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膜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41035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滤膜滤器,包括:壳体,其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的上端配置有第一附接口,下壳体的下端配置有第二附接口;盒部件,其设置于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以用于将壳体的内腔分成位于上外腔室以及下外腔室,盒部件与上壳体以及下壳体能够分离地对接;盒部件包括:盒本体,其包括上盖和下盖,上盖与下盖能够分离地对接;滤膜片,其设置于盒本体内;阀结构,其包括第一阀结构和第二阀结构,第一阀结构配置于上盖的顶壁,第二阀结构配置于下盖的底壁;第一阀结构以及第二阀结构响应于压力差而将顶壁和底壁打开,以使得滤膜片拦截溶液中的生物化学单元,压力差消失后,第一阀结构和第二阀结构分别对应将顶壁和底壁关闭。第二阀结构分别对应将顶壁和底壁关闭。第二阀结构分别对应将顶壁和底壁关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滤膜滤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化学试剂分离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将生物化学单元从溶液中分离的滤膜滤器。

技术介绍

[0002]滤膜滤器(作为过滤装置)一种典型的应用是用于将混合在溶液中的如蛋白质、细胞等生物化学单元与溶液分离,所分离出的生物化学单元和/或溶液后续通常用于分析(检测)使用。基于进行大量样本收集以及防止外界环境干扰样本检测的要求,滤膜滤器的使用的方便性(如,便于操作)和安全性(如,避免生物化学单元和/或溶液被污染)尤为重要。
[0003]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种使用方便的滤膜滤器,该滤膜滤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的内腔中的滤膜片,该滤膜片将壳体的内腔分为上腔室和下腔室,壳体的上端具有第一接口,壳体的下端具有第二接口,母液容器(母液容器用于盛放混合有生物化学单元的母溶液)可拆卸地连接至第一接口,子液容器(用于盛放被分离后的溶液,不妨将该溶液称为子溶液)可拆卸地连接至第二接口,在将母液容器以及子液容器连接至壳体的上端和下端后,使母液容器位于子液容器的上方,在压力差的作用下(该压力差可由如重力、或主动制造的负压等作用产生) ,母液容器中的母溶液进入到壳体的上腔室,并随后经过滤膜片,在经过滤膜片时,母溶液中的生物化学单元被拦截,而过滤后所形成的子溶液通过滤膜片而进入到子液容器中。在将该滤膜滤器用作收集、分析(检测)生物化学单元的使用目的时,现有技术中,将壳体配置成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与下壳体对扣形成壳体并可拆离,滤膜片被布置在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例如,被夹持在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如此,在完成对溶液的过滤后,可通过使上壳体与下壳体分离而方便将拦截有生物化学单元的滤膜片取下以便于进行收集、分析(检测)。
[0004]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的滤膜滤器能够实现两个容器的快速连接,并在两个容器连接至滤膜滤器后随即便可实现对溶液的过滤,并且,在过滤过程中,滤膜片未暴露在外界环境中,从而能够有效避免在过滤过程中外界环境污染生物化学单元。
[0005]然而,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的滤膜滤器却仍存在如下缺陷:1、对众多样品在一般区域(空间)进行收集,然后将所收集的样品转移至专门区域(空间,该区域或空间通常为无菌环境)进行分析(检测)是集中采样、分析(检测)实验过程的一种典型的操作流程,上述的滤膜滤器在该操作流程中导致生物化学单元存在暴露在外界环境中的操作步骤,从而可能造成对生物化学单元的污染。具体原因是:在滤膜滤器完成对生物化学单元的拦截后,不可避免的需要将上壳体与下壳体分离以用于取下滤膜片而对滤膜片进行收集,在使上壳体与下壳体拆离后以及在利用如镊子之类的工具将滤膜片移至收集盘架的过程中,滤膜片暴露在外界环境中,从而可能对滤膜片上的生物化学单元造成污染。
[0006]2、为避免已收集在收集盘架的滤膜片始终处暴露状态,现有技术中还需在收集盘架上的每个定位区域预先单独配置用于容置滤膜片的容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滤膜滤器。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滤膜滤器,包括:壳体,其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的上端配置有用于与母液容器附接的第一附接口,所述下壳体的下端配置有用于与子液容器附接的第二附接口;盒部件,其设置于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以用于将所述壳体的内腔分成位于上方的上外腔室以及位于下方的下外腔室,所述盒部件与所述上壳体以及所述下壳体能够分离地对接;所述盒部件包括:盒本体,其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能够分离地对接;滤膜片,其设置于所述盒本体内;阀结构,其包括第一阀结构和第二阀结构,所述第一阀结构配置于所述上盖的顶壁,所述第二阀结构配置于所述下盖的底壁;其中:所述第一阀结构以及所述第二阀结构响应于所述上外腔室与所述下外腔室之间所产生的压力差而将所述顶壁和所述底壁打开,以使得来自于母液容器的溶液依次经过所述上外腔室、所述盒部件、所述下外腔室而进入到所述子液容器,在溶液经过所述盒部件时,所述盒部件内的滤膜片对溶液过滤而将生物化学单元拦截;在所述上外腔室与所述下外腔室之间的压力差消失后,所述第一阀结构和所述第二阀结构分别对应将所述顶壁和所述底壁关闭,以使得拦截在滤膜片上的生物化学单元封装于所述盒本体内。
[0009]优选地,所述第二阀结构包括:阀口,其包括两个,两个所述阀口对称的开设于所述下盖的底壁,两个所述阀口之间的区域形成为条状安装板;弹性盘,其位于所述底壁的底部,所述弹性盘与所述条状安装板对应的区域贴附固定于所述条状安装板,所述弹性盘通过朝下弹性变形而将两个所述阀口打开从而将所述底壁打开,并通过弹性复位而将两个所述阀口关闭从而将所述底壁关闭。
[0010]优选地,所述第二阀结构包括:第一条形通槽,其开设于所述上盖的顶壁,所述第一条形通槽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条形通槽沿径向依次排布,多个所述第一条形通槽的长度适配于所述顶壁;硅胶条,其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硅胶条与多个所述第一条形通槽一一对应,所述硅胶条适配性地封盖于所述第一条形通槽;其中:所述硅胶条上开设有沿长度方向上延伸且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分隔缝;所述硅胶条的上表面配置成对称布置的倾斜面以使得所述硅胶条在所述分隔缝处的厚度小于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的厚度;所述硅胶条响应于压力差以通过弹性变形而使分隔缝打开,所述硅胶条通过弹性复位而使分隔缝密合。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阀结构包括:第二条形通槽,其开设于所述上盖的底壁,所述第二条形通槽包括多个,多个所述
第二条形通槽周向排布;板条部件,其包括多个,多个所述板条部件设置于所述顶壁的底部且周向排布,每个所述板条部件对应封盖于所述第二条形通槽;每个所述板条部件通过径向上的一个端部固定至所述底壁。
[0012]优选地,所述下壳体上设置有吸气管;所述吸气管径向穿设所述下壳体的壳壁而伸入至所述下壳体中,从而,所述吸气管具有位于所述下壳体的径向外侧的附接端以及伸入至所述下外腔室的吸气端;其中:所述吸气端配置在能够避让所述第二阀结构的位置,所述吸气端的上方设置有弧形罩,所述弧形罩在径向上凸出于所述吸气端的端口,负压设备通过气管连接至所述吸气管的附接端;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平衡口,所述平衡口处设置有用于过滤气体的过滤装置或者所述平衡口连接至能够提供无菌气体的气源。
[0013]优选地,所述弹性盘与所述条状安装板对应区域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衬板,所述弹性盘与两个所述阀口对应区域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衬板;所述弹性盘的底部形成有沿所述条状安装板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的隆起条;所述隆起条对应于所述第一衬板与所述第二衬板之间的区域处布置有缺口。
[0014]优选地,所述滤膜片的边缘夹持于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之间;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通过旋合而形成对接,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在旋合处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安装于所述上盖;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上盖通过插接而形成对接,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上盖在插接处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装设于所述上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上盖在插接处分别设置有用于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滤膜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其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的上端配置有用于与母液容器附接的第一附接口,所述下壳体的下端配置有用于与子液容器附接的第二附接口;盒部件,其设置于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以用于将所述壳体的内腔分成位于上方的上外腔室以及位于下方的下外腔室,所述盒部件与所述上壳体以及所述下壳体能够分离地对接;所述盒部件包括:盒本体,其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能够分离地对接;滤膜片,其设置于所述盒本体内;阀结构,其包括第一阀结构和第二阀结构,所述第一阀结构配置于所述上盖的顶壁,所述第二阀结构配置于所述下盖的底壁;其中:所述第一阀结构以及所述第二阀结构响应于所述上外腔室与所述下外腔室之间所产生的压力差而将所述顶壁和所述底壁打开,以使得来自于母液容器的溶液依次经过所述上外腔室、所述盒部件、所述下外腔室而进入到所述子液容器,在溶液经过所述盒部件时,所述盒部件内的滤膜片对溶液过滤而将生物化学单元拦截;在所述上外腔室与所述下外腔室之间的压力差消失后,所述第一阀结构和所述第二阀结构分别对应将所述顶壁和所述底壁关闭,以使得拦截在滤膜片上的生物化学单元封装于所述盒本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膜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结构包括:阀口,其包括两个,两个所述阀口对称的开设于所述下盖的底壁,两个所述阀口之间的区域形成为条状安装板;弹性盘,其位于所述底壁的底部,所述弹性盘与所述条状安装板对应的区域贴附固定于所述条状安装板,所述弹性盘通过朝下弹性变形而将两个所述阀口打开从而将所述底壁打开,并通过弹性复位而将两个所述阀口关闭从而将所述底壁关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膜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结构包括:第一条形通槽,其开设于所述上盖的顶壁,所述第一条形通槽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条形通槽沿径向依次排布,多个所述第一条形通槽的长度适配于所述顶壁;硅胶条,其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硅胶条与多个所述第一条形通槽一一对应,所述硅胶条适配性地封盖于所述第一条形通槽;其中:所述硅胶条上开设有沿长度方向上延伸且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分隔缝;所述硅胶条的上表面配置成对称布置的倾斜面以使得所述硅胶条在所述分隔缝处的厚度小于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的厚度;所述硅胶条响应于压力差以通过弹性变形而使分隔缝打开,所述硅胶条通过弹性复位而使分隔缝密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膜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结构包括:第二条形通槽,其开设于所述上盖的底壁,所述第二条形通槽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条形通槽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心活刘小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迈瑞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