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封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3680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信封盒,包含:第一底板,第一底板表面设有投放孔,用于投放信封;一对第一侧板,一对第一侧板分别与第一底板其中一对相对的两侧相连,第一侧板与第一底板相连的边为第一侧板成型线,第一侧板的一侧连接有第一侧板连接板,第一侧板连接与第一侧板相连的边为第一侧板连接板成型线;第二侧板,第二侧板一侧与第一底板一侧相连,第二侧板与第一底板相连的边为第二侧板成型线;盖板,盖板与其中一个第一侧板相连;内盒,内盒可抽拉地放置在第一底板、一对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盖板形成的外盒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精巧,能够实现一次收拢成型,而且稳固、结实,抽拉式设置方便拿取信封,提升了用户体验。提升了用户体验。提升了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信封盒


[0001]本技术涉及纸盒
,特别涉及一种信封盒。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硬板纸盒的结构都比较传统,存在多种问题,1、结构很复杂,需要多个步骤才能成型,效率低下;2、结构不稳定,纸盒的侧板都比较薄,承重能力不强,应用范围较小,在电商越来越发达的时代,不能普遍适应电商平台、物流公司以及用户的需要;3、在重视用户体验和包装的时代,纸盒的形状越来越复杂和漂亮,但是对于每个不同纸盒都需要重新定制版型,整体设计效率和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封盒,包含:
[0004]第一底板,第一底板表面设有投放孔,用于投放信封;
[0005]一对第一侧板,一对第一侧板分别与第一底板其中一对相对的两侧相连,第一侧板与第一底板相连的边为第一侧板成型线,第一侧板的一侧连接有第一侧板连接板,第一侧板连接与第一侧板相连的边为第一侧板连接板成型线;
[0006]第二侧板,第二侧板一侧与第一底板一侧相连,第二侧板与第一底板相连的边为第二侧板成型线;
[0007]盖板,盖板与其中一个第一侧板相连;
[0008]内盒,内盒可抽拉地放置在第一底板、一对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盖板形成的外盒内。
[0009]进一步,盖板包含:
[0010]第一盖板,第一盖板一侧与其中一个第一侧板相连,第一盖板与第一侧板相连的边为第一盖板成型线;
[0011]第二盖板,第二盖板与第一盖板另一侧相连,第二盖板与第一盖板相连的边为第二盖板成型线;
[0012]第三盖板,第三盖板一侧与第一盖板的边侧相连,第三盖板与第一盖板相连的边为第三盖板成型线。
[0013]进一步,第三盖板另一侧设有凸台,第二侧板另一侧设有凹槽,凸台与凹槽相配合。
[0014]进一步,还包含:若干加强板和若干加强板折叠带,若干加强板通过若干加强板折叠带分别与第一底板、一对第一侧板、第一盖板的余下边侧相连,加强板折叠带与加强板相连的边为长边,加强板折叠带的两条长边分别开设有若干间隔分布的孔。
[0015]进一步,内盒包含:
[0016]第二底板;
[0017]一对第三侧板,一对第三侧板分别与第二底板其中一对相对的两侧相连,第三侧
板与第二底板相连的边第三侧板成型线,第三侧板相对的两侧连接有第三侧板连接板,第三侧板连接板与第三侧板相连的边为第三侧板连接板成型线;
[0018]一对第四侧板,一对第四侧板分别与第二底板另外一对相对的两侧相连,第四侧板与第二底板相连的边为第四侧板成型线,第四侧板的边侧连接有第四侧板加强板。
[0019]进一步,还包含:第四侧板加强板折叠带,第四侧板加强板折叠带的两侧分别与第四侧板和第四侧板加强板相连,第四侧板加强板可沿第四侧板加强板折叠带折叠并翻折,第四侧板加强板折叠带与第四侧板、第四侧板加强板相连的两条边分别开设有若干间隔分布的孔。
[0020]进一步,第四侧板加强板的边侧设有凸起,第二底板设有固定孔,凸起与固定孔相配合。
[0021]进一步,第四侧板中与第四侧板成型线垂直的边为宽边,其中一个第四侧板的宽度小于另外一个第四侧板的宽度;第三侧板中与第三侧板成型线垂直的边为宽边,第三侧板两边的宽度分别与一对第四侧板的宽度相等。
[0022]进一步,第三侧板的另一条长边为弧形。
[0023]进一步,其中一个第四侧板和第四侧板加强板表面设有抽拉孔。
[002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信封盒,其结构精巧,能够实现一次收拢成型,而且稳固、结实,抽拉式设置方便拿取信封,提升了用户体验。
[0025]要理解的是,前面的一般描述和下面的详细描述两者都是示例性的,并且意图在于提供要求保护的技术的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信封盒的外盒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信封盒的外盒的折线示意图;
[0028]图3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信封盒的内盒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信封盒的内盒的折线示意图。
实施方式
[0030]以下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阐述。
[0031]首先,将结合图1~4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信封盒,用于储放信封,其应用场景很广。
[0032]如图1~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信封盒,具有第一底板1、一对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盖板和内盒。通过在第一底板1、一对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和盖板相连构成外盒腔体。
[0033]具体地,如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底板1表面设有投放孔11,用于投放信封,加强用户存信封的体验感;一对第一侧板2分别与第一底板1其中一对相对的两侧相连,第一侧板2与第一底板1相连的边为第一侧板成型线L1,第一侧板成型线L1用于第一侧板2的收拢成型,第一侧板2的一侧连接有第一侧板连接板21,将一对第一侧板2连接起来,第一侧板连接板21与第一侧板2相连的边为第一侧板连接板成型线L2;第一侧板连接板成型线
L2用于第一侧板连接板21的收拢成型,第二侧板3一侧与第一底板1一侧相连,第二侧板3与第一底板1相连的边为第二侧板成型线L3,第二侧板成型线L3用于第二侧板3的收拢成型;盖板与其中一个第一侧板2相连,用于对外盒进行盖住;内盒可抽拉地放置在第一底板1、一对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和盖板形成的外盒内,便于用户拿取和存放信封,简单实用。
[0034]进一步,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盖板包含:第一盖板41,第一盖板41一侧与其中一个第一侧板2相连,第一盖板41与第一侧板2相连的边为第一盖板成型线L4,第一盖板成型线L4用于第一盖板41的收拢成型;第二盖板42,第二盖板42与第一盖板41另一侧相连,第二盖板42用于连接第一盖板41和另外一个第一侧板2,第二盖板42与第一盖板41相连的边为第二盖板成型线L5,第二盖板成型线L5用于第二盖板42的收拢成型;第三盖板43,第三盖板43一侧与第一盖板41的边侧相连,第三盖板43用于连接第一盖板41和第二侧板3,第三盖板43与第一盖板41相连的边为第三盖板成型线L6,第三盖板成型线L6用于第三盖板43的收拢成型。
[0035]进一步,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三盖板43另一侧设有凸台431,第二侧板3另一侧设有凹槽31,凸台431与凹槽31相配合,凸台431插入到凹槽31内,简单的结构实现第三盖板43与第二侧板3的卡接,无需另外的粘接,环保实用。
[0036]具体地,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若干加强板5和若干加强板折叠带51,若干加强板5通过若干加强板折叠带51分别与第一底板1、一对第一侧板2、第一盖板41的余下边侧相连,加强板5可沿着与加强板折叠带51相连的边折叠并翻折,若干加强板5分别用于加固加厚第一底板1、一对第一侧板2和第一盖板41,同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信封盒,其特征在于,包含: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表面设有投放孔,用于投放信封;一对第一侧板,所述一对第一侧板分别与所述第一底板其中一对相对的两侧相连,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一底板相连的边为第一侧板成型线,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连接有第一侧板连接板,所述第一侧板连接与所述第一侧板相连的边为第一侧板连接板成型线;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一侧与所述第一底板一侧相连,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一底板相连的边为第二侧板成型线;盖板,所述盖板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侧板相连;内盒,所述内盒可抽拉地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所述一对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盖板形成的外盒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信封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包含: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一侧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侧板相连,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第一侧板相连的边为第一盖板成型线;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第一盖板另一侧相连,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第一盖板相连的边为第二盖板成型线;第三盖板,所述第三盖板一侧与所述第一盖板的边侧相连,所述第三盖板与所述第一盖板相连的边为第三盖板成型线。3.如权利要求2所述信封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盖板另一侧设有凸台,所述第二侧板另一侧设有凹槽,所述凸台与所述凹槽相配合。4.如权利要求2所述信封盒,其特征在于,还包含:若干加强板和若干加强板折叠带;所述若干加强板通过所述若干加强板折叠带分别与所述第一底板、所述一对第一侧板、所述第一盖板的余下边侧相连,所述加强板折叠带与所述加强板相连的边为长边,所述加强板折叠带的两条长边分别开设有若干间隔分布的孔。5.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雄林春荣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慧雄包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