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折叠的高原生态养殖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3009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高原养殖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方便折叠的高原生态养殖圈,包括第一栏杆,所述第一栏杆底端、第二栏杆底端以及第三栏杆底端均固定设置有定位销轴,所述导柱左右端向内侧之间均转动设置有盘架,所述盘架左右端向内侧之间设置有腔壳,所述盘架左右端向内侧之间均转动设置有柄球,所述柄球前后两端外侧均固定设置有塞块,所述第一斜套杆以及第二斜套杆前端、后端外侧均接触有夹盖,所述夹盖前后两端内侧之间均固定设置有柱杆以及阻尼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栏杆、第二栏杆、第三栏杆、第一斜套杆、第二斜套杆、导柱、定位销轴、盘架、腔壳、塞块、夹盖、柱杆以及阻尼弹簧形成对养殖圈的模块化折叠拼装的功能。对养殖圈的模块化折叠拼装的功能。对养殖圈的模块化折叠拼装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折叠的高原生态养殖圈


[0001]本技术涉及高原养殖
,具体为一种方便折叠的高原生态养殖圈。

技术介绍

[0002]近期高原生态养殖呈规模化、集约化以及标准化建设,以往的野外自由放牧家畜饲养方式已经逐渐向现代化、规模化、科学化的人工圈养发展,因此需在高原处通过圈舍栏架对养殖区域的养殖畜牧进行集约养殖。
[0003]现有的高原养殖圈舍分为泥圈、粪圈、草皮圈和木栏圈,其中构成木栏圈舍的插桩式木栅栏结构难以折叠收纳,收纳时占地空间较大,且安装后的整体性较差,不便于对相邻栅栏组件进行等距间距。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折叠的高原生态养殖圈,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高原养殖圈舍分为泥圈、粪圈、草皮圈和木栏圈,其中构成木栏圈舍的插桩式木栅栏结构难以折叠收纳,收纳时占地空间较大,且安装后的整体性较差,不便于对相邻栅栏组件进行等距间距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方便折叠的高原生态养殖圈,包括第一栏杆,所述第一栏杆左端设置有第二栏杆,所述第一栏杆右端设置有第三栏杆,所述第二栏杆左侧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一斜套杆,所述第三栏杆右侧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二斜套杆,所述第一栏杆左右两端外侧、第二栏杆右端外侧以及第三栏杆左端外侧均固定设置有导柱,所述第一栏杆底端、第二栏杆底端以及第三栏杆底端均固定设置有定位销轴,所述导柱左右端向内侧之间均转动设置有盘架,所述盘架左右端向内侧之间设置有腔壳,所述盘架左右端向内侧之间均转动设置有柄球,所述柄球前后两端外侧均固定设置有塞块,所述第一斜套杆以及第二斜套杆前端、后端外侧均接触有夹盖,所述夹盖前后两端内侧之间均固定设置有柱杆以及阻尼弹簧。
[0007]优选的,所述第二栏杆左端设置的第一斜套杆内部以及第三栏杆右端设置的第二斜套杆内部均开设有通孔。
[0008]优选的,所述盘架以及塞块均有八个,所述第一栏杆的竖向中轴线为对称分布位置处,所述导柱与第一栏杆的固定端面呈垂向设置。
[0009]优选的,所述腔壳左右端向内侧开设有方槽,所述盘架的左右端向内侧与腔壳内部开设的方槽贴合接触。
[0010]优选的,所述夹盖前后端向内侧设置的阻尼弹簧共有两个,所述夹盖前后端向的中轴线为对称分布位置,所述夹盖前后端向内侧设置的柱杆分别与第一斜套杆的通孔以及第二斜套杆的通孔嵌合接触。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第一栏杆、第二栏杆、第三栏杆、第一斜套杆、第二斜套
杆、导柱、定位销轴、盘架、腔壳、柄球、塞块、夹盖、柱杆以及阻尼弹簧,前后端向拉动夹盖,在内部阻尼弹簧的作用下使得对应设置的柱杆张开,将整体放置在第一斜套杆以及第二斜套杆的通孔处,在阻尼弹簧的复位下通过柱杆对第一斜套杆以及第二斜套杆内部通孔的嵌合压触起到对相邻模块组件的同等间距设置,使得拼接为整体的养殖圈模组的间隔相同,将第二栏杆以及第三栏杆向内压缩,此时导柱带动盘架斜向转动,使得盘架内侧设置的柄球以及塞块沿着腔壳内部设置的方槽向顶部或底部外侧滑动,形成不稳定的对称四边形结构,用于折叠压缩模块化养殖圈组件降低占地收纳空间,以解决上述提出的现有的高原养殖圈舍分为泥圈、粪圈、草皮圈和木栏圈,其中构成木栏圈舍的插桩式木栅栏结构难以折叠收纳,收纳时占地空间较大,且安装后的整体性较差,不便于对相邻栅栏组件进行等距间距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图1的A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前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图3的B处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技术的第一斜套杆安装位置结构示意图;
[0018]图6为本技术的柄球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7为本技术的阻尼弹簧分布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

第一栏杆、2

第二栏杆、3

第三栏杆、4

第一斜套杆、5

第二斜套杆、6

导柱、7

定位销轴、8

盘架、9

腔壳、10

柄球、11

塞块、12

夹盖、13

柱杆、14

阻尼弹簧。
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7,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3]一种方便折叠的高原生态养殖圈,包括第一栏杆1,第一栏杆1左端设置有第二栏杆2,第一栏杆1右端设置有第三栏杆3,第二栏杆2左侧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一斜套杆4,第三栏杆3右侧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二斜套杆5,第一栏杆1左右两端外侧、第二栏杆2右端外侧以及第三栏杆3左端外侧均固定设置有导柱6,第一栏杆1底端、第二栏杆2底端以及第三栏杆3底端均固定设置有定位销轴7,导柱6左右端向内侧之间均转动设置有盘架8,盘架8左右端向内侧之间设置有腔壳9,盘架8左右端向内侧之间均转动设置有柄球10,柄球10前后两端外侧均固定设置有塞块11,第一斜套杆4以及第二斜套杆5前端、后端外侧均接触有夹盖12,夹盖12前后两端内侧之间均固定设置有柱杆13以及阻尼弹簧14。
[0024]如图1、3、5以及7所示,通过设置的第一栏杆1、第二栏杆2、第三栏杆3、第一斜套杆4、第二斜套杆5、导柱6、定位销轴7、盘架8、腔壳9、柄球10、塞块11、夹盖12、柱杆13以及阻尼弹簧14,其中第二栏杆2左端设置的第一斜套杆4内部以及第三栏杆3右端设置的第二斜套
杆5内部均开设有通孔;盘架8以及塞块11均有八个,第一栏杆1的竖向中轴线为对称分布位置处,导柱6与第一栏杆1的固定端面呈垂向设置;腔壳9左右端向内侧开设有方槽,盘架8的左右端向内侧与腔壳9内部开设的方槽贴合接触;夹盖12前后端向内侧设置的阻尼弹簧14共有两个,夹盖12前后端向的中轴线为对称分布位置,夹盖12前后端向内侧设置的柱杆13分别与第一斜套杆4的通孔以及第二斜套杆5的通孔嵌合接触。
[0025]工作流程: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高原养殖的模块化拼接式围圈组件,其中第一栏杆1、第二栏杆2、第三栏杆3以及底部设置的定位销轴7为组合式地基预埋定位组件,通过前后端向拉动夹盖12,在内部阻尼弹簧14的作用下使得对应设置的柱杆13张开,将整体放置在第一斜套杆4以及第二斜套杆5的通孔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折叠的高原生态养殖圈,包括第一栏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栏杆(1)左端设置有第二栏杆(2),所述第一栏杆(1)右端设置有第三栏杆(3),所述第二栏杆(2)左侧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一斜套杆(4),所述第三栏杆(3)右侧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二斜套杆(5),所述第一栏杆(1)左右两端外侧、第二栏杆(2)右端外侧以及第三栏杆(3)左端外侧均固定设置有导柱(6),所述第一栏杆(1)底端、第二栏杆(2)底端以及第三栏杆(3)底端均固定设置有定位销轴(7),所述导柱(6)左右端向内侧之间均转动设置有盘架(8),所述盘架(8)左右端向内侧之间设置有腔壳(9),所述盘架(8)左右端向内侧之间均转动设置有柄球(10),所述柄球(10)前后两端外侧均固定设置有塞块(11),所述第一斜套杆(4)以及第二斜套杆(5)前端、后端外侧均接触有夹盖(12),所述夹盖(12)前后两端内侧之间均固定设置有柱杆(13)以及阻尼弹簧(14)。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天祥吴毅鹏华建欧刘淑兰
申请(专利权)人:若尔盖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