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抑菌去味抗皱的防静电针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53928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抑菌去味抗皱的防静电针织面料,由面料经抗静电剂整理而得,面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成分:涤纶纤维30~40份、棉纤维20~30份、以及石墨烯纤维10~20份;抗静电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成分:丙烯酸酯乳液15~25份、二氧化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抑菌去味抗皱的防静电针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化纤织物
,具体是涉及一种抑菌去味抗皱的防静电针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针织面料即是利用织针将纱线弯曲成圈并相互串套而形成的织物。针织面料与梭织面料的不同之处在于纱线在织物中的形态不同。针织分为纬编和经编,针织面料广泛应用于服装面料及里料,家纺等产品中,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0003]但是针织面料因导电性能差而容易积累静电,易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微粒、人体皮屑,从而带入细菌病毒及有害物质,同时还会产生局部放电现象,给人体带来刺痒不适。同时静电会产生火花,若是身边有易燃易爆的危险品,极有可能造成危险。
[0004]因此,现急需一种抑菌去味抗皱的防静电针织面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抑菌去味抗皱的防静电针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抑菌去味抗皱的防静电针织面料,由面料经抗静电剂整理而得,
[0007]所述面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成分:涤纶纤维30~40份、棉纤维20~30份、以及石墨烯纤维10~20份;
[0008]所述抗静电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成分:丙烯酸酯乳液15~25份、二氧化钛

石墨烯混合粉末10~20份、分散剂5~10份、偶联剂1~3份、二甲苯磺酸钠5~15份,以及去离子水40~60份。
[0009]说明:本专利技术面料具备良好的抗皱性,并采用抗静电剂对面料进行整理,使抗静电剂粘附在面料纤维上,降低了面料纤维间的摩擦系数,减少了静电荷的产生,抗静电剂中的二氧化钛

石墨烯混合粉末可提高面料导电性能,以减少面料表面的电荷积累,提高面料的抗静电性能,同时整理后的面料也获得了较好的抑菌性能。
[0010]进一步地,所述二氧化钛

石墨烯混合粉末采用如下制备方法制得:
[0011]S1、将5~8g石墨烯粉末与500ml水混合,超声分散3~6min后制得石墨烯分散液;
[0012]S2、向石墨烯分散液中加入200ml无水乙醇与冰醋酸混合溶液,混合均匀后得到溶液A;
[0013]S3、将40~60ml钛酸四丁酯加入300ml无水乙醇与氨水混合溶液中,得到溶液B;
[0014]S4、将溶液A加热至30~40℃后,在搅拌状态下将溶液B逐渐加入到溶液A中,溶液B的初始添加量为30~50ml/min,且溶液B的添加量以10~15ml/min的速度升高,直至溶液B全部加入溶液A中,得到混合液,静置2~4h后,将混合液过滤、干燥后得到二氧化钛

石墨烯混合粉末。
[0015]说明:上述方法通过钛酸四丁酯在石墨烯粉末表面形成一层二氧化钛粉末,得到的二氧化钛

石墨烯具备良好的导电性能,能有效提高面料的抗静电性能与抑菌性能。
[0016]进一步地,所述无水乙醇与冰醋酸混合溶液中无水乙醇与冰醋酸的体积比为2~2.5:1。
[0017]说明:限定无水乙醇与冰醋酸比例能够保证二氧化钛的生成速度与生成量。
[0018]进一步地,所述无水乙醇与氨水混合溶液中无水乙醇与氨水的体积比为2.5~3:1。
[0019]说明:限定无水乙醇与冰醋酸比例能够保证二氧化钛的生成速度。
[0020]进一步地,所述分散剂为月桂醇聚氧乙烯醚、聚丙烯酰胺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任意比组成的混合物。
[0021]说明:分散剂可分散二氧化钛

石墨烯混合粉末,使二氧化钛

石墨烯混合粉末均匀分布在面料纤维上,避免粉末团聚。
[0022]进一步地,所述偶联剂为乙烯基二甲基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以及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按任意比组成的混合物。
[0023]说明:偶联剂可均匀的将二氧化钛

石墨烯混合粉末分散在抗静电剂中,偶联剂可增加二氧化钛

石墨烯与面料之间的结合性,使抗静电剂不易洗脱,提高抗静电剂的实用耐久性。
[0024]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0025]步骤一:向面料表面喷洒50~70℃的抗静电剂,抗静电剂的喷洒量为500~700ml/m2,喷洒完成后采用紫外灯对面料进行辐照,紫外灯功率为1000W,照射时间5~10min;
[0026]步骤二:将辐照后的面料进行轧压,轧余率为60~80%;
[0027]步骤三:重复步骤一、二2~4次,且随后每次抗静电剂的喷洒量相比上一次降低30~50ml/m2,紫外灯功率相比上一次升高100~150W,直至最后一次轧压完成后得到轧压面料;
[0028]步骤四:对轧压面料进行干燥,干燥完成后得到防静电针织面料。
[0029]说明:上述步骤采用喷洒的方法将抗静电剂与面料结合,紫外光辐照可改善面料亲水性,使抗静电剂与面料纤维紧密结合,并通过多次轧压与喷洒相结合,使抗静电剂能够均匀分布,提高面料抗静电性能,使抗静电剂能够牢固地与面料纤维结合,使面料的抗静电耐久性更好。
[0030]进一步地,步骤一中所述紫外灯与面料之间的间距为10~22cm。
[0031]说明:限定紫外灯与面料的间距可保证光照强度,避免紫外光辐照强度不足。
[0032]进一步地,步骤四中所述干燥的干燥温度为50~60℃,干燥时间8~10min。
[0033]说明:限定干燥温度与干燥时间可保证干燥效果。
[003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5](1)本专利技术面料具备良好的抗皱性,并采用抗静电剂对面料进行整理,使抗静电剂粘附在面料纤维上,降低了面料纤维间的摩擦系数,减少了静电荷的产生,抗静电剂中的二氧化钛

石墨烯混合粉末可提高面料导电性能,以减少面料表面的电荷积累,提高面料的抗静电性能,同时整理后的面料也获得了较好的抑菌性能。
[0036](2)本专利技术采用喷洒的方法将抗静电剂与面料结合,紫外光辐照可改善面料亲水
性,使抗静电剂与面料纤维紧密结合,并通过多次轧压与喷洒相结合,使抗静电剂能够均匀分布,提高面料抗静电性能,使抗静电剂能够牢固地与面料纤维结合,使面料的抗静电耐久性更好。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更好地体现本专利技术的优势。
[0038]实施例1
[0039]一种抑菌去味抗皱的防静电针织面料,由面料经抗静电剂整理而得,
[0040]所述面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成分:涤纶纤维35份、棉纤维25份、以及石墨烯纤维15份;
[0041]所述抗静电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成分:丙烯酸酯乳液20份、二氧化钛

石墨烯混合粉末15份、分散剂8份、偶联剂2份、二甲苯磺酸钠10份,以及去离子水50份;
[0042]所述二氧化钛

石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抑菌去味抗皱的防静电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由面料经抗静电剂整理而得,所述面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成分:涤纶纤维30~40份、棉纤维20~30份、以及石墨烯纤维10~20份;所述抗静电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成分:丙烯酸酯乳液15~25份、二氧化钛

石墨烯混合粉末10~20份、分散剂5~10份、偶联剂1~3份、二甲苯磺酸钠5~15份,以及去离子水40~6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菌去味抗皱的防静电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钛

石墨烯混合粉末采用如下制备方法制得:S1、将5~8g石墨烯粉末与500ml水混合,超声分散3~6min后制得石墨烯分散液;S2、向石墨烯分散液中加入200ml无水乙醇与冰醋酸混合溶液,混合均匀后得到溶液A;S3、将40~60ml钛酸四丁酯加入300ml无水乙醇与氨水混合溶液中,得到溶液B;S4、将溶液A加热至30~40℃后,在搅拌状态下将溶液B逐渐加入到溶液A中,溶液B的初始添加量为30~50ml/min,且溶液B的添加量以10~15ml/min的速度升高,直至溶液B全部加入溶液A中,得到混合液,静置2~4h后,将混合液过滤、干燥后得到二氧化钛

石墨烯混合粉末。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抑菌去味抗皱的防静电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水乙醇与冰醋酸混合溶液中无水乙醇与冰醋酸的体积比为2~2.5: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抑菌去味抗皱的防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洪卫李永军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迈克斯纺织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