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复位簧片及继电器。复位簧片用于将衔铁摆动安装于轭铁,衔铁上设有安装孔,包括:安装段,用于卡紧于轭铁;限位段,连接于安装段,并穿设衔铁上的安装孔,用于扣设于衔铁与轭铁相背的一侧,以限制衔铁脱离轭铁;复位段,连接于安装段,并穿设衔铁上的安装孔,并与限位段的弯折方向相反,用于扣设于衔铁与轭铁相背的一侧,以向衔铁提供恢复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复位簧片能够快速的实现和衔铁、轭铁的安装。轭铁的安装。轭铁的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位簧片及继电器
[0001]本技术涉及继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复位簧片及继电器。
技术介绍
[0002]继电器一般由底座、上壳、磁路部分和接触部分等组成,磁路部分包括由线圈、线圈架、铁芯、轭铁和衔铁等,接触部分包括动簧部分和静簧部分。当线圈中通过电流时产生电磁力,衔铁被吸引,从而驱动动簧部分的动触点与静簧部分的静触点接触;当线圈中电流消失时,电磁力随之消失,在复位弹簧的复位力作用下,衔铁复位,从而使得动簧部分的动触点与静簧部分的静触点断开或接触,因而通过动触点与静触点的吸合或断开,达到导通或切断电路的目的。
[0003]现有的继电器中,复位簧片在和轭铁和衔铁进行安装时,需要固定件固定在轭铁上,从而导致复位簧片、轭铁以及衔铁的安装效率低,同时不便于复位簧片的拆卸。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至少一个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复位簧片,用于将衔铁摆动安装于轭铁,所述衔铁上设有安装孔,包括:安装段,用于卡紧于所述轭铁;限位段,连接于所述安装段,并穿设所述衔铁上的所述安装孔,用于扣设于所述衔铁与所述轭铁相背的一侧,以限制所述衔铁脱离所述轭铁;复位段,连接于所述安装段,并穿设所述衔铁上的所述安装孔,并与所述限位段的弯折方向相反,用于扣设于所述衔铁与所述轭铁相背的一侧,以向所述衔铁提供恢复力。
[0005]这样,通过安装段卡紧于轭铁,限位段和复位段分别穿设衔铁上的安装孔后,以相反的方向向衔铁施加扣紧力,从而在安装段向衔铁施加卡紧的作用力下,限位段和复位段分别以相反的方向将衔铁施加扣紧在轭铁上以将衔铁摆动设置于轭铁上,从而复位簧片、衔铁以及轭铁的安装方便,不需要固定件即可实现快速安装,同时也便于后续的快速拆卸。此外,由于衔铁中设有安装孔,能够透过安装孔看到复位簧片的安装状态,例如观察复位簧片是否卡紧到位,便于复位簧片的安装,进一步的提升了安装效率。
[000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段包括贴合部、卡持部以及弯折部,所述贴合部连接于所述限位段和所述复位段,并用于贴合于所述轭铁的表面,所述卡持部用于卡紧于所述轭铁,所述弯折部和所述卡持部的弯折方向相反,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带动所述卡持部脱离所述轭铁。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贴合部的中部设有第一缺口,所述卡持部、所述弯折部以及所述限位段设置位于所述第一缺口内。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弯折部连接于所述卡持部。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段的中部设有第二缺口,所述卡持部和所述弯折部穿设所述第二缺口。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弯折部的中部设有第三缺口,所述卡持部穿设所述第三
缺口。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复位段和所述安装段一体成型,所述复位段中部形成有第四缺口,所述第四缺口和所述第一缺口相连通。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段沿第一方向弯折,所述复位段沿第二方向弯折,所述限位段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弯折宽度小于所述复位段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弯折宽度。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段、所述限位段和所述复位段一体成型。
[0014]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继电器,包括上述所述的复位簧片。
[0015]这样,通过将复位簧片卡紧在衔铁以及和轭铁上的方式,便于复位簧片、衔铁以及轭铁的三者的安装,提升了复位簧片、衔铁以及轭铁的安装效率,同时提升了整个继电器的组装效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继电器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中的继电器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图1中的继电器隐藏外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图3中的继电器隐藏底座和安装架后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图4中的继电器隐藏底座和安装架后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图5中的轭铁、衔铁以及复位簧片的分解示意图;
[0022]图7为图6中的轭铁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8为图6中的复位簧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4]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0025]100
‑
复位簧片,10
‑
安装段,11
‑
贴合部,111
‑
第一缺口,12
‑
卡持部,13
‑
弯折部,131
‑
第三缺口,20
‑
限位段,21
‑
第二缺口,30
‑
复位段,31
‑
第四缺口,200
‑
继电器,40
‑
外壳,50
‑
底座,60
‑
安装架,70
‑
线圈组件,80
‑
动簧部分,81
‑
动簧片,82
‑
动触点,90
‑
静簧部分,91
‑
静簧片,92
‑
静触点,210
‑
衔铁,211
‑
通孔,220
‑
轭铁,221
‑
水平段,222
‑
竖直段,2221
‑
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8]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技术。
[00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0]请参阅图3至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复位簧片100,包括安装段10、限位段20以及复位段30,其中,复位簧片100用于将衔铁210摆动安装于轭铁220,衔铁210上设有
安装孔211。
[0031]其中,安装段10用于卡紧于轭铁220;限位段20连接于安装段10,并穿设衔铁210上的安装孔211,用于扣设于衔铁210与轭铁220相背的一侧,以限制衔铁210脱离轭铁220;复位段30连接于安装段10,并穿设衔铁210上的安装孔,并与限位段20的弯折方向相反,用于扣设于衔铁210与轭铁220相背的一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复位簧片,用于将衔铁摆动安装于轭铁,所述衔铁上设有安装孔,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段,用于卡紧于所述轭铁;限位段,连接于所述安装段,并穿设所述衔铁上的所述安装孔,用于扣设于所述衔铁与所述轭铁相背的一侧,以限制所述衔铁脱离所述轭铁;复位段,连接于所述安装段,并穿设所述衔铁上的所述安装孔,并与所述限位段的弯折方向相反,用于扣设于所述衔铁与所述轭铁相背的一侧,以向所述衔铁提供恢复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位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段包括贴合部、卡持部以及弯折部,所述贴合部连接于所述限位段和所述复位段,并用于贴合于所述轭铁的表面,所述卡持部用于卡紧于所述轭铁,所述弯折部和所述卡持部的弯折方向相反,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带动所述卡持部脱离所述轭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位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部的中部设有第一缺口,所述卡持部、所述弯折部以及所述限位段设置位于所述第一缺口内。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亚宾,刘振伟,肖俊前,钟荣盛,范宇航,李露倩,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三友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