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感器、制造方法、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4111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传感器、制造方法、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该传感器包括:两层盖层、敏感层和封装层,两层盖层彼此相对且间隔设置;敏感层设置于所述两层盖层之间;封装层沿所述敏感层的周向环绕设置,并连接所述两层盖层,所述封装层与所述两层盖层共同形成容纳空间;其中,所述敏感层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所述封装层设置有连通所述容纳空间与外部环境的气道。由此,封装层设有气道,容纳空间通过气道连通外部环境,可便于通过气道使得容纳空间和外部环境之间的压差尽量减小,从而缓解由于传感器内部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压差较大而导致传感器的检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进而提高传感器检测的准确性。器检测的准确性。器检测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传感器、制造方法、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电池
,特别是涉及一种传感器、制造方法、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节能减排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就促进了能源结构的调整,推动了电池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电池技术的发展关键在于电化学储能技术,由于其高能量密度、良好的循环能力、高工作电压、环保性以及低自放电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电动车辆和储能系统中。
[0003]电池在使用的过程中可通过传感器监测电池的工作状态,然而若传感器所处环境的气压与传感器内部的气压存在较大偏差时,会直接影响传感器的检测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传感器、制造方法、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传感器,传感器包括:两层盖层、敏感层和封装层,两层盖层彼此相对且间隔设置;敏感层设置于两层盖层之间;封装层沿敏感层的周向环绕设置,并连接两层盖层,封装层与两层盖层共同形成容纳空间;其中,敏感层设置于容纳空间,封装层设置有连通容纳空间与外部环境的气道。由此,封装层连接两层盖层形成容纳空间,能够通过封装层和两层盖层对位于容纳空间的敏感层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缓解敏感层受损的风险,同时封装层设有气道,容纳空间通过气道连通外部环境,可便于通过气道使得容纳空间和外部环境之间的压差尽量减小,从而缓解由于传感器内部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压差较大而导致传感器的检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进而提高传感器检测的准确性。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封装层与敏感层之间形成有连通气道的封装间隙。由此,通过在封装层与敏感层之间形成封装间隙,能够使气道通过封装间隙连通传感器内部的更多位置,进而更易于通过气道调节传感器内部和外部环境之间的压差,进一步缓解由于较大压差导致传感器检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提高传感器检测的准确性。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封装间隙沿敏感层的周向环绕敏感层设置。由此,封装间隙沿敏感层的周向环绕敏感层设置,能够使得敏感层通过封装间隙和气道更全面地与外界环境连通,进而更易于通过气道调节传感器内部和外部环境之间的压差,更进一步缓解由于较大压差导致传感器检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提高传感器检测的准确性。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封装层设置有导气通道和至少一个通气孔,导气通道沿封装层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导气通道与气道连通,至少一个通气孔连通导气通道和容纳空间。由此,通过在封装层上开设导气通道和通气孔,并通过导气通道和通气孔进一步使容纳空间和气道连通,能够在无需开设其他间隙的情况下,使得气道连通传感器内部的更多位置,进而更易于通过气道调节传感器内部和外部环境之间的压差,进一步缓解由于较大压差导致
传感器检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提高传感器检测的准确性。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通气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通气孔沿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由此,通过设置多个通气孔,且多个通气孔沿延伸方向间隔设置,能够使得敏感层通过多个通气孔和导气通道更全面地与气道连通,进而更易于通过气道调节传感器内部和外部环境之间的压差,更进一步缓解由于较大压差导致传感器检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提高传感器检测的准确性。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封装层包括主体层和两层绝缘层,主体层夹设于两层绝缘层之间,且主体层和两层绝缘层分别沿敏感层的周向环绕敏感层设置;导气通道和通气孔设置于主体层。由此,导气通道和通气孔均设置在主体层,通过将主体层夹设于两层绝缘层之间,能够易于在不影响导气通道和通气孔的前提下,通过两层绝缘层将主体层连接两层盖层以形成容纳空间。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封装层包括主体层和两层绝缘层,主体层夹设于两层绝缘层之间,且主体层和两层绝缘层分别沿敏感层的周向环绕敏感层设置,主体层和两层绝缘层中的至少一者共同形成导气通道和通气孔。由此,将主体层夹设于两层绝缘层之间,易于通过两层绝缘层将主体层连接两层盖层以形成容纳空间,同时主体层和两层绝缘层中的至少一者共同形成导气通道和通气孔,能够降低导气通道和通气孔的成型难度,提高生产效率。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层设置有沿延伸方向延伸设置的通槽以及连通通槽的至少一个通口,至少一个通口设置于主体层朝向容纳空间的一侧;通槽在两个绝缘层的排列方向上贯穿主体层的相背两侧;两层绝缘层盖合通槽和通口,以对应形成导气通道和通气孔。由此,通过在主体层设置通槽和通口并通过两层绝缘层盖合通槽和通口以形成导气通道和通气孔,能够降低导气通道和通气孔的成型难度,提高生产效率。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层包括内封装部和外封装部,内封装部沿敏感层的周向环绕敏感层设置,外封装部沿敏感层的周向环绕内封装部设置,且内封装部和外封装部间隔设置,以围设成通槽;内封装部包括沿敏感层的周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封装段,每相邻的两个封装段之间形成有一通口。由此,通过内封装部和外封装部围设形成通槽,能够降低通槽的成型难度,同时通过相邻两个间隔的封装段间隔设置以形成通口,能够降低通口的成型难度,进而降低导气通道和通气孔的成型难度,提高生产效率。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层通过两层绝缘层分别与两层盖层粘接固定。由此,通过两层绝缘层将主体层粘接在两层盖层,易于将主体层连接两层盖层以形成容纳空间。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封装层包括主体部和气道部,主体部沿敏感层的周向环绕敏感层设置,以围成容纳空间;气道部连接主体部,并往背离容纳空间的方向延伸;气道贯穿于气道部以连通至容纳空间。由此,能够便于通过主体部配合两层盖层形成容纳空间,以及便于通过气道部形成气道,同时气道部沿远离容纳空间的方向延伸,更易于通过气道连通容纳空间和外部环境。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部呈具有开口的半封闭环状,气道部包括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分别连接主体部形成开口的两端,并往远离容纳空间的方向延伸且并排间隔设置,以形成气道。由此,主体部呈具有开口的半封闭环状,便于气道通过主体部的开口连通容纳空间,并且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沿远离容纳空间的方向延伸以形成气道,能够降低气道的成型难度,提高生产效率。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每层盖层包括盖层主体和延伸部,主体部夹设于两层盖层的盖层主体之间,气道部夹设于两层盖层的延伸部之间,敏感层具有引线,引线固定于盖层主体并进一步经延伸部引出至两层盖层外。由此,主体部夹设于两层盖层的盖层主体之间,气道部夹设于两层盖层的延伸部之间,能够使两层盖层与封装层的匹配度更高,更易于通过两层盖层以及封装层形成容纳空间,以对敏感层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同时敏感层的引线固定于盖层主体并进一步经延伸部引出至两层盖层外,能够在对引线固定的同时使引线延伸至两层盖层外,以便于传感器通过引线与外部电路电连接。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每层盖层包括层叠设置的保护层和基底层,基底层设置于敏感层和保护层之间;封装层连接两层盖层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包括:两层盖层,所述两层盖层彼此相对且间隔设置;敏感层,设置于所述两层盖层之间;封装层,沿所述敏感层的周向环绕设置,并连接所述两层盖层,所述封装层与所述两层盖层共同形成容纳空间;其中,所述敏感层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所述封装层设置有连通所述容纳空间与外部环境的气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层与所述敏感层之间形成有连通所述气道的封装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间隙沿所述敏感层的周向环绕所述敏感层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层设置有导气通道和至少一个通气孔,所述导气通道沿所述封装层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导气通道与所述气道连通,所述至少一个通气孔连通所述导气通道和所述容纳空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通气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通气孔沿所述延伸方向间隔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层包括主体层和两层绝缘层,所述主体层夹设于所述两层绝缘层之间,且所述主体层和所述两层绝缘层分别沿所述敏感层的周向环绕所述敏感层设置;所述导气通道和所述通气孔设置于所述主体层。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层包括主体层和两层绝缘层,所述主体层夹设于所述两层绝缘层之间,且所述主体层和所述两层绝缘层分别沿所述敏感层的周向环绕所述敏感层设置,所述主体层和所述两层绝缘层中的至少一者共同形成所述导气通道和所述通气孔。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层设置有沿所述延伸方向延伸设置的通槽以及连通所述通槽的至少一个通口,所述至少一个通口设置于所述主体层朝向所述容纳空间的一侧;所述通槽在所述两个绝缘层的排列方向上贯穿所述主体层的相背两侧;所述两层绝缘层盖合所述通槽和所述通口,以对应形成所述导气通道和所述通气孔。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层包括内封装部和外封装部,所述内封装部沿所述敏感层的周向环绕所述敏感层设置,所述外封装部沿所述敏感层的周向环绕所述内封装部设置,且所述内封装部和所述外封装部间隔设置,以围设成所述通槽;所述内封装部包括沿所述敏感层的周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封装段,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封装段之间形成有一所述通口。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层通过所述两层绝缘层分别与所述两层盖层粘接固定。11.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层包括主体部和气道部,所述主体部沿所述敏感层的周向环绕所述敏感层设
置,以围成所述容纳空间;所述气道部连接所述主体部,并往背离所述容纳空间的方向延伸;所述气道贯穿于所述气道部以连通至所述容纳空间。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呈具有开口的半封闭环状,所述气道部包括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所述第一延伸段和所述第二延伸段分别连接所述主体部形成所述开口的两端,并往远离所述容纳空间的方向延伸且并排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气道。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每层所述盖层包括盖层主体和延伸部,所述主体部夹设于所述两层盖层的所述盖层主体之间,所述气道部夹设于所述两层盖层的所述延伸部之间,所述敏感层具有引线,所述引线固定于所述盖层主体并进一步经所述延伸部引出至所述两层盖层外。1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每层所述盖层包括层叠设置的保护层和基底层,所述基底层设置于所述敏感层和所述保护层之间;所述封装层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凯朱翠翠张继君王少飞魏奕民李杨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