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空调防串风进风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3364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汽车空调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汽车空调防串风进风结构。其中包括主体,主体外壁上相邻设置有新风口和内循环风口,主体内设置有新风通道和内循环通道,新风通道和内循环通道的截面呈扇形,新风口接收外界空气,内循环风口接收车内空气,主体上设置有出风口,新风通道和内循环通道分别与出风口连通,主体内设置有外循环风门,外循环风门呈柱状,外循环风门沿柱状的高度方向旋转,外循环风门的转轴两端设置有扇形板,两侧扇形板通过直板相连,防串风门包括第一挡板,第一挡板设置在外循环风门内;解决现有技术下选择内外循环模式共同工作的时候,形成串风的问题。形成串风的问题。形成串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空调防串风进风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空调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空调防串风进风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空调是用于把汽车车厢内的温度、湿度、空气清洁度及空气流动调整和控制在最佳状态,为乘员提供舒适的乘坐环境,减少旅途疲劳;为驾驶员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对确保安全行车起到重要作用的通风装置。一般包括制冷装置、取暖装置和通风换气装置。
[0003]通风换气装置主要是指汽车空调的内循环和外循环,内循环是指鼓风机吸入车厢内的空气并吹入车厢内,没有车厢外空气的参与,优点是耗能低,制冷制热快,缺点是不利于车厢内空气的更新。外循环是指鼓风机吸入车厢外部的空气并吹入车内。优点是车厢内空气可以持续更新,缺点是耗能高,制冷制热慢。为了同时满足内、外循环,目前研制出一种新型进风结构,布置多个风门,既能满足内循环和外循环的功能,又能在内循环的同时补充一定的外循环新风,以维持整个车厢内部空气的新鲜度。
[0004]但是,该结构存在串风的缺陷: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如果选择内循环加外循环共同工作的模式,新风进通路与内循环进气通路联通,在车速比较快的时候,外循环新风补充进入的新风气体流速较大,导致相当一部分车厢外空气会直接穿过外循环风门,进入内循环通道,沿着内循环进风通路反向进入车厢内,同时内循环风通过外循环管路飘向车外,此时便形成串风,导致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增加能源消耗,同时空气未经过滤,导致车厢内空气质量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空调防串风进风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下选择内外循环共同工作的时候,形成串风的问题。
[0006]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空调防串风进风结构,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外壁上相邻设置有新风口和内循环风口,所述主体内设置有新风通道和内循环通道,所述新风通道和所述内循环通道的截面呈扇形,所述新风口接收外界空气,所述内循环风口接收车内空气,所述主体上设置有出风口,所述新风通道和所述内循环通道分别与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出风口向车内输送空气,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主体内的一侧设置有滤芯,所述主体内设置有外循环风门,所述外循环风门呈柱状,所述外循环风门沿柱状高度方向旋转,所述外循环风门内安装有防串风门和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带动所述防串风门旋转,所述旋转轴与所述外循环风门的转轴重合;
[0007]所述外循环风门的转轴两端设置有扇形板,两侧所述扇形板通过直板相连,所述防串风门包括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设置在所述外循环风门内,所述旋转轴带动所述第一挡板旋转,所述第一挡板的厚度面与所述直板内侧抵接,所述直板的外侧设置有弧形板,所述扇形板的圆心角、所述新风通道圆心角和所述内循环通道圆心角的角度相同;
[0008]所述新风通道远离所述内循环通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凸台,所述内循环通道远离
所述新风通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凸台,所述外循环风门能与所述第一凸台或所述第二凸台抵接;
[0009]当汽车空调处于新风模式,所述外循环风门抵接在所述第二凸台上,所述第一挡板的平面与新风的流向平行;当汽车空调处于内循环模式,所述外循环风门抵接在所述第一凸台上,所述第一挡板的平面与内循环风的流向平行;当汽车空调处于内外同时循环模式,所述外循环风门与所述第一凸台形成间隙,所述外循环风门还与所述第二凸台形成间隙,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直板抵接。
[0010]作为优选地,所述防串风门包括第二挡板,所述旋转轴带动所述第二挡板旋转,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滤芯抵接。
[0011]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平行,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分别连接在所述旋转轴两侧,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外围设置有第三密封条。
[0012]作为优选地,所述扇形板和所述直板的边缘处设置有翻边,所述翻边上安装有第一密封条,所述密封条截面呈Y型,所述第一密封条分别与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抵接。
[0013]作为优选地,所述主体包括左壳体和右壳体,所述左壳体与所述右壳体相互插接。
[0014]作为优选地,所述主体内壁设置有第一分隔板,所述第一分隔板设置在所述新风口和所述内循环风口之间,所述第一分隔板与所述弧形板的弧形面抵接。
[0015]作为优选地,所述主体的外壁上还设置有补偿风口,所述补偿风口与所述内循环风口相接,所述补偿风口通过补偿风道与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补偿风道转动安装有补偿轴,沿所述补偿轴的周向,所述主体内依次设置有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和第三限位板,所述补偿轴上设置有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所述补偿风口与所述内循环风口相接处设置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三挡板和所述第四挡板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板两侧,所述第三挡板能与所述第二限位板或所述第一限位板抵接,所述第四挡板能与所述第二限位板或所述第三限位板抵接;
[0016]当汽车空调处于新风模式,所述第三挡板与第二限位板抵接,所述第四挡板与第三限位板抵接,当汽车空调处于内循环模式和内外同时循环模式时,所述第三挡板与第一限位板抵接,所述第四挡板与第二限位板抵接。
[0017]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板还与滤芯抵接。
[0018]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外沿设置有第二密封条,所述第二密封条能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和所述第三限位板抵接。
[0019]作为优选地,所述主体外侧设置有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带动所述旋转轴旋转,所述第二电机带动所述外循环风门转动,所述第二电机还通过曲柄组件带动所述补偿轴自转。
[0020]有益效果:当汽车选择内外同时循环的模式时,外循环风门转动至新风口和内循环风口之间,此时外界气流和内循环气流都能沿着通道通过滤芯,外循环风门内部的第一挡板就会转动并与直板抵接,实现对第一挡板两侧新风通道和内循环通道的分隔,避免内循环通道内的气流和外循环通道内的气流发生接触,降低串流现象出现的概率,避免汽车外界高流速的气流沿着内循环通道反向进入车内,从而保证进入车内的空气都能通过滤芯。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汽车空调防串风进风结构爆炸图;
[0022]图2是本技术汽车空调防串风进风结构组装图;
[0023]图3是本技术外循环风门主体图;
[0024]图4是本技术防串风门主体图;
[0025]图5是本技术外循环风门与防串风门配合图;
[0026]图6是本技术汽车空调防串风进风结构截面图;
[0027]图7是本技术汽车空调防串风进风结构新风模式工作图;
[0028]图8是本技术汽车空调防串风进风结构内循环模式工作图。
[0029]图中:1

主体;101

左壳体;102

右壳体;2

滤芯;3

外循环风门;301

弧形板;302

扇形板;303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空调防串风进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外壁上相邻设置有新风口(21)和内循环风口(20),所述主体(1)内设置有新风通道(22)和内循环通道(23),所述新风通道(22)和所述内循环通道(23)的截面呈扇形,所述新风口(21)接收外界空气,所述内循环风口(20)接收车内空气,所述主体(1)上设置有出风口(5),所述新风通道(22)和所述内循环通道(23)分别与所述出风口(5)连通,所述出风口(5)向车内输送空气,所述出风口(5)位于所述主体(1)内的一侧设置有滤芯(2),所述主体(1)内设置有外循环风门(3),所述外循环风门(3)呈柱状,所述外循环风门(3)沿柱状高度方向旋转,所述外循环风门(3)内安装有防串风门(4)和旋转轴(401),所述旋转轴(401)带动所述防串风门(4)旋转,所述旋转轴(401)与所述外循环风门(3)的转轴重合;所述外循环风门(3)的转轴两端设置有扇形板(302),两侧所述扇形板(302)通过直板(303)相连,所述防串风门(4)包括第一挡板(402),所述第一挡板(402)设置在所述外循环风门(3)内,所述旋转轴(401)带动所述第一挡板(402)旋转,所述第一挡板(402)的厚度面与所述直板(303)内侧抵接,所述直板(303)的外侧设置有弧形板(301),所述扇形板(302)的圆心角、所述新风通道(22)圆心角和所述内循环通道(23)截面的圆心角角度相同;所述新风通道(22)远离所述内循环通道(2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凸台(8),所述内循环通道(23)远离所述新风通道(2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凸台(9),所述外循环风门(3)能与所述第一凸台(8)或所述第二凸台(9)抵接;当汽车空调处于新风模式,所述外循环风门(3)抵接在所述第二凸台(9)上,所述第一挡板(402)的平面与新风的流向平行;当汽车空调处于内循环模式,所述外循环风门(3)抵接在所述第一凸台(8)上,所述第一挡板(402)的平面与内循环风的流向平行;当汽车空调处于内外同时循环模式,所述外循环风门(3)与所述第一凸台(8)形成间隙,所述外循环风门(3)还与所述第二凸台(9)形成间隙,所述第一挡板(402)与所述直板(303)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防串风进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串风门(4)包括第二挡板(403),所述旋转轴(401)带动所述第二挡板(403)旋转,所述第二挡板(403)与所述滤芯(2)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空调防串风进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402)与所述第二挡板(403)平行,所述第一挡板(402)与所述第二挡板(403)分别连接在所述旋转轴(401)两侧,所述第一挡板(402)和所述第二挡板(403)外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磊谷立勇徐江涛刘玉文陈纪萍
申请(专利权)人:华域三电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