽具有:第一驱动凸轮槽(401),从所述驱动凸轮主体的周向的特定的位置即驱动凸轮特定位置(PSd1)向所述驱动凸轮主体的周向的一侧延伸,以随着从所述驱动凸轮特定位置朝向所述驱动凸轮主体的周向的一侧而深度变浅的方式相对于所述驱动凸轮主体的一方的端面(411)倾斜地形成有槽底(403);以及第二驱动凸轮槽(402),从所述驱动凸轮特定位置向所述驱动凸轮主体的周向的另一侧延伸,以随着从所述驱动凸轮特定位置朝向所述驱动凸轮主体的周向的另一侧而深度变浅的方式相对于所述驱动凸轮主体的一方的端面(411)倾斜地形成有槽底(403),槽底(403)相对于所述驱动凸轮主体的一方的端面(411)的倾斜角比所述第一驱动凸轮槽的槽底(403)的倾斜角大,所述从动凸轮槽具有:第一从动凸轮槽(501),从所述从动凸轮主体的周向的特定的位置即从动凸轮特定位置(PSv1)向所述从动凸轮主体的周向的一侧延伸,以随着从所述从动凸轮特定位置朝向所述从动凸轮主体的周向的一侧而深度变浅的方式相对于所述从动凸轮主体的一方的端面(511)倾斜地形成有槽底(503);以及第二从动凸轮槽(502),从所述从动凸轮特定位置向所述从动凸轮主体的周向的另一侧延伸,以随着从所述从动凸轮特定位置朝向所述从动凸轮主体的周向的另一侧而深度变浅的方式相对于所述从动凸轮主体的一方的端面(511)倾斜地形成有槽底(503),槽底(503)相对于所述从动凸轮主体的一方的端面(511)的倾斜角比所述第一从动凸轮槽的槽底(503)的倾斜角大,所述控制部在通常工作时以使所述滚动体在所述第一驱动凸轮槽以及所述第一从动凸轮槽中滚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木章杉浦巧美中川雅史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