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包福生专利>正文

一种轮胎脱困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2864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轮胎脱困器,包括固定在汽车轮胎中心外侧的固定支座,固定支座的端部设有转轴,转轴上通过第一轴承铰接有脱困板,所述脱困板经过所述转轴与轮胎中心的连线为直线时,脱困板与轮胎中心的距离大于轮胎的半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轮胎的旋转,利用脱困板支撑地面,将轮胎抬起后向前进或者后退方向移动脱困板与轮胎中心的距离的长度,轮胎继续转动时,将脱困板抬起,向前进或者后退方向移动脱困板与轮胎中心的距离的长度,当脱困板落体地时,再次通过轮胎的旋转和脱困板的配合件轮胎进行移动,如此反复进行,将轮胎从困境中脱离。将轮胎从困境中脱离。将轮胎从困境中脱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胎脱困器


[0001]本技术属于轮胎脱困
,尤其涉及一种轮胎脱困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有多种轮胎防滑装置,最常见是铁链、牛筋链或橡胶链制成防滑链,通过轮胎上装配防滑链对地面产生矩大压强,增大与路面的摩擦力起到防滑作用,增加车辆行驶的安全性能;但是这些措施对于在泥坑中的脱困作用不大,而使用脱困板可以实现轮胎从泥坑中脱困,但是脱困板只能在特定的位置,当轮胎前进一段距离后,托脱困板就不能使用了,需要反复的更换位置,才能满足轮胎的脱困需求,不利于连续快速脱困,尤其当只有一个人驾驶汽车时,遇到轮胎陷入泥坑的情况,脱困板的应用就变得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胎脱困器,旨在解决现有轮胎脱困板使用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0004]本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轮胎脱困器,包括固定在汽车轮胎中心外侧的固定支座,固定支座的端部设有转轴,转轴上通过第一轴承铰接有脱困板,所述脱困板经过所述转轴与轮胎中心的连线为直线时,脱困板与轮胎中心的距离大于轮胎的半径。
[0006]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支座呈z形,包括平行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通过连接部焊接在一起,第一支撑部远离连接部的一端与轮胎中心固定在一起,第二支撑部远离连接部的一端设有所述转轴。
[0007]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与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分别垂直。
[0008]进一步的,第二支撑部的长度大于第一支撑部长度。
[0009]进一步的,所述脱困板包括第三支撑部和脱困底板,第三支撑部的一端通过第二轴承链接在所述转轴上,另一端固定有所述脱困底板。
[0010]进一步的,所述脱困板与地面接触的底面设有若干防滑凸起,脱困板的两端设有翘起的折弯。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支撑部包括两个三角形的连接板和转轴的壳体,转轴的壳体与所述转轴连接,转轴的壳体的外侧与所述连接板焊接在一起,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焊接有所述脱困底板。
[0012]进一步的,连接板上设有若干减重孔。
[0013]本技术的积极效果是:通过轮胎的旋转,利用脱困板支撑地面,将轮胎抬起后向前进或者后退方向移动脱困板与轮胎中心的距离的长度,轮胎继续转动时,将脱困板抬起,向前进或者后退方向移动脱困板与轮胎中心的距离的长度,当脱困板落体地时,再次通过轮胎的旋转和脱困板的配合件轮胎进行移动,如此反复进行,将轮胎从困境中脱离。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一种轮胎脱困器三维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图1中所示本技术一种轮胎脱困器正视图;
[0016]图3是图2中M处放大图正视图;
[0017]图4是图1中所示本技术一种轮胎脱困器俯视图;
[0018]图5是图4中A

A处剖视图;
[0019]图6是图4中N处放大图;
[0020]图例说明:1—轮胎, 2—连接板, 3—转轴,301—第二轴承,302—芯轴,303—第三轴承,304—第一轴承,4—脱困板,401—折弯,5—固定支座,501—第二支撑部,502—连接部,503—第一支撑部,504—固定螺栓,6—车轴,7—防滑凸起,1—轮胎,1—轮胎。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
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4]实施例一:
[0025]一种轮胎脱困器,包括固定在汽车轮胎中心车轴6外侧的固定支座5,固定支座5呈z形,固定支座5包括平行的第一支撑部503和第二支撑部501,第一支撑部503和第二支撑部501通过连接部502焊接在一起,第一支撑部503远离连接部502的一端与轮胎中心的车轴6端部通过固定螺栓504固定在一起,第二支撑部501远离连接部502的一端设有转轴3,转轴3上通过第一轴承304铰接有脱困板,具体的,转轴3设有芯轴302,如图5所示,芯轴302的左端设有第一轴承304,第一轴承304固定在第一支撑部503远离连接部502的一端,芯轴302上还设有第二轴承301和第三轴承303,第二轴承301和第三轴承303的外侧套设有转轴3的壳体,壳体通过连接板2焊接有脱困板4,脱困板4经过转轴3与轮胎1中心的车轴6的连线为直线时,脱困板4与轮胎1中心的距离大于轮胎1的半径。
[0026]进一步的,连接部502与第一支撑部503和第二支撑部503分别垂直。
[0027]实施例二:
[0028]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第二支撑部501的长度大于第一支撑部503长度;优选的,第二支撑部501的长度等于第一支撑部503长度的三倍。
[0029]实施例三:
[0030]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囊,脱困板4包括第三支撑部和脱困底板,第三支撑部的一端通过第二轴承链接在转轴上,另一端固定有所述脱困底板,脱困板与地面接触的底面设有
若干防滑凸起7,脱困板的两端设有翘起的折弯401。
[0031]具体的,第三支撑部包括两个三角形的连接板2和转轴3的壳体,转轴3的壳体与转轴通过第二轴承301和第三轴承303连接,转轴3的壳体的外侧与连接板2焊接在一起,连接板2的另一端焊接有脱困底板;
[0032]优选的,如图2所示,第二支撑部501的长度为B,转轴3到脱困底板的距离为A,B≥3A,这样的设计可以保证脱困板在随着轮胎的转动而移动时,不至于被甩起来,绕着转轴做圆周运动,而是始终保持这与顶面平行或者在角度小于30度的范围摆动。
[0033]前述内容已经宽泛地概述出各个实施例的一些方面和特征,其应该被解释为仅是各个潜在应用的说明。其他有益结果可以通过以不同方式应用公开的信息或通过组合公开的实施例的各个方面来获得。在由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的基础上,结合附图地参考对示例性实施例的具体描述可获得其他方面和更全面的理解。
[0034]上述实施例对本技术做了详细说明。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也不仅限于上述例子,相关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实质范围内所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减少、替换,也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胎脱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汽车轮胎中心外侧的固定支座,固定支座的端部设有转轴,转轴上通过第一轴承铰接有脱困板,所述脱困板经过所述转轴与轮胎中心的连线为直线时,脱困板与轮胎中心的距离大于轮胎的半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轮胎脱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座呈z形,包括平行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通过连接部焊接在一起,第一支撑部远离连接部的一端与轮胎中心固定在一起,第二支撑部远离连接部的一端设有所述转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轮胎脱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与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分别垂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轮胎脱困器,其特征在于,第二支撑部的长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包玉龙
申请(专利权)人:包福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