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挤压辊双面微结构挤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2830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三挤压辊双面微结构挤出装置。该三挤压辊双面微结构挤出装置包括第一挤压辊、第二挤压辊和第三挤压辊。第二挤压辊的表面刻画有第一微结构,且与第一挤压辊平行设置。第三挤压辊的表面刻画有第二微结构,第三挤压辊与第一挤压辊、第二挤压辊平行设置位于同一平面上,且第一挤压辊、第三挤压辊的转动方向与第二挤压辊相反,以推动基材从第一挤压辊与第二挤压辊的间隙中向第二挤压辊与第三挤压辊的间隙内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第一挤压辊和第二挤压辊刻画后,令基材能够具有稳定的厚度,从而第二挤压辊和第三挤压辊有效进行双面刻画,避免了直接同步刻画上下两层结构导致的不良率高的问题。构导致的不良率高的问题。构导致的不良率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挤压辊双面微结构挤出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挤出装置,具体为一种三挤压辊双面微结构挤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导光板是具有极高折射率且不吸光的材料。在多个领域均有应用,例如显示、照明等。光学级导光板多采用易滑伤碰伤的PMMA、MS、PC等塑料。现有对导光板进行微结构的刻画多采用热压(HotPress)或激光Laserpattern工艺,实际运作时只能使用离线型的加工方法,不易达到量产的目的。或者采用上下挤压的方式在基材的上下层上直接刻印出微结构,但实际运作上,上下两层微结构设计功能不同,一层为Lenti微结构,另一层为网点微结构。若直接采用上下挤压的方式直接刻印出微结构,不能保证基材厚度的均匀性,会造成挤出的基材不良率高,进而造成终端产品光学变形而不能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导光板挤出装置不良率高的问题,提供一种双面微结构挤出装置。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三挤压辊双面微结构挤出装置,包括第一挤压辊、第二挤压辊和第三挤压辊。
[0006]第二挤压辊的表面刻画有第一微结构,且与第一挤压辊平行设置;
[0007]第三挤压辊的表面刻画有第二微结构,第三挤压辊与第一挤压辊、第二挤压辊平行设置位于同一平面上,且第一挤压辊、第三挤压辊的转动方向与第二挤压辊相反,以推动基材从第一挤压辊与第二挤压辊的间隙中向第二挤压辊与第三挤压辊的间隙内移动。
[0008]进一步的,第三挤压辊背离第二挤压辊的一侧设置有多个配合基材移动的第一引导辊。
[0009]进一步的,多个第一引导辊与第三挤压辊顶端平齐设置,并与基材底面接触。
[0010]进一步的,第一微结构和第二微结构分别为Lenti微结构或网点微结构。
[0011]进一步的,网点微结构的网点直径采用30~500um。
[0012]进一步的,Lenti微结构的高度包括10~500um。
[0013]进一步的,第一挤压辊和第二挤压辊的上方设置有用于挤出基材的挤出模头。
[0014]进一步的,第一挤压辊、第二挤压辊与挤出模头之间设置有多个引导基材移动的第二引导辊。
[0015]进一步的,多个第二引导辊错位设置,且相邻第二引导辊之间的间距一致。
[0016]进一步的,两个第二引导辊为一组,至少有一组第二引导辊,且分别位于基材两面。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
[0018]1、本技术通过第一挤压辊和第二挤压辊的配合以及第二挤压辊和第三挤压辊的配合对基材的两面进行刻画,在第一挤压辊和第二挤压辊刻画后,令基材具有稳定的
厚度,从而在第二挤压辊和第三挤压辊有效进行双面刻画,避免了直接同步刻画上下两层结构导致的不良率高的问题;同时和热压(HotPress)或激光Laserpattern等工艺相比,生产率得到了提升,具有更高的量产率;
[0019]2、本技术通过在第一挤压辊和第二挤压辊之前设置第二引导辊,令基材能够平整进入到第一挤压辊和第二挤压辊之间进行微结构刻画,同时在第二挤压辊和第三挤压辊之后设置第一引导辊,在将基材引导离开的同时也给予基材固化的时间,令双面微结构能够稳固在基材表面。
附图说明
[0020]参照附图来说明本技术的公开内容。应当了解,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指代相同的部件。其中:
[0021]图1为本技术介绍的一种双面微结构挤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基于图1的第二引导辊呈组分布的分布示意图;
[0023]图3为基于图1的第二引导辊呈错位分布的分布示意图。
[0024]图中标注说明:1、第一挤压辊;2、第二挤压辊;3、第三挤压辊;4、第一引导辊;5、第二引导辊;6、挤出模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容易理解,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技术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提出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技术的全部或者视为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0026]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介绍了一种三挤压辊双面微结构挤出装置,包括第一挤压辊1、第二挤压辊2和第三挤压辊3。
[0027]第二挤压辊2和第三挤压辊3分别对基材的两面进行微结构的刻画操作。挤出模头6采用现有的模头,并且与挤出机相连,以挤出所需形状的基材。挤出的基材进入第一挤压辊1和第二挤压辊2,不仅能够使基材厚度均匀,同时能够对基材的其中一侧进行微结构的刻画。在挤出模头6和第一挤压辊1、第二挤压辊2之间设置有第二引导辊5,用于引导基材进入。第二引导辊5的布置方式有多种,如图2所示,可以是两个第二引导辊5为一组,至少有一组第二引导辊5,且分别位于基材两面,令基材能够较为平稳的进入到第一挤压辊1和第二挤压辊2之间。如图3所示,另外一种便是多个第二引导辊5错位设置,且相邻第二引导辊5之间的间距一致。第二引导辊5还可以是其它布设方式,只要能够满足基材进入第一挤压辊1和第二挤压辊2之间即可。
[0028]对于第一挤压辊1、第二挤压辊2和第三挤压辊3之间的设置,第二挤压辊2的表面刻画有第一微结构,且与第一挤压辊1平行设置。第三挤压辊3的表面刻画有第二微结构,第三挤压辊3与第一挤压辊1、第二挤压辊2平行设置位于同一平面上,且第一挤压辊1、第三挤压辊3的转动方向与第二挤压辊2相反,以推动基材从第一挤压辊1与第二挤压辊2的间隙中向第二挤压辊2与第三挤压辊3的间隙内移动。对于第一挤压辊1、第二挤压辊2和第三挤压
辊3之间的相对转动,具有多种驱动方式。例如,可以采用齿轮联动结构配合。在第一挤压辊1、第二挤压辊2和第三挤压辊3面向同一方向的端部设置齿轮,且齿轮彼此啮合,可将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在其中一个挤压辊的端部,以实现转动。需要注意的是,需要保证第一挤压辊1和第二挤压辊2的挤压方向是向第二挤压辊2和第三挤压辊3的方向移动。
[0029]而对于电机与挤压辊之间的连接,还可以采用皮带传动结构进行连接,避免电机直接与挤压辊连接,进而便于后续的维修工作,此外,还可以采用其它结构,只要能够实现第一挤压辊1、第三挤压辊3的转动方向与第二挤压辊2相反即可。
[0030]第一微结构和第二微结构分别为Lenti微结构或网点微结构。其中,对于32”电视导光板,网点微结构的网点直径采用30~500um。Lenti微结构的高度包括10~500um。在进行微结构的刻画时,可以通过调整刻画温度来提高刻画的精准度。例如刻画温度环境可以为60~150度。
[0031]本实施例的基材是先对基材的其中一面进行微结构的刻画,在基材厚度稳定后再进行双面微结构的刻画,通过三根挤压辊的配合,能够保持基材厚度的均匀性,进而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挤压辊双面微结构挤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挤压辊(1);第二挤压辊(2),其表面刻画有第一微结构,且与第一挤压辊(1)平行设置;第三挤压辊(3),其表面刻画有第二微结构,第三挤压辊(3)与第一挤压辊(1)、第二挤压辊(2)平行设置位于同一平面上,且第一挤压辊(1)、第三挤压辊(3)的转动方向与第二挤压辊(2)相反,以推动基材从第一挤压辊(1)与第二挤压辊(2)的间隙中向第二挤压辊(2)与第三挤压辊(3)的间隙内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挤压辊双面微结构挤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挤压辊(3)背离第二挤压辊(2)的一侧设置有多个配合基材移动的第一引导辊(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挤压辊双面微结构挤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第一引导辊(4)与第三挤压辊(3)顶端平齐设置,并与基材底面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挤压辊双面微结构挤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结构和所述第二微结构分别为Lent...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建辉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业冠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