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上垃圾无人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4153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水上垃圾打捞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水上垃圾无人船,包括船体,以及安装在船体上的上端开口的垃圾存储箱,船体上固定连接有舱盖,还包括安装在船体上的主控制器以及分别与主控制器连接的雷达、GNSS定位系统、摄像装置、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推进装置、垃圾收集系统和无线模块,主控制器通过无线模块无线连接云控制平台。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摄像装置对航行前方区域进行拍摄,智能识别水面垃圾,主控制器结合雷达传输的障碍物信息对短距离行进路线进行规划;垃圾拾取操作简单方便,同时设置挤压沥水机构使得能在垃圾存储箱中收纳更多的垃圾。的垃圾。的垃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上垃圾无人船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上垃圾打捞
,具体涉及一种水上垃圾无人船。

技术介绍

[0002]水污染一方面是由于部分人环保意识不强,将垃圾弃入河道当中,致使江、河、湖泊的水面上漂浮大量垃圾;另一方面,由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大量排放。河水严重营养富集,导致水面出现了大量的浮游藻类。为了清理水面漂浮垃圾或藻类,多数采用人工打捞的方式,耗费大量人力的同时,还具有人身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水上垃圾无人船。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上垃圾无人船,包括船体,以及安装在船体上的上端开口的垃圾存储箱,船体上固定连接有舱盖,还包括安装在船体上的主控制器以及分别与主控制器连接的雷达、GNSS定位系统、摄像装置、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推进装置、垃圾收集系统和无线模块,主控制器通过无线模块无线连接云控制平台;
[0005]推进装置安装在船体尾部,并受主控制器控制,用于推动船体前进或转弯;
[0006]雷达固定安装在船体底部,用于扫描检测船体周边障碍物并将障碍物信息传输给主控制器,主控制器根据障碍物信息对无人船行进方向进行控制;
[0007]GNSS定位系统安装在船体上,用于船体定位;
[0008]电池组固定安装在船体内,用于给船体上的各个用电装置供电;
[0009]电池管理系统连接电池组,并监测电池组的电池电量、电池状态并将相关数据信息传输给主控制器;
[0010]摄像装置固定安装在舱盖顶部,用于拍摄无人船前进方向水面图像信息,并将水面图像信息传输给主控制器,主控制器对水面图像信息进行处理,识别出水面漂浮垃圾,并结合雷达传输的障碍物信息对无人船行进短距离行进路线进行规划控制;
[0011]垃圾收集系统用于将水面上的垃圾收集起来沥水后置入垃圾存储箱。
[0012]进一步的,船体一侧开口呈U字型,开口处由外向内依次安装垃圾收集系统和垃圾存储箱,垃圾收集系统包括垃圾拦挡机构、传送带机构和挤压沥水机构,传送带机构通过固定架前低后高倾斜安装在船体前端,垃圾拦挡机构位于传送带机构前端两侧与固定架固定连接,挤压沥水机构安装在传送带机构的后侧下方。
[0013]进一步的,传送带机构包括与固定架可转动连接的一上一下两个转轴、传动连接在两个转轴间的传送履带,传送履带上设有若干沥水孔,上侧的转轴一端传动连接有电机,垃圾拦挡机构包括两个与固定架固定连接的外扩的栏板、以及分别可转动连接在两个栏板外端的防撞筒,挤压沥水机构包括水平固定在船体上的沥水网,沥水网靠近船体的两侧分别固定有竖直的挡板,固定架靠近沥水网的一侧安装有第一电动推杆,第一电动推杆上固定连接有推板,推板与沥水网、挡板之间均滑动连接,两个挡板靠近垃圾存储箱的一侧的上
端铰接有拦门,拦门下侧两端分别设有用于锁紧拦门的锁紧机构,挡板上设有用于测量沥水网上垃圾高度的第一红外传感器,电机、第一电动推杆、锁紧机构和第一红外传感器分别与主控制器连接。
[0014]进一步的,锁紧机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固定连接在船体上的第二电动推杆、与第二电动推杆固定的卡块、固定在船体上的限位槽板,卡块和限位槽板之间滑动连接,第二电动推杆与主控制器连接。
[0015]进一步的,舱盖上还固定连接有与主控制器连接的信号灯。
[0016]进一步的,推进装置包括电动螺旋桨。
[0017]进一步的,垃圾存储箱中上部位置设有若干测量垃圾存储箱中垃圾高度的第二红外传感器,第二红外传感器与主控制器连接。
[0018]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摄像装置对航行前方区域进行拍摄,并将图片信息传输给主控制器进行图像处理,识别出图像中的水面垃圾,当发现漂浮垃圾时,主控制器结合雷达传输的障碍物信息对短距离行进路线进行规划;垃圾拾取操作简单方便,通过不断的传送履带将水面垃圾运送到挤压沥水机构中,到达设定高度(即被第一红外传感器检测到)时进行挤压沥水,挤压沥水后传入垃圾存储箱中,使得能在垃圾存储箱中收纳更多的垃圾;通过第二红外感应器实时检测垃圾存储箱的垃圾堆积高度,到达设定值时,停止当前的拾取工作,记录位置后返航卸载垃圾。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水上垃圾无人船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水上垃圾无人船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挤压沥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原理结构框图。
[0023]图中:1、船体;2、垃圾存储箱;3、舱盖;4、主控制器;5、雷达;6、GNSS定位系统;7、摄像装置;8、电池组;9、电池管理系统;10、推进装置;11、垃圾收集系统;12、无线模块;13、云控制平台;14、固定架;15、传送履带;16、电机;17、栏板;18、防撞筒;19、沥水网;20、挡板;21、第一电动推杆;22、推板;23、拦门;24、锁紧机构;25、第一红外传感器;26、第二电动推杆;27、卡块;28、限位槽板;29、信号灯;30、第二红外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本实施例在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5]如图1至4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上垃圾无人船,包括船体1,以及安装在船体1上的上端开口的垃圾存储箱2,船体1上固定连接有舱盖3,还包括安装在船体1上的主控制器4以及分别与主控制器4连接的雷达5、GNSS定位系统6、摄像装置7、电池组8、电池管理系统9、推进装置10、垃圾收集系统11和无线模块12,主控制器4通过无线模块12无线连接云控制平台13,用户可以通过电脑或移动终端连接云控制平台13,通过云控制平台13设置无人船巡航路线,并监测无人船状态。
[0026]推进装置10安装在船体1尾部,并受主控制器4控制,用于推动船体1前进或转弯,
推进装置10优选电动螺旋桨,电动螺旋桨有两个,对称设置,两个都运转则无人船向前行进,若其中一个运转,则无人船向另一个电动螺旋桨所在一侧转弯。
[0027]雷达5固定安装在船体1底部,优选在船底正中间位置,用于扫描检测船体1周边障碍物并将障碍物信息传输给主控制器4,主控制器4根据障碍物信息对无人船行进方向进行控制,避开有障碍物的方向。障碍物信息包括障碍物位置坐标。
[0028]GNSS定位系统6安装在船体1上,用于船体1定位,GNSS定位系统即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包括了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和欧盟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GALILEO),能够很好的定位到船体1位置。
[0029]电池组8固定安装在船体1内,用于给船体1上的各个用电装置供电,各个用电装置包括:主控制器4、雷达5、GNSS定位系统6、摄像装置7、电池管理系统9、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上垃圾无人船,包括船体,以及安装在船体上的上端开口的垃圾存储箱,所述船体上固定连接有舱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船体上的主控制器以及分别与主控制器连接的雷达、GNSS定位系统、摄像装置、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推进装置、垃圾收集系统和无线模块,所述主控制器通过无线模块无线连接云控制平台;所述推进装置安装在船体尾部,并受主控制器控制,用于推动船体前进或转弯;所述雷达固定安装在船体底部,用于扫描检测船体周边障碍物并将障碍物信息传输给主控制器,主控制器根据障碍物信息对无人船行进方向进行控制;所述GNSS定位系统安装在船体上,用于船体定位;所述电池组固定安装在船体内,用于给船体上的各个用电装置供电;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连接电池组,并监测电池组的电池电量、电池状态并将相关数据信息传输给主控制器;所述摄像装置固定安装在舱盖顶部,用于拍摄无人船前进方向水面图像信息,并将水面图像信息传输给主控制器,主控制器对水面图像信息进行处理,识别出水面漂浮垃圾,并结合雷达传输的障碍物信息对无人船行进短距离行进路线进行规划控制;所述垃圾收集系统用于将水面上的垃圾收集起来沥水后置入垃圾存储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垃圾无人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一侧开口呈U字型,开口处由外向内依次安装垃圾收集系统和垃圾存储箱,所述垃圾收集系统包括垃圾拦挡机构、传送带机构和挤压沥水机构,所述传送带机构通过固定架前低后高倾斜安装在船体前端,垃圾拦挡机构位于传送带机构前端两侧与固定架固定连接,挤压沥水机构安装在传送带机构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岭全勇华曹芳明
申请(专利权)人:海之韵海南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