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空调防串风进风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空调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空调防串风进风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空调是用于把汽车车厢内的温度、湿度、空气清洁度及空气流动调整和控制在最佳状态,为乘员提供舒适的乘坐环境,减少旅途疲劳;为驾驶员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对确保安全行车起到重要作用的通风装置。一般包括制冷装置、取暖装置和通风换气装置。
[0003]通风换气装置主要是指汽车空调的内循环和外循环,内循环是指鼓风机吸入车厢内的空气并吹入车厢内,没有车厢外空气的参与,优点是耗能低,制冷制热快,缺点是不利于车厢内空气的更新。外循环是指鼓风机吸入车厢外部的空气并吹入车内。优点是车厢内空气可以持续更新,缺点是耗能高,制冷制热慢。为了同时满足内、外循环,目前研制出一种新型进风结构,布置多个风门,既能满足内循环和外循环的功能,又能在内循环的同时补充一定的外循环新风,以维持整个车厢内部空气的新鲜度。
[0004]但是,该结构存在串风的缺陷: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如果选择内循环加外循环共同工作的模式,新风进通路与内循环进气通路联通,在车速比较快的时候,外循环新风补充进入的新风气体流速较大,导致相当一部分车厢外空气会直接穿过外循环风门,进入内循环通道,沿着内循环进风通路反向进入车厢内,同时内循环风通过外循环管路飘向车外,此时便形成串风,导致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增加能源消耗,同时空气未经过滤,导致车厢内空气质量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空调防串风进风结构,解决现有技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空调防串风进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外壁上相邻设置有新风口(21)和内循环风口(20),所述主体(1)内设置有新风通道(22)和内循环通道(23),所述新风通道(22)和所述内循环通道(23)的截面呈扇形,所述新风口(21)接收外界空气,所述内循环风口(20)接收车内空气,所述主体(1)上设置有出风口(5),所述新风通道(22)和所述内循环通道(23)分别与所述出风口(5)连通,所述出风口(5)向车内输送空气,所述出风口(5)位于所述主体(1)内的一侧设置有滤芯(2),所述主体(1)内设置有外循环风门(3),所述外循环风门(3)呈柱状,所述外循环风门(3)沿柱状高度方向旋转,所述外循环风门(3)内安装有防串风门(4)和旋转轴(401),所述旋转轴(401)带动所述防串风门(4)旋转,所述旋转轴(401)与所述外循环风门(3)的转轴重合;所述外循环风门(3)的转轴两端设置有扇形板(302),两侧所述扇形板(302)通过直板(303)相连,所述防串风门(4)包括第一挡板(402),所述第一挡板(402)设置在所述外循环风门(3)内,所述旋转轴(401)带动所述第一挡板(402)旋转,所述第一挡板(402)的厚度面与所述直板(303)内侧抵接,所述直板(303)的外侧设置有弧形板(301),所述扇形板(302)的圆心角、所述新风通道(22)圆心角和所述内循环通道(23)截面的圆心角角度相同;所述新风通道(22)远离所述内循环通道(2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凸台(8),所述内循环通道(23)远离所述新风通道(2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凸台(9),所述外循环风门(3)能与所述第一凸台(8)或所述第二凸台(9)抵接;当汽车空调处于新风模式,所述外循环风门(3)抵接在所述第二凸台(9)上,所述第一挡板(402)的平面与新风的流向平行;当汽车空调处于内循环模式,所述外循环风门(3)抵接在所述第一凸台(8)上,所述第一挡板(402)的平面与内循环风的流向平行;当汽车空调处于内外同时循环模式,所述外循环风门(3)与所述第一凸台(8)形成间隙,所述外循环风门(3)还与所述第二凸台(9)形成间隙,所述第一挡板(402)与所述直板(303)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防串风进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串风门(4)包括第二挡板(403),所述旋转轴(401)带动所述第二挡板(403)旋转,所述第二挡板(403)与所述滤芯(2)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空调防串风进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402)与所述第二挡板(403)平行,所述第一挡板(402)与所述第二挡板(403)分别连接在所述旋转轴(401)两侧,所述第一挡板(402)和所述第二挡板(403)外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磊,谷立勇,徐江涛,刘玉文,陈纪萍,
申请(专利权)人:华域三电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