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度自适应的潜水器浮力块固定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5013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0:57
一种深度自适应的潜水器浮力块固定机构,包括潜水器的载体框架,其通过固定机构安装多个浮力块,单个浮力块的侧部开有凹坑,在凹坑处通过固定机构与载体框架锁紧;固定机构的结构为:包括固定在浮力块凹坑内的预埋件,还包括对称布置的一号连接基座和二号连接基座,一号连接基座与预埋件连接,载体框架的安装基面上设有安装通孔,二号连接基座穿过安装通孔,并利用螺母锁紧;二号连接基座上配合安装滑动缸,滑动缸内通过弹簧配合安装有滑动杆,滑动杆的头部与一号连接基座配合连接。能够随深度变化,始终保持浮力块固定连接关系的稳定,避免浮力块受到拉伸、挤压、脱离等对潜水器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状况,保证潜水器的安全性。保证潜水器的安全性。保证潜水器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深度自适应的潜水器浮力块固定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潜水器固定机构
,尤其是一种深度自适应的潜水器浮力块固定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海洋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和可拓展空间,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作为海洋开发重要工具的潜水器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浮力块作为潜水器的重要组成部件,为潜水器提供必不可少的水下浮力,保证潜水器的水下均衡状态。
[0003]通常,浮力块通过螺栓刚性安装固定在载体框架上。但在大深度作业过程中,随着深度的变化,海水密度、温度、压力等海水环境参数发生变化,一方面,潜水器各个部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导致潜水器受力分布发生变化,引起载体框架发生形变,由于浮力块与载体框架刚性连接,浮力块会受到拉伸或挤压,容易造成浮力块出现裂纹,甚至断裂;另一方面,浮力块在海水压力的作用下会产生不可忽略的体积收缩,当浮力块体积收缩后,原有的固定连接关系被破坏,螺栓松动,在反复振动下,固定连接关系将会失效,导致浮力块脱离潜水器,对潜水器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深度自适应的潜水器浮力块固定机构,从而能够随深度变化,始终保持浮力块固定连接关系的稳定,避免浮力块受到拉伸、挤压、脱离等对潜水器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状况,保证潜水器的安全性。
[0005]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深度自适应的潜水器浮力块固定机构,包括潜水器的载体框架,所述载体框架上通过固定机构安装多个浮力块,单个浮力块的侧部开有凹坑,在凹坑处通过固定机构与载体框架锁紧;
[0007]固定机构的结构为:包括固定在浮力块凹坑内的预埋件,还包括对称布置的一号连接基座和二号连接基座,所述一号连接基座与预埋件连接,载体框架的安装基面上设有安装通孔,所述二号连接基座穿过安装通孔,并利用螺母锁紧;所述二号连接基座上配合安装滑动缸,所述滑动缸内通过弹簧配合安装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头部与一号连接基座配合连接。
[0008]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0009]单个浮力块的两侧各开有两个凹坑,每个凹坑内安装固定机构。
[0010]所述预埋件通过连接剂与浮力块固定。
[0011]所述预埋件的螺纹端面与浮力块上的安装基面重合。
[0012]所述一号连接基座和二号连接基座的结构相同,均为一端是圆柱体,圆柱体外部设有螺纹,另一端为球头。
[0013]一号连接基座一端设有一号连接基座螺纹柱,中间设有一号连接基座限位凸台,另一端设有一号连接基座球头,一号连接基座螺纹柱与预埋件的内螺纹形成安装配合,一号连接基座限位凸台与浮力块的安装基面贴合,实现一号连接基座在浮力块上的固定。
[0014]二号连接基座一端设有二号连接基座螺纹柱,中间设有二号连接基座限位凸台,另一端设有二号连接基座球头,载体框架的安装基面上设有安装通孔,二号连接基座螺纹柱穿过安装通孔,二号连接基座限位凸台与载体框架的安装基面贴合,并通过螺母与二号连接基座螺纹柱的配合,实现二号连接基座在载体框架上的固定。
[0015]滑动杆的一端设有滑动凸台,另一端设有滑动杆凹槽,滑动杆凹槽与一号连接基座球头构成万向接头,实现滑动杆与一号连接基座的连接。
[0016]滑动缸的一端设有缸体,另一端设有滑动缸凹槽,滑动缸凹槽与二号连接基座球头构成万向接头,实现滑动缸与二号连接基座的连接。
[0017]所述滑动凸台位于缸体内。
[0018]所述弹簧设置在缸体内,弹簧位于缸体端面与滑动凸台之间,滑动凸台、缸体和弹簧共同构成自适应滑动配合。
[0019]所述弹簧初始状态为部分压缩状态,初始压缩量x0需满足:
[0020]nkx0=max[(ρV0‑
m)
·
g,mg]ꢀꢀ
(1)
[0021]由式(1)得到弹簧的初始压缩量x0为:
[0022][0023]其中:
[0024]n为在浮力块安装基面上的布置数量;
[0025]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
[0026]ρ为海水密度;
[0027]V0为浮力块初始排水体积;
[0028]m为浮力块空气中质量。
[0029]所述弹簧的劲度系数k需满足:
[0030]nk
·
Δx>[ρ(V0‑
ΔV)

m]·
g
ꢀꢀ
(3)
[0031]其中:
[0032]Δx为浮力块在浮力块安装基面法向的压缩量;
[0033]n为本专利技术机构在浮力块安装基面上的布置数量;
[0034]ρ为海水密度;
[0035]V0为浮力块初始排水体积;
[0036]ΔV为浮力块体积压缩量;
[0037]m为浮力块空气中质量。
[0038]根据式(1)可得弹簧(6)的劲度系数需满足的关系为:
[0039][004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41]本专利技术结构紧凑、合理,操作方便,通过万向接头、滑动杆、滑动缸和弹簧等部件之
间的互相配合工作,利用弹簧劲度系数与浮力块性能参数之间的匹配关系,在无需外界动力介入的情况下,能够自动适应浮力块在各个方向的收缩变形及其耦合,始终保持浮力块固定连接关系的稳定,避免浮力块受到拉伸、挤压、脱离等对潜水器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状况,保证潜水器的安全性。
[0042]同时,本专利技术还具备如下优点:
[0043](1)利用弹簧劲度系数与浮力块性能参数之间的匹配关系,在因深度引起的载体框架形变、浮力块收缩的情况下,能够自动适应浮力块在各个方向的收缩变形及其耦合,始终保持浮力块固定连接关系的稳定。
[0044](2)无需外界动力介入,不会增加潜水器的非作业能源消耗,保证了潜水器的有效作业时间。
[0045](3)能够有效避免浮力块受到拉伸、挤压、脱离等对潜水器的安全造成的严重威胁,保证潜水器的安全性。
[0046](4)结构简单,集成度高,拆装维护方便。
附图说明
[004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48]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
[0049]图3为图2中沿A

A截面的全剖视图。
[0050]图4为图3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
[0051]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号连接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0052]图6为本专利技术滑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0053]图7为本专利技术滑动缸的结构示意图。
[0054]图8为本专利技术二号连接基座的示意图。
[0055]其中:1、载体框架;2、浮力块;3、预埋件;4、一号连接基座;5、滑动杆;6、弹簧;7、滑动缸;8、二号连接基座;9、螺母;10、固定机构;
[0056]401、一号连接基座螺纹柱;402、一号连接基座限位凸台;403、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度自适应的潜水器浮力块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潜水器的载体框架(1),所述载体框架(1)上通过固定机构(10)安装多个浮力块(2),单个浮力块(2)的侧部开有凹坑,在凹坑处通过固定机构(10)与载体框架(1)锁紧;固定机构(10)的结构为:包括固定在浮力块(2)凹坑内的预埋件(3),还包括对称布置的一号连接基座(4)和二号连接基座(8),所述一号连接基座(4)与预埋件(3)连接,载体框架(1)的安装基面上设有安装通孔,所述二号连接基座(8)穿过安装通孔,并利用螺母(9)锁紧;所述二号连接基座(8)上配合安装滑动缸(7),所述滑动缸(7)内通过弹簧(6)配合安装有滑动杆(5),所述滑动杆(5)的头部与一号连接基座(4)配合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度自适应的潜水器浮力块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单个浮力块(10)的两侧各开有两个凹坑,每个凹坑内安装固定机构(1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度自适应的潜水器浮力块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件(3)通过连接剂与浮力块(2)固定。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度自适应的潜水器浮力块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件(3)的螺纹端面与浮力块(2)上的安装基面重合。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度自适应的潜水器浮力块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连接基座(4)和二号连接基座(8)的结构相同,均为一端是圆柱体,圆柱体外部设有螺纹,另一端为球头。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度自适应的潜水器浮力块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一号连接基座(4)一端设有一号连接基座螺纹柱(401),中间设有一号连接基座限位凸台(402),另一端设有一号连接基座球头(403),一号连接基座螺纹柱(401)与预埋件(3)的内螺纹形成安装配合,一号连接基座限位凸台(402)与浮力块(2)的安装基面贴合,实现一号连接基座(4)在浮力块(2)上的固定;二号连接基座(8)一端设有二号连接基座螺纹柱(801),中间设有二号连接基座限位凸台(802),另一端设有二号连接基座球头(803),载体框架(1)的安装基面上设有安装通孔,二号连接基座螺纹柱(801)穿过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中惠杨申申刘帅高成君曹俊胡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