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电离网集装箱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4407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供电离网集装箱房,包括房体,其一面设置有多层结构的玻璃幕墙;发电装置,设置于所述房体顶部和/或房体一侧;储能电池单元,设置于所述房体中,其与所述发电装置相连,用于储存所述发电装置产生的电能;储能控制主机,设置于所述房体中,其用于调节和监测所述储能电池单元储存的电量和输出的电量。所述玻璃幕墙能过滤掉部分红外线和紫外线,且所述玻璃幕墙可以阻断热量的传导,使房间冬暖夏凉;所述所述发电装置发电,所述储能电池单元用于储存所述发电装置发生的电能,该供电离网集装箱房,居住的同时,实现了发电、储能、供电功能,建设成本低,且安全隐患低。且安全隐患低。且安全隐患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供电离网集装箱房


[0001]本技术涉及集装箱房
,具体为一种供电离网集装箱房及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青藏高原牧区的游牧牧民常年在外游牧,都是居住在传统的黑帐篷或土坯房,常年日晒雨淋,黑帐篷通常采用牦牛的长毛织成帐篷料即称为“日雅”的粗氆氇缝制而成。粗氆氇每幅宽约30厘米,长短由帐篷的大小而定。将若干幅“日雅”拼接合成两大片,两片相接的缝隙约有60厘米,放在顶部当做天窗。帐篷的大小是根据经济条件和家庭人口状况而定,一般缝制一顶帐篷需要“日雅”二三十幅,有的需要四五十幅,黑帐篷保暖效果差。
[0003]此外,青藏高原牧区海拔高、气候寒冷,牧民做饭取暖的能源需求量大,加之地广人稀、电网铺设难度和成本高,牧区的能源结构以燃烧牦牛粪为主。平均每户牧民(3至5人)全年燃烧干牛粪约13.5吨,排放大量的碳和污染物,且牧民在帐篷内烧牛粪做饭,不环保且有安全隐患。
[0004]我国属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全国总面积2/3以上地区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小时,年辐射量在5000MJ/m2以上。尤其是青藏高原地区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m以上,大气层薄而清洁,透明度好,纬度低,日照时间长,光照条件优异,全年总辐照约为1773kWh/m2
·
年,最优值可到2108kWh/m2
·
年,其光照资源属于国家光照资源一类地区,对光伏发电供能十分有利。因此,光伏发电配合储电、储热是目前农牧区实现供电、供热的有效解决方案之一。
[0005]现有技术中也存在例如CN209723428U、CN216587883U等可通过太阳能进行发电的集装箱房屋,然而上述现有技术要不需要接入公共电网、要不集装箱房屋不易拆卸、保温效果不好等,不利青藏高原牧区的游牧牧民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集发电、储能、供电等功能于一体的供电离网集装箱房,且其房屋居住的保温效果好、建设成本低,且安全隐患低。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供电离网集装箱房,包括:房体,其一面设置有由多层中空的玻璃组成的玻璃幕墙,所述玻璃为低辐射镀膜玻璃;所述房体包括组装式框架、设置于所述组装式框架上的保温隔音的墙体、设置于所述组装式框架顶部的屋顶以及设置于所述组装式框架底部的地板;所述组装式框架为钢结构的组装式框架,通过焊接及螺栓连接;所述房体的底部设置有若干脚柱,若干所述脚柱分别与所述组装式框架的底部相连;所述墙体内侧壁上依次设置有岩棉夹层和聚氨酯发泡层,所述墙体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分别设置有防潮层;所述组装式框架、墙体、屋顶以及地板均为可拆卸结构;
[0009]发电装置,设置于所述房体顶部;所述发电装置包括安装架和设置于所述安装架上的若干单晶硅太阳能发电板,所述安装架的顶部倾斜设置,所述安装架顶部相对于房体
顶部的倾斜角度为15

40度,所述玻璃幕墙和安装架顶部的朝向相同;所述安装架包括多个倾斜设置的纵向支撑杆、分别与多个所述纵向支撑杆垂直连接的多个横杆以及多组支撑于所述房体顶部与纵向支撑杆之间的竖直支撑杆;
[0010]储能电池单元,设置于所述房体中,其与所述发电装置相连,用于储存所述发电装置产生的电能;
[0011]储能控制主机,设置于所述房体中,其用于调节和监测所述储能电池单元储存的电量和输出的电量;所述储能控制主机包括与所述发电装置和所述储能电池单元相连的MPPT控制器,与所述MPPT控制器相连的监控显示装置、双向储能逆变器、电压调节器以及散热器。
[0012]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墙体上设置有门和窗。
[0013]本供电离网集装箱房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供电离网集装箱房的房体可供日常居住,其房体一面的多层结构的玻璃幕墙,能过滤掉部分红外线和紫外线,且可以阻断热量的传导;房体顶部和/或房体一侧设有用于发电的发电装置,储能电池单元用于储存所述发电装置发生的电能,所述储能控制主机控制所述发电装置传输至所述储能电池单元的电压在预设范围内,同时控制所述储能电池单元的输出电压在预设范围内确保输入所述储能电池单元和输出的储能电池单元电压的稳定性;该供电离网集装箱房,居住的同时,实现了发电、储能、供电功能,建设成本低,且安全隐患低。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技术的供电离网集装箱房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供电离网集装箱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供电离网集装箱房的左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其他优选实施例的供电离网集装箱房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的供电离网集装箱房的墙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的供电离网集装箱房的储能控制主机的示意图;
[0022]图中标记为:
[0023]房体1,玻璃幕墙11,组装式框架12,墙体13,岩棉夹层131,聚氨酯发泡层132,防潮层133,屋顶14,地板15,门16,窗17,脚柱18,
[0024]发电装置2,安装架21,纵向支撑杆211,横杆212,单晶硅太阳能发电板22,发电风车23,
[0025]储能电池单元3,
[0026]储能控制主机4,MPPT控制器41,监控显示装置42,双向储能逆变器43,电压调节器44,散热器45。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限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0028]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供电离网集装箱房,包括房体1、发电装置2、储能电池单元3以及储能控制主机4。所述房体1一面设置有多层结构的玻璃幕墙11;所述发电装置2设置于所述房体1顶部和/或房体1一侧;所述储能电池单元3设置于所述房体1中,其与所述发电装置2相连,用于储存所述发电装置2产生的电能;所述储能控制主机4设置于所述房体1中,其用于调节和监测所述储能电池单元3储存的电量和输出的电量。所述房体1可供日常居住,所述玻璃幕墙11可以由低辐射镀膜玻璃制成,能过滤掉部分红外线和紫外线,且所述玻璃幕墙11可以为多层中空结构,阻断热量的传导,使房间冬暖夏凉;所述发电装置2发电,所述储能电池单元3用于储存所述发电装置2发生的电能,所述储能控制主机4控制所述发电装置2传输至所述储能电池单元3的电压在预设范围内,同时控制所述储能电池单元3的输出电压在预设范围内,确保输入所述储能电池单元3和输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电离网集装箱房,其特征在于,包括:房体,其一面设置有由多层中空的玻璃组成的玻璃幕墙,所述玻璃为低辐射镀膜玻璃;所述房体包括组装式框架、设置于所述组装式框架上的保温隔音的墙体、设置于所述组装式框架顶部的屋顶以及设置于所述组装式框架底部的地板;所述组装式框架为钢结构的组装式框架,通过焊接及螺栓连接;所述房体的底部设置有若干脚柱,若干所述脚柱分别与所述组装式框架的底部相连;所述墙体内侧壁上依次设置有岩棉夹层和聚氨酯发泡层,所述墙体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分别设置有防潮层;所述组装式框架、墙体、屋顶以及地板均为可拆卸结构;发电装置,设置于所述房体顶部;所述发电装置包括安装架和设置于所述安装架上的若干单晶硅太阳能发电板,所述安装架的顶部倾斜设置,所述安装架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磊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君雨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